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時分秒》教學反思

《時分秒》教學反思

時間:2024-05-26 17:08:45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時分秒》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時分秒》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時分秒》教學反思

《時分秒》教學反思1

  《時分秒》是三年級上冊非重點但難度最大的一個單元,它與二年級學習的認識鐘表內容緊密相連,題型繁多且難度加大,考驗了孩子們的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對于三年級來說,很難一下適應,需通過今后生活中逐步熟悉,后期習題逐步鞏固。

  通過單元測試,分析失分原因,發(fā)現全班整體是解決問題失分最多,一、二年級時的`解決問題會很直接的從字面看出解題方法,但本單元的解決問題需要孩子們更多的理解題意,用心動腦。例如解決問題第3、5小題孩子們還是按照以往的固定思維,看到問題中出現“一共”這樣的字眼就用加法;第2、4小題沒有通過理解題意,仔細分析思考故失分較多;第7小題,難度拔高,大多孩子沒有理清解題思路,故失分較多。由于孩子們注意力相對分散,理解能力也有限,抽象的數學知識需要老師使之形象化、生動化、直觀化、生活化,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應著重培養(yǎng)孩子們戒驕戒躁,養(yǎng)成先審題,后思考,再解答的答題習慣,順利完成低年級到中年級的知識結構和思維習慣的過渡。

《時分秒》教學反思2

  《時、分、秒》是小學數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也是實用性很強的數學知識。 學生在一年級時曾學過認識鐘表這一內容,對整時、半時和分都有了認識。本單元是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認識秒和進行時間單位之間的換算。

  在本節(jié)課之前,我意識到學生們與上一次學習時間相關知識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因此在課堂開始時,我?guī)ьI學生們對鐘面和以前所學的時間知識進行了復習。而在《認識秒》這節(jié)課中,我采取了不同于以往的教學方式,給予學生更多的主動性和探究空間。為了讓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到知識的產生和發(fā)展中,我創(chuàng)設了問題情景,并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上,我引導學生們利用自身的思維和想象力,通過小組討論、展示匯報等形式,深入理解時間和秒的'概念。同時,我還設計了一些體驗活動,如1秒鐘寫字、拍手、跺腳,1分鐘寫字、跳繩、轉呼拉圈等,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知識,感受學習的樂趣,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除此之外,我也向學生介紹了從古至今的表示時間的方法,并有針對性地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激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科學地安排時間,充分利用時間。因為我深知只有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才能更好地組織教學,達到教學目標。

  在學習時間單位的換算時,很多學生會遇到困難,因為時間單位與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的進率不同。雖然在課堂上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和輔導,但仍有一些學生會感到困惑,容易犯錯。因此,作為教師,我們需要在課后給予個別輔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時間單位的換算方法。

《時分秒》教學反思3

  這一節(jié)課,我在教學中堅持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豐富感性認識,建立秒的時間觀念,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實現了“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學生的學習氣氛非常濃,興趣很高。能有這樣好的效果,是因為我在設計這節(jié)課時注意了以下三點:

  一、使學生經歷知識的產生過程,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學伊始,給學生出了一道有趣的數學題:園園家有一個鐘表,時間到幾點鐘就敲幾下,每到半點時敲一下。有一天夜里,他聽到鐘不知是幾點敲了一下,過了一陣又敲了一下,再過了一陣又聽到鐘敲了一下。園園知道是幾點鐘了,你想一想,這時是幾點鐘?

  這節(jié)課我們也要學習和時間有關的知識。這樣的引入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產生自然、親切地感覺,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聯系。接著呈現一個鐘面:你能說出鐘面上表示的時刻嗎?以此來喚起學生看鐘表的已有經驗。學生十分高興地把時刻讀了出來,我也及時地復習了讀時刻的方法。然后我讓學生仔細觀察鐘面,你還知道關于它的哪些知識?簡單的一問激起了學生高度熱情,學生的發(fā)言非常全面地概括地出了鐘面上的大格、小格數量及分針、時針的走動情況,這樣,我既了解了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又達到了復習舊知、引入新知的目的。

  二、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樹立學習信心。

  布魯納說過:“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沒有探索,便沒有數學的發(fā)展,而在兒童的世界里,更希望自己是一個探索者和發(fā)現者。為此,我設計了這樣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1)靜靜地、仔細地觀察,秒針、分針、時針是怎樣走動的?(學生充分地發(fā)言:秒針走得最快,時針走得最慢;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一小格等等)

