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地理教學反思

地理教學反思

時間:2024-07-16 10:31:37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地理教學反思(集合1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講課缺點,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地理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地理教學反思(集合15篇)

地理教學反思1

  初中地理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對地球及其各種自然和人文現(xiàn)象有一個系統(tǒng)認識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作為教師,我們不僅需要了解地理知識,還要有能力將其生動地傳達給學生。本文將以北京為例,對初中地理教學進行一次反思和總結。

  北京地理概況

  作為中國的首都,北京有著豐富的地理資源和獨特的地理位置。位于華北平原的邊緣,京津冀地區(qū)的中心,這里既擁有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又有華北地區(qū)豐富的水資源。此外,作為國家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北京也是一個具有重要地位的城市。

  地理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和地理意識。地理思維能力是指學生通過地理學習,掌握運用地理概念、方法和技巧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地理意識是指學生對地理環(huán)境、地理資源、地理問題以及地理空間布局的認知和感知。

  針對初中學生的特點,我們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地理學習。例如,可以組織實地考察活動,讓學生親自體驗地理現(xiàn)象;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地理知識;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北京地理環(huán)境教學

  以北京的地理環(huán)境為例,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教學。首先,我們可以通過PPT展示北京的地理概況和特點,包括地形地貌、氣候特點、水資源等。然后,通過組織實地考察活動,帶領學生去不同的地方觀察,比如長城、頤和園等,讓學生親身感受北京的地理環(huán)境。

  此外,我們還可以使用教學視頻,向學生展示北京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了解北京的'地理環(huán)境。同時,可以組織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共同分析探討北京的地理問題,如交通擁堵、水資源緊缺等。

  北京地理資源教學

  北京作為一個重要的城市,擁有豐富的地理資源。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研究北京的地理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意識和研究能力。例如,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調查研究,了解北京的土地利用情況和資源分布狀況,讓學生認識到土地資源的重要性。

  同時,我們還可以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研究結果,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北京的地理資源,如發(fā)展旅游業(yè)、保護自然環(huán)境等。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又能讓他們更加關注地理資源的合理利用。

  結語

  通過對初中地理教學的反思和總結,我們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如何有效地教授地理知識。北京作為一個具有重要地位和豐富地理資源的城市,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教學素材。通過合理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我們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和地理意識,促進他們全面發(fā)展。

  總而言之,初中地理教學應注重學生的參與和互動,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感受地理知識的魅力。北京作為一個充滿魅力的城市,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教學機會。讓我們更加用心地進行地理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素養(yǎng),為他們的未來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地理教學反思2

  一、反思是否已轉變了自己的角色

  新課程不僅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的角色要轉變,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fā)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為此,我在課堂教學中很注意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氣氛,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tài),來積極思維與想象。如:每節(jié)課的開始,我總是對學生說:"這節(jié)課,讓我們來共同研究,一起探討有關……的問題。”上課期間,適當允許學生隨時舉手提出問題,講出思想的火花;課堂提問經(jīng)常問"你說呢?""你認為呢?""你的觀點呢?""還有不同的想法嗎?""再想想看?"等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也經(jīng)常以"很好!""太棒了!""很有新意!""你真會動腦筋!"等語氣來及時贊揚鼓勵。同時在教學中,我精心設計,合理按排,盡量變講授內容為探究內容和活動內容,給學生提供發(fā)現(xiàn)和掌握知識的機會,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

  在這節(jié)課上,我展示出我國四大地理區(qū)域劃分圖和各個活動地圖,讓同學么進行對比,從而使學生能夠經(jīng)歷探索過程,得出界線ABC的確定主導因素、具體分界山脈、四大區(qū)域的具體位置范圍。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這一系列的思維活動,自主的得到了知識,充分發(fā)揮了學生自己學習主體的作用。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實現(xiàn)了教學角色的轉變,真正成為學習的引導者和啟發(fā)者。

  二、反思是否強化了地圖教學

  地圖是地理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可將知識化繁為簡,不僅能幫助學生形成空間觀念,理解鞏固學過的地理知識,獲取新的地理知識,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地理新課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圖,作為教師,你想過沒有在地理教學中應怎樣充分發(fā)揮這些地圖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讀圖、分析圖、描圖、繪圖?怎樣將地圖變成學生學習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樣培養(yǎng)學生查閱地圖、獲取地理信息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等等。這節(jié)課我通過展示地圖,使學生能夠清楚的進行對比,得出結論,充分利用地圖,學生也強化了讀圖析圖的能了。

  三、反思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否齊全

  教學活動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相輔相成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缺失必然會使一節(jié)課在某些方面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但也不能落入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窠臼中。本節(jié)課我將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并在時間分配上進行了思考。在教學活動中我側重新授、練習和當堂驗收,重練習,輕理論,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也能夠掌握得分的技巧和能力。

  四、反思是否照顧全體

  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我們改變以往的尖子教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從最后一名學困生抓起。這是我在教學活動中的難點,學困生基礎差,學習興趣不高,很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面對這樣的困難,我努力創(chuàng)設與生活相關的情境,從生活出發(fā),由淺入深,漸漸培養(yǎng)學困生的興趣和能力,縮短與他人的差距。另外,我還盡量發(fā)掘學困生的優(yōu)點,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樹立信心后很多學生都活躍起來,積極參加到課堂活動中來。本節(jié)課中我雖然調動了大部分的同學積極性,但有些問題的設計還是超出了某些同學的能力范圍,或沒有激發(fā)他們的興趣。 以上教學反思似乎都是成功的例子,其實在教學中還有很多不足,如語言設計如何既生動又嚴謹、板書如何能既簡練又全面,等等?傊嘁稽c教學反思的細胞,就多一些教學科研的智慧。只有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急學生所想,為學生所急,才能不斷地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效能和素養(yǎng),才能不阿斷地創(chuàng)新,全面提高學生的地理素質

地理教學反思3

  學會欣賞學生、賞識學生。"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能夠實現(xiàn)這一理念,教師在尊重學生的同時,還要學會贊賞每一位學生:

  1、贊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專長;

  2、贊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

  3、尤其要注意贊賞那些智力一般,成績一般,性格內向,膽怯的學生。這樣做,會有不少驚喜的發(fā)現(xiàn)。我們老師不要吝嗇你的表揚,學生的心靈是純潔透明的,尤其是初中生,天真爛漫的青少年時代,脆弱不成熟的心靈,十分在乎老師那本來就不多的表揚,而傷心于老師的'批評與指責?赡軐τ诮處焷碚f,對于成人來講是一件很微小,很微不足道的批評,可是學生會覺得是很大的傷害,因為初中生思考問題是不全面的,不成熟的,容易鉆進死胡同,所以我們要學會欣賞學生、賞識學生、努力作學生智能的催化劑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學會學習是重要的,學會做人學會笑。

