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初中物理說課稿1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怎么樣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中物理說課稿1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初中八年級下冊《摩擦力》。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于本節(jié)課
我將以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首先,先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本節(jié)課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材第八章《運動和力》中的第三節(jié),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是滑動摩擦力的定義、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及"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摩擦力是初中物理力學中的最基礎的知識,是力學中重要的臺階。本節(jié)課是學生在學習了力、重力、彈力以及掌握了二力平衡的基礎上學習的,它也是今后學習壓強、浮力等概念規(guī)律的基礎。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可以提高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且?guī)椭鷮αΦ母拍钚纬善鸬届柟毯蜕罨淖饔谩?/p>
其次我談一下學情,學生已經學習了力的初步知識,對力的三要素已經有所了解,同時還學會了彈簧測力計的使用和勻速直線運動等知識。加上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與摩擦力的接觸,所以能夠理解摩擦力的相關知識。
根據新課標的標準,教材特點、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知道什么是滑動摩擦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概念,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參與動手實驗,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究、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以及樂于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是:
教學重點: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教學難點:探究實驗的過程設計和實驗數據表格設計
考慮到初中生的現狀,基于本節(jié)課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實驗教學法。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慧:差的教師只會奉送真理,好的教師則教給學生如何發(fā)現真理。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動手操作法、分析歸納法、合作探究法。
下面,主要談談對本課教學過程的設計:
教學過程分為導入新課、建立概念、深化概念、鞏固概念、小結作業(yè)這五個環(huán)節(jié)。
首先進入導入新課環(huán)節(jié),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采用情景導入法;首先我會播放一組視頻:足球在草地上滾動越來越慢,最后停下來;礦泉水的瓶蓋上有許多豎紋;運動員賽跑時穿著帶有鐵釘的跑鞋;生銹的鐵鎖打不開,當加了幾滴油后就可以打開了等。引導學生思考討論這些現象的原因,從而引出課題《摩擦力》。
設計意圖:通過播放視頻、設疑,引出摩擦現象,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為摩擦力概念的學習做鋪墊。
接下來進入建立概念環(huán)節(jié),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采用活動實驗教學法,為了增強學生的體驗,讓學生參與以下兩個小實驗并觀察實驗現象:
1.將手掌用力壓在桌面上,并在其上滑動,體會桌面對手的前進有什么影響?
2.將牙刷的刷毛直立在課桌的表面,用力推動或拉動牙刷,觀察刷牙彎曲的方向與牙刷運動的方向有什么關系?
并且通過多媒體出示如下題目:
(1)什么是滑動摩擦力?
。2)滑動摩擦力的作用點在哪兒?
(3)滑動摩擦力的方向又是怎樣的?
讓學生先獨立思考,之后同桌交流,在此期間,教師巡視給出點撥指導,之后請小組代表發(fā)言,同學回答之后師生共同總結出摩擦力的相關概念。
由于學生初步接觸相對運動,對它的意義理解不是很透徹,因此我會重點強調: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相對”指的是相對接觸面。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親身感受、討論、交流、概括,使其初步感知摩擦力的存在,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與概括能力,使學生親近物理,拉近物理與生活的距離。
接下來進入鞏固概念環(huán)節(jié),為了加深學生對滑動摩擦力概念的理解,設計難易程度不同的練習題來進行練習。
設計意圖:通過分層練習,鞏固所學知識,強化重點,深化難點?梢詽M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也符合我們新課標的因材施教。
最后是小結作業(yè)環(huán)節(jié)
提問的方式讓學生來總結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或者還有什么問題要繼續(xù)思考探究?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小結和質疑,培養(yǎng)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及敢于創(chuàng)新、樂于思考精神。
初中物理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本節(jié)課研究磁現象。在同學們認識磁場后,下一步自然應使學生了解磁場的性質及對磁場獲得感性認識,而教材在介紹完磁場后接著從定量的角度介紹磁感應強度,為此將教材第三節(jié)的內容提上來先行介紹。通過演示實驗、巧設問題、歸納總結,使同學們掌握磁場的圖示方法和右手定則。
因本版教材的設計原因,教學過程中要對概念做出明確的定義。
根據如上分析,可確定出本節(jié)教學的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磁性。
2、知道磁磁場的來源。
3、知道磁場是有方向的,會用磁感線描述磁場。
4、知道常見的典型磁場的磁感線分布情況,會用右手定則。
過程與方法:
1、觀察磁鐵吸引不同材質的硬幣,演示奧斯特實驗,回顧指南針,使同學們對磁性有感性認識,進而了解磁場的來源。
2、介紹奧斯特,使同學們認識到實驗在科學發(fā)展中的作用。
3、觀察小磁針在不同位置時N極指向,展示磁傳感器示數的正負使同學們認識到磁場具有方向性。
4、磁場對電流、電流對電流的作用等演示實驗。
5、觀察常見的典型磁場的磁感線分布情況,歸納總結其規(guī)律,并且體會引入磁感線這一形象化工具的作用,了解物理學的研究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 通過對磁場來源的了解,使學生認識物質世界的多樣性,養(yǎng)成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2、 介紹斯特金的成就及橡樹嶺國家實驗室1.5萬噸白銀所制電磁鐵,使同學們了解人類可以利用所學知識改造自然。
3、 回顧磁場性質的研究過程,體會科學家熱愛科學、追求真理的精神。
4、 介紹哥倫布比沈括晚400多年發(fā)現并利用地球周圍的磁場,介紹阿爾法磁譜儀中由中科院制造的永磁體,激發(fā)同學們的愛國主義情感。
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常見磁場的磁感線分布情況。
2.難點:安培定則涉及的空間思維是本節(jié)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
學生的學習行為是由動機引起的,學習動機對于學生的學習可以發(fā)揮明顯的推動作用。本節(jié)課采用演示實驗和協作實驗,巧設物理情景、適當時機巧妙設問引發(fā)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通過邀請部分學生協助老師做演示實驗,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后再通過隨堂檢測,進行鞏固。
學法:
這節(jié)課采用自主學習發(fā)現問題,合作探究尋求方法,從而最大限度地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動手實驗能力、收集數據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說教學程序及設想
、 復習舊知識,引入新課(3分鐘)
請同學們回答以下問題:
1、電荷間的作用力是不是需要相互接觸?
2、電荷間是如何產生作用力的.?
3、電場的基本性質及如何形象地表示電場?
4、電場線的具有什么樣的特征?
、 新課教學
1、什么是磁性:(3分鐘)
演示實驗1:磁鐵吸引硬幣。(展示磁鐵不同位置吸引硬幣時硬幣奔向磁鐵的快慢)
演示實驗2:磁鐵能使小磁針轉動。(展示不同位置處小磁針轉動的方向和快慢)
。ㄡ槍σ韵聦嶒灛F象提問)
利用PPT文件展示問題。
【問題】磁鐵為什么能吸引五角硬幣而不能吸引壹角硬幣?
【學生答】 五角硬幣是鐵質的壹角硬幣不是鐵質的。
【問題】磁鐵吸引鐵質硬幣是不是需要與硬幣直接接觸?磁鐵使小磁針轉動時需要不需要與小磁針直接接觸?
【學生答】 不需要直接接觸。
【問題】根據實驗現象,不同位置處小磁針(硬幣)受力是否相同?什么地方大?
【學生答】不同,在磁鐵一端時大。
【問題】磁鐵與直接接觸的硬幣(小磁針)之間是通過什么發(fā)生相互作用的?
【學生答】 磁場。
【實驗現象】
1、能夠吸引鐵質的五角硬幣而不能吸引鋁質的壹角硬幣,對鐵質硬幣,在磁鐵的不
同位置處硬幣奔向磁鐵的速度不同。
2、磁鐵隨小磁針轉動,磁鐵放置方式不同,小磁針轉動方向不同,快慢不同。
定義:能夠吸引鐵、鈷、鎳等物質的性質稱為磁性。磁性最強的地方稱為磁極。
2、磁場的定義:(4分鐘)
電荷的周圍存在電場,電荷間通過電場產生相互作用,那么,磁體和電流的周圍是不是也存在磁場呢?磁體間、電流和磁體間則通過磁場產生相互作用。奧斯特的電流磁效應實驗說明電和磁是相互聯系的。既然電流的周圍存在磁場,對磁體會產生力的作用,那么磁體對電流會產生力的作用嗎?電流與電流之間有沒有力的作用?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實驗現象。
演示實驗3:通電導線與磁體通過磁場發(fā)生相互作用。(提醒同學們注意通電導線的放置方式) 演示實驗4:電流與電流之間的相互作用。(提醒同學們注意電流的方向)
(針對以下實驗現象提問)
利用PPT展示問題
【問題】通過上述實驗表明,除磁體與磁體之間,磁體與電流之間,電流與電流之間是不是也存在相互作用?同向電流之間如何作用?異向電流之間又如何作用?
【學生答】 也存在相互作用,同向電流之間相吸引,異向電流之間相排斥。
【問題】電場的基本性質是什么?你能不能類比出磁場的基本性質?
【學生答】電場的基本性質是對放入其中的電荷有力的作用。磁場的基本性質是對放入其中的磁體或電流產生力的作用。
【實驗現象】
1、通電導線也能使小磁針轉動。
2、同向電流相吸,異向電流相斥
結論:磁體與磁體間、電流與磁體間、電流與電流間均有相互作用,都是通過磁場來傳遞的,所以電流具有磁效應。
請同學們類比電荷間的相互作用。進一步得出結論:
所有的與磁現象有關的相互作用,都是通過磁場發(fā)生的,
定義:磁體或電流周圍存在一種特殊物質,能夠傳遞在磁體與磁體之間,磁體與電流之間,電流與電流之間的相互作用,這種特殊的物質叫磁場。
磁場的基本性質:對放入其中的磁極或電流產生力的作用。
3、磁場的(3分鐘)
通過演示實驗1與演示實驗3與指南針請同學們總結磁場的
利用PPT展示問題
【問題】磁場的來源有哪些?
磁鐵并不是磁場的唯一來源,電流也能產生磁場,地球周圍也存在磁場。
介紹:斯特金、阿爾法磁譜儀、1.5萬噸白銀磁鐵。
4、磁場的方向(4分鐘)
演示實驗5:小磁針在不同位置時小磁針北極的指向(請同學們注意小磁針兩極的顏色) 演示實驗6:磁傳感器在磁場中不同位置的示數(請同學們注意磁傳感器示數的正負) (針對以下實驗現象提問)
利用PPT展示問題
【問題】 小磁針在磁場內不同位置時N極指向是否相同?
