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課文說屏的教學反思

課文說屏的教學反思

時間:2022-10-27 13:11:26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課文說屏的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講課缺點,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課文說屏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課文說屏的教學反思

  10月12日上午第四節(jié)課,在三十二中海頓校區(qū),我和八(1)班的學生共同完成了《說“屏”》這篇文章的學習,四十分鐘的課堂不知不覺中已結束,雖然這一節(jié)賽課上完了,但我的思考一直沒有停止,從精心準備到反復磨課,從課前的導入到最后的結課,其中的細節(jié)點滴我都找出來琢磨最終的效果,終于有點心得,現(xiàn)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處

  1、深挖教材,另辟蹊徑

  這篇文章是一篇事物說明文,介紹“屏”的相關知識,如果按照說明文教學的思路來上,對一群沒有系統(tǒng)接受過說明文知識的學生來說,課堂上肯定是缺乏生動性。而我一直認為教材是“活”的,橫看成嶺側成峰,每個人閱讀的角度不同,欣賞的角度就不同,所以我反復閱讀文本,覺得作為一篇散文鑒賞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預設一些說明文方面的知識,讓學生能夠課后自主閱讀,所以課堂我引導學生梳理行文思路,體會作者情感,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對蘊含情感的語句的朗讀,更是引發(fā)學生的陣陣掌聲。從中得出一個結論,教師要用活教材,不能教條。

  2、給學生充分閱讀思考的時間

  著名特級教師余映潮曾批判語文教師說“我們的老師不能忍受三分鐘的沉默!边@篇文章學生事先沒有閱讀,如果不顧實際,冒然推快進度,事必導致課堂生成不足,因此在學生自讀中我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并且在閱讀文本之后讓學生相互交流所得,使學生充分感知文本,為后面的教學推進打好了基礎,事實上后面的幾個環(huán)節(jié)的理解,學生速度很快,準確率也很高,比我在本校上的效率都高,實在始料未及。從中悟出一個道理,課堂上,教師要把自己的時間讓給學生。

  3、生成性課堂是語文課堂的生命

  程少堂老師在點評第八屆全國中青年語文教學大賽時,說了一句話,我記憶猶新,他說:我們的語文老師過多注重預設,忘記了語文課堂的生命在于生成。是的,只有生成性的課堂才是充滿活力的課堂,新課程提倡的注重學生的閱讀體驗正是體現(xiàn)在課堂的生成上。所以我設計了“積累一個詞、讀好一句話、提出一個問”三個活動,之后我心里也沒底,學生到底能怎樣,但無論怎樣,我都會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通過課堂觀察學生對這三個活動參與的積極性很高,活躍了課堂氣氛?偨Y一個經(jīng)驗:走生成性的課堂之路,營造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氛圍。

  二、不足之處

  1、過早偏離文本,拓展內(nèi)容過多

  課上完之后,自己還沉浸在課堂的氛圍之中,所謂“當局者迷”,而正是恰當?shù)玫酵踔魅蔚狞c撥,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正是“旁觀者清”。王主任提出后面偏離文本,讓學生跳出了文本,進入中國文化與傳統(tǒng)器物的結合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如果當時讓學生梳理出作者的"感情變化過程后,可以讓學生齊讀文本,在梳理結構時,也可讓全體同學朗讀關鍵性語句,讓每個學生都深入理解文本。因此,我汲取一個教訓:語文課堂應圍繞文本進行,不能過早偏離。

  2、內(nèi)容的講解還應注意課文的全面性

  正因為對文章的解讀定性為散文,使講解的內(nèi)容都圍繞散文進行,事實上這篇文章還是一篇介紹“屏”知識的文章,應該引導學生積累有關“屏”知識,對文本的解讀應充分考慮其全面性,科學性,教師不能剛愎自用,帶著偏激的觀點去看一篇文章。因此得出第二個教訓:對文本的解讀要充分考慮在教材中的地位。

  總之,通過這一節(jié)賽課,我收獲了很多,對語文教學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認識,不管結果如何,其過程帶給我的思考就足以改變許多理念,感謝這次大賽,更感謝提出寶貴意見的王主任,相信我一定能不斷改正,爭取更大的進步。

  2、說勤奮課文教學反思

  上課之初,先讓學生找出表達作者對勤奮觀點的句子,學生大部分都能回答,目的是讓學生復習鞏固第一課時知識,并以一種積極的狀態(tài)投入學習。接著引導學生體會司馬光手中的“鮮花”是和他小時候的刻苦學習和長大后用“警枕”提醒自己努力分不開的,通過研讀詞句明白“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蓖ㄟ^討論交流使學生明白“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在這此程中始終以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條件,使課堂教學為學生服務。

  語文學習過程中“讀”是第一位的。讀能產(chǎn)生情感共鳴。課文的語言、意境、情感,只有在讀中才能領會體悟。在課文的學習過程中,教師的講代替不了學生的讀,學生讀的過程是一個審美體驗過程,也是能與作者進行一種心智交流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自由讀、齊讀、默讀、選擇喜歡的重點讀、引讀。

  課堂中我嘗試多讓學生自己說,給他們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精彩的空間,在學習司馬光的事例時,我設計的問題是:馬光手中的“鮮花”是什么?他付出了哪些汗水和心血?引導學生從文本的字詞句入手,潛心體會,真正領悟到“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在學習童第周的故事時,設計了以下問題:

 。1)童第周手中的鮮花又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況和司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礎差,為什么他同樣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問題具有拓展性,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最大的活躍,效果也比較好。

  但是由于本身素養(yǎng)問題,課堂教學中仍有遺憾:如缺乏對學生進行語言理解方法的引導,自己的語言表述也不夠精彩,我會再接再厲!

【課文說屏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說屏教學反思02-22

網(wǎng)絡課教學反思04-03

《復習課》教學反思04-14

習作課教學反思03-22

形體課教學反思03-26

寫字課教學反思04-22

練習課教學反思04-09

課改教學反思04-07

識字課的教學反思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