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我不能失信》教學反思

《我不能失信》教學反思

時間:2023-04-15 10:31:05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我不能失信》教學反思(合集1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不能失信》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我不能失信》教學反思(合集15篇)

《我不能失信》教學反思1

  課堂永遠是遺憾的藝術,今天,我上完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八課《我不能失信》,感覺有滿意之處,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下面反思如下:

  由于這片課文是略讀課文,所以我在設計學案的時候盡可能放手,從解題開始,我先板書“失信”兩個字,結合“信”字的五種解釋,讓學生判斷哪種解釋最合適,結果答案不一,看來學生對失信這個詞不熟悉,為了讓學生弄明白,我又一一把答案帶入詞中,學生最終明白,失信就是失去誠實。然后我板書“我不能”三個字,在“不能”下點點兒,這樣,學生一下子就把題目讀好了,也讀出了文章的中心,雖然導入費了5分鐘,但我覺得讓學生學會一種理解詞方法還是值得的.。

  接著我要求學生自讀導語部分,明確這一課的學習要求,由于本次上課學校要求一課同上,所以上一課沒學,而導語的第一句是上節(jié)課的銜接,所以個別學生誤認為是本節(jié)課的學習要求,因此沒能很快找到要點,可見,我對三年級孩子的學情了解不夠。如果我能直接指明看導語的哪到哪兒就不會讓學生誤導。

  在讀課文時,我讓一排學生輪流讀,當輪到任旭航小朋友時,他一慌張連簡單的句子都讀的結結巴巴,許多小朋友都爭先恐后要舉手給他糾正,看著他漲紅的臉,我就對同學們說:“任旭航小朋友只是有點緊張,他再讀一遍肯定能讀好!庇谑,我給他起頭讓他再讀,果然,一個字沒錯,我就說:“我說吧,他只是緊張,看,這一遍沒讀錯一個字。”看著他開心的坐下了,我心里也很開心,接下來讀的孩子就不那么慌張了,雖然有的沒讀出標點,但我不怕麻煩,認真糾正他,我想,課堂上,教師就應該不放過學生出的小錯,耐心引導,直至正確,從而讓孩子明白,老師在乎她(他)。

  這節(jié)課,我感覺最遺憾的是拓展訓練這一部分,我補充了這個故事的結尾:“就這樣,宋慶齡一個人在家等小珍。11點了,小珍還沒來,慶玲十分失望。中午,父母回來了,聽宋慶齡說小珍沒來,爸爸說:“哎!要知道她不來,就不等她了!彼螒c齡說:“不,沒有來,我也要等,雖然沒等到,但我心里很坦然!笨赡芙Y局太令學生感覺意外了,因為他們覺得小珍一定會來,因此,當我問,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學生一個人也沒舉手,后來叫了一名學生,他說它覺得慶齡很誠實,之后學生都這樣說,現(xiàn)在想想,如果我能這樣說:“同學們,慶齡真不該等小珍,她應該去伯父家,你們覺得慶齡的等值得么?”這樣,學生就會有兩種意見,在辯論中,加深對誠信的理解。

  總之,今天課堂上的“突發(fā)事件”讓我更深地了解到備課有時真的只是老師的“一廂情愿”,還有很多學生的學情是我們沒有考慮到的,只有多站在學生的角度上來學習課文,來備課,才能讓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

《我不能失信》教學反思2

  今天上的是《我不能失信》,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宋慶齡小時候誠實守信的故事。因為有了前面三篇精讀課文打底,我想學生理解起來應該不成問題,于是我根據導語要求設計了幾個問題,自我感覺這節(jié)課的教學簡要而不失要點,于是滿懷信心地走進了課堂。

  上課伊始,我按原計劃要求學生自讀導語部分,明確這一課的學習要求,這一點學生完成得很漂亮,于是我又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不一會兒就有同學舉起了手,我大喜,馬上請出小陳,他一站起來就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過早餐,準備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兒宋慶齡顯得特別高興。她早就……”我暈,他是在讀課文了,于是趕緊婉言讓他坐下,另請他人。這時小王的手舉得老高,我心想他今天反應倒是挺快的嘛,就請他吧。小王張口便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一個星期天,宋慶齡到伯伯家去玩,他家有漂亮的鴿子,伯伯還送給她一只……”我一聽,大暈!