 。2)驗證:1分=60秒。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一秒鐘有多長、一分鐘有多長?粗鴷r鐘,我們跟著秒針一起數,從數字12開始:1、2、3、……60。在這里我運用課件的目的有二個:一是讓學生知道1分=60秒這個時間進率,我讓學生觀察走動的時鐘,通過觀察,學生能清晰地看到分針走1小格,秒針走60小格,從而抽象出秒與分的進率,這就突破了這節(jié)課的難點;二是運用多媒體呈現秒針的走動和嘀噠聲,讓學生看見“時間”一步(一秒)一步地走來,聽見“時間”嘀噠嘀噠地過去,加深學生對秒的印象。整個教學過程是通過學生的親身感受并通過觀察、驗證、總結出了知識要點,激發(fā)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讓課堂教學煥發(fā)了生命的活力。

 。3)在學生認識了秒之后,我讓學生描述1秒鐘有多長?1分鐘有多長?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體會一秒的價值,豐富對1秒、1分的感性認識。這樣用學生身邊的事情,增加了數學學習的趣味性、,使學生體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喜愛數學,學好數學的情感。

  這節(jié)課我把課本的教學內容進行了調整,課本第一課時是認識時與分的關系、學會看鐘表,第二課時是秒的認識。我想在本課中講兩個知識點:一是認識時、分、秒及其關系,二是學看鐘表。由于對課堂實際情況估計不夠,第二個知識點只用了十分鐘的時間,而且沒把難點講清楚,又沒有時間進行補救,只能拖到下節(jié)課了。所以感覺這節(jié)課出現的問題還是很多的。

  首先,小學二年級《時、分、秒的認識》是繼一年級認識了整時、幾時半,以及大約幾時的基礎上學習的。為此,我在教學中按排了復習以往舊知的'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回憶起幾時、幾時半、大約幾時以及時針和分針的知識。接下來認識鐘面,我讓學生先盡情地發(fā)言,然后再總結出要點:

  1、順著指針走的方向轉叫順時針,逆著指針走的方向轉叫逆時針。

  2、又粗又短的叫時針,比它稍長是分針,最細最長的是秒針。

  3、有12個數字,這12個數字把鐘面分成了12個大格,每個大格之間有5個小格,一共有多少個小格?(學生五個五個地數,一共有60個小格)

  4、秒針走一小格是一秒,分針走一小格是一分,走一大格是五分,時針走一大格是一小時。其中第一條是我課前沒有想到的,學生發(fā)現了指針轉動的方向,我順勢說明了順時針和逆時針的知識,這在實際生活中還是很有用的。

  第二是觀察鐘表,發(fā)現時、分、秒的關系,學生觀察表達得都很好。我讓學生跟著秒針一起數,體驗一秒和一分有多長,跟據自己的感受說出一秒有多長、一分有多長。當有的學生說“我一分能寫一個字、我一分鐘可以拉上窗簾”時,應馬上讓學生驗證自己的猜測,可我這節(jié)課只停留在估計的層面上,學生對于一分鐘的認識仍不太準確,這是我這節(jié)課最失誤的一個地方。

  第三是認識時刻,我側重了“幾分”的認識方法,而學生出現的問題恰恰是在“幾時”的認識上。由于對學生易出現的問題估計不夠,因此沒有重點強調學生觀察時針,輕描淡寫的幾句語言沒有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

《時分秒》教學反思4

  1、時間觀念的建立,還需想辦法真正內化。盡管在課堂上讓學生親身體驗、經歷了1秒、1分。但要真正理解、內化這些單位時間,從而建立時間觀念,如14秒、90分、45分的理解、遷移。我想在感受1秒、1分時,還應讓學生當場遷移、擴展,并與學生熟悉的生活相聯系,才能真正最終建立時間觀念,并會遷移、應用。