【學生答】不相同
【問題】磁傳感器的示數有正有負,正負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學生答】正負表示方向
【問題】請同學們類比電場方向的規(guī)定,試給磁場的方向做出規(guī)定。
【學生答】將小磁針的北極指向定為當前位置處磁場的方向。
實驗現象:
、傩〈裴樤诖艌鲋胁煌恢渺o止時北極(N極)所指的方向不同。
、诖艂鞲衅髟诖艌龅牟煌恢檬緮涤姓胸。
請同學們根據實驗現象類比電場方向的確定
結論:
1、磁場有方向。
2、通常將小磁針在磁場中北極(N極)受力的方向作為該點磁場的方向。
5、圖示磁場(20分鐘)
邀請同學們協助完成以下展示實驗,并提醒同學們注意空間結構
演示實驗7:條形磁鐵周圍小磁針的分布情況
演示實驗8:U形磁鐵周圍小磁針的分布情況
下面兩個演示實驗特別提醒同學們注意電流方向,并注意觀察通電螺線管的內部
演示實驗9:通電直導線周圍小磁針的分布情況
演示實驗10:單匝線圈周圍小磁針分布情況
演示實驗11:通電螺線管周圍小磁針的分布情況
演示12:展示地球周圍的磁場分布情況(介紹哥倫布比沈括晚400多年利用地磁場) 針對實驗現象提問
通過PPT展示問題:
【問題】 通過以上幾種磁場周圍的小磁針分布情況,你認為磁場的分布是有一定規(guī)律還是雜亂無章?
【問題】小磁針在什么地方分布比較密集?什么地方比較稀疏?
【問題】我們實際在處理磁場問題時,不能總是靠小磁針來表述磁場,請同學們想出一個辦法來形象化地表述磁場,該用什么辦法呢?
【問題】既然同學們想到了用磁感線來表示磁場,那么,磁場較強的地方和較弱的地方,磁感線應具備什么特征呢?
【問題】既然小磁針的N極指向有一定規(guī)律,那么同學們所畫的磁感線是否也應該表述出來這個規(guī)律呢?應如何表述呢?
【問題】既然同學們提到畫有方向的曲線,那方向應該如何表示磁場的方向呢?
【問題】請同學們觀察小磁針形成的曲線是否有相交的地方?是否中斷?
【問題】請同學們觀察磁感線在磁鐵外部始于何處止于何處,內部呢?
【問題】請同學們根據通電導線周圍的磁場分布規(guī)律,能不能想出一個辦法來幫助你掌握通電導線周圍磁場的分布規(guī)律。
【問題】如何用右手定則判定通電直導線周圍的磁場呢?
【問題】請同學們根據通電直導線磁場的判斷方法,歸納出一種判斷通電螺線管周圍磁場的判斷方法。
實驗現象:
小磁針均按一定規(guī)律分布呈現線狀。
請同學們回憶電場線的表述,并類比電場線設計如何表述磁場。
磁感線:磁感線是在磁場中畫一些有方向的曲線,曲線上每一點的切線方向表示該點的磁場方向。
磁感線的特點:
磁感線的密疏表示磁場的強弱,磁感線較密的地方磁場較強,磁感線較疏的地方較弱。 磁感線不能相交,不能相切,也不能中斷。
磁場中的任何一條磁感線都是閉合曲線,在磁體外部由N極到S極,磁體內部由S極到N極。
磁感線是為了形象地研究磁場而人為假想的曲線,并不是客觀存在于磁場中的真實曲線 電流的方向和磁感線方向之間的關系可用右手定則來判定。
四、課堂小結(3分鐘)
本節(jié)課通過演示實驗及同學們的歸納總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磁性是指能夠吸引鐵、鈷、鎳等物體的性質。
2、磁鐵和電流均能產生磁場,地球周圍也存在磁場。
3、磁場具有方向性,規(guī)定小磁針N極受力方向為該位置處的磁場方向。
4、可以用磁感線來形象的表示磁場,磁感線是閉合的曲線,在磁鐵外部始于N極止于S極,內部始于S極止于N極。
5、常見磁場的磁感線分布圖。
初中物理說課稿3
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我說課的題目是《電阻的測量》。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
《電阻的測量》是人教版九年級第十七章第三節(jié)內容。從編者的編寫意圖來看,《電阻的測量》安排在歐姆定律之后,是歐姆定律的應用,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一種測量電阻的方法,正確、安全的使用電路元件,是對前面學習使用電路元件方法的鞏固,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點內容。從整個初中電學體系看,本節(jié)內容是繼規(guī)律型實驗,如:探究串并聯電路電流、電壓、電阻的特點,探究電流與導體兩端電壓、電阻的關系之后的第一個測量型實驗,是后續(xù)學習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高中學習伏安法測電阻的基礎,因此本節(jié)是初中電學的重點,是高中物理知識下移的良好載體,處于電學實驗的核心位置,是中考熱點。
2、學情分析及整體教學設計
教材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步驟、實驗表格等,并要求學生對實驗數據進行處理,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學生已經有了探究的經歷,有一定的實際操作經驗。但考慮到學生的動手操作機會少,學生在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中可能存在三個方面的困難:
(1)不能很好的設計實驗步驟和實驗表格
。2)實驗操作中,出現一些電路故障不能迅速排除。
。3)通過分析數據得出實驗結論存在一定的困難。
基于存在的困難,我將整個教學分為三個板塊,一是探究前的準備,讓學生理解實驗原理、步驟。二學生自主探究。三是對實驗數據的分析處理。三個環(huán)節(jié)是層層遞進的。
實驗探究,一般可以分為七個環(huán)節(jié),一節(jié)課不可能面面俱到的,為突出重點,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數據處理三個環(huán)節(jié)作為重中之重。
二、說教學目標
本節(jié)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道測電阻的原理,會同時使用電流表、電壓表測電阻。
。2)理解定值電阻和小燈泡的電阻有不同的特性。
。3)在測量過程中,體驗設計實驗、分析實驗數據的重要性,讓學生逐步養(yǎng)成安全操作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
目標的確定依據:(1)按照物理課程標準。
。2)本節(jié)的中心任務是測量定值電阻的阻值,教材中并未對是否測量小燈泡的電阻提出要求。由于物質種類不同,燈絲電阻受溫度影響明顯,學生對此難以理解。為降低難度,讓學生知道溫度對電阻的影響,我利用測出實驗數據讓學生類比思考的方法將測量燈泡電阻融入到本節(jié)課中。
教學重點:自行設計完整的實驗操作方案,完成伏安法測電阻。
重點設置依據:經歷設計實驗與制定計劃的過程,為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做好鋪墊。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分析實驗數據,發(fā)現規(guī)律,正確理解影響小燈泡電阻的因素。
三、說教法
說教法:主要采用實驗探究法、談話法、啟發(fā)引導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教學設計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探究前的準備,要讓學生了解實驗原理、儀器選擇、電路圖、表格、注意問題等,采用啟發(fā)引導、談話討論、師生互動的教法。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自主探究。當然根據學生的探究情況可以適當的指導。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數據處理。
四、教學流程
1、探究前的準備
實驗原理的確定:讓學生回憶歐姆定律,由導出公式聯系實驗的原理。
實驗儀器的選擇:教師提問:(1)測量電壓和電流需要什么儀器?(2)為確保電路元件不被燒壞,應選擇什么儀器?(引出變阻器限流式作用)只測量一組數據可以嗎?進而讓學生思考如何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引出變阻器分壓式作用)。
電路圖的確定:通過所選儀器的作用,引導學生設計出本實驗的電路圖。
實驗步驟的確定:讓學生在討論中,理解實驗是如何進行的。提問學生,然后讓其他組的學生補充,最后教師總結。
實驗表格的確定:表格設計的要領是:明確測量的物理量有哪些?計算的物理量有哪些?為提高實驗結論的普遍性,還應該注意什么?在學生展示了自己設計的表格后,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要讓學生明確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在使用中應注意什么?連接電路應注意什么?
提示電壓應該拉開距離,第一次取1V,第二次取1.6V,第三次取2V。雖然在實驗前做了準備,但考慮到學生的動手操作的機會少,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計劃用15分鐘。
在探究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巡回指導,學生在連接電路中出現的問題,不要急于給學生回答,先讓學生自己思考。
3、實驗數據的處理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所在,不易突破。我計劃用10分鐘時間。我設計了以下一組問題:
。1)讓學生先算出自己電阻的電阻值,并且上去展示。
。2)三次測量定值電阻的阻值變化大嗎?