地理教學反思4

  本節(jié)課知識點多而細,每個知識點都很重要,為以后學習提供基礎,所以上好這一節(jié)課至關重要。經(jīng)緯網(wǎng)在地球表面并不存在,是人們在地球儀上人為劃定的,所以需要學生要有空間感,再加上教材中以圖為主,給學生預習也增加難度。

  根據(jù)以上情況,我采取了學生自學和小組交流為主的方式,讓學生自主閱讀教材5分鐘,我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根本完不成學案,對于抽象的事物僅憑閱讀教材是不能夠完成的。于是我安排學生分成四大組,每組一個地球儀,小組內進行充分討論(大約15分鐘),教師深入到組內進行指導,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通過我的提問和指導感覺大部分學生能夠將本節(jié)課的基礎內容有了一定的理解,這讓我感到非常高興,以往的教師教學老師在前面使盡全身解數(shù)的講解,達到的效果也不過如此,現(xiàn)在通過自主學習和學生間的交流討論、再加上教師有針對的'點撥,學生同樣也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不足之處是地球儀仍不夠直觀,各組的地球儀有的是經(jīng)緯網(wǎng)地球儀,有的是政區(qū)地球儀,這樣學生自學起來程度不一樣,教師在點撥時也有一定難度;個別學生仍然對抽象的事物不能理解,希望在下面的幾節(jié)課中再進行滲透。

地理教學反思5

  竟什么樣的課最有效,雖然教學有法又教無定法,但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課才是好課!最近的“高效課堂”活動展現(xiàn)了我校一些教師的教學風采,聽課后感觸頗深,反思該活動對今后的教學定會受益匪淺。

  一、取得的成績

  1、新課程理念已深入人心

  (新課程理念:學習公民必備的地理。滿足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注重對地理問題的探索。注重信息技術在地理課程中的應用。注重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的結合。)

  從總體上看,課堂上改變了多年來形成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格局”,“一講到底”,形成了“以師生互動為主”的課堂活動形式,重視多媒體輔助教學,使課堂教學活力四射。

  2、學生學習積極性得到調動

  課堂上引導學生探究,合作、討論、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學會學習。通過學生自我學習、檢測、評價,有成就感,既活躍課堂氣氛,又減輕學生課后負擔,學習積極性得到有效調動。

  3、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轉變

  學生的學習方式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特點,從課堂的思考、討論及課后的研究性學習,學生的學習方式逐步由“你講我聽”模式向“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模式轉變。給聽課者的感覺是學生交流討論的時間多了; 學生死記硬背的內容少了,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內容多了。

  4、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增強

  課堂中多媒體課件的'動畫演示、視頻播放使學生興趣大增,較多的信息量使學生擴大了視野,還有模型的展示,小組討論等多種教學手段的應用起到了增強興趣的效果。

  二、存在問題

  1、學生自學效果較差

  課堂的自學看書過程中,部分學生還缺乏信心,參與意識還較低,特別是自學能力較差的后進生,習慣于“你講我聽”模式,懶于動手、動腦,過分依賴教師,若教師輔導,督促不力,他們就不會利用時間去閱讀課文,不會去思考問題。影響了學習效果。

  2、小組合作探究有流于形式之嫌

  所聽的每節(jié)課都有小組合作交流的環(huán)節(jié),但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有些是流于形式化,學生不積極參與,交流不主動,沒有實質性地發(fā)揮課堂上小組合作交流的作用,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角色的分工應細化,特別是組內的弱者應真正在其他同學的帶動下有所提高,課堂不應總是尖子生唱主角,應使教學真正面向學生。

  3、多媒體課件容量太大

  有些老師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容量太大,課堂翻頁過快,給學生沒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些老師以多媒體代替板書,整堂課黑板如同虛設。從學習記憶的角度看這是需要改進的方面。

  4、課堂上的學生發(fā)言多為被動發(fā)言

  地理教學中應該允許和鼓勵學生在課堂中敢于發(fā)言,勇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變“被迫發(fā)言”為“主動發(fā)言”。對學生的一些看似“標新立異”的觀點,甚至是一些看似“不可思議”的想法,都應該采取肯定的態(tài)度,讓敢于發(fā)表自己見解的學生有成功的情感體驗,從而充分地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參與意愿和學習動機。

地理教學反思6

  地理課上我們經(jīng)常說要熱愛祖國,報效祖國,學生聽了味同嚼蠟,入耳不入心。但如果每次換個角度:今天說我國有遼闊的沃土,富饒的物產(chǎn),有巍峨的群山,廣茂的森林,有澎湃的江河,豐富的寶藏,這怎不叫人自豪呢?下次說我國經(jīng)濟建設成績斐然,東北昔日的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東南昔日的小漁村變成了一座座現(xiàn)代化的新城,昔日荒涼貧窮的大西北如今有了肥沃的綠洲,昔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大西南有了一條條便利的交通線,這怎不叫人自信呢?再下次說,我國是個人口大國,因此由資源種類、總量大國變成了人均資源小國,由經(jīng)濟大國變成了人均占有量小國,這怎不令人擔憂呢?通過新鮮變化的語言,刺激學生的聽覺器官,從而達到教學的最終目的。事實上,效果確實比重復單調的語言來的快,來的好。這是對教師在語言上提出的要求,當然在教學方法上更要注意求新求變,以適應學生的要求。尤其是要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的才能能夠充分地展示出來,展露他們的個性和風采。比如我在講臺灣的有關知識時,讓學生圍繞祖國統(tǒng)一問題展開討論,首先向學生簡單介紹臺灣的自然條件和經(jīng)濟概況,臺灣是我國的寶島,自然資源和物產(chǎn)豐富,是有名的“森林島”“旅游島”,經(jīng)濟發(fā)達,是亞洲四小龍之一,逐步引導,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政治,歷史課上所學的知識,近期聽到的報刊、新聞報道,進行思考。臺灣的問題是歷史遺留問題,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從而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展開討論:

  1.臺灣對祖國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2.應不應該回到祖國

  3.從自身談想法。通過討論讓他們油然而生愛國情感,比枯燥的說教更容易讓學生接受。

  另一方面,大部分地理教師可能教學任務都比較重,承擔了學校的整個年級的地理教學。在教學中就可能考慮不到不同年齡段學生的智力和心理發(fā)展水平,一個模式走到底。我在教學中就犯過此種錯誤。由于長期處在畢業(yè)年級,對畢業(yè)年級的學生的智力發(fā)展水平和心理特點摸得透,拿得穩(wěn)。在低年級教學時就忽略了學生不同年齡段的心理特征,在講解具體的'章節(jié)時,采用的教學方法大多不變,使得相同的教學內容,在不同的年級講,教學效果大大不一樣。例如:講解區(qū)域地理時,我在畢業(yè)年級用了對比的方法,基本上用了一節(jié)課的時間,速度是挺快的,但學生的接受也是可以的。轉到二年級時,我依然采用的是同一種教學模式,結果和我想像的差了一大截。不僅教學任務沒有完成,而且學生反映速度過快。就是因為畢業(yè)年級的學生現(xiàn)在基本上思維已經(jīng)逐步擺脫了直觀形象和直觀途徑的限制。但相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還主要處在感性認識階段,他們接受新事物,新知識的能力要欠缺,因此,一定要看準教育對象,作恰當合理的