  原計劃是再也不能進行了,于是趕緊調整方案,另辟蹊徑。

  課是上完了,可我的心情卻怎么也輕松不起來了:本以為學生課前早已預習了課文,課堂上也自讀了課文,講出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應該不在話下,就算不能講得簡明扼要,但大概內容應該八九不離十吧,誰知卻出來個“風馬牛不相及”,真是讓我汗顏!細想之,我覺得存在的問題有兩點:

  一、學生不能擇要點而講。有些同學讀了課文,心中其實很明白講了一件什么事,但讓他起來講述時就不能擇要點而講,所以導致了像小陳那樣的一站起來就照著課文讀,他想簡要些,但簡要不起來,覺得課文上的話都重要,不能自己概括地講。我想大部分學生處于這種狀態(tài)。這有待于平日里的訓練。

  二、學生的確不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在班中并不排除有這樣的學生,他們讀了課文后,只揀自感興趣的'說,根本不分重點不重點。

  今天課堂上的“突發(fā)事件”讓我更深地了解到備課有時真的只是老師的“一廂情愿”,還有很多學生的學情是我們沒有考慮到的,只有多站在學生的角度上來學習課文,來備課,才能讓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

  看來,今后的路是任重而道遠啊。

《我不能失信》教學反思3

  《我不能失信》講述了宋慶齡小時候的一個故事,通過宋慶齡為了遵守教好朋友小珍疊花籃的約定而放棄了去伯伯家看鴿子一事,表現(xiàn)宋慶齡誠實守信的品格。

  因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出示了成語“一諾千金”,大部分學生都知道它的意思,我告訴學生這個成語就藏在我們的課文里。學生自己讀課文,學習課文,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找到了能表現(xiàn)宋慶齡“一諾千金”的地方,組織交流感受,水到渠成地悟出了課文的'道理。這節(jié)課實現(xiàn)了略讀課文的教法,把課堂交給了學生,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效果也出奇地好。最后,我布置了一個小練筆,讓學生先談談自己生活中遵守承諾的事情,幾個表達能力強的孩子先說,然后大家練寫隨筆。隨堂指導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都寫出了自己的想法,紛紛表示也要學習宋慶齡做一個講信用的人。

  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有兩點思考:其一,思想品德教育應該貫穿于我們的教學活動,正所謂生活處處皆德育。其二,抓住每個單元的略讀課文,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領略閱讀的樂趣,正所謂該放手時要放手。

《我不能失信》教學反思4

  這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宋慶齡小時候誠實守信的故事。一個星期天,宋慶齡全家準備到父親的一位朋友家去?墒撬螒c齡想起要在當天教朋友小珍疊花籃,雖然父親和母親都勸她改天再教,可是宋慶齡還是留了下來,履行了自己的諾言。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要使學生感受宋慶齡誠實守信的可貴品質,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獲得啟示;二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本文作為略讀課文,學習時應該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就自己的閱讀感受與同學進行交流,與人分享閱讀成果,感受閱讀的樂趣,提高閱讀能力。小慶齡拒絕父母的建議、堅持留在家里是本文的'重點內容,而如何使學生透過對話和動作來領會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性格特點則是學習本文的難點。