  2、認讀時刻這一環(huán)節(jié),作為教學的重點,還顯得較薄弱,需加強。盡管學生有生活經驗,但在認識好鐘面,認識單位時間1秒、1分、1小時后,能否使學生形成知識體系,并轉化為能力,還需細細考慮。如時針走1大格是1小時,幾大格是幾小時,如果及時讓學生發(fā)現時針走幾大格多是幾小時多,這樣便能自然想到多多少,再看分針;幾大格缺一點點,幾時還不到,應是前一格的小時再多幾分。這樣會更利于學生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3、對于鐘面的認識不夠形象、深入。本課中,時針、分鐘、秒針的.認識是通過一部分學生的回憶介紹展開的,不夠形象直觀,使另一部分學生印象不深刻,以至產生了不少的錯誤。課堂上如能讓學生再找找各自的特征,如時針短而粗,分針比較長,秒針最長、最細,這樣學生記憶深刻,在認識時刻時會更直觀,減少一些不必要錯誤,當然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4、在操作動手的時候,引導學生的思維同步發(fā)展、提高。課堂上,我們的學生在動手、操作,但并不能讓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收獲。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在動手操作之前,一定要讓學生真正明確任務,帶著問題去動手、去操作、去發(fā)現,本課中,多次安排了學生操作動手,但真正能得到收獲,獲得成功體驗的人不是很多,如果活動前的問題或要求更明確點,目的性更強些,效率肯定也會提高。當然,教學是一門永遠遺憾的藝術,本節(jié)課肯定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還需更認真深入地反思與完善。

《時分秒》教學反思5

  在時分秒的認識這節(jié)課中,我堅持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豐富感性認識,建立秒的時間觀念,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實現了“在學習中體驗”學生的學習氣氛非常濃,興趣很高。

  一、使學生經歷知識的產生過程,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fā)學習興趣。

  給學生出了一道有趣的數學題:芳芳家有一個時鐘,時間到幾點鐘就敲幾下,每到半點時敲一下。有一天夜里,他聽到鐘不知是幾點敲了一下,再過了一陣又聽到鐘敲了一下。園園知道是幾點鐘了,這節(jié)課我們也要學習和時間有關的知識。這樣的引入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產生自然、親切地感覺,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聯系。接著呈現一個鐘面:你能說出鐘面上表示的時刻嗎?以此來喚起學生看鐘表的已有經驗。學生十分高興地把時刻讀了出來,我也及時地復習了讀時刻的方法。然后我讓學生仔細觀察鐘面,你還知道關于它的哪些知識?簡單的一問激起了學生高度熱情。

  二、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樹立學習信心。

  布魯納說過:“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沒有探索,便沒有數學的發(fā)展,而在兒童的世界里,更希望自己是一個探索者和發(fā)現者。為此,我設計了這樣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1)靜靜地、仔細地觀察,秒針、分針、時針是怎樣走動的?

 。2)驗證:1分=60秒。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一秒鐘有多長、一分鐘有多長?粗鴷r鐘,我們跟著秒針一起數,從數字12開始:1、2、3、……60。在這里我運用課件的目的有二個:一是讓學生知道1分=60秒這個時間進率,我讓學生觀察走動的時鐘,通過觀察,學生能清晰地看到分針走1小格,秒針走60小格,從而抽象出秒與分的進率,這就突破了這節(jié)課的難點;二是運用多媒體呈現秒針的走動和嘀噠聲,讓學生看見“時間”一步(一秒)一步地走來,聽見“時間”嘀噠嘀噠地過去,加深學生對秒的印象。整個教學過程是通過學生的親身感受并通過觀察、驗證、總結出了知識要點,激發(fā)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讓課堂教學煥發(fā)了生命的活力。

  (3)我在教學中,讓學生認識了時間單位“秒”,然后讓他們描述一秒鐘有多長,一分鐘有多長。通過聯系實際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感受一秒的價值,豐富他們對于時間單位的感性認識。這種方法不僅增加了數學學習的趣味性,也使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這樣,我能夠培養(yǎng)學生喜愛數學的情感,讓他們更愿意投入到學習中去。

《時分秒》教學反思6

  本學期我們學習的第一單元是《時分秒》,主要內容涉及到對“秒”的認識以及如何計算時間。相信在二年級時,同學們已經掌握了關于“時”和“分”的知識。現在,我們要進一步學習“秒”的概念,以及在一秒、一分鐘內可以做些什么事情。為此,我打算通過一系列實際活動來讓同學們更好地理解這些概念,比如讓同學們在一分鐘內看幾個數字卡片、寫幾個字、跳幾個繩等等。希望在本單元的學習中,同學們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時間的概念和計算方法。