地理教學反思7

  本節(jié)課內容學問難度較大,趣味性差,理論性強,需要記憶和理解分析的比擬多,學好這一節(jié)不僅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根底,而且還要求學生具有綜合分析問題的力量、識記力量和運用力量。但我校學生合作意識差,惰性強,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上參加意識較弱。因此,為了到達良好的教學效果,我仔細設計問題,調控教學過程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順當?shù)赝炅吮竟?jié)教學。詳細反思如下:

  首先,勝利點主要表現(xiàn)在:

  1.多媒體利用效率高:課件中使用了大量的圖片和地圖,比方世界氣溫分布圖、世界降水量分布圖、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各種氣候類型的氣候直方圖及多種景觀圖片等等,這大大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方式。各種氣候類型對學生來說,是比擬抽象和空洞的,利用圖片可以大大增加學生的感性熟悉,通過圖片上植被的特點,學生能感受到該氣候的氣溫柔降水的狀況,加深對氣候類型的熟悉,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學問的學習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嚴密。利用學生現(xiàn)有的生活閱歷,既有利于學生對學問的理解,又表達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這一新課程理念,讓學生充分感受地理與生活的聯(lián)系,增加學生的興趣。例如:利用大家熟識的當天的天氣預報回憶天氣特點及描述方式,然后利用比照方法引出氣候這一概念。氣候特征的描述方法及組成要素,就是利用學生對家鄉(xiāng)靈石的氣候描述突破的。

  3.注意三維目標的落實:通過學生自主讀書、讀圖,了解世界氣候類型名稱、分布;通過分析氣候直方圖,學會描述氣候特點的方法,突出重點。通過比照地中海氣候特點和家鄉(xiāng)氣候特點,了解山西省氣候特點優(yōu)勢,培育喜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缺乏之處表現(xiàn)在:

  1、備學生不夠細致。由于想固然地認為學生對讀圖方法把握的很好,因此在分析氣候類型分布時,指導的少一些,結果在查找亞歐大陸西部、中部、東部的氣候類型時有些亂,分不清大陸西部、大陸東部。

  2、時間安排有些前松后緊。為了表達學生主體地位,我在學生讀圖了解世界氣候類型及分布時花費時間稍多,稍有些啰嗦,比方學生讀圖時就應當提示填表格,結果有些窩工,導致后面利用氣候直方圖描述氣候特點這局部教學時間有些緊。本應由學生分析氣候特點的,結果集體答復,不能對個別學生進展檢測。尤其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的閱讀,給學生思索的`時間少。

  3.總結性的內容仍需給學生氣會。為了順當?shù)赝瓿山虒W任務,經(jīng)常消失預期的答案就抓緊總結出結果,比方,氣候的特征、世界氣候簡單多樣,氣候特點“以溫定帶、以水定型”等等,學習的主動權沒有完全還給學生,對本節(jié)教學留下了圓滿。

  4.反應練習涵蓋的學問面不全。本節(jié)學生除了了解世界氣候類型及分布,還要會用氣候直方圖描述氣候特征,而在設計練習時忽視了運用氣候直方圖推斷氣候類型,沒法檢測學生把握的程度。

  以后再上這節(jié)課時,我會摒棄自己的缺乏,發(fā)揚優(yōu)點,爭取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學是一種動態(tài)的活動,學無止境,教無定法,因人因時因地而已,我要不斷的在理論學習根底上調整自己的教學,使自己成為學生寵愛、家長滿足、領導放心的教師。

地理教學反思8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和分布。要求學生理解大陸、半島、島嶼、大洲、海、海峽、洋等概念,并能判別。

  能力目標:學會在地圖上確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閱讀圖文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情感目標:通過培養(yǎng)學生讀圖和空間想象能力,激發(fā)學生熱愛人類的家園——地球的感情。

  【教材內容及分析】

  對于七大洲和四大洋部分的教學,以讀圖為主:第一步:讀圖講解:讀 “大陸、島嶼、半島示意圖”,讓學生在初中地圖冊上的 “世界地形圖”中找出實例加以區(qū)別。第二步:讀 “東、西半球圖”和“亞洲、歐洲、非洲的分界線圖”,掌握大洲的名稱、位置和三條洲際分界線。第三步:讀圖比較:讀 “七大洲面積比較圖”,讓學生說出哪個洲的面積最大,哪個洲的面積最小,并按面積大小的順序說出七大洲的名稱。第四步:讀 “東、西半球圖”。讀圖講解:找出四大洋的`名稱和位置。讀圖比較:比較四大洋的面積大小。指圖講解:在圖上結合具體的洋、海、海峽,列表講清它們的概念,并讓學生在地圖冊上找出實例加以區(qū)別。

  【教學過程和教學策略】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播

  師:上一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地球的概貌,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它,進一步觀察它、熟悉它,更好地認識它——我們人類共同的家園!

  師:同學們,你能在圖上分辨出這些地理事物嗎?

 。壅故荆葑寣W生判斷哪些是大陸、半島、島嶼、大洋、大洲、海、海峽。

  二、讀圖分析,提高能力,合作探討

 。刍顒樱萦^察比較,對照 “世界海陸分布圖”和 “世界海陸面積比較圖”。

 。塾懻摚菸覀兩畹男乔蚴堑厍蜻是水球?兩種說法是在什么背景下產(chǎn)生的?

 。ㄓ詈絾T在太空看到地球是蔚藍色的美麗星球,覺得地球更像水球。人們生活在陸地上,過去以為海洋是陸地的邊緣,甚至認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陸地的中心,并未認識到海洋比陸地大,因此起名地球。這反映了人們的認識的不斷發(fā)展)

  [讀圖]在 “南、北半球海陸分布圖”上,看看陸地主要集中在哪個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個半球,圖中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分別是海洋還是陸地。

  師: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北極地區(qū)幾乎是一片海洋,南極地區(qū)即是一塊陸地,無論是在北半球還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師:我們仔細觀察世界海陸分布圖,就會發(fā)現(xiàn),地球表面的海洋是連成一片的。陸地和海洋一樣也是連續(xù)的嗎?

  生:不是。陸地被海洋分割成許多塊,有的是大陸,有的是島嶼、半島。

  師:你能根據(jù)開始時老師所講的概念把它們區(qū)分出來嗎?