最后教師進行總結,讓學生對電阻的理解達到一個全面的認識。
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小燈泡與定值電阻受溫度影響阻值變化不同呢?教師引導學生總結。
5、板書設計
實驗原理:R=U/I
實驗電路圖:
實驗表格設計:
次數
電壓/V
電流/A
電阻/Ω
電阻RX平均值/Ω
初中物理說課稿4
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要說的是_________版_____年級物理_____(上或下)冊第_____章第_____節(ji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內容。
首先說一下我對本節(jié)教材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知識的基礎上引入的一節(jié)_______________課(概念課、規(guī)律課或實驗探究課),本節(jié)內容同時又是學生學習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后續(xù)知識的基礎,因此本節(jié)內容在整章教材中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主要使學生掌握__________知識,了解研究物理問題的__________方法(如:控制變量法、轉化法、等效替代法、物理模型法、理想實驗法、類比法等),初步學會運用_____知識解決_____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__________能力。
2.教學目標的確定
依據《課程標準》要求、本節(jié)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目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部分目標一般為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
過程與方法目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ㄟ@部分目標一般是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或合作探究,培養(yǎng)學生哪些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讀圖分析能力,收集處理信息能力,團結協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ㄟ@部分目標一般是通過對科學家生平的介紹,學習科學家獻身科學,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或者是通過學習什么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什么意識和品質等)
3.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
依據《課程標準》要求和本節(jié)教材實際,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本節(jié)課主要是讓學生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對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識,限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可能無法自己理解,得需要教師的合理引導,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定為本節(jié)課的難點。
二、教學策略(說教法、學法)
1.教法選擇:
教法一:現代素質教學理論強調:學生的學習行為是由動機引起的,學習動機對于學生的學習可以發(fā)揮明顯的推動作用。要有效地進行長期的有意義學習,動機是必不可少的。本課采用演示實驗,巧設物理情景引發(fā)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由學生的分組實驗,激發(fā)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后再通過例題深化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教法二:為貫徹生本教育,落實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的教育理念,結合教材實際,本節(jié)課準備采取啟發(fā)誘導、點撥釋疑、合作學習,兵教兵的教學方法。
2.學法指導:
作為教師來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其能力是物理教學的落腳點。因此這節(jié)課采用自主學習發(fā)現問題,合作探究尋求方法的兵幫兵學習方法,從而最大限度地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動手實驗能力、收集數據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教學程序及設想:
1.復習舊知、導入新課(2分鐘)
為了順利得出本節(jié)_____________概念(或規(guī)律),同時讓學生掌握研究物理問題的基本方法,采用類比法設計復習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密度、壓強、功率的引入要類比速度)
為更好的落實"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導入本節(jié)新課時,采取故事導入(或生活現象導入或演示實驗導入)的方式,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為"猜想"繼而緊張的.沉思。(故事是……或生活現象是……或演示實驗是……)
2.任務驅動、自主預習及展示(5分鐘)
學生閱讀課本px頁~py頁,獨立完成下發(fā)的學案上的自主預習題。為最大限度的培養(yǎng)學生最基本的自學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結合教材實際和已確定的目標,本節(jié)課設計的預習題如下:
問題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ㄈ纾骸陡×Α芬还(jié)的預習題可設計為:
1、浸在液體中的物體,當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時,物體_______;當它所受的浮力小于所受的重力時,物體_______;當它所受的浮力與所受的重力相等時,物體_______在液體中,或_______在液面上。2、一個 50g的雞蛋懸浮在鹽水中不動時,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N.(g=10N/kg)
3、采用_______的辦法可以增大浮力,即使最現代化得輪船,也保持著這種古老的辦法。
4、排水量是1000t的輪船在河水中航行,滿載時船及所裝的貨物共重_______N,受到河水的浮力是_______N.船從河水中駛入海水中,它受到的重力大小_______,它受到的浮力_______,它排開水的體積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5、潛水艇靠改變_______實現上浮和下沉的?
6、氣球和飛艇能漂浮在空中,氣球和飛艇里充的是_______.)
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后,教師采取投影學生學案、學生補充完善學案的方式順利完成此環(huán)節(jié)。
3.合作探究、展示交流(20分鐘)
同學們針對學案中設計的探究問題,分小組先討論解決后再上黑板分別進行板演,為展示交流做準備。然后本小組講解,其余小組聆聽并發(fā)現其不足之處,加以完善。此過程中教師適時點撥,注意歸納思路、滲透學科理念。
本環(huán)節(jié)設計的合作探究題和處理的方法為:
。ㄒ浴陡×Α芬还(jié)為例:
問題(一):把體積相等、質量不等的三個小球a、b、c放入同種液體中,靜止后的位置如圖所示,它們所受的浮力分別為Fa、Fb、Fc,則這三個力大小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球的密度最大。
問題(二):將同一鐵塊分別放入水和水銀中,比較鐵塊受到的浮力大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_(ρ=13.6×103 kg/m3)
A.在水銀中受到的浮力大 B.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
C.在兩種液體中受到的浮力一樣大 D.不知道鐵塊形狀,無法確定
問題(一):學生自學時,能夠判斷出三個球受到浮力大小關系,而在解決三個球的密度問題時,找不到問題的切入點。
教師點撥:根據前面學過的質量、體積和密度的關系,在這里三個球的密度沒法比較,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他們都在同一種液體中,只是處于不同的狀態(tài),所以我們可以試著與液體的密度相聯系,找出問題的解決辦法,即物體的重力和液體的浮力的關系入手,進而找到密度的關系。
問題(二):學生的在分析物體在液體中最終所處的狀態(tài)時,根據生活中的木塊、鐵塊、水的關系,進而去理解其他的物體,找不到解決這類問題的規(guī)律。
教師點撥:在這個問題中,從力和運動的關系入手,當物體受到的力是平衡力時,這時物體就處于靜止的狀態(tài),如果物體受到的力不平衡時,物體將處于運動的狀態(tài),向力大的那個方向運動。在這里我們只要比較物體受到的浮力和物體重力的大小關系(或實心物體密度和液體密度大小關系),就可以判斷出物體將處于的狀態(tài)。
4.課堂小結,構建體系(5分鐘)
對應本節(jié)課的目標,讓學生敘述這節(jié)課的收獲,包括知識上、方法上以及能力上的收獲,然后師生共同構建本節(jié)課的知識體系,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有整體的把握,也有機體現了學科知識建構的思想。構建體系時以屏幕投影的方式完成。
5.當堂檢測、鞏固升華(10分鐘)
學生獨立完成學案上的檢測題后,教師投影答案,對出錯和疑問較多的地方,通過兵教兵和師教兵的方式解決。
6.學后反思(3分鐘)
學生針對所學內容和本節(jié)的目標,在學案上自己構建本節(jié)的知識樹。
四、板書設計
最后說一下本節(jié)課的板書設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注意黑板大部分是給學生展示用的,所以教師的板書內容不宜過多,基本包括標題和簡單的知識樹即可,并告訴評委這樣設計的道理:以生為本,凸顯學生學的地位等等)
初中物理說課稿5
20xxx年10月19日,我在初二10班聽了王**老師的《光的反射》一課.
王老師先由生活中看見不發(fā)光的物體為例,啟發(fā)學生思考在這個過程中光線如何傳播,從而引入本節(jié)課內容---光的反射。這一引入是從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出發(fā),思考現象背后的物理本質,使學生明確光不是物體發(fā)出的,但是我們卻能看到物體說明物體上有光進入人的眼睛,從而抽象出光線反射的模型。緊接著,王老師讓學生上臺展示課前自主學習的成果,用海綿和小棒模擬了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入射角,反射角的關系,這一模擬實驗的好處在于可以使學生全方位,立體地構建反射模型,更好的理解三線共面以及法線的作用和意義。
在驗證光的反射規(guī)律實驗中,王老師先對顯示光路,實驗操作順序觀察對象等進行了指導,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多動手嘗試尋找規(guī)律,并分組進行拓展實驗的探究,實現了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王老師語言富有親和力,問題設置合理,比如探究三線共面,當將擋板翻折時,看不到反射光線,就問,“反射光線是否消失了?”“如果沒有消失,那么怎樣才能再次找到反射光線?”一個個小臺階的設置,使學生能很快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獲得成就感,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本節(jié)課的亮點當屬三個拓展性實驗:平移,轉動平面鏡觀察反射光線的變化,以及探究如何運用兩塊平面鏡獲得平行光線。這三個實驗大大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個人認為獲取平行光的'兩種方法可以對應數學中證明平行的兩種方法,把數學和物理相結合。從后來的評課來看,對這一塊的處理,不同老師有不同的做法。湯老師認為拓展實驗應該與實際運用相結合,比如平移鏡面可以用來測量液面上升下降的高度,平行光可以用來制作潛望鏡等;殷老師認為拓展探究可以從現象出發(fā),運用現有的潛望鏡模型,用激光筆演示現象,讓學生猜想潛望鏡內部結構,并用實驗進行探究驗證,這樣的做法將好過讓學生去制造平行光這樣的“任務式探究”,讓學生為用而學,學以致用,使他們產生“我要學物理,我要做探究實驗”的強烈愿望,并且也能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由現象抽象思維得出物理概念和原理,切實提高學生的物理素養(yǎng)。
從評價來看,王老師這節(jié)課上的是相當成功的,我不禁要思考成功的原因。捫心自問,這節(jié)課要是由我自己來上的話,肯定不會如此精彩。而王老師的課也是經過了反復思考,試上和改進,花費了大量的心血,在磨課聽課的過程中,大量吸取別人的意見進行改進,逐漸提高了自身的心理素質和教學能力,才能在區(qū)級的公開課上鎮(zhèn)定自若,胸有成竹,展現出自身的風采,為學校爭得榮譽。因此,我在后續(xù)的教學工作中也應該多聽課,多交流,反復備課,在不同的班級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促進自身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初中物理說課稿6
一、教材分析
力對空間和時間的積累,是力對物體作用的兩種基本表現形式,前一節(jié)介紹了力的時間積累效應—動量定理,而本節(jié)深入介紹了物體相互作用過程中所遵循的基本規(guī)律—動量守恒定律,這是高中學生所必修的自然界中四個基本守恒定律之一,因而它具有特殊的地位,在教學大綱中,動量守恒定律是B類知識點,屬于較高層次的要求。
教材選取兩體問題中的碰撞模型,依據牛頓第二定律及動量定理導出了動量守恒定律的一維表達式,再將結論拓展為多個物體、兩維情況,較全面地介紹了動量守恒定律及其適用范圍,它不僅和牛頓第二定律一樣適用于宏觀低速系統,也適用于牛頓第二定律不成立的宏觀高速系統及微觀系統,教材還詳盡介紹了動量守恒的條件,提出在系統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為零時,系統的動量保持不變。
前節(jié)教材講述的沖量、動量及動量定理是全章的基礎知識,在中學物理中用動量定理處理的對象一般是單個物體(通常可看作質點)本節(jié)則將研究對象拓展到系統,在動量定理的基礎上概括了封閉系統中的一般規(guī)律,動量守恒定律不僅是本章的核心內容,也是整個高中物理的重點,學好本節(jié)內容對今后處理物理綜合問題以及學習新的物理知識都是至關重要的。
二、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的要求,教材的具體內容及高中學生的認知特征,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在一維情況下兩物體的相互作用情景中由牛頓定律及動量定理推導出動量守恒定律,理解并掌握定律內容及定律成立條件,了解定律的幾種不同的數學表達式。并使學生明白定律雖可由牛頓定律及動量定理導出,但其具有獨立性、普適性。掌握定律中“系統”、“內力”、“外力”等名詞的確切含義。
2、能力目標。能在具體問題中判定動量是否守恒,能熟練運用動量守恒定律解釋現象和解決問題,知道應用定律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通過實驗探索物理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