  在本單元的學習過程中,有一個問題讓我感到困惑,就是教材中關于時間和時刻這兩個概念的區(qū)分不夠明確。例如,媽媽早上8點上班,這里的“8點”應該是指具體的時刻,即8:00;而媽媽一天工作了8小時,則指的是經過的時間。然而,在教材中,這兩個概念似乎被混為一談了。為了避免混淆,我在授課中強調了“經過的時間”和“時刻”這兩個不同概念之間的區(qū)別。例如,當我們說“2點”的時候,其實是指具體的時刻,即14:00;而當我們說“2小時”的`時候,指的是經過的時間。舉個例子,假設媽媽早上9點帶孩子去超市,11點回家,我們要求計算9點到11點經過了多長時間,那么答案應該是2個小時,而不是“2點”。雖然有些學生可能對時刻和經過的時間的概念存在混淆,但在實際運用中,我們仍然需要準確地表達。因此,我選擇使用普通計時法來表示經過的時間,例如11點-9點=2小時。當然,在實際練習中,我仍然會讓學生區(qū)分時刻和經過的時間,以便他們更好地理解這兩個概念。

  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常常會遇到算結過的時間時算錯的問題。這是因為時間的進率是60,而我們平常的計算一般是逢十進一。例如,上午第二節(jié)課是9:40開始,10:20下課,求第二節(jié)課上了多長時間?許多學生列出的算式是:10時20分減去9時40分等于40分鐘,但有些學生雖然列出了算式,但卻不知道該如何計算。因此,我讓會算的學生來分享一下他們的做法,他們說要將分與分相減,20分減去40分不夠減,那么應該怎么辦呢?引導學生思考,有些學生會提出借1小時,1小時等于60分鐘,60分減去20分等于40分,80分減去40分等于40分。時與時相減得出0時。通過這樣的方法,大多數學生都能正確地算出經過的時間。因此,數學學習中有時需要讓學生學會“說”。

《時分秒》教學反思7

  1、時間觀念的建立,還需想辦法真正內化。

  在課堂上,我們讓學生親身體驗了1秒和1分的時間單位,然而要真正理解和內化這些時間單位,建立自己的時間觀念,就需要讓學生把這些時間單位遷移和擴展到他們熟悉的生活中。比如,讓他們將14秒、90分、45分與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聯系起來,從而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些時間單位。只有通過這樣的實踐,學生才能真正掌握時間觀念,并靈活運用于生活中。

  2、認讀時刻這一環(huán)節(jié),作為教學的重點,還顯得較薄弱,需加強

  盡管學生有生活經驗,但在認識好鐘面,認識單位時間1秒、1分、1小時后,能否使學生形成知識體系,并轉化為能力,還需細細考慮。如時針走1大格是1小時,如果及時讓學生發(fā)現時針走幾大格多是幾小時多,這樣便能自然想到多多少,再看分針;幾大格缺一點點。

  3、對于鐘面的認識不夠形象、深入。

  本課中,時針、分鐘、秒針的認識是通過一部分學生的回憶介紹展開的`,不夠形象直觀,使另一部分學生印象不深刻,以至產生了不少的錯誤。課堂上如能讓學生再找找各自的特征,如時針短而粗,分針比較長,秒針最長、最細,這樣學生記憶深刻,在認識時刻時會更直觀,減少一些不必要錯誤,當然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時分秒》教學反思8

  三年級"時、分、秒的認識"是繼二年級認識的基礎上,繼續(xù)學習“秒”,并會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我在教學中及時進行了復習以往舊知的環(huán)節(jié):如認識種面,復習認識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讓學生談談自己對1時、1分、1秒長短的認識,這也是了解學生對時間的認識狀況,之后帶領學生看鐘面共同感受1分、1秒的長短,給學生建立準確的定義和認知。

  在讓學生理解時與分、分與秒的關系時,又用媒體向學生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圈,分針走1小格,秒針走一圈,從而揭示時與分、分與秒的內在聯系。為進行時間的換算和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打下基礎。

  在教學了這個單元的內容后,學生在掌握理解有關時間的計算時還是出現很多了一些問題:

  1、在上課的過程中,雖然反復強調了“經過的時間”和“時刻”這兩個不同的概念之間的區(qū)別,如2時指的就是2:00,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2點,這是一個時刻;而2小時指的就是2個小時,但在應用中總有部分學生分不清時刻和經過的時間。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進一步分清這兩個概念,我常常在課前、課后進行一些即時練習。

  2、另一個問題比較多的地方是解決問題中的書寫問題。如課本P64第5題:一列火車本應11:20到達,現在要晚點25分鐘,它什么時候到達?學生如果按教學中總結的公式,“結束時間—開始時間=經過