 。刍顒樱葑x圖講解:讀 “大陸、島嶼、半島示意圖”,并讓學生在初中地圖冊上的 “世界地形圖”中找出實例加以區(qū)別。

  生:下面請同學們閱讀 “東、西半球圖”和 “亞洲、歐洲、非洲的分界線圖”,看看地球上共分為哪幾個大洲,并牢記七大洲的名稱。

 。ㄇ逦卣故镜貓D,能夠幫助學生建立一個較好的區(qū)域概念,更好地為學生在課堂上得到一個生活能力的提高機會)

  師:在讀圖的時候請同學們注意一下哪幾個大洲主要分布在東半球,哪幾個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生: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東半球,北美洲、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師:赤道橫穿哪幾個洲的大陸?哪幾個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哪幾個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

  生:(學生讀圖討論后回答)赤道橫穿南美洲、非洲的大陸;歐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亞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極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師:(教師指導讀圖)我們是如何來劃分大洲的呢?下面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來將幾條洲際分界線找出來。

  亞、歐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和大高加索山脈

  亞、非分界線——蘇伊士運河

  南、北美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刍顒樱葑x圖比較:讀 “七大洲面積比較圖”

  師:請同學說出哪個洲的面積最大,哪個洲的面積最小,并按面積大小的順序說出七大洲的名稱 (可按以下順口溜記憶:“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順口溜在教學中的巧妙安排,也是初中地理教學的重要手段,能夠使學生更快地掌握一些知識要點)

  師:我們總結了陸地有七大洲,知道各洲的大小、輪廓都是不同的,那么浩瀚的海洋呢?它被大陸分割成了四大洋,下面通過讀圖了解它們的基本情況。

 。刍顒樱葑x圖講解 “東、西半球圖”,讀圖比較 “四大洋面積比較圖”,看看地球上的海洋被大陸分割成哪幾個彼此相通的大洋,找出四大洋的名稱和位置,比較四大洋的面積大小。

  在圖上結合具體的洋、海、海峽,再次重復它們的概念,并讓學生在地圖冊上找出實例加以區(qū)別。

  生:洋,海洋的中心部;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邊緣,面積較小,一般靠近大陸;海峽,溝通兩個海洋之間的狹窄水道。

  三、主動思考,歸納體系,知識提煉

  師:最后,請同學們一起來完成教材后的活動內容以及練習冊上的練習 (教師輔導學生完成練習)。

地理教學反思9

  教后記本節(jié)是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第三節(jié),內、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是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因此,除要充分利用本節(jié)的各種地圖外,還要引導學生查閱“中國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圖”等已學過的知識。即通過閱讀本章的地圖,歸納得出現(xiàn)象和特征;通過閱讀前兩章的相關地圖,分析得出這些現(xiàn)象和特征的成因,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起知識間的互相聯(lián)系,逐漸掌握學習地理的一些方法。

  在講授“內流區(qū)和外流區(qū)”的內容時,我主要從幾個基本概念入手,讓學生根據(jù)河流分布圖中給出的主要河流,通過查找主要河流及各自注入的海洋,讓學生總結出外流河、內流河的概念,進一步得出外流區(qū)、內流區(qū)的概念。通過引導學生讀圖,觀察內、外流區(qū)的界線,與季風區(qū)、非季風區(qū)的界線進行比較。分析外流河的特點時,為了讓學生更加透徹理解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按照教師的提示,給學生列了一幅表格,以秦嶺——淮河一線為界,分別分析南北兩側的河流水文的共同特征與成因,學生通過分析圖和教材資料,采用對比的方法從河流的水量的大小、汛期的長短、含沙量的大小、結冰期的長短等方面分析外流河的水文特征的差異與成因,重點是強調學生要從已學知識中分析得出結論,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學會學習河流的一般方法。

  大部分學生態(tài)度積極端正,課堂秩序井然,對知識的掌握總體較好,為后面的學習起到鋪墊作用。本節(jié)課能夠在恰當環(huán)節(jié)不失時機地進行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教育,尤其在結合身邊的現(xiàn)象對學生進行環(huán)保教育、使學生增強環(huán)保意識、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使本節(jié)課內容得到升華。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的體會就是:采取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課堂上動眼、動耳、動筆、動腦,調動多種感官來主動學習,從而實現(xiàn)快樂學習,有效學習,使課堂真正成為和諧的生命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反思本節(jié)課又存在著很多不足:在教學中部分學生仍不能從相關圖表材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仍需加強訓練。同時作為地理教師,我在語言的組織和描述中仍存在欠缺,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加強基本功訓練,爭取更大的進步。

地理教學反思10

  《東南亞》分為了兩個課時進行講解,在聽完了曹老師的課后,了解了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根據(jù)師父整理出來的學案,從繪圖識位置、看氣候識農(nóng)業(yè)、看河流找城市、探究分析話旅游、梳理歸納、反饋練習等幾個方面來進行。

  其中,在填圖、繪圖部分,學生所用時間過長,節(jié)奏把握存在些許的問題。當講到地形時,用了“上、下”這些口語化的詞,應該用專業(yè)的地理術語“北、南”。在講城市分布時,講活動題的時候,速度過快,學生沒怎么反應過來,應該注意關注學生的完成度。

  雖然存在以上缺點,但也有些許的優(yōu)點,比如,細節(jié)到位,用陳毅的《贈緬甸友人》,結合生活中的地理,進行德育教育;臺風沉穩(wěn)了很多,自信了很多,資料充分,板書也有所進步。

  除此之外,我還注意到,當講到旅游資源時,學生讀圖的時候,速度快慢不一,我在課堂上沒有太注意,對學生注意的`廣度不夠,同時也沒有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在課下經(jīng)過曹老師的指點,我知道了,以后再遇到這種情況,可以通過學生之間的指導來互相解決問題。

  本節(jié)課還有一大亮點,就是角色扮演,“假如我是南非的國王,我要運鉆石到日本,我應該怎么做?如何走航運路線”,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用帶有趣味性的教學語言,能夠更加吸引學生的興趣,參與到活動中來,從而掌握知識。這是我應該保持下去的。

地理教學反思11

  隨著教學改革步伐的逐漸深入,一些問題相繼出現(xiàn),特別是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尤為突出,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反思。新舊觀念發(fā)生劇烈碰撞,教師的教學行為與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期待著新模式的出現(xiàn)。在這種形勢下,不僅學生,甚至連許多教師都明顯感到不適應,課堂教學中自然也就暴露出一些問題。如教師沒有真正樹立起服務學生、服務學習的思想,對組織學生學習的本質理解不到位。教學中缺乏師生互動,不能靈活變動,不能展示學生的學習過程,特別是思維過程。學生學習活動中探究性學習時間安排偏少,對合作學習的本質——高度結構化的學習缺乏深刻的認識,只簡單停留在課堂分組討論上。教師收集、制作資源能力低下,導致地理課程資源相對缺乏。對地理課程標準把握不準確,等同于過去的教學大綱。

  為此,我認為在初中階段地理課堂教學中應著重處理好以下幾種關系:

  一、處理好新教學理念與傳統(tǒng)教學觀的關系

  新課程強調課堂教學的本質是教師組織學生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營造適合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發(fā)揮學生的主體的作用。因此,地理教師在課堂上要摒棄陳舊的教學模式,努力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把握每一個學生發(fā)展的契機。要參透新課程理念,挖掘新教材內蘊涵深層次的功能。不能就事論事,按部就班,錯失“動態(tài)生成”的施教良機。

  二、處理好教師和學生角色轉換的關系

  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的核心是學生的主體參與,上課是師生一起分享理解、體驗生命的價值和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而再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這必然使得教師的角色從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和發(fā)展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要摒棄強制性的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語言、統(tǒng)一行動,淡化教師權威,允許多元思想并存。

  三、處理好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的關系

  新課程課堂教學以學生為本,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即讓有閱讀能力的學生充分利用教材、書刊、網(wǎng)絡等,實現(xiàn)自主學習,實現(xiàn)在教師指導下的自我學習。在設計教學活動中,縮減統(tǒng)一講解,增加學生的討論、實驗、觀察及自主探究等等,培養(yǎng)學生個性發(fā)展,教學反思《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反思》。合作教學強調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合作交流是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本質觀。因此,初中地理教師要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才能完成學習任務的情境,營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教學氛圍,創(chuàng)設通過合作才能完成學習任務的情境,以幫助學生建立起合作學習小組,為學生提供多種合作學習的方式方法,增加學生間的互動時間和形式等;蚪o學生充分的自主權,讓學生主動提出課堂合作學習的形式,自由選擇合作學習的方法和手段,在“共生共進”的合作觀念下,實現(xiàn)師生、生生的共同成長。四、處理好學習活動與地理雙基的關系

  新課程倡導讓學生從自己的直接經(jīng)驗中學習,讓學生在活動中、在實驗操作或深入生活實際的過程中學習,或者是從他人的經(jīng)驗中通過再發(fā)現(xiàn)來學習。實踐證明,只有在夯實“雙基”的基礎上,學生才能有條件地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自由發(fā)展。因此,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和掌握融于有趣的活動中,真正實現(xiàn)在“做”中學,在“樂”中學。

  四、處理好研究性學習與接受性學習的關系

  新課程倡導研究性學習,即教師暫不把現(xiàn)成的結論給學生,而是組織、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討,進而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自我思考問題、自行解決問題。和以前相比,更加注重過程。實踐證明,不管是重結論輕過程,還是重過程輕結論都是不正確的。只有將兩者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才合乎課改的觀念。在學生經(jīng)歷了研究性學習這一學習方式、還沒有得出規(guī)律性認識時,需要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性必要的.演示和講授。兩種學習方式缺一不可,不能走極端。

  五、處理好創(chuàng)設寬松氛圍與學生自律的關系

  新課程要求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但所謂的“寬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而不是無組織無紀律的。教師應深入到學生中去,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對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針對性指導。隨時監(jiān)控合作學習的進程和質量,幫助學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律作用,及時提醒學生自覺遵守學習紀律,調整學習狀態(tài),以飽和的學習熱情投入到合作學習中。讓學生多交流、討論有價值的或有意義的話題,達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亂”的效果。

  六、處理好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的關系

  新課程的教案應該是動態(tài)性的、靈活多變的。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改變甚至完全拋開事先寫好的教學設計,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問題,憑借已有的經(jīng)驗,在構想的基礎上展開教學活動。課后要及時反思和總結,進而修訂和完善教案。

  七、處理好教材與教學的關系

  新課程認為教材是引導學生認知發(fā)展、人格構建的文化中介,亦即“教材是范例”、“教材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教材是師生發(fā)展的平臺”。要求教師應主動參與對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設計,由“教教材”轉向“用教材”。用教材促進學生發(fā)展,教會學會學習,發(fā)展情感,培養(yǎng)良好習慣,提高學習能力。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教學體制發(fā)生重大變革的今天,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盡快轉變教學觀念,以適應時代的需要。

地理教學反思12

  1、高中階段培養(yǎng)學生讀圖潛力的好處

  從歷年高考的命題來看,能夠說是“無圖不成題”,對考生的讀圖潛力要求比較高,要求學生判讀、填繪各種比例尺的地圖和地形剖面圖,熟練使用各種示意圖、景觀圖、統(tǒng)計資料圖表等,要求學生靈活地進行“圖圖轉換”和“圖文轉換”。能夠說學生讀圖潛力的高低,在必須程度上決定了地理考試的成敗。為了適應考試命題的需要,提高地理教學的效率,教師務必有的放矢地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潛力。

  2、高中地理教學中地圖的主要類型

  高中地理的學習是對初中地理課程的繼續(xù)和深入,學習資料上由感性認識逐漸進入到理性認識,偏重于研究地理學中的本質資料,高中地理中的地圖在資料和形式上更加復雜和多樣化,除了初中地理常見的區(qū)域地圖之外,還有一些等值線圖、剖面圖、數(shù)據(jù)分析統(tǒng)計圖表等資料,在學習的方法上除了識記之外,還需要進行理解分析。

  3、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讀圖潛力的教學策略

  3.1重視地圖運用,養(yǎng)成用圖習慣

  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潛力,首先要求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科學合理地運用地圖,利用地圖在地理學中的核心作用進行地理教學,潛移默化地營造用心應用地圖的氛圍和習慣。同時,教師也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讀圖學習,透過讀圖來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地圖的學習興趣的良好習慣。如蘇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中“地球的運動”一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能夠利用教材中的地球自轉、公轉示意圖和地球時區(qū)圖來直觀地講解地球運動的規(guī)律,利用讀圖來更好地理解日夜更替、四季更替、時差等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調動學生學習地圖的用心性,養(yǎng)成良好的用圖習慣。

  3.2鞏固基本技能,培養(yǎng)讀圖潛力

  讀圖潛力建立在對地圖的基本知識融會貫通的基礎之上,教師應首先讓學生了解地圖的基礎知識,掌握基本的讀圖技能。首先,教師要讓學生了解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標注三大要素在地圖中的應用,其次要根據(jù)地圖上的圖名及主要因素把握住地圖的主要資料,引導學生利用地圖來形象記憶、歸納分析、直觀表述地理知識,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潛力。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利用地圖進行地理知識的遷移,將多付地圖進行綜合處理分析嘗試進行圖圖轉換、圖文轉換、文圖轉換、圖表轉換,進而推導出地理規(guī)律與原理。例如在必修1中講解亞洲的季風構成原因中,能夠將亞洲1月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與亞洲1月季風圖結合起來,理解季風與氣壓之間的關系,從根本上把握住亞洲冬季風的構成原因。此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利用圖中的顯性信息去分析和挖掘隱性的信息,總結提煉對解答問題的有利信息,提高學生的讀圖潛力。