3、科學思維品質目標。通過對定律的推導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嚴謹的推理方法,使學生認識到研究物理量的守恒關系是自然科學研究的一種常見的科學思維方法。
三、教材的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jié)的重點是理解動量守恒成立的條件及定律的表達式的推導及應用。
難點是理解動量守恒的物理內涵,動量及動量守恒方程的矢量性,動量的相對性以及研究對象的系統性、物理狀態(tài)的同時性。
四、教法及學法指導
1、實驗及引導探索式。學習物理,重在理解。為使學生理解動量守恒的概念及其守恒條件,本節(jié)課宜采用實驗及引導探索式教學法,即通過實驗,對一維兩體模型中的每個物體及由兩者構成的系統進行受力分析,確定單個物體及系統所受的合沖量,確定單個物體及系統的動量變化,在對單個物體應用動量定理的基礎上,引出系統動量守恒的概念,進而探索系統動量守恒的條件,在探索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分析、推理的方法,通過演繹論證,環(huán)環(huán)相扣地得出結論,以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及綜合概括能力。
2、講、練、評結合式。在討論動量守恒定律的應用時,通過讓學生分析具體問題,隨時發(fā)現學生中出現的錯誤,并及時組織學生進行評析產生錯誤的原因,使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地結合起來。
五、教具的準備:氣墊導軌、細線、彈簧、兩質量相等的小車、砝碼。
六、教學程序
1、引入新課。利用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新課,讓學生貼近生活,感到自然親切,充滿趣味性,可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及充滿對未知科學領域的好奇,進入到本課的學習中。
2、講授新課
a、演示課本上的一維兩體模型實驗。實驗改為用氣墊導軌,可使實際情景更為理想化,使學生體會到理想化的方法在物理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并通過實驗初步建立動量守恒的概念;
b、引導學生由觀察實驗過渡到理論推導,定量地導出在一維兩體模型中的動量守恒定律的數學表達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此過程又引導學生回味了前面學過的重要定律、定理,達到溫故知新的效果;
c、引導學生推導出動量守恒的幾種不同的數學表述及其意義;
d、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動量守恒成立的.條件,并歸納得出動量守恒定律;
e、演繹、推廣動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圍;
f、通過舉實例說明動量守恒定律的適用范圍。
3、用典型習題加深對動量守恒定律成立條件的理解及用來解決實際問題時應注意的幾點問題,同時可及時反饋學生中知識接受及理解上出現的錯誤及遺漏。
a、實際問題中,系統不受外力的情景很少見到,此時往往做近似處理(定律成立條件的拓展)如外力遠小于內力時亦認為動量守恒;有時系統在某個方向所受外力為零,即該方向系統的動量守恒;讓學生了解一般在作用時間很短,內力影響遠大于外力時均可認為動量守恒成立,例如碰撞、打擊、爆炸等問題的處理中可運用該定律;
b、定律表達式中要注意動量的相對性、矢量性及作用前后兩物體動量的同時性,注意定律的適用對象是一個相互作用的物體組成的系統(系統性)。對于矢量性的理解要重點突出動量是矢量,動量守恒表達式為矢量式,但在一維問題中可將之轉換為代數式,故解題時正方向的假定是必要的。
4、板書設計。板書板圖應做到直觀性、全面性和系統性,主要板書在黑板上保留時間要長,使之對學生視覺的刺激作用較為明顯。
5、作業(yè)布置。為了讓學生理解定律的內涵,掌握定律的應用,設置了三道作業(yè)題留給學生課外完成,可起到鞏固新課、回味課堂的效果,題量不宜過多,以減輕學生負擔,留給學生一個全面發(fā)展的空間,亦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初中物理說課稿7
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初中物理《聲的利用》,我將從教材分析等說起。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
《聲的利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物理﹙上﹚第一章聲現象的第五節(jié)。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在聲現象的教學中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通過這一節(jié)的學習,可以進一步增加學生對科學的熱愛,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學好這節(jié)內容為學好以后的物理知識打下牢固的基礎。
學生分析
物理是八年級新開設的課程,學生對它充滿了好奇、有新鮮感。聲的利用是學生在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也是他們容易發(fā)生興趣的。但缺乏一定的實驗探究和創(chuàng)新能力,也缺乏對聲現象的尖端應用技術的了解。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的興趣,迎合他們好奇、好動、好強的心理特點,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現代技術中與聲有關的知識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小組競賽、分組討論、觀看動畫等獲得社會生活中聲的利用方面的知識;通過實驗探究和創(chuàng)新了解聲可傳遞能量。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了解聲在現代技術中的應用,進一步增加對科學的熱愛;通過聲可傳遞能量的實驗探究和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探究和創(chuàng)新能力;通過聲的利用和危害培養(yǎng)學生“一分為二”的辯證思想。
教學思路
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注重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讓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改變了學科本位的觀念。將課堂進行了活動化、實踐化
教學重點
現代技術中與聲有關的知識應用。
教學難點
聲在現代技術中的應用
實驗目標
通過實驗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和創(chuàng)新能力
教法
﹙一﹚擂臺賽式游戲活動
考慮到我校八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采取擂臺賽式的游戲活動方式。讓學生真正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實踐的愿望。
﹙二﹚自主探究和創(chuàng)新
在聲可傳遞能量的實驗中,采用學生自主探究法,并且要求學生對實驗進行創(chuàng)新,開展創(chuàng)新活動“我是小小發(fā)明家”,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探究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三﹚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
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以大大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
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教學過程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jié)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競賽搶答法、分組討論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創(chuàng)新法、總結反思法。
教學程序分析
引入新課
(3分鐘)
采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由學生與老師一起欣賞動畫《蝙蝠與聲吶系統》,自然將課題導向“聲的利用”【提問】物理知識從實際中來,又要應用到實際中去,你對聲的利用知道多少?
新課教學
。35分鐘)
﹙一﹚擂臺賽式游戲活動“聲的利用”(20分鐘)
新課教學中注重了課堂的活動化、實踐化。學生自由組成四個大組,比賽內容是“聲的利用”。分必答題和搶答題。用"正"在黑板上累計得分,獲獎組獎勵小紅旗。
、疟卮痤}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每組說出一個聲的利用的事例,允許討論,不準重復,其他組參與評判。舉出一個正確事例得100分,錯誤不得分,超過時間(30秒)不得分。教師對學生所舉事例作出中肯的評價。最后要求學生歸類。
、。搶答題①教師演示演示水波能傳遞能量的實驗:用木棍劃水面,看到水中花瓣上下起伏,并用實物投影儀投影。
、趯W生根據桌面上提供的實驗器材自主設計實驗?蛇M行小組討論,正確完成的加200分。③學生進行實驗的創(chuàng)新,換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其他實驗器材驗證聲可傳遞能量。說出創(chuàng)新實驗的每組加200分。
﹙二﹚播放《聲的利用》課件(10分鐘)
在課件中補充一些利用聲的科技成果。豐富學生的視野。指出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噪聲一向為人們所厭惡,但是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們也利用噪聲造福人類。超聲波和次聲波對人類有利用的一面,但也有危害的一面。
﹙三﹚創(chuàng)新活動“我是小小發(fā)明家”(5分鐘)
要求學生利用聲的知識進行發(fā)明創(chuàng)造,提出有實用價值的發(fā)明的小組加上300分
利用雄蚊的聲音來驅趕咬人的雌蚊
利用貓的叫聲來趕走老鼠
歸納小結與評估(3分鐘)
師:本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并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情況進行評估
鞏固反饋(4分鐘)
1、課本P30,動手動腦學物理1,2,3
2、選用課時優(yōu)化設計,對學生進行分層訓練,既可以使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提高。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初中物理說課稿8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叫,來自……中學。我說課的題目是:《光的傳播》,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下面我就按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設計理念、說學法和教法、說教學過程五個部分向各位評委、老師說課。
一、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旺盛,對自然界中的很多現象充滿好奇,動手能力較強。但剛學習物理不久,對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掌握欠缺,且在他們的邏輯思維還需要經驗支持。因此應以學生身邊現象引入知識,逐步讓學生理解和應用科學知識。
二、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光的直線傳播是光傳播是幾何光學的基礎,學習光的反射規(guī)律反射規(guī)律、折射規(guī)律都要用到光的直線傳播的知識。同時利用光的直線傳播,又能解釋影子、日月食等生活和自然界的重要現象,也是信息傳遞一章的基礎,通過本章的學習是反射、折射現象的基礎,可以提高同學熱情,激發(fā)探究欲望,培養(yǎng)學生STS意識。因此,學習這部分知識有著重要的意義。
2、教學目標
“通過實驗,探究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的傳播特點”是新課程標準對本節(jié)課提出的要求。根據這一要求和教材具體內容,結合學生學情,我確立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為天然和人造光源;
理解光在真空中傳播及其應用;
了解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3×108m/s。
(2)過程與方法
經歷“光的直線傳播”的探究,體驗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觀察和探究的學習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通過探究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樂于參與物理學習活動。
(4)重點、難點
重點:光的直線傳播。
難點:解釋簡單的光現象。
三、設計理念
本堂課的設計著重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提倡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創(chuàng)設線性探究模塊,努力建構一種對話、合作與探究的課程文化,讓“研究性學習”走進課堂,走進物理教學,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從而引導學生經歷完整的科學探究學習。
構建“人文·物理·社會”三維課堂,在引導學生探究物理知識的.同時,滲透以人為本的培養(yǎng)理念。釋放學生心靈,張揚學生個性,最大限度地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四、說學法、教法
在此設計理念的指導下我準備采用以下主要學法:探究式學習、小組合作學習。通過精心設計,在教學過程中促進教法與學法的和諧統一,體現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活動的和諧統一。與此相適應我采用的教法主要是發(fā)現法。發(fā)現法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布魯納所提倡的,是從學生的好奇、好問、好動的心理特點出發(fā),依據教師所提供的器材,讓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并自己回答和解決這些問題,使他們成為知識的發(fā)現者,而不是消極的接受者。具體體現在以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
五、說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從生活走向物理
通過展示大連的夜景和自然光現象,教師提問:圖中的光是從哪來的?引入光源定義:能發(fā)光的物體稱為光源。
你知道還有那些物體是光源?就以學生舉出的光源為例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分類。
2、經歷探究,完成光的傳播學習
(1)提出問題:
有關光的知識你想了解哪些內容?這些問題將在我們今后學習中依依解答,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研究“光是沿什么樣的路徑傳播的呢?”
