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說課稿> 數學說課稿

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2-06-28 13:22:03 說課稿 我要投稿

【熱門】數學說課稿匯編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數學說課稿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門】數學說課稿匯編5篇

數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八冊P100例1、2。

  2.教材所處的地位

  小數的性質是一節(jié)概念教學課,是在學習了“小數的意義”的基礎上深入學習小數有關知識的開始。掌握小數的性質,不但可以加深對小數意義的理解,而且它是小數四則計算的基礎。根據小數的性質可以把末尾有零的小數化簡,也可以不改變小數的大小,把一個數改寫成指定位數的小數。

  3、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掌握小數性質的含義是教學的重點,理解小數性質歸納的過程是教學的難點。

  4、教學目標:

 。1)利用知識的遷移規(guī)律,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提高學生運用知識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

 。2)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教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究性和挑戰(zhàn)性,從而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以主動參與數學活動。

 。3)在教學中滲透事物是普遍聯系和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二、教法

  根據教學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任務。我采用了:

  1、情景教學法。讓學生在情景里親自動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不過如此簡單,享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2、游戲教學法。即是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做中學、玩中學”的體現。因為小學生學習活動不再是教師的“說教”,應該更多的時間是在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中。這樣的教學,更能體現了“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3、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組織教學。體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chuàng)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培養(yǎng)了學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識,在共同討論中完成學習任務。

  三、學法

  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主要培養(yǎng)了學生以下學習方法:

  1、指導學生觀察圖畫,共同討論,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2、在游戲中運用學習成果,把數學知識利用到現實生活中。

  3、培養(yǎng)學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學習方式。

  四、說教學程序

 。ㄒ唬┣榫皩爰とそ翌}

  (課件出示)唐僧師徒一起去西天取經,有一天,他們口渴了,唐僧要把三根甘蔗分給三個徒弟吃,事先他把甘蔗分別裝進三個袋子里,上面標注著長度:0.

  l米、0.10米、0.100米,饞嘴的八戒搶先一步說:“我的肚子大,我吃長的!闭f著拿回了注有“0.100米”的袋子。沙和尚好不服氣,上前對師傅說:“八戒好吃懶做,長的應該讓給大師兄悟空吃。”悟空笑了笑說:“兩位徒弟別吵了,無論哪個袋子都一樣呀!”唐僧聽了悟空的話,微笑著點了點頭。

  同學們,你們知道為什么師傅對悟空的話點頭微笑呢?這是因為大師兄悟空掌握了小數很重要的性質,學習了這節(jié)課,我們就知道其中的奧秘了”。(板書:小數的'性質)

  這樣的設汁,旨在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貫穿在小學生喜聞樂道的故事中,引發(fā)起學主的學習興趣,點燃他們求知欲望的火花,從而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為主動探究新知識聚集動力。

 。ǘ┨剿餍轮

  1.

  同學們,剛才悟空說無論哪個袋子都一樣,是不是這樣呢?下面請同學們利用手中的米尺和已有的知識來驗證一下,好嗎?各小組合作研究。

  師巡視并引導學生觀察米尺圖各小組匯報:

  A、0.1米是幾分之幾米(1/10米)?用整數表示就是多少分米?(l分米)

  B、0.10米是幾個幾分之1米?(10個1/100米)1/100米用整數表示是幾厘米(1厘米)?10個1/100米就是多少厘米?(10厘米)

  C、0.100米就是幾個幾分之1米(100個1/1000米)?1/1000米用整數表示是幾毫米(1毫米)?那么100個1/1000米就是多少毫米?(100毫米)

  結合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0.1米是1/10米,就是1分米

  0.10米是10個1/100米,就是10厘米

  0.100米就是10個1/1000米,就是100毫米

  因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l米=0.10米=0.100米

  這樣,學生根據小數的意義,從“0.l米、0.10米、0.100米”出發(fā)研究問題。在問題得以解決的過程中,學生鍛煉了運用已有知識解答新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了運用數學知識的意識!稊祵W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這樣教學,也正是使本節(jié)課牢牢地扎根于小數意義的基礎上,是小數意義的運用,而不是簡單的重復,因而是有意義學習。

  接著教師指著“0.l米=0.10米=

  0.100米"這個等式,并標上思考符號“→”,先讓學生從左往右觀察、比較,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再標出思考箭頭“→”,讓學生從右往左觀察,發(fā)現什么規(guī)律,補充板書小數的末尾去掉“0”。

  這樣教學,把靜態(tài)的知識結論轉化為動態(tài)的求知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對所學的內容理解深刻,記憶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歸納概括事物本質屬性的能力。

  2.