  誠實守信是做人處世的基本準則,講究“誠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更是我們今天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原本我是設計1課時完成教學任務的,但在教學中僅僅抓住文中的對話和動作來領會慶齡守信用的可貴品質,從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使自己做人做事上得到啟示,有些單薄。所以第一教時我在課本劇表演上多用了些時間,而用了一節(jié)班隊課讓孩子針對“慶齡這樣做對不對”這一主題進行了辯論,“如果時你,你會怎樣處理這件事”進行身體力行的設想,學生在思維火花不斷的碰撞中感悟體會誠實守信的可貴之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不能失信》教學反思5

  今天上的是人教版第五冊的第八課《我不能失信》,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了一個星期天,宋耀如一家準備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兒宋慶齡也很想去。但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學疊花籃,爸爸媽媽都勸她改天再教,但她為了守信就留了下來。

  誠實守信是做人處世的基本準則,講究“誠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更是我們今天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通過角色表演朗讀來熟悉課文,在熟悉課文的基礎上通過“課文什么地方讓你感動”的思考進一步領會慶齡守信用的可貴品質,從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得到啟示。

  兩個班上下來,有很多地方值得回顧與反思,整理如下:

  1.意外的“守信”和“失信”。

  意外之一:課前,當我們說到好朋友要相互“守信”時,我把“守信”兩個字工整地寫在黑板上。接著出示課題了,我一邊寫課題,一邊問學生,如果我的課題中用的是“守信”,應該怎么說?奇怪的是,兩個班的大多數同學幾乎都是不加思考地說“我不能守信”。這讓我多多少少有些意外,我暗暗好笑,怎么就不會拐彎呢?當我再追問“我不能守信,還能成為朋友嗎?”很多孩子才反應過來,急著更正,應該是“我要守信”、“我能守信”,還有一個同學說“我不能不守信”。這樣的問題出現(xiàn),我想主要是學生還沒有養(yǎng)成思考的習慣,不會去比一比,想一想,思考“失信”和“守信”的意思和關系。我想,通過這樣的辨析,不僅弄清了“守信”和“失信”的意思,而且更是提醒學生回答問題要想好在說。

  意外之二:學完了課文,我請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說說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守信”或者“失信”的事?我本以為,學生肯定會說生活中別人放自己鴿子的事情。沒想到站起來的兩位同學都是說自己“失信”的事情,并且當堂和對方表示歉意。這讓我很是意外,深深感受到孩子身上的童貞。小孩子就是這么可愛,在平時的生活中往往會推卸責任,指責別人的不是。而一旦經受教育,他們就完全不同了,會找到自己身上的問題,并真誠地向對方道歉。我就在想,平時我們的教育也可以多一點故事,引導學生自審,這樣可能比一味的批評指責有效。

  2.同樣的小組合作,不同的效率。

  兩個班都安排了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的環(huán)節(jié),完全一樣的任務,因為布置要求時指令不同,效率就完全不一樣了。

  第一個班,布置了請組長分配角色,準備朗讀匯報的任務后,就請學生開始合作?傻任肄D了兩圈,還有組因為分配不好角色而在爭論,大大地浪費了時間,效率很低。

  第二個班,我明確了要求,請組長在5秒鐘內分配完角色,馬上進入朗讀。超過時間的小組將受到警告。讀的'過程中不熟的句子可以反復多讀幾次。讀完一遍馬上坐好示意。比一比哪個組準備的最好,最抓緊時間。這樣一來,第一節(jié)課中的無效爭論少了,各個小組都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朗讀中去,效率明顯提高。

  可見,教學環(huán)節(jié)能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能不能更有效,關鍵看教師對課堂的組織和調控。多說一句話,明確要求,節(jié)約的可能就是好幾分鐘時間,效率會更高。

  3.“撲空”和“解釋”,在生成中生成。

  第一節(jié)課中,發(fā)現(xiàn)“撲空”的“空”,有的孩子讀“第一聲”,有的孩子讀“第四聲”。爭論沒有結果,我雖然也覺得是第一聲,但不能肯定。于是,就請孩子查字典解決,弄清讀“第一聲”,課文里的意思是“白跑一趟”。

