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說課稿> 化學說課稿

化學說課稿

時間:2022-01-03 11:04:43 說課稿 我要投稿

化學說課稿合集7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么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化學說課稿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化學說課稿合集7篇

化學說課稿 篇1

  酸、堿、鹽是常見的三類化學物質,也是化學實驗室和生活中最常用的物質。本節(jié)課是酸堿鹽的復習課,學生已經經過了新授課和基礎知識的復習,對酸堿鹽三類物質的基本性質有了一定的認識。所以在設計教學內容時就是希望通過這節(jié)課的復習,不僅能讓學生鞏固這三類物質的基本知識(酸堿鹽的通性),還能運用知識鑒別一些常見的酸堿鹽;并且能使部分學有余力的學生通過酸堿鹽的復習,形成一個比較系統(tǒng)的酸、堿、鹽的知識體系。

  一節(jié)課上下來,有些地方自己比較滿意,也有不少自己覺得不足的地方。自己比較滿意的地方有:第一,設計的教學目標比較明確,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制定的目標實施教學計劃,教學方法比較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第二,自己比較認真地準備了化學實驗,課堂上學生能較好地利用化學藥品和儀器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對學生實驗技能和實驗設計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幫助。第三,設計的`二個鑒別題的層次比較合理,使盡可能多的學生能夠較好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當然自己還有一些不滿意的地方,比如:對學生回答的一些內容預設還不夠,一些環(huán)節(jié)的處理不夠細致,時間上有些急促使得一些原定由學生來完成的內容臨時改為由我來書寫和進行實驗。結合自己較好的和不足之處,自己分析了原因:

  1、雖然不是第一次上公開課,但是下面坐著同行和一些前輩,心里不免有些緊張,生怕說錯了什么。今后在組內應該多上研討課,多鍛煉。

  2、在內容過渡方面還有待于提高,感覺過渡不是很自然。應該要多聽聽老教師的課,多學習,在平時上課時也是多注意,多練習。

  3、自己掌握的理論知識還不夠,平時要多加學習,多積累,要向學習型、研究型的老師靠攏。

  4、備課不深入,對不同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能力不了解,在提問時就很難做到有的放矢,可能一個較難的問題提給了一個基礎不太好的學生,就會引起冷場,因此在備課中備學生這一環(huán)節(jié)尤其重要。

  5、時間上有些急促,特別是第二個鑒別。第二個鑒別過程中,本來計劃讓學生小組合作來鑒別鹽的;但因為時間關系只好讓學生說,我來演示實驗了,感覺比較不滿意。

  因此在復習教學中,教師還是需要多動腦子。教學設計哪怕只是有一點小小的變化,可能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設計一些化學與生產、生活實際聯(lián)系的情景或趣味小實驗等能重新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的教學片段,真正讓學生體會到溫故而知新,提高復習課的效率。

  一節(jié)課上下來,有些地方自己比較滿意,也有不少自己覺得不足的地方。自己比較滿意的地方有:第一,設計的教學目標比較明確,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制定的目標實施教學計劃,教學方法比較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第二,整個學案通過一條主線“園區(qū)十中實驗室開放日”將所要復習的知識竄起來,而不是將要復習的知識點零散的呈現(xiàn)。課堂上學生能較好地利用學案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對學生學會學習有一定幫助。

化學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教材是教師執(zhí)教的依據,也是學生學習的依據。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本課選自魯教版八年級全一冊第二單元第二節(jié)《自然界中的水》第2課時《天然水的人工凈化》。本課題以水為載體,探討常用凈化水的方法與技能,主要掌握沉淀,過濾,吸附、蒸餾等常用的凈水方法。教材處理方法是將課標要求的靜置沉淀,過濾,吸附沉降、蒸餾等凈化水的方法有序的聯(lián)系,突出過濾這個重要的實驗操作技能。同時,過濾又為后續(xù)粗鹽的提純打下基礎,因此本節(jié)內容還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說學情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掌握他們的情況有利于課堂的教學。在本節(jié)課之前,學生已具有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但對于實驗的規(guī)范操作以及實驗現(xiàn)象觀察能力,分析思維能力,歸納總結能力等探究能力有待進一步培養(yǎng)和提高。沉淀、過濾是學生第一次系統(tǒng)地體會和學習分離混合物的方法,這也為以后系統(tǒng)學習混合物的分離提供了知識準備,為學生更地掌握混合物分離的一般方法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因此本課的學習具有重大意義。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能說出沉淀,過濾,吸附,蒸餾等常用的凈化方法;掌握過濾的實驗操作。

  2.通過練習過濾的實驗操作提高實驗操作技能和動手能力。

  3.通過實驗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悅,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沉淀,過濾,吸附,蒸餾等常用的凈水方法;過濾實驗原理及注意事項。

  【難點】

  過濾實驗的操作。

  確定這樣的重難點,是我在對教材了解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并充分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制定的。

  五、說教學方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重點,教學方法的選擇尤為重要。在教法方面,我將采用啟發(fā)誘導的方式,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同學們感受新知,鞏固新知,在學法方面,我將鼓勵學生小組討論,動手操作等方式展開自主學習。

  六、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來重點說一下我的教學過程。教學過程包括了四個環(huán)節(jié):導入新課、新課講授、鞏固提升、小結作業(yè)。我將會這樣展開我的教學: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法:上課伊始,首先我將引入魯濱遜漂流記的故事,讓大家思考如何幫助魯濱遜把黃泥水轉變?yōu)榭娠嬘玫乃,從而引出本課主題。這樣設計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能讓學生從生活中感受化學、發(fā)現(xiàn)化學,培養(yǎng)學科興趣。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導入之后就是新課講授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會以四個水凈化的方法展開。