  時間”,很多學生能利用公式很快計算出11:20+25分=11:45,其實這樣的計算方法就是時刻加時間等于時刻,還不是很合理,與第一種問題相似,我認為如果這樣算11時20分+25分=11時45分的話就比較合理,因為寫成11時20分+25分=11時45分,對于學生來說,比較容易理解。雖然11時45分又可以看成是11:45,我認為這樣書寫學生易理解也較合理。

  3. 是經過時間的計算,我由淺入深,從數鐘面上的大格入手,逐步教學算出先到整時經過的時間,再過幾分,合起來一共是多少分或幾小時幾分。等學生理解方法并熟練掌握后,學生會想到把幾時中拿出1時當成60分進行加減法的計算,再把計算結果轉換成幾時幾分的計算過程,當然這種方法對一部分學生來說是有理解難度的,學生往往習慣了十進制的換算方法,很容易在換算時不理解方法由來及各種方法的靈活運用而出錯。

  總之,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出現了許多我認為學生容易掌握但學生實際掌握起來有困難的知識點。我想,隨著學生認識和理解的深入,時間的知識會真正深入學生的生活,學生們才能真正了解時間。

《時分秒》教學反思9

  "時、分、秒的認識"是小學數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也是實用性很強的數學知識。在教學中始終遵循數學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觀念。

  剛開始,我從四個方面的開始教學:

  一是認識鐘面,知道鐘面有哪些部分組成,各表示什么,并用教具鐘表進行教學;

  二是認識時間: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在讓學生理解時與分的關系時,又用教具鐘表向學生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圈,從而揭示時與分的內在聯系。

  三是學習看鐘表的方法;四是掌握時間的.寫法,并能用這幾種寫法寫出種面上所反映的時刻。

  引導學生認識鐘面上時刻時,不是教師教給學生怎樣認,而是指導學生觀察,感知要學的知識,讓學生自已撥一個時刻,然后說出來,引導大家討論,最后再有教師歸納總結。這樣做一方面使學生的學習有了實踐的基礎,另一方面學會學習。在練習時,我出示了一個可以拖動的鐘面,隨機撥出一個時刻,讓學生正確說出所表示的時間,并讓學生上來撥鐘面,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對于教學難點著重練習,多次比較,找尋克服難點的好辦法。

  在教學中盡量做到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組織教學,才能達到教學目標,經過教學,學生基本上都能認識鐘面上的時間,但還是有學生不能正確算出求經過的時間,這是一個難點,需要一個學習過程,好事多磨吧!

《時分秒》教學反思10

  前段時間我們花費了較長時間學習了“時分秒”這一單元。時間單位對于學生而言是比較抽象的,加之還要學習理解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因此“時分秒”的認識是小學數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難點內容,也是實用性很強的數學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把教學學習活動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聯系起來,如數心跳、讀書、寫字、唱歌等,使學生具體感知1分、1秒、的長短。只管人時分秒之間的關系,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互動,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傮w上,大部分孩子都能比較準確的認識時間,但有些孩子容易將比如:2:55認成3:55,不過經過練習,這一現象已基本消除,F在比較大的問題是當孩子們遇到比如:從3:45開始到4:20這段時間經歷了多少時間,很多孩子不理解,覺得很難,我也費了不少口舌進行講解,由于同課的薛老師幾套專項訓練,希望通過多做題來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更好的理解?墒钱敽⒆觽兘處熥鳂I(yè),我們分比批改制后,不僅有皺緊了眉毛,情況并沒有像我們所希望的那樣有較大改變,一些孩子依舊出錯,依舊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找不著北,答案令我們哭笑不得。一時間,我們覺得很失敗,很郁悶,哪里出了問題?難道是我們錯了?

  我們開始不斷思索、討論。同一年級王老師的孩子也在我們所帶的班。這是一個很有靈氣、很聰明的孩子,他對這部分知識的掌握比較好。當我們與身為家長的王老師探討此事時受到很大啟發(fā)。鐘表的認識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項活動,同時又要求孩子具備較好的計算能力。比較好的方法是讓學生經常性地去看表、記錄時間。比如:吃飯前記下時間是幾點幾分,吃過飯后再記下時間,看看吃飯共用了多長時間。開始時可能說不準確,家長可以進行指導,這樣孩子不僅鞏固了知識,而且還培養(yǎng)了時間觀念。同時這種方法最大的`好處在于孩子始終看到的是真實的動態(tài)的鐘表,這比看畫在紙上的鐘面更直觀、更生動。當孩子對鐘面非常熟悉之后,中標的樣子會深深地印在腦子里,不管他看到的是何種方法表示的時間,都會以鐘面的形式呈現于腦海之中,從而快速做出反應。