  3.3進行填圖、繪圖訓練,全面提高讀圖潛力

  透過對已有地圖的觀察、理解和分析,能夠提高學生識圖、析圖潛力,而填圖和繪圖的練習則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眼、手、腦的通力合作,把握住地圖的更多信息并進行表現(xiàn),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讀圖潛力。例如,在蘇教版必修3第三單元《區(qū)域資源、環(huán)境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第三節(jié)“資源的跨區(qū)域調配”中關于我國水資源的區(qū)域分布教學中,教師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水資源區(qū)域分布的地圖,從而加深對水資源南北差異的理解,為水資源的跨區(qū)域調配學習打下基礎。因此,在地理教學對學生進行填圖、繪圖的訓練,透過學生對地理事物的勾畫描繪,能夠加深認識,同時能夠鍛煉學生的動手潛力,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

  4、結語

  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潛力至關重要,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用圖習慣,透過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教授和合理的讀圖、繪圖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的讀圖潛力和地理學習潛力,從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學質量。

地理教學反思13

  通過多年的高三地理教學實踐,我覺得應從高考能力要求反思教學活動,不斷探索改進,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提高教學效果。

  1、對教學觀念的反思

  長期以來,教師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動條件下形成的,一直沿襲著“死背書,多做題,拼時間,低效率”的老路。沒有教師主體的自我實踐反思意識和能力的增強,往往只是簡單的重復或沿襲,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

  我們應該從單純復習知識轉向“知識+方法=能力”,優(yōu)化復習活動,教師講解多啟發(fā)多聯(lián)系多分析,學生多思考(分析、比較、概括)、多動手(繪圖,列表)、多動口(提問,討論,交流)、多總結。例如在復習“影響工業(yè)布局的區(qū)位因素”的相關內容時,我首先以魯爾鋼鐵工業(yè)區(qū)為例,讓學生回憶影響該工業(yè)區(qū)產(chǎn)生、衰落、再度崛起的主要區(qū)位因素,從而了解到工業(yè)布局是多種區(qū)位因素作用的結果,而且這些作用因素對工業(yè)布局的影響會隨著社會、經(jīng)濟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從而說明影響工業(yè)區(qū)發(fā)展的因素是發(fā)展變化的。然后以上海寶鋼為例,了解影響其布局的區(qū)位因素又是什么,并分析它與魯爾鋼鐵工業(yè)區(qū)的布局有什么不同,并分析原因,從而說明某種工業(yè)部門是什么指向型工業(yè),只是針對某一特定時期、某一特定地點而言。同時指導學生分析影響鋼鐵工業(yè)布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這種變化的總體趨勢又該是怎樣的?最后請同學分析比較長江沿線五大鋼鐵工業(yè)基地,并說出它們形成的主要區(qū)位因素。

  2、對教學設計的反思

  高三地理教學復習實踐中,我們有時會發(fā)覺由于學生對所有基礎知識已經(jīng)學習過,如果老師只是照本宣科,沒有一定的新意和難度,地理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就會有較大差異,因此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yōu)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項和智能強項,也有與此相適應的獨特的認知方式。學生知識面有寬有窄,學習能力有高有低,認知能力有強有弱。教師必須正視學生之間的這種個體差異。比如可以在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上進行認真的構思和設計,文字材料,圖像信息,多媒體等等,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要求。

  例如在高中地理主干知識的復習中,大氣環(huán)境是個難點,而其中的有關天氣、氣候、季風等內容更是難中之難。如果還像講授新課那樣復習,一是時間不允許,二是學生也提不起興趣。于是我在教學設計時做了精心準備,試著編寫了這樣一個案例,通過案例教學法來突破難點,案例如下:赤壁之戰(zhàn)前夕,曹營在江北,東吳在江南,周瑜調兵遣將打黃蓋,獻連環(huán)計,為火燒曹營精心準備。突然間,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來。諸葛亮借探病之際,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東風”,并應允借東風相助。其實諸葛亮只是作了一次準確的天氣預報而已。

  然后提出下列問題:

 。1)赤壁位于我國哪一個?試分析當?shù)氐臍夂蝾愋汀?/p>

 。2)為什么東亞能成為世界最為典型季風氣候區(qū)?

 。3)我國東部季風區(qū)的氣候特征,及其成因。

 。4)這個時候為什么會出現(xiàn)“欠東風”的現(xiàn)象?

  (5)孔明為什么又能夠借來東風?

 。6)你認為季風除了對軍事產(chǎn)生影響以外,還會對哪些方面有影響?

  這樣通過案例將要學習的內容轉變成一個個小問題,教師只提供背景資料,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這樣不僅復習了天氣、氣候、季風等知識,并了解形成該氣候的地理因素,同時拓展地理能力,事實證明,這樣教學學生很感興趣,而且將抽象的原理轉化為直觀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輸?shù)男Ч玫亩唷?/p>

  3、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現(xiàn)在的課堂教學主要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圍繞教材內容進行的,學生學習也更多的是對課本知識的死記硬背,從近幾年高考的參考答案和評分標準來看,直接要求完整表述基本概念、原理的'采分點幾乎沒有,需要記憶的觀點和方法論知識所占的分值和比例越來越少,往往把更多的分值放在結合材料的分析和應用上。記得有一年高考中就有讓學生分析蘭州化工廠布局是否合理的題目,當時就有同學只是從經(jīng)濟和社會的角度對化工廠的布局進行分析,忽視了環(huán)境效益對工業(yè)布局的影響,認為這是完全合理的,得出了與標準答案完全不同的結果。

  因此我在教學中往往會選擇一些有關材料和學生一起討論、共同探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復習有關廠址選擇的問題。我在給出了大量有關“食鹽”及“食鹽化工”等背景資料(略)之后,提出:某公司正考慮在某鎮(zhèn)附近建一新的食鹽及食鹽化工廠,給出了某鎮(zhèn)的一部分地圖以及一些有關的資料。請同學對照地圖和資料,討論:圖中“公司提出的地點”和“議會提出的地點”相比,哪一個方案更合理。每一大組分別代表不同的角色:公司法人代表、工廠管理人員、議會代表和社區(qū)代表。討論之后進行大組匯報。同時強調:(1)考慮問題時,必須進行多方位的思考,要綜合已有的知識來解決正在研究的實際問題。(2)解決問題的方法往往不是單一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比較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利弊得失,從而優(yōu)選出最佳方案。(3)分析任何問題都應該采取科學的、辯證的、全方位的態(tài)度和方法。