  第一節(jié)課中根據孩子反應生成的“撲空”讀音的矯正,文中意思的理解,第二節(jié)課成了我的預設。我準備在學生第一遍讀課文的時候,就根據學生的朗讀指出。果然孩子讀的時候又讀了第四聲,同時,“解釋”一詞也出現(xiàn)了問題,讀成了平聲。既然“撲空”的讀音和文中的意思都弄明白了,“解釋”也就不能放過了。矯正讀音后,我生成了讓學生以宋慶齡的身份向“小珍”解釋的環(huán)節(jié)。這樣一來,不僅理清了課文發(fā)生的事情,而且體會了失信對小珍內心的傷害,進一步明白了守信的重要了。效果很好!可見,教師能不能敏銳地抓住課堂中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錯誤資源,進行有效的時實生成,是多么的重要。

  這兩節(jié)課反應出來的,還有很多內容值得我去尋找答案,比如如何讓學生理清“宋耀如的朋友”是“宋慶齡”的伯伯;怎么讓每個孩子都能說清課文的主要內容;怎么向孩子介紹離他們實在太遠的“宋慶齡”……尋找到這些問題的解決辦法,會讓學生更受益。

《我不能失信》教學反思6

  《我不能失信》是人教版小學三年級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故事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語言淺顯易懂,學生易于理解。由于三年級上學期是剛剛接觸略讀課文,對于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還不是特別明白。所以,我主要是鼓勵學生運用默讀、朗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對話和動作來領會慶齡守信用的可貴品質,從而使孩子受到感染和教育,使他們在做人做事上得到啟示。

  教學時,我主要是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思考。我設置的問題有:“宋慶齡想不想去伯伯家?她為什么停住了腳步?她父母是怎么勸說的?她又是怎么說的?”然后再針對“宋慶齡這樣做對不對?”這一主題進行了討論,又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如果你是宋慶齡,你會怎樣處理這件事?”接著進行拓展延伸:“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事?你是怎么處理的?讀了本文后有何感想?”通過這一系列問題的設置,學生在思維火花不斷的碰撞中感悟體會誠實守信的`可貴之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在本次課堂上,我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調動了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同時,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對課堂上的不同的聲音不粗暴對待,通過反復品讀文本以及師生、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既使持反對意見的學生明晰道理,又給了全體學生一個展示與鍛煉的機會,效果較好。同時,像這種融合了思想品德教育的課文伺機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我不能失信》教學反思7

  《我不能失信》這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在教學時,我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為主,讓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

  首先,我讓學生借助拼音輕聲讀課文,難讀的地方反復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統(tǒng)攬全篇,整體感知。弄清楚課文主要寫的一件什么事,用填空的方式概括主要內容。其次,讓學生細讀課文,抓詞理句,深入探究,感悟文法。放手讓學生去學,我給學生出示問題,讓學生圍繞這個問題去圈點,去劃出有關語句,或者有關句子并寫出體會。一定要動手動筆動腦給足時間,讓學生自己去讀去思考去感悟。然后,分角色朗讀課文,全面欣賞體會,體會情感,感受人物的可貴品質。明白寫一個人可以通過一個人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來表達來描寫。課堂上只有充分地讀,反復地讀,才能讓學生走進文本、深入文本。在此基礎上我安排討論理解,明辨是非。學生對誠信有了更深的理解?偨Y全文,情感升華。

  閱讀課文的教學重點在“放”。還課堂給學生,還時間給學生。如果不分輕重主次的教學就失去了編者設計略讀課文的'意圖。但也絕對不能只是泛泛而談,不求甚解,簡單馬虎走過場。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閱讀方法的訓練,閱讀技能的指導。

《我不能失信》教學反思8

  成功之處:

  《我不能失信》這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在教學時,我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為主,讓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

  首先,我讓學生借助拼音輕聲讀課文,難讀的地方反復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統(tǒng)覽全篇,整體感知。弄清楚課文主要寫的一件什么事,并嘗試用自己的.話概括主要內容。