  還有,經過這次探討,我也跟清楚的了解了孩子們認知特點。對于一個新的知識點,孩子們從認識到消化,是需要一個變化過程的,不能太急于求成。學知識就是要應用于生活中,不能太呆板、太書面化。能夠讓學生動手操作的一定讓他們體驗,F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固然有它的優(yōu)勢,但不能因此剝奪孩子們動手操作的機會。

  有了這些認識之后,我與薛老師又一起討論商量設計了貼近孩子生活,易于操作,又能鞏固知識的形式靈活的作業(yè),同時與家長進行交流,溝通指導方法,讓孩子們時時感受時間、利用時間、珍惜時間。

  希望我們的改進能夠促進孩子們的認識和成長。

《時分秒》教學反思11

  第1課時 秒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認識新的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過動手操作等豐富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時間觀念。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滲透愛惜時間的教育,教育學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學重點:借助豐富的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

  教學難點: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每人準備一個時鐘、口算卡片等。

  教學步驟:

  一、情境導入

 。úシ判履曷摎g晚會的片段)

  談話:新年的鐘聲將敲響,讓我們一起來倒計時。(課件出示鐘面,伴隨著“滴答”聲,讓學生共同進行倒計時)

  談話:剛才,我們進行倒計時,像這樣計量很短的時間,我們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今天,我們就共同來認識這個新朋友。(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ㄒ唬┱J識鐘面上的秒

  1、師:你知道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嗎?請仔細觀察你們所帶的鐘表,看看有什么發(fā)現。

  2、學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學生反饋:

  ①時鐘有3根針,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針。

 、诿脶樧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讀取電子表上的時間時,讓學生可以利用以前學過的電子表的讀取方法進一步類推。

  4、體驗1秒鐘

 、賻煟1秒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閉上眼睛,仔細聽一聽。(利用時鐘的“滴答聲”讓學生感受。)鐘表發(fā)出“滴答”一聲所經過的時間就是1秒。

 、趯W生跟著時鐘的“滴答聲”,做拍手練習,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誰拍得最準。

  ③比一比,哪位學生不看時鐘,每秒數一個數,看誰數得最準確。

 、苄〗Y:剛才,我們聽到鐘聲“滴答”一聲就是一秒,我們拍一下手用1秒,數一個數也是用1秒。1秒的時間確實很短,但是有些現代化的工具在這短短的1秒鐘里卻可以做很多事情呢。(舉幾個具有說服力的數據說明1秒鐘的價值)所以,我們可別小看了這短短的1秒鐘,它的作用可大了。我們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每1分、每1秒。

  5、師:(邊撥秒針)秒針從數字12走到數字6,這表示經過幾秒?從數字6走到8,表示經過幾秒?請你輕輕告訴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還知道秒針從哪兒走到哪兒也是10秒?

 。ǘ┨剿鞣峙c秒之間的關系

  1、師:如果秒針從數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數字12,這時經過多長時間,分針有沒有什么變化。

  2、讓學生小組合作,仔細觀察鐘面,自主探索。

  3、學生反饋。

  4、小結:秒針走1圈,就是60秒,這時分針走1小格,也就是1分鐘,所以1分=60秒。

  (三)練習:體驗1分鐘

  1、讓學生看鐘表,通過讀秒來體驗1分鐘的長短。

  2、師:1分鐘能做什么呢?

  讓學生分組畫畫、寫字、做口算、摸脈搏體驗1分鐘實際的長短。

  3、讓學生舉例,說說1分鐘可以做什么事。

 。ㄋ模┬〗Y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認識時間單位——秒)有了秒針,計時就更準確了,時針、分針、秒針在時間王國里分工合作,準確地為人們報時。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2題。

  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補充:

 、傥覀兩弦还(jié)課的時間是40( )。

 、谛∶髋100米要用19( )。

  2、跑步比賽

  師:讓我們一起到緊張激烈的運動場上去看看。50米決賽剛結束,你能通過鐘表的顯示,說出運動員的成績嗎?從這張成績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動:

  師:下課鈴聲響了,請大家安靜,迅速地將課桌上的學習用品整理到書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時間?凑l整理得又快又好。(學生整理,教師報時)