  為了進一步證明小數性質的可*性出示例2:比較0.30和0.3的大小。放手給學生自己研究,發(fā)給各小組平均分成100個小格子的正方形各兩個。

  匯報交流:

  (1)左圖把1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幾份?陰影分用分數怎樣表示?用小數怎樣表示?

 。2)右圖把同樣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幾份?陰影部分用分數怎樣表示?用小數怎樣表示?

 。3)從左圖到右圖有什么變了,什么沒變?(份數變了,正方形的大小和陰影面積的大小沒變)

 。4)怎樣比較0.30和0.3的大小?(0.30是30個1/100,0.3是3個1/10,

  因為10個1/100是1個1/10,30個1/100也就是3個1/10,所以兩個小數的大小相等)。

  這樣使學生的思維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通過兩道例題,讓學生進一步掌握規(guī)律,全面概括出小數的性質。

  3.呼應課始,揭示奧秘:由于悟空掌握了小數的性質,所以他面對兩位師弟的爭執(zhí)說:“無論哪一袋都一樣”。

  4.聯系生活,再現新知:還有同學們在商場看到貨物的標價為2.50元、3.00元,這樣寫,不但沒有改變小數的大小,而且讓顧客很清楚地知道是幾元幾角幾分。

 。ㄈ╈柟躺罨卣顾季S

  這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這一階段是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發(fā)展智力的重要過程。在這一階段,特別是抓住學生的求勝心理進行了練習、要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確保學習任務的圓滿完成。

  1、判斷下面小數哪些0去掉是對的,哪些0去掉是錯的?

  8.0808.0880.0080.80800

  2.判斷下面各組兩個數是否相等?為什么?

  0.25和0.25000.25和0.20xx.7和0.07

  3和3003和3.00

  3.第2題:把相等的數用線連起來,先在書上填好后,再提問找朋友。一個同學在第一欄里按順序報數,其他同學準備當朋友。

  4.閉眼聽判:

  “小數點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大小不變”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

  這樣設計、讓學生對新知識的各種誤解進行辨析、判斷,使得所學知識真正轉化為能力。

  (四)全課小結

  1.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2.你對自己或同學有什么評價?

  以上是我對小數的性質的簡單的設想,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批評、指正。

數學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專家、老師:

  大家好,本次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我選取的課題是滬科版數學七年級下冊第十章第一節(jié)第二課時的內容——《垂線及其性質》。

  本單元所學習的知識都是幾何的基礎,是學生學習幾何推理證明的初級階段,在本階,段學生要在深刻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礎上,通過觀察積累直觀經驗,為學生學習幾何說理打好基礎。

  本節(jié)課是單元起始階段,要讓學生充分理解基礎知識,建立直觀模型。因此我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經歷觀察和操作驗證,理解垂線的兩個性質——“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和“垂線段最短”;教學重點是學習垂線的畫法和垂線的兩個性質;教學難點是垂線段最短及簡單應用。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學生在感受垂線的兩個性質時,很難在直觀上獲得有效的感受,更談不上操作驗證。而垂線的'兩個性質又不能通過證明的方式得到,這樣無形中就提高了課程的難度,也給學生的理解帶來了不小的障礙。

  如果將信息技術恰當地引入課堂,不僅能夠讓學生擁有有效的直觀感受,更能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為后續(xù)幾何知識的學習做好準備。

  課堂教學和信息技術也分為三個部分進行了融合:

  融合點一:課前學生自主預習并將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及時以跟帖留言的方式反饋給老師。

  在學生預習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就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用最常見的qq空間里的說說功能,發(fā)布預習要求,讓學生跟帖留言,反饋學習情況。(出示圖片)可以看到大部分同學對于基礎的知識理解沒有問題,但是對于幾何語言的表述還存在障礙,針對這個問題我在教學中進行了適當的強化練習。

  融合點二:課中,運用sart電子白板,帶領學生回顧自學成果,并強調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視頻展示)課堂以問題驅動,層次分明地將學生自學的成果一一呈現,并引入重點內容。

  融合點三:用展示畫垂線的過程,讓學生自己總結出畫垂線的方法。(學生總結:一、靠;二、移;三、畫;四、標)(展示)

  融合點四:運用實物展臺,讓學生在黑板上操作演示。(視頻演示)

  融合點五:用幾何畫板演示垂線的兩個基本性質,讓學生在直觀感受中積累經驗,建立模型,幫助學生理解基本事實。(視頻演示)

  融合點六:課堂反饋及時有效,運用現有在線技術,迅速收集學生課堂學習情況,并做反饋。(視頻演示)

  融合點七:運用幾何畫板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空間想象能力。(視頻展示)

  融合點八:課后微課拓展鞏固。利用catasia studi 軟件 將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錄制成簡單的微課,供學生復習鞏固拓展知識。(視頻展示)

  通過上述的融合,基本可以將我的課堂生動有效的展示給學生,從而幫助學生加深對于本節(jié)課的學習。

  本節(jié)課我所運用的信息技術,都是大家平時所熟悉的,希望能夠給各位老師提供一點有益的參考,也歡迎各位專家的批評和建議!謝謝大家!