  其次,讓學生細讀課文,抓詞理句,深入探究,感悟文法。放手讓學生去學,我給學生出示問題,讓學生圍繞這個問題去圈點,去劃出有關語句,或者有關句子并寫出體會。一定要動手動筆動腦給足時間,讓學生自己去讀去思考去感悟。

  接著,讓學生入情入境讀重點句段,邊讀邊體會。邊交流各自的觀點感想。老師做聽眾,先不作評價,只作比較。讓學生去評價正確與否。從文中找出依據和理由。

  然后,分角色朗讀課文,全面欣賞體會,體會情感,感受人物的可貴品質,明白寫一個人可以通過一個人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來表達來描寫。課堂上只有充分地讀,反復地讀,才能讓學生走進文本、深入文本。在此基礎上我安排討論理解,明辨是非。學生對誠信有了更深的理解?偨Y全文,情感升華。

  不足之處:

  閱讀課文的教學重點在“放”。還課堂給學生,還時間給學生。如果不分輕重主次的教學就失去了編者設計略讀課文的意圖。但也絕對不能只是泛泛而談,不求甚解,簡單馬虎走過場。要注意閱讀方法的訓練,閱讀技能的指導。

《我不能失信》教學反思9

  一、略讀課文中課后資料袋和閱讀提示的運用,但沒有做到充分的運用

  在本課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思考“我”指的是誰,已經預習過的學生很容易會說出是宋慶齡。我接著問學生了解宋慶齡這個人物嗎?然后出示課后資料袋讓學生認識認識她。學生讀完后,我匆匆總結引出下文。

  其實,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對宋慶齡只有一個初淺的認識,在學生自己讀完資料袋之后,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現(xiàn)在所了解到的,這便形成了一個二次印象。可以做到加深了所有學生對宋慶齡的印象,也便充分運用了資料袋。

  二、三年級剛剛接觸略讀課文,應在各方面突出介紹

  在初讀課問的環(huán)節(jié),學生讀完課文之后,我對學生說“同學們都知道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在這同時,可以板書略讀課文的標記*,加深學生的認識。讓學生形成以后看到這個標記就知道這是略讀課文,真正了解略讀課文各個方面的特征。

  三、運用人物聯(lián)系說故事的內容時,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

  在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的`環(huán)節(jié)時,我先讓學生瀏覽課文,仔細思考。學生第一次按自己的思路說完之后,我再教給學生一種概括課文內容的方法:抓住課文中的主要人物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來說一說。這里,說完方法之后,可以先讓學生再進行思考,再說給自己的同桌聽聽,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

  四、品讀守信環(huán)節(jié)

  引導學生站在慶齡、爸爸和媽媽的角度體會人物當時的心情,并指導學生進行朗讀。

  我起初的步驟是:品讀守信的句子——品讀宋慶齡很想去伯伯家的句子——品讀媽媽的感慨。

  修改后的步驟是:品讀守信的句子——品讀宋慶齡很想去伯伯家的句子——再一次品讀守信句子——品讀媽媽的感慨

  先品讀守信,再品讀想去的句子,然后再一次回過頭來體會慶齡這么想去的心情下,卻有那樣的行動,即再一次品讀體現(xiàn)她守信的話語與動作,效果更佳。學生能夠深入體會到她在多么想去的親光下最終卻因為和別人約好了沒去,這種品質是多么的可貴。

  五、品讀媽媽的感慨,宋慶齡的最后的反映

  首先讓學生體會媽媽當時的心情,并且在這過程中指導同學們朗讀。再抓住媽媽望著她笑了笑,媽媽為什么要笑呢?學生會暢所欲言,因為媽媽也被宋慶齡的這種守信的品質打動了,媽媽為自己的女兒感到驕傲,感到欣慰。