  在隨后進行的大組匯報中,學生爭先恐后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扮演公司法人代表的同學,從工廠經(jīng)營必須取得更大利潤的角度,希望工廠建在距原工業(yè)區(qū)較近的地點;扮演工廠管理人員的學生,從方便原料采購和產(chǎn)品銷售的角度,建議工廠建在距交通線較近的地點;扮演議會代表的學生,從保護綠化的角度,呼吁新建工廠不能破壞樹木,工廠應建在沼澤地;扮演社區(qū)代表的學生,從維護社區(qū)環(huán)境的角度,要求工廠建在與常年風向相垂直的郊外。之后,在自由發(fā)言時間,學生們比較了上述意見的利弊得失,一致認為,雖然從他們各自的利益出發(fā),提出的方案似乎都有道理,但是,綜合大家的意見,從整體、全面的角度看問題,還是公司提出的地點比較合適。

  4、對自身教學行為的反思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認真地檢討自己的言行:是否從權威的教授轉向師生平等的交往與對話;是否有公正的品質、豁達的胸懷、豐富的感情,以及敏銳的判斷力和豐富的想象力等等。

  例如,在“西北地區(qū)荒漠化防治”一節(jié)教學中,有一位學生提出:“我認為植樹造林并不一定能解決荒漠化的問題,因為樹木生長中要吸收更多的水分,從而會造成進入湖泊、河流和地下的水分變少,反面會導致荒漠化的加劇。”這個觀點與教材相反,我當時作了批駁。在課后反思中我深感這樣扼殺了該同學積極思考的興趣、大膽創(chuàng)新的勇氣,其實學生的思路也不是一點也沒有道理。于是,在下一堂課中當全班同學的面作了自我批評,并在后來的教學中注意寬容各種觀點,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

  這就是說作為老師一定要謹慎處理自身的教學行為,既要能積極肯定學生的“別出心裁”,但也要給予及時適當?shù)目镎?/p>

  5、對教學反饋的反思

  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注意觀察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行為,還要通過學生作業(yè)獲取教學反饋的信息,在信息反饋中對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發(fā)展,學習中的情感體驗等獲取全方位的體察。我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教學內容和習題,在考試時學生還是有許多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學生知識的習得不是學生自己學會的,而是老師教會的,所以我們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本身更重要。

  因此我注意多與同學個別溝通,了解他們的解題思路與方法,平時上課也多從他們的能力角度講解,以求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地理教學反思14

  洋流這一節(jié)中關于洋流的內容包括三方面:洋流的形成、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和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我上的這節(jié)課主要是洋流的形成及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回顧這堂課,我有以下一些感悟:

  由于我參加了《多媒體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課題的研究,平時我就比較注意這方面的實踐,在這節(jié)課中我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了適合這堂課的課件,從多方位輔助了教學,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比如這節(jié)課的引入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利用多媒體技術剪接了一段電影“泰坦尼克號”沉船前的片斷,并圖示了泰坦尼克號沉船的位置,這樣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一下被他所熟悉的情景吸引,調動他們投入的激情,從而對學習內容產(chǎn)生興奮和期待,這時就會形成一種渴求掌握知識的內在需要和強大動力。

  通過這堂課教學工作的實施,我還深刻感受到恰當?shù)睦煤枚嗝襟w就能很好的`輔助我們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比如這節(jié)課中我利用實物投影展示用吹風機吹動水面的情景,當學生看到漂浮在水面的塑料小顆粒隨風移動后,馬上就能體會到風海流的形成原因,當吹風機被關閉后水面就會慢慢平靜,學生進一步就感受到引起風海流的風應該是長期穩(wěn)定的才行;又如 “洋流的形成——密度流”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是這節(jié)課的難點之一,我首先利用多媒體展示了資料,這時我又利用多媒體放映了一個油水與從兩側相遇后運動的演示實驗,并引導學生一方面回憶油與水的密度差異,一方面觀察二者相遇后各自的運動規(guī)律。有了這個鋪墊以后,我再給出直布羅陀海峽兩側海水鹽度分布的剖面圖。學生之間通過討論,利用知識的遷移,自然就得出了結論。而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我就是利用多媒體可以直觀、動態(tài)展示的這一特點,將文字與圖像,動態(tài)與靜態(tài)有機的結合,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就了解了密度流的成因,使這一難點得到突破,同時也使學生體會到地理知識的實用性。有效地整合多媒體技術和課堂教學,而不是簡單地替代板書和播放圖片就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的容量增大,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這節(jié)課我覺得比較成功的地方除了以上這幾點外,還有就是學案的設計,小組的討論等教學方法的使用,這一方面能使學生落實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獲得系統(tǒng)的科學知識;另一方面還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同時實踐能力也得到鍛煉,并能學會一些科學解決問題的方法;此外,這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間互相協(xié)作的精神?傊,我越來越感受到一節(jié)課學生的體驗、探究比老師的傳授更為重要,只有“導之有方”,才能“學之有法”,才能真正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實踐我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比如精心準備的教學設計在教學中不一定都能很好的實施,這有多方面的原因,在這節(jié)課中出現(xiàn)這一問題我認為主要是我在備學生這一環(huán)節(jié)上,對學生以往所學知識的落實情況,以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讀圖、析圖能力估計過高,而這時又沒能及時給學生搭建適度的臺階,使得學生的學習進度放慢。比如,在討論“德軍潛艇是怎樣在盟軍眼皮底下溜走”這一問題時,學生的表述不到位,思維發(fā)散甚至出現(xiàn)錯誤時,如果提示學生適時閱讀教材就能很快將學生引入正軌。再比如讓學生總結中低緯、中高緯環(huán)流及季風環(huán)流時能針對學生基礎差,底子薄弱的特點,先演示動畫再總結效果可能就更好。上完這節(jié)課后,我覺得針對我所教學生的特點重新調整教學環(huán)節(jié)可能更好,比如學生基礎以及理解分析能力都比較薄弱,可以將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分散,第一節(jié)課完成海水運動形式及洋流的形成這兩部分內容,并復習大氣運動等相關知識為學生下節(jié)課總結世界表層洋流分布規(guī)律打下一定基礎,第二課時再講世界表層洋流分布規(guī)律及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此外,這節(jié)課還是暴露出自己總怕學生不明白,總有自己要講的欲望,比如有時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出現(xiàn)錯誤,不能等學生把話說完就糾正,打斷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處于一種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的尷尬境地,這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要引起注意。

  通過這節(jié)課,給了我很多的促動和啟發(fā),要真正上好課還要不斷接受新的思想,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及時總結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得失,并在今后的實踐中去不斷改進和完善。

地理教學反思15

  心得體會:

  1.深入、細致、全面、系統(tǒng)地解讀課標,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和基礎;

  課程標準是學科教學的依據(jù),教材是教學的參考,教材不限于課本,還包括各種其它的教學資源。教師要改變以往過分依賴教材和教學參考書的習慣,在深入鉆研課本文本的基礎上,超越教材,整合各種課程資源,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2.認真落實教材系統(tǒng)中的閱讀、讀圖思考、活動、案例分析、問題研究,是達成課標的核心和關鍵;

  新課程重視“過程和方法”的價值取向,要求廣大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和角色,大膽創(chuàng)新和不斷探索,運用自己的教育智慧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主動學習的環(huán)境,教會學生學習,幫助學生自我建構學習過程,努力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促進者和協(xié)作者。