(2)猜想與假設
教師引導學生針對這一問題進行大膽的猜想,學生可能提出如下幾種猜想:直線、曲線、折線、射線。
(3)設計實驗,評估優(yōu)化探究方案
教師給出實驗器材:激光筆、大礦泉水瓶、蚊香、加有少量牛奶的水溶液、果凍、帶有小孔的硬紙板、蠟燭。學生根據這些實驗器材制定實驗方案。
小組展示實驗方案,大家對實驗方案進行評估,完善實驗方案。
(4)進行實驗,完成實驗報告
按照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教師指導完成實驗
(5)分析與論證
小組分別向同學展示光空氣、液體、固體光的傳播。最后得出實驗結論: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3、光的直線傳播的應用,從物理走向社會
接著啟發(fā)學生生活中有哪些現象可以證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呢?讓學生舉例,如影子的形成、日月食、小孔成象等,師生共同進行簡單的解釋。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接著向學生提出學習物理的基本思想是注重學以致用,那么光的直線傳播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激光準直、槍的瞄準、排隊等。如果舉手同學不多,就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完成。
4、光的傳播速度
生活中還有有一種常見的現象,通過電腦展示雷電,提問:為什么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學生回答:光速大于聲速。光速多大呢?下面閱讀課本內容,自學完成這部分內容。
5、師生小結
首先學生總結這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教師予以補充和肯定,并給以鼓勵。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如有不當敬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初中物理說課稿9
一、教學理念
在新時期下,新的課程改革已經全面展開,此時一堂課是否符合新的課改精神,首先要看它的教學理念。新課程標準中要求注重讓學生經歷從自然到物理,從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實踐,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探求,在鍛煉能力的過程中掌握知識與技能,了解科學技術,從而融入到社會中去。所以本堂課要在改進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全員參與和全面活動,改進實驗的配置與設計,注重效果反饋,讓自主探究得以堅持等方面多下功夫。
二、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聲音部分第一節(jié),同時也是這一部分的重點。"初步認識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條件"是新課標明確要求的,同時回聲現象也是學生們在生活中十分感興趣的問題。這一部分的素材剛好可以體現出讓學生從自然到物理,從生活到物理的過程。在新課標下聲音處于運動和相互作用這一大部分中,它既屬于一種運動,同時在現象上也有它的獨立性。所以本節(jié)課無論從課標要求,還是學生自身發(fā)展要求上看都處在一個比較重要的地位。
三、學生分析
學習本節(jié)課的學生首先已經具備了機械運動和力的知識,物理思想已經有了一定基礎。但他們的思維還是以形象思維為基本思維方式,喜歡動手動腦,對直觀內容比較感興趣。但欠缺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維過程。因為本節(jié)課主要是從現象入手,而得出比較簡單的結論。所以在細致設計探究與活動過程之后,學生的學習是不存在問題的。
四、課程目標
1、知識技能:認識聲音的產生和傳播,認識真空不能傳聲,認識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了解回聲測距及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能從給定的信息中獲取知識。
2、過程方法:經歷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能在觀察物理現象和學習過程中發(fā)現一些問題。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樹立民族自豪感。
五、重、難點
聲音的傳播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在回聲上還存在一些難點。
六、教法與學法
對于本節(jié)課的三個知識點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與學:
1、對于"振動發(fā)聲"采用學生觀察,歸納探究的方法。既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又能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對于"聲音的傳播",過去學生可能想得較少,所以采用先自讀,再以集體對話討論的形式凸現知識點。
3、對于"回聲問題"學生對現象已經非常熟悉,()關鍵是對原理缺乏理解,所以采用媒體直觀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得到充分的認識。
4、最后要說明的是針對本節(jié)課側重現象的特點,不準備設計獨立的評價與練習,而是將學生對教材以外的現象的解釋作為一種練習,讓學的現象和練的現象渾然一體。將課堂最后時間作為知識的升華,讓學生帶著已有的知識去了解有關圜丘、回音壁、三音石的內容,在體會中華民族古代的燦爛文明同時,進一步將現象與知識相結合,讓學生帶著思考結束本堂課。
七、教學過程
1、引入:播放無聲電影和有聲電影,引出聲音的重要。
2、媒體展示學習目標
3、從聲音的產生開始研究:
活動⑴要求學生用手頭的"尺、皮筋"等其它物品制造一個聲音,再研究發(fā)聲的原因。(學生也可用教師的演示器材:音叉,鼓)
活動⑵學生匯報結果,先演示實驗再說結論。
板書:發(fā)聲體都在振動
深入研究:敲響的鼓,用手按住。(現象,結論)
4、產生的聲音怎樣到人耳?
活動⑶學生讀教材聲音傳播部分
活動⑷學生提問題(其他學生作適當解釋)
媒體:水波傳遞振動,空氣以聲波的形式傳遞振動
總結:人耳聽到的大多數聲音多數靠空氣傳播的
問:液體和固體可以傳聲嗎?
活動⑸學生舉例
總結:聲音傳播需要介質(板書)解釋介質
問:固、液、氣都可以傳聲有什么不同?
明確:15℃時空氣傳聲速度340m/s
氣體傳聲最慢
問:如果沒有介質聲音會不會傳播?
實驗:真空鈴
5、媒體:回聲現象
媒體動畫:展示聲音反射的過程。
通過問題提出聽到回聲的條件
問題:船測水深
6、媒體展示圜丘、回音壁、三音石的內容,對其中原因的思考作為課后作業(yè)。
初中物理說課稿10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春寒料峭,卻阻擋不住我們業(yè)務學習的熱情。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十二章第一節(jié)《杠桿》。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學科模式、教學設計、板書設計、課堂評價、課程資源開發(fā)七大方面,說一下我對這節(jié)課的設計。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jié)課講的是新人教版初二物理課本第十二章內容,教材第七章
第八章分別介紹了力的作用效果和平衡知識,本節(jié)從新的角度,在不同層次上研究了這個問題,其內容是前面所學知識的擴展,也是后面滑輪、輪軸等其他一些簡單機械的基礎,因此本節(jié)內容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杠桿平衡條件是貫穿于全章的主線,起到統領全章的作用。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繼續(xù)向學生滲透物理來源于生活,經過觀察、實驗等手段建構物理模型,并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所以本節(jié)課無論是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方法上,還是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等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為:認識杠桿及有關杠桿的幾個概念,能從常見工具和簡單機械中識別出杠桿,初步理解力臂的感念,能確定動力臂和阻力臂,知道杠桿的平衡條件和杠桿的一些應用。
經歷繪制杠桿示意圖的過程,體會科學抽象的方法,觀察和操作杠桿,體會杠桿的作用,經歷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過程,學習分析實驗現象、尋找數據間規(guī)律,從中歸納出實驗結論的一般方法。
本節(jié)內容編者意圖是體現課程目標,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突出
體現學生科學探究活動,有探究實驗杠桿的平衡條件,圖文并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學生使用過杠桿類工具,例如剪刀、筷子、釣魚竿等等,對平衡已有一定的認識,能正確熟練使用實驗所需測量工具,但對杠桿這種簡單機械缺乏較為系統的科學認識,對杠桿的作用更是模糊不清。這就希望教師創(chuàng)設便于他們進行觀察的物理環(huán)境,給他們發(fā)表自己見解和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讓他們獲得施展自己創(chuàng)造才能的機會。
教學重點、難點及突破
杠桿平衡的條件是本節(jié)課的核心內容,是本章其他幾節(jié)所述物理規(guī)律的理論依據,應作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而杠桿及動力臂、阻力臂的概念和畫法應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學科模式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物理新知探索課模式是以“實驗探究”為引領,“小組合作”為基礎的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該模式包括:課前延伸、課內探究、課后提升三部分
教學設計
、眲(chuàng)設情景,引入問題
教師通過讓學生捏粉筆頭的比賽,提出疑問,引出要研究的問題——杠桿。并由阿基米德的豪言壯語和古埃及人修建金字塔的例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出物理問題:杠桿是什么?由簡單到復雜是我們認識事物的一個過程,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惭芯堪l(fā)現,展示新知
結合教材中的幾種杠桿示意圖,黑板上畫出撬棒撬石頭、蹺蹺板的杠桿示意圖,引導學生抽象出它們的共同特點,引導學生歸納出杠桿的概念。這種發(fā)現學習法有助于發(fā)揮學生的潛力,有助于保護學生探究未知事物的興趣。
在學生掌握了杠桿的概念后,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熟悉的杠桿。通過練習可以加深學生對杠桿的理解,并鍛煉了學生認知食物的能力。
要進一步了解杠桿,提出要掌握杠桿的幾個概念,教師引導學生自學有關杠桿的幾個概念:支點、動力、阻力、動力作用線、阻力作用線、動力臂及阻力臂。對于動力臂及阻力臂作圖,學生比較難于理解,需要反復地講解和強調,因為在初中教學中已經學了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概念,那么從這里入手,講解作圖過程,在過渡到力臂的畫法中來,做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⒊探究活動 增強體驗
杠桿的平衡條件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因此在探究活動中,教師首先要保護好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其次要認真引導學生分析設計方案的
可行性和合理性。在試驗中,可能出現的情況:F 與 的乘積和F 與 的乘積相等、相差很小、相差較大,教師引導學生對數據進行處理,根據所處理的數據討論、總結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F × =F × 。
⒋拓展分析 發(fā)散思維(實驗結論推出部分 5歷時)
從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看出,影響杠桿平衡的不只是力,也不只是力臂,而是力和力臂的乘積。力再大,力臂若為零,則對杠桿的平衡不起任何影響。
最后讓學生通過畫出杠桿的示意圖,明白省力杠桿、費力杠桿和等臂杠桿的優(yōu)缺點,了解他們在生活中的應用,并能應用它們解決簡單問題,增強解題能力。
5。深化概念,拓展思維(小結部分 歷時3)
讓學生對本課知識的要點進行回顧,加以總結,訓練學生歸納物理知識的能力。
6。夯實基礎,鞏固提升
課堂同步,找出幾個針對性習題,重在檢查學生對不同杠桿的分類和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更好的鞏固掌握本節(jié)課內容,為下節(jié)課深入認識大好基礎。
板書設計:
杠 桿
一、杠桿及有關杠桿的幾個概念
、敝c: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一般用O表示。
、矂恿Γ菏歉軛U轉動的力,一般用字母F 表示。
、匙枇Γ鹤璧K杠桿轉動的里,一般用字母F 表示。
、磩恿ψ饔镁:過動力作用點沿動力方向所畫的一條直線。 ⒌阻力作用線:過阻力作用點沿阻力方向所畫的一條直線。 ⒍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一般用字母 表示。 ⒎阻力臂:從紙雕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一般用字母 表示。
二、杠桿的平衡條件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F =F
三、杠桿的應用
圖片已關閉顯示,點此查看
六、課堂評價
評價應反映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評價表格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的積極作用。我從合作意識,參與積極性,
實驗技能,觀察描述能力,處理實驗結果能力,基礎達標和拓展提升六方面通過學生自評、小組評價、教師評價三種形式對學生本節(jié)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同時作出評語給出等級,激勵學生再接再勵。評價關注了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發(fā)展過程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念、學習策略等方面的發(fā)展和變化。既關注過程,又關注結果,使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評價達到和諧統一。
七、課程資源的開發(fā)
參照教材中的“演示實驗”、“想想做做”、“科學世界”等欄目來開辟一些新欄目,例如:本節(jié)課后我會讓學生做一個身邊的生活用品—杠桿的統計,并分別對杠桿進行分類,擴展學生的知識視野,開闊學生的眼界,達到鞏固知識、培養(yǎng)能力、提高興趣的目的。課外資源方面充分利用學校實驗室,重視利用網絡資源和其他媒體信息,例如我會讓學生們上網查詢在生產生活的杠桿有哪些應用等。還有開發(fā)優(yōu)秀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鼓勵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社會,利用生活中的常見用品和廢棄物制成簡易的實驗儀器,進行課外小實驗。指導學生通過各種資源學習物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讓學生的學習材料更富有真實性和可操作性,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教育理念。
最后送一句警言與大家共勉:一千個愿望,一千個計劃,一千個決心,不如一個行動!我的說課到此結束,不當之處還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初中物理說課稿11
上課沒有聽講的學生,物理零基礎并且對物理沒有興趣的學生,或者可以作為預習課來講。
本班學生反應較快,但思維深度不夠、準確性欠缺,抽象思維還不成熟,功的概念比較復雜、抽象。教學中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出具體的動態(tài)實例,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問題,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有利于學生的理解與認識,也提高了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一、力學中的功
1、做功的含義
課件展示:
。1)叉車把貨物舉起;
。2)小孩拉動小狗;
。3)錘子把釘子敲擊進入木塊中。
教師提問:
。1)物體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2)在力的作用下物體是否移動了距離?