  最后,慶齡聽了媽媽的話,甜甜地笑了。慶齡為什么又甜甜地笑了呢?讓學生體會到雖然當時慶齡沒去盼望已久的伯伯家,但是她還是覺得很開心,因為她信守了自己的諾言。

  六、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呢?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讓學生談談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學生一說:告訴我們宋慶齡很守信。學生二說:告訴我們要向宋慶齡學習守信。其實大家說的都是一個意思。這個環(huán)節(jié)不需要叫這么多同學來回答;蛘咧苯尤サ暨@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答案和明顯,而且在之前的環(huán)節(jié)都有說到過。

  七、學生談談發(fā)生在自己或者朋友身上的關于守信的故事

  學生在暢談的時候,很明顯有點死板、有點刻意,更有點遍故事的味道。所以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學生下課之后再說給同學聽一聽。

  八、課堂紀律還是一個問題

  三年級的孩子還需要老師在教學中運用激勵性的語言。這比干巴巴地說哪個學生不認真、紀律不好,效果會好多了。

《我不能失信》教學反思10

  《我不能失信》,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的是宋慶齡小時候守信的故事。一個星期天,宋耀如一家準備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兒宋慶齡也很想去。但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學疊花籃,爸爸媽媽都勸她改天再教,但她為了守信就留了下來。課文中的宋慶齡雖然里孩子們的太遠,但我不能失信的事情孩子們還是很容易明白的。

  誠實守信是做人處世的基本準則,講究“誠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更是我們今天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通過角色表演朗讀來熟悉課文,在熟悉課文的基礎上通過“課文什么地方讓你感動”的思考進一步領會慶齡守信用的可貴品質,從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得到啟示。

  學完了課文,我請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說說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守信”或者“失信”的事?我本以為,學生肯定會說自己怎么“失信”的事情,并且向對方表示歉意。但讓我意外的是,有的孩子推卸責任,指責別人的`不是。不是一兩個孩子這樣說,我很震驚。平時我們的教育在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行為習慣方面下了足夠的功夫的,學生不能正視自己的問題所在,首先看到別人的不足,這個問題值得我們老師和家長的重視,怎么正確引導孩子正視自己的不足,引導學生自審,并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我們的教育也可以多一些小故事,這樣可能比一味的批評指責有效。

《我不能失信》教學反思11

  今天上的是《我不能失信》,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宋慶齡小時候誠實守信的故事。因為有了前面三篇精讀課文打底,我想學生理解起來應該不成問題,于是我根據導語要求設計了幾個問題,自我感覺這節(jié)課的教學簡要而不失要點,于是滿懷信心地走進了課堂。

  上課伊始,我按原計劃要求學生自讀導語部分,明確這一課的學習要求,這一點學生完成得很漂亮,于是我又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不一會兒就有同學舉起了手,我大喜,馬上請出小陳,他一站起來就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過早餐,準備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兒宋慶齡顯得特別高興。她早就……”我暈,他是在讀課文了,于是趕緊婉言讓他坐下,另請他人。這時小王的手舉得老高,我心想他今天反應倒是挺快的嘛,就請他吧。小王張口便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一個星期天,宋慶齡到伯伯家去玩,他家有漂亮的鴿子,伯伯還送給她一只……”我一聽,大暈! 原計劃是再也不能進行了,于是趕緊調整方案,另辟蹊徑。

  課是上完了,可我的心情卻怎么也輕松不起來了:本以為學生課前早已預習了課文,課堂上也自讀了課文,講出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應該不在話下,就算不能講得簡明扼要,但大概內容應該八九不離十吧,誰知卻出來個“風馬牛不相及”,真是讓我汗顏!