  師:相信大家今后每時每刻都能這樣珍惜分分秒秒,做時間的主人。

  四、作業(yè)

  收集有關時間的信息。

  教學反思:

  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認識時、分和會讀、會寫幾時幾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的知識性目標相對簡單,但單位時間比較抽象,不象長度單位、質量單位那樣可以借助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通過一系列的體驗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1秒、幾秒及1分的時間觀念。在教學設計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利用學生熟悉的場景,使學生直觀認識生活中“秒”的存在,幫助學生認識抽象的時間概念。通過讓學生參與倒計時的活動,使學生初步感受“1秒”的長短,同時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2、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由于學生已經認識了“時、分”,因而在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等形式來解決“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及“分與秒之間的關系”等問題。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借助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首先通過讓學生拍手、數數、寫字、畫畫等活動讓學生體驗1秒鐘、1分鐘的長短,在體驗1分鐘時還讓學生體驗同樣是1分鐘做不同事情時的不同感受。由此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同時注意培養(yǎng)學生愛惜時間的意識。

  4、注意讓學生收集有關時間的信息,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5、多給學生提供一些可供參考的事情所需時間,在頭腦中建立表象,在估測其他事情時可借鑒作比較。當然,除了在學習秒的認識是可以這樣做,建立其他數學概念也可運用這樣一些做法。

《時分秒》教學反思12

  本節(jié)課"時、分、秒的認識"是繼二年級上冊認識了整時、幾時半,以及1時=60分的基礎上繼續(xù)學習“秒”及知道1分=60秒,并會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在實際教學中我發(fā)現很多學生忘記了認鐘的方法了,尤其是當初本來就學得不扎實的個別孩子。為此,我在教學中發(fā)現問題及時進行了復習以往舊知的環(huán)節(jié):一是認識種面,知道鐘面有哪些部分組成,各表示什么,同時認識新朋友“秒”,根據學生的講述,用鐘面演示;二是認識時間: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在讓學生理解時與分、分與秒的關系時,又用鐘面向學生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圈,分針走1小格,秒針走一圈從而揭示時與分、分與秒的內在聯系。三是復習看鐘表的方法,寫出種面上所反映的時刻。;四是進行時間的換算和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

  本單元最難教學的是經過時間的計算,我由淺入深,從數鐘面上的大格入手,逐步教學算出先到整時經過的`時間,再過幾分,合起來一共是多少分或幾小時幾分。等學生理解方法并熟練掌握后,學生會想到把幾時中拿出1時當成60分進行加減法的計算,再把計算結果轉換成幾時幾分的計算過程,當然這種方法對一部分學生來說是有理解難度的,學生往往習慣了十進制的換算方法,很容易在換算時不理解方法由來及各種方法的靈活運用而出錯。因此,還要學生生活中多觀察、多實踐、多體會,切實做到靈活自如的應用。

《時分秒》教學反思13

  教學過程中,我以游戲的形式,讓學生了解時鐘:矮子走一步,高個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個走半天。通過游戲知道哪根是時針,哪根是分針。同時老師拿出一個鐘面模型,讓學生數一數鐘表上有多少大格,多少小格,思考一大格表示幾時(幾分),一小格表示幾秒。通過有關經過時間的計算,使學生掌握了時間計算的幾種方法,知道一節(jié)課40分鐘有多長,知道了時間的重要性,明白時間就像金子那樣寶貴,因此要惜時如金。新課標教材中有關時間的內容安排都比較靠前,因此,相對于學生來說,掌握就有一定的困難,在三年級上冊教材中安排了有關時、分、秒的認識及簡單計算等內容。時、分、秒的認識倒還不算太難,至于時間的簡單計算對于學生來說就有一定的困難,因為時間的進率是60,而我們平時的計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

  在上了這個單元的內容后,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幾點困惑:

  1.“時間”和“時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如2時指的就是2:00,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2點,這是一個時刻,而2小時指的就是2個小時,這是一段時間。而書本上的2時=()分卻沒有這樣的.區(qū)分。