數學說課稿 篇3

  上個星期,我們有幸聆聽了x老師執(zhí)教《表面積的變化》。這節(jié)實踐活動課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并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主要是研究幾個相同的正方體(或長方體)拼起來得到的形體與原來幾個正方體(或長方體)表面積之和的關系,引導學生發(fā)現并理解其中的變化規(guī)律,并讓學生應用發(fā)現的規(guī)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整個課堂教學體現了理念新、方法活、基礎實等特點,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知識的獲得與情感的體驗同步進行,達到了有效上課的標準。教者精心設計了教學流程,教學過程脈絡清晰,層次分明。教學目標明確具體,整個教學活動是開放的,但不是放開的。學生始終是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整節(jié)課上x老師扎實的教學功底,親切自然的教態(tài),敏銳的思維,使整個課堂成了生生交流,師生互動的平臺,充分展示了她個人獨特的教學風采,也讓我們真正感受到數學課堂教學的神奇奧秘與無窮魅力。聽了《表面積的變化》的這課,使我有了一次學習的機會,我就教學活動設計的有效性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1、注重學生的探究活動。數學的學習過程不是讓學生被動地吸取教材和教師給出的現成結論,而是由學生親自參與的、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課堂上,x老師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主動探究為主,讓學生敢想、敢說,從而主動去獲取知識。這節(jié)課從形式上吸引了學生,從學生的內心深處調動他們對學習的需求性,在正確處理活動與發(fā)展的關系,很好的'體現了“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這個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讓學生在活動中對話,在活動中互動,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自主建構,實現自身的主動發(fā)展。而且使學生能在活動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加深對數學的理解和掌握,對數學產生興趣,產生情感。

  2、活動與數學教學要求的關系。這節(jié)課的活動設計從發(fā)展學生思維,從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角度來說,是非常到位的。

  3、教學活動面向全體。在組織數學活動時,首先關注了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比較均等的參與機會。其次在活動設計上,為學有余力的學生留下思維、創(chuàng)造的空間,讓他們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知識基礎和認識水平去建構屬于自己的認知結構,并得到發(fā)展。

數學說課稿 篇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體會生活中有用除數是小數的除法來解決的實際問題,感受學習小數除法的必要性,理解小數除法的意義,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2.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自主探求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滲透轉化的思想;

  3.使學生掌握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正確地進行計算,并能運用所學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4.在計算教學中合理地選擇運算方法,通過估算和筆算以及驗證運算結果的合理性等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本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是在理解小數的意義和除法意義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是除法意義的擴展,是在學生學習了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以及商不變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習這一內容豐富和發(fā)展了除法的意義,也為學習小數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是教材的難點之一。

  下面說說我的設計意圖:

  1.海邊拾貝:4個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復習:0.48÷4、 6.3÷7、 0.25÷5、 8.32÷8;商不變性質的復習,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本課學習作鋪墊。

  2.情境激趣,培養(yǎng)學生感知信息,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讓學生從主題圖提供的一個生活場景“打電話”中感受數學信息,有順序地找出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

  小紅和小華打電話,小紅打國內長途,每分鐘0.7元,共花8.54元;小華打國際長途,每分鐘7.2元,共花45元。誰打電話的時間長?

  3.先估計誰打電話的時間長?通過估算,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提高估算能力,豐富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發(fā)展數感。

 、 小組討論說說你是怎樣估計的?②分組匯報估算過程;③評價和鼓勵估算方法的合理性;學生估算的方法可能會出現以下情況:a.國際長途每分7.2元,大約是國際長途每分0.7元的10倍,如果小紅和小華打電話的時間相同,那小華的電話費總價應該是小紅電話費的10倍,但是45元大約是8.54元的5倍,故小紅打電話的時間長;b.小紅打電話的時間大約是:8.54÷0.7≈9分,8.54≈9、0.7≈1,9÷1=9(分鐘)而小華大約是47÷7.26≈6 分鐘,小紅打電話的時間長。C.12個0.7是8.4元,6個7.2大約是42元,因此小紅打電話的時間更長一些。