  細想之,我覺得存在的.問題有兩點:

  一、學生不能擇要點而講 有些同學讀了課文,心中其實很明白講了一件什么事,但讓他起來講述時就不能擇要點而講,所以導致了像小陳那樣的一站起來就照著課文讀,他想簡要些,但簡要不起來,覺得課文上的話都重要,不能自己概括地講。我想大部分學生處于這種狀態(tài)。

  二、學生的確不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我不能失信》教學反思12

  這一堂課,學生的自我檢討,自我批評,為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它形成了師生間、生生間的動態(tài)鏈條,煥發(fā)了生命活力,引發(fā)了學生對反應比較激烈的問題進行討論。面對一片指責聲和孤零零的被指責,我能用呵斥或置之不理這樣簡單的方式來處理嗎?不,那都是庸師之舉。一方需要民主,他們有話要說;一方需要關注,他渴望撫慰、呵護。簡單的.處理方式只會讓動態(tài)鏈條斷開,讓被指責的一方受到傷害,能做到“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嗎?。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自尊是人性的頂峰,激發(fā)學生的自尊心是“教育工作的頭一條金科玉律”。要珍惜和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要小心地像對待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一樣。蹲下來看學生,教師不再高高在上,學生沒有心理壓力,形成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想說、愛說,敢說,思維處于亢奮狀態(tài)。

《我不能失信》教學反思13

  《我不能失信》是一篇略讀課文,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只安排了一個課時,在沒有上這課之前,我非常擔心一課時很難完成教學任務。于是我就改變了以前的教法,放手讓學生自學,不懂的問題在小組內討論解決。教學伊始,我用談話的方式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學習欲望高漲,這時我就出示了自學提示,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有的拿出筆來圈圈畫畫,有的拿出了學習工具,有的帶著問題邊讀邊思考,小組討論非常的活躍。經過檢查,同學們通過自學已基本完成學習任務。

《我不能失信》教學反思14

  《我不能失信》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了一個宋慶齡小時候的故事,通過宋慶齡為了遵守教好朋友小珍疊花籃的約會而放棄了去伯伯家看可愛的鴿子一事,表現(xiàn)宋慶齡的誠實守信品格。

  這是個很簡單的故事,情節(jié)簡單,中心突出,一讀就懂,但對于人要怎樣才算“守信”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卻并不怎么易懂,更不提該怎樣去做到。正如宋慶齡說的,守信就是說到要做到,包括不自欺的說到做到,即真忘記可以道歉,假裝忘記就不可原諒,所以信作為一個人的道理品質,是要求人首先不自欺,因而守信的前提是誠實,先誠實而后守信。課文除了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閱讀能力外,還要使學生感受宋慶齡誠實守信的可貴品質,在思想上受熏陶和感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獲得啟示。因此,從“信”字的源起入手,再用課文中這個具體的故事作為注腳,最后解決守信與自己的真實想法這對沖突,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守信”。

  一開始上課,首先我按著教案的預設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題,讓學生對“守信”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為理解課文內容和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做了鋪墊。然后,讓學生給課題加上標點符號,讀讀有什么不同。設置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因為之前學生作業(yè)中反映出使用人物語言標點上的許多問題,所以,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正常使用標點上。

  順勢出示自讀要求:

 。1)請各自輕聲讀課文,遇到生字拼讀一下括號里的注音,讀不通順的地方反復多讀幾遍,遇上帶“!”或“?”的句子,練一練語氣。把課文讀順暢。

 。2)用序號標出課文自然段,試著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思考,結果孩子們都不能擇出要點來講,有些同學讀了課文,心中其實很明白講了一件什么事,但讓他起來講述時就不能用自己的語言很清楚的表達,而是看著課文讀,不能簡要概括?粗@一情況我用了填一填:一個星期天,宋耀如一家準備( ),二女兒( )(誰)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 ),爸爸媽媽都勸她 ( ),但她為了( ) 還是( )。來引導孩子把話說清楚,效果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多,經過我的引導,孩子們漸漸能把課文內容說清楚了。