  新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尋求多種方式和途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為學生提供探究和實踐活動的機會,積極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試驗、調查、考察等,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斷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困惑與反思:

  1.作為教師,我們始終對新課程改革的評價體系顧慮重重,很難不去考慮高考與各種質量檢測,這一點是我們轉變教學觀念的關鍵。

  2.新教材、新課程改革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諸多的不配套影響了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如教材與課程標準、教材與輔導資料之間不配套、諸多實踐活動設備缺乏、學校的某些規(guī)章制度與新課程改革之間也存在不協(xié)調等等。

  3.教師對新教材也有諸多不適應的地方,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內容高度概括、高度濃縮,有些地方出現(xiàn)了一些新概念,對于這些內容教學中應如何把握教學的標高,還有教材中眾多的探索、閱讀、案例研究等內容,對于這些內容,究竟要處理到何種程度才算適宜,我們大多數(shù)教師心中也沒有底。此外,部分探索與案例研究的內容也不符合教學實際或學生的實際,活動時間長,效果也不明顯,很難在課堂上實施,有些探索與案例研究的內容,對于高一學生來說,難度有點太大。

  4.學生也是影響新課程改革能否順利推進的重要因素。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高一學生普遍對新課程改革了解不夠,學生傳統(tǒng)的學習行為使學生一下子也很難適應新形式下的課堂教學,尤其是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還有,學生學習的功利價值取向、學科慣性等非智力因素,嚴重影響學生缺乏時間、精力,對地理進行必要和最低限度的學習,始終是影響地理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知識與能力的關系

  教材中的基本知識與基本能力兩類要素之間應當做到相輔相成。高中地理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能力的.要求較高,是建立在掌握和運用地理規(guī)律性知識基礎上的。隨著地理方法論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地理能力的發(fā)展才有基礎和機會,無知絕對談不上有能力。而高中地理教材中的能力培養(yǎng)及智力開發(fā)的要求,又是學生掌握和應用知識的必要條件。在知識仍是高中地理教學重點的同時,應強調和重視知識掌握與智力開發(fā)、能力培養(yǎng)的相互滲透。新編高中地理教材的知識要求應當體現(xiàn)基礎性、先進性和貫徹少而精、學以致用的原則,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自學能力上打基礎。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特點在于創(chuàng)新,勇于突破傳統(tǒng)的習慣勢力所形成的思維定勢。好奇心強、善于聯(lián)想、富于想象、敢于懷疑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必備的前提。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創(chuàng)造能力的核心,無論正文、閱讀或選學材料都要自始自終為創(chuàng)造性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知識基礎和能力要求。例如,可通過角度新穎、思考性強的設疑、質疑,或介紹思維獨特、別具一格的地理觀點、有待解決或有爭議的地理問題,激勵學生獨立思考、勇于探求的精神;還可專門開辟“小欄目”、“小天地”等,讓學生以知情者、參與者身份對現(xiàn)實地理問題作出分析評價、預測和決策,為發(fā)展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供廣闊的新天地,也有益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科學志趣及研究社會現(xiàn)實地理問題的能力。

  理論與實際的關系

  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編寫高中地理教材和進行教學的重要原則之一,高中地理課程一向注意這一點。新編高中地理教材應繼承和發(fā)揚這一優(yōu)良傳統(tǒng),進一步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lián)系,體現(xiàn)高中階段應有的教學要求,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正確理解地理理論來源于實踐,又運用于實踐,深化他們的地理認識過程;同時也有助于開闊地理視野,擴展地理思路,培養(yǎng)地理應用意識,提高應用知識于實際解決現(xiàn)實地理問題的能力。編寫教材中密切聯(lián)系實際,突出學以致用,一是可以聯(lián)系日常生活、社會生活的實際,使學生切身感受到地理知識與生活密切相關。例如,天氣預報、旅游、商品流通等。二是可以聯(lián)系生產(chǎn)發(fā)展、經(jīng)濟建設的實際,突出地理科學促進生產(chǎn)力與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的功用。例如,資源評價、對外交易、經(jīng)濟發(fā)展規(guī)劃等。三是可以聯(lián)系本國、本地區(qū)的實際,深化學生對聯(lián)系實際重要性、必要性的認識。例如,調查市場經(jīng)濟狀況、研究鄉(xiāng)土發(fā)展規(guī)劃、開展鄉(xiāng)土建設咨詢等。四是可以聯(lián)系地理學對于人類文明、社會進步、民族昌盛的重要作用和古今中外地理學家解決重大社會問題取得重大發(fā)現(xiàn)及貢獻的事例,激勵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和熱愛地理科學、樹立遠大志向。五是可以聯(lián)系與地理科學有關的重大社會問題。例如,人口、能源、環(huán)保及可持續(xù)發(fā)展等。加強地理實驗操作與實踐活動。六是可以注意與其他學科知識、文化知識的聯(lián)系。促進學生從更廣闊的角度認識地理學的重要作用,擴展聯(lián)系實際的內涵。

  課文、圖象與練習的關系

  課文、圖象和練習三系統(tǒng)是地理教材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課文系統(tǒng)主要以文字形式傳遞知識內容,新教材除應保留以往教材科學性強,語言簡潔等優(yōu)點外,應提高可讀性、生動性,使抽象問題具體化,具體問題抽象化,力求突出重點、要點,設置難點、疑點,探求關鍵、特征,從多方面強化這一系統(tǒng)的功能作用。例如,課文系統(tǒng)可以設正文、提示注釋、閱讀材料、選學內容等部分,其中提示部分可有預習提示、自學預習和課后提示等,注重啟發(fā),培養(yǎng)學習能力。圖象系統(tǒng)側重以圖示形成傳遞知識信息,新教材要注意借鑒九年義務教育初中地理教材和國外優(yōu)秀地理教材的可取之處,在圖象比重、圖象內容選擇、圖象類型、圖象組合、圖文配合、圖象安排等方面有所突破,以充分發(fā)揮以圖釋文,以圖引文,以圖析文,以圖代文的作用。例如,增設組合圖,增強其表現(xiàn)力,插圖內容的難度也應逐步加大。練習系統(tǒng)是供學習活動和實踐活動的部分,設計上一要容量適當,不加重學生學習負擔;二要題型多樣化,增加探究性、開放性、應用性題目,給實驗以應有的地位;三要主次分明,具有層次差異;四要注意學生表達能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應用知識能力等的培養(yǎng);五要編排位置靈活,各種練習可穿插于教材結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

【地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地理教學反思02-07

地理教學反思(精選)07-05

地理教學反思06-10

地理的教學反思02-19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02-06

地理教育教學反思04-10

地理教學反思總結11-24

地理教學反思范文04-20

關于地理的教學反思07-01

初中地理的教學反思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