  4.列出算式,解決問題,體會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意義;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學生根據總價、單價和數量的關系列出:8.54÷0.7和45÷7.2觀察這兩個算式,找出與以前學過的除法的不同點,發(fā)現除數是小數的除法,也可以根據總價,單價和數量間的關系列式,表明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與整數的除法的意義相同,擴展了除法的意義。那么該怎樣計算呢?引出下一環(huán)節(jié),自主探索計算方法和步驟。

  5.探求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滲透轉化的思想,找到合理解決問題的方法。

  a.學生獨立試算:①用你認為合理的方法計算;②除數是小數是否可以轉化成整數;③怎樣轉化;④應用了什么規(guī)律。

  b.小組討論,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方法,圍繞前面提出的要求,展開討論并做好記錄。

  c. 全班共同理解小數除法的.算理,并進行算法最優(yōu)化。同學們的幾種算法匯報展示,組1:把0.7元=7角,8.54元=85.4角,變成了84.5÷7是我們以前學過的除數是整數的除法。85.4÷7=12.2分;組2:把8.54元=854分,0.7元=70分,854÷70=12.2分。組3:把除數 0.7變成整數擴大了10倍,要使商不變,被除數也要擴大10倍變成85.4,被除數的變化隨除數的變化而變化。85.4÷7=12.2分。組4:把 8.54擴大100倍,變成854,要使商不變除數0.7也要擴大100倍,變成854÷70=12.2分。D.對比四種方法的異同,找出相同點:A都運用了轉化的思想,把除數變成整數,我們已經學會了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利用已有知識經驗解決問題、學習新知識,是很好的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為學生形成較強的學習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b商不變的性質的應用。不同點:第一種方法和第三種方法是以除數為標準,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幾位,被除數的小數點就向右移動幾位,第二和第四組是以被除數為標準,被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幾位,除數的小數點就向右移動幾位,商仍然不變。究竟以誰為標準來處理除數的小數點更加簡單,也更加科學呢?小組討論進行算法最優(yōu)化:以除數為標準,把除數變成整數來計算更簡便,這樣既不會增加除數的位數,也達到轉化成整數的目的,因此更加科學了。e.練習填一填:0.78÷0.2=( ) ÷( ) 0.7÷0.25=( ) ÷( ) 4.06÷0.58=( )÷( ) 32÷0.08=( ) ÷( ) 通過練習集體得出:做除法看除數,除數擴大多少倍變成整數,被除數也隨著擴大相同的倍數,這樣既簡單明了,也不會增加除數的位數,也就更加科學了。

  6.試一試。通過小數除法的初步練習,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6個題分成兩大組,分別請6個小朋友板演。全班學生形成共識: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把除數轉化成整數,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幾位被除數的小數點就向右移動幾位,位數不夠的添0補足,然后按照除數是整數的除法進行計算。

  7.教師巡視并發(fā)現作業(yè)中的錯誤,把錯例投影出來,全班同學一起進行糾錯,讓學生不僅知道錯,還應明白錯在哪里,為什么錯?你采用的什么方法來檢查?結論:運用估算和乘法來驗證計算結果的合理性;

  8.同學們學習了這一課,有什么不明白的知識嗎?請?zhí)岢鰜碜尷蠋熀屯瑢W來幫助你。讓同學們置疑問難,使學生的主動學習延續(xù)到課尾。學生可能會說:我發(fā)現 8.54÷0.7的商越除越大了,比被除數還大,我有點糊涂,同學們能讓我更明白嗎?用乘法知識來解決。(乘一個小于1的數積比另一個因數小,即被除數比商小,商比被除數大;還有除以1即商和被除數相等,除以比1大的數商就小于被除數,那么我想除以比1小的商就大于被除數。)這是我們下節(jié)課要解決的問題。

  也有學生可能會說:當除數的小數位數比被除數的小數位數多時,移動被除數的小數點時怎么辦?(添0補足)

  也有學生可能會提出:商的小數點和原來的小數點還是現在的小數點對齊?師生共同用多媒體演示解決。

  通過質疑問難讓學生加深對難點的理解,在解決實際學習問題中結束全課,使學生產生意猶未盡的感覺,為下一課時內容學習埋下伏筆。

數學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等差數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的推導過程及思想;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歸納、推理的能力;在領會函數與數列關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數的方法遷移來研究數列,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方法遷移能力;通過階梯性練習,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對等差數列的研究,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勇于發(fā)現的求知精神;養(yǎng)成細心觀察、認真分析、善于總結的良好思維習慣。

  2、教學重點和難點:

 。1)等差數列的概念。

 。2)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的推導過程及應用。用不完全歸納法推導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二、教法分析。

  采用啟發(fā)式、討論式以及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通過問題激發(fā)學生求知欲,使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實踐活動,以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發(fā)現、分析和解決問題。

  三、教學程序。

  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由:(一)復習引入;(二)新課探究;(三)應用例解;(四)反饋練習;(五)歸納小結;(六)布置作業(yè),六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構成。

 。ㄒ唬⿵土曇耄

  1、全國統(tǒng)一鞋號中成年女鞋的各種尺碼(表示鞋底長,單位是cm)分別是21,22,23,24,25。

  2、某劇場前10排的座位數分別是:38,40,42,44,46,48,50,52,54,56。

  3、某長跑運動員7天里每天的訓練量(單位:m)是:7500,8000,8500,9000,9500,10000,10500。

  共同特點:從第2項起,每一項與前一項的差都等于同一個常數。

 。ǘ 新課探究。

  1、給出等差數列的概念:

  如果一個數列,從第二項開始它的每一項與前一項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數,這個數列就叫等差數列, 這個常數叫做等差數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來表示。強調:

 。1)“從第二項起”滿足條件;

 。2)公差d一定是由后項減前項所得;

 。3)公差可以是正數、負數,也可以是0。

  2、推導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若等差數列{an }的首項是 ,公差是d, 則據其定義可得:— =d 即: = +d;– =d 即: = +d = +2d;– =d 即: = +d = +3d……進而歸納出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n—1)d

  此時指出: 這種求通項公式的辦法叫不完全歸納法,這種導出公式的方法不夠嚴密,為了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在這里向學生介紹另外一種求數列通項公式的辦法——————迭加法:– =d;– =d;– =d……– =d。

  將這(n—1)個等式左右兩邊分別相加,就可以得到 – = (n—1) d即 = +(n—1) d

  當n=1時,上面等式兩邊均為 ,即等式也是成立的,這表明當n∈ 時上面公式都成立,因此它就是等差數列{an }的通項公式。

  接著舉例說明:若一個等差數列{ }的首項是1,公差是2,得出這個數列的通項公式是: =1+(n—1)×2 , 即 =2n—1 以此來鞏固等差數列通項公式運用

 。ㄈ⿷门e例。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使學生通過例題和練習,增強對通項公式含義的理解以及對通項公式的.運用,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例1和例2向學生表明:要用運動變化的觀點看等差數列通項公式中的 、d、n、 這4個量之間的關系。當其中的部分量已知時,可根據該公式求出另一部分量。

  例1 :

 。1)求等差數列8,5,2,…的第20項;

 。2)—401是不是等差數列—5,—9,—13,…的項?如果是,是第幾項?

  第二問實際上是求正整數解的問題,而關鍵是求出數列的通項公式。

  例2:

  在等差數列{an}中,已知 =10, =31,求首項 與公差d。

  在前面例1的基礎上將例2當作練習作為對通項公式的鞏固。

  例3:

  梯子的最高一級寬33cm,最低一級寬110cm,中間還有10級,各級的寬度成等差數列。計算中間各級的寬度。

  (四)反饋練習。

  1、小節(jié)后的練習中的第1題和第2題(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目的:使學生熟悉通項公式,對學生進行基本技能訓練。

  2、若數列{ } 是等差數列,若 = k ,(k為常數)試證明:數列{ }是等差數列。

  此題是對學生進行數列問題提高訓練,學習如何用定義證明數列問題同時強化了等差數列的概念。

  (五)歸納小結 。(由學生總結這節(jié)課的收獲)

  1、等差數列的概念及數學表達式。

  強調關鍵字:從第二項開始它的每一項與前一項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數

  2、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 +(n—1) d會知三求一

 。 布置作業(yè)。

  1、必做題:課本P114 習題3。2第2,6 題。

  2、選做題:已知等差數列{ }的首項 = —24,從第10項開始為正數,求公差d的取值范圍。(目的:通過分層作業(yè),提高同學們的求知欲和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

  四、板書設計。

  在板書中突出本節(jié)重點,將強調的地方如定義中,“從第二項起”及“同一常數”等幾個字用紅色粉筆標注,同時給學生留有作題的地方,整個板書充分體現了精講多練的教學方法。

【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用數學”數學說課稿03-09

《數學廣角》說課稿06-27

數學統(tǒng)計說課稿07-02

數學活動說課稿07-09

《數學樂園》說課稿07-09

數學廣角說課稿05-22

數學樂園說課稿05-26

數學說課稿03-25

數學說課稿11-05

初中數學的說課稿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