  在整體理解分析課文時,我在之前就給孩子們定下了一個范圍:從文中找出描寫慶齡守信用的句子。用這樣的方法是因為新課標要求,在教學中要相信學生,該放手時要放手。本次課堂上,我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調動了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去感悟,讓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然后再結合自己的感受談談對這個句子的理解,這樣的.話有助于孩子們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重點句子分析時,我基本都是通過學生自己的朗讀來談體會,但在這過程中我沒有提醒孩子們去找出句子中的關鍵詞。比如“二女兒宋慶齡顯得特別高興。她早就盼著到這位伯伯家去了!痹诶斫膺@個句子時,孩子們自然而然的把“特別”、“早就”讀成了重音,我及時提問“為什么你們要把這兩個詞語讀成重音呢?”這樣的問題孩子們回答的很好。

  最后,我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踐來談談讀過課文之后的感受,學生雖然有過親身經歷,但都沒有勇氣說出口,只能從表面談應該像宋慶齡那樣守信用。這一點我做的不夠好。

  通過這節(jié)課,我也發(fā)現(xiàn)在備課過程中,對教材的鉆研還比較膚淺。今后備課要更扎實地鉆研教材。我也更深地了解到備課有時真的只是老師的“一廂情愿”,還有很多學生的學情是我們沒有考慮到的,只有多站在學生的角度上來學習課文,來備課,才能讓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

《我不能失信》教學反思15

  今天上的是《我不能失信》,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宋慶齡小時候老實守信的故事。因為有了前面三篇精讀課文打底,我想同學理解起來應該不成問題,于是我根據導語要求設計了幾個問題,自我感覺這節(jié)課的教學簡要而不失要點,于是滿懷信心地走進了課堂。

  上課伊始,我按原計劃要求同學自讀導語局部,明確這一課的學習要求,這一點同學完成得很漂亮,于是我又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考慮: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不一會兒就有同學舉起了手,我大喜,馬上請出小陳,他一站起來就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過早餐,準備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孩子宋慶齡顯得特別高興。她早就……”我暈,他是在讀課文了,于是趕緊婉言讓他坐下,另請他人。這時小王的手舉得老高,我心想他今天反應倒是挺快的嘛,就請他吧。小王張口便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一個星期天,宋慶齡到伯伯家去玩,他家有漂亮的鴿子,伯伯還送給她一只……”我一聽,大暈!

  原計劃是再也不能進行了,于是趕緊調整方案,另辟蹊徑。

  課是上完了,可我的心情卻怎么也輕松不起來了:本以為同學課前早已預習了課文,課堂上也自讀了課文,講出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應該不在話下,就算不能講得簡明扼要,但大概內容應該八九不離十吧,誰知卻出來個“風馬牛不相和”,真是讓我汗顏!細想之,我覺得存在的問題有兩點:

  一、同學不能擇要點而講

  有些同學讀了課文,心中其實很明白講了一件什么事,但讓他起來講述時就不能擇要點而講,所以導致了像小陳那樣的一站起來就照著課文讀,他想簡要些,但簡要不起來,覺得課文上的話都重要,不能自身概括地講。我想大局部同學處于這種狀態(tài)。

  二、同學的確不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在班中并不排除有這樣的同學,他們讀了課文后,只揀自身感興趣的說,根本不分重點不重點。

  今天課堂上的“突發(fā)事件”讓我更深地了解到備課有時真的只是老師的.“一廂情愿”,還有很多同學的學情是我們沒有考慮到的,只有多站在同學的角度上來學習課文,來備課,才干讓同學更好地走進文本。

  看來,今后的路是任重而道遠啊。

【《我不能失信》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我不能失信》教學反思02-01

《我不能失信》的教學反思03-05

我不能失信教學反思04-21

我不能失信教學反思11-23

《我不能失信》教學反思600字02-20

《我不能失信》教學反思15篇02-13

《我不能失信》教學反思(15篇)02-20

《我不能失信》教學反思(精選9篇)02-12

《我不能失信》教學反思(集錦15篇)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