。3)物體移動的方向與力的方向有什么關系?
。4)物體所受的力對物體的移動是否有貢獻?逐個實例進行分析。
學生思考并回答。
教師學生總結:物理學中的功的含義: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并且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一段距離,這個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學里面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2、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結合以上三個實例,學生閱讀課文總結出力學中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距離。
3、三種不做功的情況
學生活動:討論以下情況是否做功?
課件展示:
A組:
1、運動員用力將杠鈴向上舉起的過程,舉力是否做功?
2、汽車的牽引力使汽車水平前進,牽引力是否對汽車做功?
B組:
1、人用力推一輛陷在雪地里的汽車但沒推動,人對汽車是否做功?
2.人搬一塊大石頭但沒有搬動,人對石頭是否做功?
C組:
1、物體在光滑的冰面上勻速直線滑行是否有力做功?
2、運動員踢足球,球離開腳后飛出10米遠的過程,運動員是否對球做功?
D組:人搬著物體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人的支持力是否對物體做功?
通過上面的幾組例子你能總結出物體在什么情況下不做功嗎?引導學生思考歸納,教師總結:
(1)有力無距離(s=0,勞而無功);
(2)有距離無力(F=0,不勞無功);
(3)力和通過的距離方向相垂直(距離不在力的方向上)。
課件展示:下列情況中,人有沒有對皮箱做功:
。1)人用力提地上的皮箱,但沒有提起;
。2)人再一次用力把箱子提起;
。3)人用力提著皮箱在原地不動;
。4)人提著箱子在水平路面上走了50米;
(5)人提著箱子站在水平勻速行使的汽車上;
。6)人提著皮箱在電梯中上升。
學生思考回答。
二、功的計算
教師引導:通過以上的學習,知道了做功不能離開兩個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種情況下不做功,那么力有大小之分,距離有長短之別,功如何計算?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總結出功的計算方法。力學里規(guī)定,功等于力和物體沿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功的計算公式:功=力×距離
表達式:W=Fs
公式中符號的意義及單位:
W──功──焦耳(J)
F──力──牛頓(N)
S──距離──米(m)
1焦=1牛.米(1J=1N.m)
多媒體課件出示課本例題,引導學生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學生明確,物體的運動方向是水平的,馬的拉力與物體運動方向一致,因此馬的拉力對物體做功。計算功的大小時應該利用拉力大小800N與水平運動的距離3000m。
學生活動,課件展示課堂習題。
1、某同學要把重為60N的水桶緩慢勻速的提起0.5m的高度,他需要做多少功?
2、重為10N的物體沿著長為2m,高為1m的光滑斜面自頂端滑下,求重力做功。
3、張明用50N的水平推力在冰上推動重100N的箱子,前進了10米,撤去推力后,箱子又繼續(xù)前進了2m,他做了多少功?如果把這個箱子勻速舉高1.5m,他又做了多少功?
學生思考計算,教師巡查點撥。
三、教學反思
初中物理說課稿12
各位評委老師:
您們好!
我是伽師縣六鄉(xiāng)中學物理教師努爾斯曼姑麗·圖爾遜,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教材第四章《光現象》中第二節(jié)《光的反射》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光的反射》是八年級物理,第四章第二節(jié)的內容,也是本章的教學重點內容,它與日常生活.生產.軍事.航天技術有著密切的聯系,屬于理解的知識。本單元包括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鏡成像兩小節(jié),本節(jié)說課我們只談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是初中光學的核心內容之一,是光沿直線傳播的引申,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可以為學習《平面鏡成像》這一節(jié)鋪平道路,同時也為學習光的折射奠定了基礎,還可為高中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通過這節(jié)學習,可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分析歸納的能力。
。、教學目標
根據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總體目標與《物理新課標》要求和本節(jié)教材內容及學生已有的認識基礎,我確定本節(jié)的學習目標如下:
。ǎ保┲R與能力
①知道光的反射現象
、诶斫夤獾姆瓷涠,并用來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壑犁R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④了解物理的研究方法:從實驗中分析現象,歸納總結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概括能力
。ǎ玻┻^程與方法
、偌ぐl(fā)學生對自然現象學習、研究的興趣。
、谂囵B(yǎng)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劢洑v探究“光反射時的規(guī)律”,獲得比較全面探究活動的體驗。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偻ㄟ^探究、實驗,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與人合作的良好品質。
②密切聯系實際,增強學生將物理知識應用與日常生活和社會的意識。
。场⒔虒W的重點和難點
。ǎ保┲攸c:通過實驗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并且能夠區(qū)分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ǎ玻╇y點:理解光的反射定律。(教學過程中通過探究實驗增強學生感性認識,從而加強對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
二、教法
1、教學理念:
多方面,多角度為學生搭建學習平臺。體現學生為主題,教師為主導的地位。學生通過教師的指導結合自身的積極探索,用自己的實踐去親自感悟。教學過程體現師生交往、積極互動。
2、選用的教具及設備
(1)選擇教具依據
豐富的教學用具及設備提高了訓練密度及廣度,使教學過程從枯燥到有趣,從抽到形象。進行課堂演示實驗并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提供了大量的教學信息,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環(huán)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ǎ玻┙叹
激光器、硬紙板、大頭針、平面鏡、量角器、計算機多媒體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的引入
教師提問:光源發(fā)出的光進入了人眼,人便看見了光源,那么人為什么能看見不發(fā)光的物體?從而引出課題
二、新課的教學
。ㄒ唬┕獾姆瓷洮F象
演示:光射到平面鏡上的反射現象
概括:光射到物體表面上時,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去的現叫光的反射
。ǘ┯嘘P的幾個物理名稱
教師邊演示邊畫圖,并強調平面鏡的'光學符號的畫法
一“點”:入射點O
入射光線AO(強調:字母順序,畫實線,箭頭及方向)三“線”反射光線OB(同上)
法線ON過入射點與鏡面垂直的直線(畫虛線)
兩“角”入射角I: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反射角r: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ㄈ┕獾姆瓷涠
1、教師的演示,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歸納
、佼敚、F屏在同一平面上時,可看到入射光和反射光,不在同一平面時,不能同時看到入射光和反射光,引導學生此現象說明:“三線共面”。
、谧寣W生觀察:反射光、入射光和法線的位置關系。引導學生分析此現象說明:
“兩線分居”。
、圩寣W生根據現象和測量填充表格,引導學生發(fā)現現象規(guī)律:入射角增大時,反射角也增大;反之亦然。反射角總等于入射角。
。病⒏爬ǔ龉獾姆瓷涠。
3引申:法線既是鏡面的垂線,又是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的角平分線
4、應用:
①求角(隨堂教師舉例)
、谧鲌D
(四)光的反射類型:
。薄φ照n本4——16中的a、c兩圖分析說明特點:
鏡面反射:
①反射面平滑
、谌肷涔馄叫校瑒t反射光平行。
漫反射:
、俜瓷涿娲植
、谌肷涔馄叫校瓷涔庀蚋鱾方向。
2、強調二者都遵行光的反射定律
3、列舉日常生活中兩種反射的事例,并加以解釋。
、倏措娪
、诤诎宸垂
③雨后夜晚走路
三、小結
引導學生小結知識要點:
(1)光線傳播到兩種不同物質界面時,發(fā)生反射現象。
(2)反射定律: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光的反射分兩種: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四、作業(yè)。
課本76頁練習1和學習達標訓練
五、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光的反射