  2.“計算經過時間”,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我感到很疑惑。學生對于幾時~幾時的經過時間掌握沒有問題,但對于幾時幾分~幾時幾分中分不夠減(如4:20~5:00、4:45~6:10等)的情況掌握得不夠好,只有少數思維好的同學能夠掌握,其他同學的眼睛里流露出來的都是茫然。如何能讓每位學生都能懂呢?老師可以把這一知識結合到生活實際中去,讓學生每天算一算如做作業(yè)所用的時間、在校的時間等。如教學時間的計算時我輔以鐘面,始終在鐘面的幫助下讓學生進行計算。這樣,學生是不是依賴習慣了,腦子里沒有鐘面,形不成表象,無疑,對他的學習是有障礙的。所以,應該慢慢淡化出來,直至脫離直觀的鐘面,要在腦海中形成鐘面。在反饋時,我沒有抓住一些典型的錯例在反饋。一般,這樣的學生是有一定的想法的,如果沒有反饋出來,沒有進行引導、糾正,那么對他的這堂課的學習是有阻礙的。

《時分秒》教學反思14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課件出示主題圖:鐘面時刻為11:59,這是春節(jié)聯歡晚會現場?磯ι系拇箸,你能告訴大家,現在是幾時幾分嗎?新年鐘聲就要敲響了,讓我們一起來倒計時。(師生一起倒計時:15、14、13、??1。)種面時刻為11:59)這是春節(jié)聯歡晚會現場?磯ι系拇箸,你能告訴大家,現在是幾時幾分嗎?新年鐘聲就要敲響了,讓我們一起來倒計時。(師生一起倒計時:15、14、13、??1。)

  像這樣計量很短的時間,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單位“秒”。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課件出示形狀各異的鐘表。形象的語言,精美的實物展示,使學生感到很新奇,馬上對這節(jié)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鐘表有3根針, 時針、分針和秒針。

  走得最快的就是秒針,秒針的特點:又細又長、走得最快 。秒針走一小格是一秒。

  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體會“秒”在生活中的應用。

  二、小組合作探究秒和分的關系。

  秒針走一小格是一秒。那么,秒針走一圈,是多少秒呢?請同學們細心觀察鐘面,課件演示后,小組討論交流,得出結論:1分=60秒。我還安排了一個學生動手操作的實驗,讓他們感受“1分”有多長。我讓一、二小組的同學寫數,看看在指定的1分鐘內能從1寫到幾?同時讓三、四組的同學測脈搏,數一數在1分鐘里,你的脈搏能跳動幾次??由于聯系到學生自己的生活實際,學生興趣盎然,效果不錯。

  我認為在數學教學中,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展現學生思維過程,使課堂教學更有效. 實踐證明,課堂上學數學,生活中用數學,把教學同生活實踐恰當結合,符合兒童的認識規(guī)律,有利于知識的'學習和智能的提高。

  不足之處:學生初次認識最小的時間單位“秒”,雖然在學習“秒”之前,已學過了時和分,在練習中,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有一些學生掌握的不好,需要加強訓練,弄清時、分、秒之間的關系。

《時分秒》教學反思15

  《時分秒》處于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是在二年級學習了時和分的基礎上進行的,由于學生對抽象的時間學習有一定難度,時間間的進率容易和長度與質量單位的進率混淆,因此是本冊書的難點內容。

  教學時結合學生生活經驗,通過拍手、數數、讀書等方式體驗1秒、5秒的長度。調動學生關于時和分的知識積累,引發(fā)學習興趣,參與教學互動。

  教學中學生對時間的準確識別有一定偏差,接近整時的時間,比如11時55分會被誤認為12時55分,針對這種情況,我專門抽出5分鐘時間用鐘面模型練習,經過幾次練習,效果顯著。

  本單元計算經過時間時,學生掌握不是很熟練,尤其遇到跨整時,例如7:45到8:25經過多長時間?因此借鑒加減法豎式計算的'經驗,將計算過程讓學生口述出來:25分減45分不夠減,借一時當60分,60+25=85分,85–45=40分,8時借一時還剩7時,7–7=0時,結果是40分;或找整時是8時,8時–7時45分=15分,8時25分–8時=25分,15+25=40分。這兩種方法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熟練易懂的方法來解決問題,計算經過時間的難點分散。

  同時,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借助鐘表,記錄每天重復做的事的一些固定時間,鞏固了關于時間的知識,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時間觀念,數學重在學以致用,服務于生活。

【《時分秒》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時分秒》教學反思02-13

時分秒教學反思03-06

《時分秒的認識》教學反思03-08

《時分秒》教學反思15篇02-26

《時分秒》教學反思(15篇)02-26

時分秒教學反思15篇04-16

時分秒教學反思(15篇)04-16

時分秒說課稿07-12

時分秒教案03-30

《時分秒》教案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