一、光的反射現象
二、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三線一面)
2、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兩側;(兩線分居)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兩角相等)
三、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1、鏡面反射:光滑鏡面的反射叫鏡面反射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凹凸不平的平面上,反射光向著不同方向的反射叫漫反射。
3、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初中物理說課稿13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來自××中學的。今天我要說課的題目是《密度社會生活》,分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魯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五章第四節(jié)《密度社會生活》。學生通過學習前三節(jié)質量和密度的知識后,對物體的質量這一屬性和物質密度這一特性有所了解,并且已經學會了使用天平和量筒來測定物理的質量和體積的方法,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和方法積累。而這一節(jié)課恰是講解密度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是理論聯系實際且應用于生活的實踐性課。為此,我采用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再利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實驗性課型。實驗過程中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各自課題,加深合作交流的意識。此外,這節(jié)課也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精神具有培養(yǎng)功能。
二、學情分析:
從初三學生的心理特點來看,經過一個學期的物理學習,已經基本具備了一個科學探究的素養(yǎng),他們從事物的對立統一中進行合乎邏輯的推理,樂于獨立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解釋和論證事物或現象間較為復雜的因果關系,在學習密度的知識后也期望繼續(xù)研究并且去解決一定的生活問題。所以在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注意通過學生感興趣的事例入手,再通過猜、想、分析、實驗、推理等手段來處理問題,層層深入,最后通過學生動腦分析、動手操作來解決遇到的問題,這樣不僅啟迪學生思維、鍛煉學生能力、還會大大加強學生學習物理、運用物理的自信心。
從學生掌握知識水平上來看,雖然學習了質量和密度的知識,了解了一些常見的測量工具名稱,但在對知識原理的理解程度還不夠深刻,有些測量工具僅是通過多媒體見過其形,沒有真正的去實踐過,有些沒有見過的材料也只有合作交流,猜想其作用,所以在這一節(jié)課的授課過程中,教師要適應的加以引導教給學生使用工具的方法,利用測量數據分析問題的思路,并對實驗操作及結果進行適時分析。
三、設計理念:
做到注重全體學生的發(fā)展,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提倡學習方式的多元化。教師在這節(jié)課打破教材結構,合理重組內容,使整個課堂既充實、嚴謹,又增強了科學性。教師善于運用各種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活學生的思維,使課堂呈現出情理相濟、動靜相成和諧美。在教師的組織下,全體學生和教師一道積極的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不時地對學生進行點評。給獲取成功的同學以祝賀,給遇到困難的同學以指引,給失去信心的同學以支援。
教師深挖本節(jié)課所能體現的各個知識點、能力點、德育點。物理教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而這節(jié)實驗活動課的內容就是依靠實驗來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又會遇到常規(guī)方法所不能解決的“難題”,教師利用這些“難題”來啟迪學生思維,幫助其自發(fā)學習、自主探究、自行獲解,實驗中發(fā)揮一個引導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培養(yǎng)學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克服困難、戰(zhàn)勝自我信心,與此同時,學會與同學共同交流獲取知識。
四、設計思路:
1、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密度知識的應用;能運用密度知識鑒別物質,計算物體的質量與體積。
過程與方法:學會系統地整理知識,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通過探究活動學會測量液體、固體的密度,學會利用物理公式間接地測量一個物理量的科學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探究過程中體會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喜悅;在探究活動中,受到科學態(tài)度、科學觀念的熏陶,培養(yǎng)他們創(chuàng)新的精神、實踐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個性,形成正確的世界觀。
2、重點和難點
重點和難點都是利用密度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突出與突破的方法是利用組間合作與匯報交流來實現。
3、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按照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評價、評估,完成本節(jié)內容從現象到理論的過程,得出每一個問題的初步結論,并總結出每個情境中使用的方法。
合作學習:學生組內合作與集體合作是這一節(jié)課呈現的主要方式,充分利用班級里的每一個學生的特點與智慧,積思廣儀、眾志成城。合作學習貫穿了教學的始終,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上進行影響與滲透。
4、學法指導
在進行課程探究前,針對學習未知的方法、沒有接觸到的(自制教具)材料給予適量的方法提示;在進行課題研究時,鼓勵實驗方法的多樣化,對于明顯的思路和操作錯誤及時指導;在課題探究結束后,和學生一起對實驗中的知識與方法進行總結歸納。
五、實驗前的準備
教師根據實驗可能用的器材進行相應的實驗器材準備,并與實驗管理員協調好,上課時一同協助提供學生所需器材。對實驗室中沒有的一些器材提前作好收集和準備,如大塑料可樂瓶、鉛球、保鮮膜、油漆、木鋸、廢舊的課桌、臺秤等。由于本節(jié)內容較多,所以可以進行適當的調課連著下午第四節(jié)的活動課進行兩節(jié)課較好。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這段時間學習了三個重要的物理量:密度、質量、體積,請問哪位同學能
告訴大家三者的關系呢?
生:三者的關系可用一表達式來說明: ρ=m/v
對于同種物質,它的密度不受 m 和V 的影響。
(教師對學生的表述給予表揚,同時指出他們所述之處的不足,物質的密度受到狀態(tài)的影響。)
師:我們還學習了測量質量和體積的儀器:天平和量筒。請哪位同學來描述一下,器材使用
時的步驟和注意事項?
生:(描述使用方法,找?guī)孜煌瑢W補充,使表達更完整。)
師:課下我有幾個問題,請大家?guī)椭襾斫鉀Q,每個實驗小組都選擇了一個探究課題,采用
各種方法進行了探究,然后向同學們進行陳述報告。
(二) 課題選定和探究方案制定
教師依據學情對全班同學進行小組劃分,每組大約十二三個人,全班共劃分為四個小組,然
后采用抽簽的形式進行探究課題的選擇。然后小組內進行課題的研討并制定實驗方案,老師巡回觀察,并
適當的進行指導。
探究課題:
1、鉛球是鉛做的嗎?
2、測磚的密度
3、測課桌體積有多大
4、測量方糖的密度
(三)實驗探究和匯報
各組制定完畢探究方案之后,根據方案進行相應的器材選擇,完畢之后,按順序各小組進行
實驗方案的匯報并進行相應的實驗操作。
第一組:鉛球是鉛做的嗎?
學生甲:我們從器材桌上選擇了一個鉛球,上面標的是6斤的鉛球,為了得到精確的數據,
我們在課下用臺秤測量了一下,其質量為2.9kg。
學生乙:(板書)m=2.9kg。
學生甲:在測量鉛球的體積時,我們遇到了一個難題,沒有合適的量筒,于是我們使用了水
槽,把鉛球放入水槽中,用燒杯向水槽中注水,直到水沒過鉛球,用粘貼紙在此處作一標記。
學生乙:在學生甲的描述下進行操作。
學生甲:將鉛球取出,水面下降,然后用量筒向水槽中注水,直至再次達到標記,記下注入的水的體積,即鉛球的體積。
學生乙:(板書) V水= V鉛球 = 0.38L
學生甲:根據 可計算出鉛球的密度,密度表中ρ鉛=11.3g/cm3。
學生乙:(板書)ρ球<ρ鉛
學生甲:通過測量和計算,我們澄清了一個事實,鉛球的基本成分是鐵,而不是鉛做的!請同學們對我們的實驗提出改進意見。
學生丙:有一種更直接的方法:測量鉛球的體積,利用墻角、直尺和三角板直接測出鉛球的直徑d,根據球體的積公式進行計算。
學生。簽闇y量球的體積,我對實驗器材進行了改進。自制量筒,利用直徑足夠大的透明塑料瓶,去掉頂端較細的部分,在瓶的外壁貼一張紙條,用標準量筒量好100cm3的水,倒入瓶內,在紙條上畫出液面的位置,再用量筒倒入400cm3的水,作標記500cm3,將二者之間進行平分,用自制量筒測出鉛球的體積。
師:大家太棒了!每個同學的想法都非常有創(chuàng)意,讓老師受益匪淺,尤其是自制量筒。下面,哪組同學再為大家作一次匯報?
第二組:測磚的密度
學生甲:我們探究的課題是:測磚的密度。用天平直接測量磚的質量m。
學生乙:(板書) m=60.5g 。
學生甲:用量筒測量磚的體積時,我們發(fā)現磚放入水中時,磚具有吸水性,這樣測出來的磚
的體積偏大。我們采用的方法是: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體積的水
V水 ,讓磚頭吸飽水之后,再放入量筒中,測出體積V,由此計算磚的體積。
學生乙:(板書,演算)V水= 20cm3 V =60cm3
V磚 = V -V水= 60cm3- 20cm3= 40cm3
學生甲:也許我們的辦法不是最好的,讓大家提出更巧妙的辦法。
(學生進行一番激烈的討論,由學生代表發(fā)言,對改進的方法進行表述)
學生丙:磚吸水后會膨脹,同樣體積會變大,為了克服磚的吸水性,我們采取在磚的表面涂
層油漆或包一層保鮮膜的方法。
學生丁:我在想,我們?yōu)槭裁床粶y量整塊磚的密度呢?這樣,我們可以用直尺直接測量磚的
長、寬、高。計算出整塊磚的體積。
第三組:測量方糖的密度
學生甲:我們的探究課題是:測量方糖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測出幾塊方糖的質量m,然后除
以方糖的個數n,求出一塊方糖的質量。
(板書)
學生甲:在測量體積時,我們想到一些方法來克服糖溶于水的問題,如包上保鮮膜等。后來我想起媽媽在沏糖水時,糖達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溶解了,于是我們就想到用不再溶解糖的糖水來測方糖的體積,實驗中由于一塊方糖體積較小,測量時誤差較大,所以我們測量出幾塊方糖體積,再除以方糖的個數,求出一塊方糖的體積。
學生乙:(進行操作,板書) V糖水=20ml V=25ml
學生丙:我有一個更好的方法來測方糖的體積,糖溶于水,但是糖不溶于油啊,如果我們用油來測體積,就避免了糖溶于水這一問題。
師:大家的方法都很好,尤其是用油測方糖的體積,更讓我們有新的思路。
第四組:測課桌體積有多大
學生甲:我們的探究課題是:課桌的體積有多大。我們利用密度是物質的特性這一點,采用測樣本的方法,取和課桌一樣的木料來測密度。我們先用臺秤測一張課桌的質量m1,用天平測小木塊的質量m2
學生乙:(板書)m1=15kg m2=28g
學生甲: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體積的水V1,將木塊放入量筒中,它在水面上漂浮,用鐵絲將木塊壓入水中,讀出體積V2,計算木料的體積V樣本。
學生乙:(操作并計算) V1= 40cm3 V2= 80cm3
V樣本= V2- V1= 40cm3
學生丙:在測木塊體積時,用鐵絲將木塊壓入水中不易操作,我有一個更便于操作的方法:
1.用細線將一石塊系在木塊下。2.將量筒倒入一定體積的水V1。3.將石塊先浸沒在水中,讀量筒中的
示數V2。4.將石塊和木塊一起浸沒在水中,讀出量筒中的示數V3。5.木塊的體積V=V3-V2。
(四) 教師對學生的實驗進行評價
今天我很受感動,從同學們的身上我深刻體會到團結協作的精神,和不斷探索勇于克服困難的態(tài)度,同時,大家也教會了我很多新的方法,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所收獲。當然大家在實驗操作中可能有些地方不夠規(guī)范,例如:膠頭滴管的使用。我相信經過大家的不斷努力,會做得更好。
初中物理說課稿14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功》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第十一章第一節(jié)的內容。本節(jié)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功的定義,二是功的計算。功在初中物理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初中物理《課程標準》的三大主題之一,本節(jié)內容不僅是本章內容的基礎,而且是為以后學習“能量”做好了鋪墊
1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 知道力學中做功的含義。能說出做功包含的兩個必要因素,并能判斷出力是否對物體做功。
2. 明確計算功的大小的表達式,以及表達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含義和單位。
3. 能應用公式W=FS進行簡單的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思考和討論,判斷在什么情況下力對物體做了功,在什么情況下沒有做功? 2.學會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簡單的物理規(guī)律。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
2.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教學重點
明確力學中功的含義。
教學難點
判斷力對物體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計算。
四、適合的教學對象:
上課沒有聽講的學生,物理零基礎 并且對物理沒有興趣的學生,或者可以作為預習課來講。
本班學生反應較快,但思維深度不夠、準確性欠缺,抽象思維還不成熟,功的概念比較復雜、抽象。教學中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出具體的動態(tài)實例,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問題,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有利于學生的`理解與認識,也提高了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活動2【講授】新課
一、力學中的功
1、做功的含義
課件展示:(1)叉車把貨物舉起;(2)小孩拉動小狗;(3)錘子把釘子敲擊進入木塊中。
教師提問:(1)物體是否受到力的作用?(2)在力的作用下物體是否移動了距離?(3)物體移動的方向與力的方向有什么關系?(4)物體所受的力對物體的移動是否有貢獻?逐個實例進行分析。
學生思考并回答。
教師學生總結:物理學中的功的含義: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并且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一段距離,這個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學里面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2、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結合以上三個實例,學生閱讀課文總結出力學中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距離。
3、三種不做功的情況
學生活動:討論以下情況是否做功?
課件展示:
A 組:1、運動員用力將杠鈴向上舉起的過程,舉力是否做功?
2、汽車的牽引力使汽車水平前進,牽引力是否對汽車做功?
B 組:1. 人用力推一輛陷在雪地里的汽車但沒推動,人對汽車是否做功?
2. 人搬一塊大石頭但沒有搬動,人對石頭是否做功?
C 組:1、物體在光滑的冰面上勻速直線滑行是否有力做功?
2、運動員踢足球,球離開腳后飛出10米遠的過程, 運動員是否對球做功?
D 組:人搬著物體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人的支持力是否對物體做功?
通過上面的幾組例子你能總結出物體在什么情況下不做功嗎?引導學生思考歸納,教師總結:(1)有力無距離(s=0,勞而無功) ; (2)有距離無力(F=0,不勞無功) ;(3)力和通過的距離方向相垂直(距離不在力的方向上) 。
課件展示:下列情況中,人有沒有對皮箱做功:
。1)人用力提地上的皮箱,但沒有提起;
。2)人再一次用力把箱子提起 ;
。3)人用力提著皮箱在原地不動;
。4)人提著箱子在水平路面上走了50米;
。5)人提著箱子站在水平勻速行使的汽車上;
。6)人提著皮箱在電梯中上升。
學生思考回答。
二、功的計算
教師引導:通過以上的學習,知道了做功不能離開兩個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種情況下不做功,那么力有大小之分,距離有長短之別,功如何計算?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總結出功的計算方法。 力學里規(guī)定,功等于力和物體沿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 功的計算公式:功=力×距離
表達式:W=Fs
公式中符號的意義及單位:
W ──功──焦耳(J )
F ──力──牛頓(N )
S ──距離──米(m )
1焦=1牛. 米(1J=1N.m)
多媒體課件出示課本例題,引導學生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學生明確,物體的運動方向是水平的,馬的拉力與物體運動方向一致,因此馬的拉力對物體做功。計算功的大小時應該利用拉力大小800N 與水平運動的距離3000m 。
學生活動,課件展示課堂習題。
1、某同學要把重為60N 的水桶緩慢勻速的提起0.5m 的高度, 他需要做多少功?
2、重為10N 的物體沿著長為2m ,高為1m 的光滑斜面自頂端滑下,求重力做功。
3. 張明用50N 的水平推力在冰上推動重100N 的箱子,前進了10米,撤去推力后,箱子又繼續(xù)前進了2m ,他做了多少功?如果把這個箱子勻速舉高1.5m ,他又做了多少功?
學生思考計算,教師巡查點撥。
五、教學反思
本節(jié)只有兩個考點,即力有沒有做功,和功的計算。該節(jié)是本章以后的基礎所以一定要事后進行加強訓練,以增強提高和理解。
初中物理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1、說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點
《歐姆定律》是人教版物理義務教育八年級下冊第六章"歐姆定律"的第四節(jié)內容。
本節(jié)是在學習了電流、電壓、電阻之后編排的。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既可以對電流、電壓、電阻與電壓和電壓的關系的知識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又可以為后面學習"測量小燈泡的電阻"和"安全用電"打下基礎。所以歐姆定律是本章的重要內容。本節(jié)教材的特點之一是適合于學生探究學習,同時也適合讓學生閱讀自學。
2、說教材目標
根據《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及認識能力,確定以下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歐姆定律,并能進行簡單計算。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進一步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歐姆定律的認識,體會物理規(guī)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增強對科學和科學探究的興趣。
3、說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探究同一段電路中電流與電阻和電壓的關系,體驗控制變量法在實驗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學重點:對歐姆定律的理解和應用。
二、說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據一年多來的實施新課程的經驗主要在教法改革中突出以下幾方面:一是大膽設計了學生探究同一段電路中電流與電壓和電阻之間的關系實驗,突出物理學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體現新課程"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的基本理念,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精神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二是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提高法、講授法、觀摩法、閱讀法、分析、歸納法等,使整個教學過程處于引導——啟發(fā)的教學狀態(tài)之中,以求獲得最佳教學效果。三是注重滲透物理科學方法——控制變量法,讓學生在探究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領會物理學研究的科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素質。
三、說學法
學生學習的過程不再是一種簡單的刺激和反應關系,而是個人借助某種"認知橋梁"或者"同化和異化"不斷組織和構建知識的過程。因此,我覺得在物理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應重視學情,突出自主學習。本屆初二學生一年半新課程理念的熏陶及半年的物理新教材的學習,已基本領會了科學探究的各主要環(huán)節(jié),也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能力及操作能力。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主要滲透以下幾個方面的學法指導。
培養(yǎng)學生學會通過自學、觀察、閱讀等方法獲取物理知識。本節(jié)課通過閱讀三道例題,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模仿分析、推理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讓學生親自經歷運用科學方法探究物理知識的過程,真正掌握控制變量實驗這種科學方法。如在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時保持電阻阻值不變,而在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時,則調節(jié)變阻器的滑片,保持每次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
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自己摸索,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出"新"的物理規(guī)律。如讓學生從實驗得到的兩組數據進行討論分析,最終得出"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程序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試電筆是檢修電路時必備的工具,使用它來檢查電路時手指必須接觸到筆尾的金屬體,讓電流通過人體,流入大地。
讓一位學生當場檢查教室里插座的火線和零線,并說說有沒有不良的感覺。
引導學生分析、提問:通過人體的電流有多?它與電路的電壓和電阻有什么關系? 通過演示,創(chuàng)設物理情景激發(fā)學生探究心向,引導學生提問問題。本節(jié)課從試電筆的使用引入新課,試電筆是家庭常備工具,同學大多有使用過,用這個例子引入,目的要體現新課標從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
探究發(fā)現
提出問題:
師:如果知道一個導體的電阻,還知道加在它兩端的'電壓,能不能計算通過它的電流呢?
2、猜想或假設
允許同桌進行討論。請學生發(fā)言,老師給予肯定、鼓勵、引導,對學生的回答加以篩選,如:
電壓越大,電流越大。
電阻越大,電流越小
也許是其中的兩個相乘等于第三個?也許是其中的兩個相除等于第三個。
3、設計實驗
學生實驗桌上擺著的器材:定值電阻若干個、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學生電源、開頭、導線若干。讓學生根據以下電路圖進行實驗:在電路中測量電阻兩端的電壓U和通過電流I,研究電流I與電阻R和電壓U這三個量之間的關系。
4、進行實驗
按圖連接電路,測量并記下幾組電壓和電流值。
電阻R/Ω 電壓U/V 電流I/A
1
2
3
4
5
6
換接另一個電阻,再次記下幾組電壓和電流值。
5、分析和論證
結論:電流I、電阻R、電壓U的關系可以用公式表示為
6、評估與交流
遷移拓展
例題分析:我們已經,試電筆內必須有一支很大的電阻,用來限制通過人體的電流,F有一支試電筆,其中的電阻為880KΩ,氖管的電阻和人體的電阻都比這個數值小得多,可以不計。使用時流過人體的電流是多少?
教師啟發(fā)指導:
要求學生讀題;
讓學根據題意畫出簡明電路圖,并標出已知量的符號及數值和未知量的符號;
找學生回答根據的公式。
布置作業(yè):
動手動腦學物理1、4
【初中物理說課稿】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的說課稿06-25
初中物理說課稿01-24
初中物理說課稿09-21
初中物理說課稿[必備]06-09
初中物理功說課稿05-29
初中物理優(yōu)秀說課稿04-18
初中物理壓強說課稿11-24
初中物理說課稿優(yōu)秀09-19
初中物理說課稿【薦】05-29
初中物理說課稿模板初中物理說課視頻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