  首先是吸附沉降。我將采用提問和演示的方法展開,首先通過“如何除去像泥沙這種不溶性的雜質呢?”、“用靜置的方法可以除去所有的不溶性雜質嗎?”這樣的問題串引起學生思考,隨后展示明礬凈水的過程,使學生通過直觀演示更好的掌握明礬的作用。

  之后是過濾。過濾是初中化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實驗操作,需要學生掌握的內容有過濾的作用以及過濾操作。我會先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從而讓學生意識到過濾的主要目的是去除不溶性雜質,接著演示完整的過濾操作,包括濾紙的折法、裝置的組裝、操作中的注意事項。隨后請學生總結演示操作中的.注意事項,經過小組討論,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出過濾操作的注意事項“一貼二低三靠”。為了讓學生更深刻的體會“一貼二低三靠”的重要性,我會組織學生以化學小組的形式對黃泥水進行過濾操作,實驗同時教師注意巡回指導。實驗結束后,小組之間相互展示實驗成果。濾液不澄清的小組注意總結原因。從而完成對于過濾操作的講解。

  接下來是活性炭吸附。我會讓學生觀察濾液和純凈水,看看有什么區(qū)別,接著將活性炭包放入略帶顏色的濾液中,充分攪拌后靜置。觀察燒杯中的液體變化。進而在PPT上展示關于活性炭吸附異味和色素的資料,請同桌之間相互探討活性炭凈水的主要原理。

  最后是蒸餾。我會組織學生進行實驗,用滴管滴取上述燒杯中的清液,滴在潔凈的玻璃片上,置于酒精燈上慢慢加熱,至水分消失觀察現(xiàn)象。再將活性炭吸附后的濾液加熱煮沸,使水蒸氣冷凝在燒杯上部的表面皿上。取所得冷凝水,滴在玻璃片上,在酒精燈上慢慢加熱到水分消失。觀察玻璃片上發(fā)生的現(xiàn)象。通過實驗證明通過蒸餾的方法可以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雜質。

  經過以上過程便完成了對于水凈化方法的學習,學生掌握了沉淀,過濾,吸附,蒸餾等凈水方法。之所以利用課堂時間組織學生進行過濾操作,是為了讓通過親自動手操作對實驗操作步驟、實驗裝置、操作方法等有總體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和動手能力。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提升

  新課講授后就是鞏固提升環(huán)節(jié),我會提問學生過濾后濾液仍然渾濁的原因有哪些?最后師生總結得出正確答案,達到深化過濾操作等相關知識的目的。

  環(huán)節(jié)四:小結作業(yè)

  課程最后,我會請學生回答本堂課的收獲有哪些,由學生總結課堂內容。最后布置作業(yè):課后查閱資料看看日常生活中煮水壺的底部的水垢是什么成分,生水和煮沸之后的水有什么區(qū)別?下節(jié)課交流討論。

化學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必修2)》第二章《化學反應與能量》第一節(jié)《化學能與熱能》的第一課時。

  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程序幾個方面談談關于本課的設計: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內容屬于化學反應原理范疇。在初中已從燃料的角度初步學習了“化學與能源”的一些知識,在選修模塊“化學反應原理”中,還將從科學概念的層面和定量的角度系統(tǒng)深入地再學習。根據課程標準,在此只籠統(tǒng)地將化學反應中吸收或放出能量的原因歸結為反應物的總能量與生成物的總能量的相對高低。如此安排,既有學習的階段性,又有必修、選修的層次性,在具體內容上前后還有交叉和重疊,學生概念的形成和發(fā)展呈現(xiàn)一種螺旋式上升的形態(tài)。

  關于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化,側重討論化學能向熱能的轉化,主要考慮其應用的廣泛性和學習的階段性。選材上盡量將化學原理與實驗、實例相結合,對化學概念或術語采用直接使用或敘述含義而不下定義的方式出現(xiàn),以降低學習的難度,同時注意與學生經驗、社會發(fā)展、高新技術、化學史實相聯(lián)系。

  能源與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息息相關。本節(jié)通過對化學能與熱能相互轉化的探討,使學生感悟到化學反應在人類利用能源的歷史過程中充當?shù)年P鍵角色,初步樹立起科學的能源觀,形成將化學能與熱能相互轉化的化學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實踐的意識,能夠對與化學能有關的社會和生活問題做出合理的判斷。同時通過【思考與交流】使學生對化學反應的特征有進一步的認識,增進學生對化學科學的興趣,幫助學生體會化學學習的價值。

  2、教學目標

 、胖R與技能:知道熱能是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通過實例和實驗,形成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的概念;能根據事實判斷吸熱反應、放熱反應;知道一個化學反應是吸收能量還是放出能量,決定于反應物的總能量與生成物的總能量的相對高低。

 、七^程與方法:在化學實驗的基礎上,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學探究能力;嘗試與人合作,增強團隊精神;學習運用觀察、實驗的方法獲取信息,并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的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

 、乔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實驗激發(fā)學習化學的興趣,樂于探究物質變化的奧秘,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悅;培養(yǎng)將化學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實踐的意識。

  ⑷本節(jié)教學重難點

  重點:化學能與熱能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以及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化。

  難點: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概念的形成及科學能量變化觀的建立。

  二、教學方法及模式

  本節(jié)課的教學可分為三個課堂教學單元:理論思考教學,實驗探究教學,實際應用教學。

  這三個教學單元互相聯(lián)系,同時又各自平行獨立,其中任何一個單元都可以作為教學切入點進行課堂整體教學。本節(jié)我采用以實驗探究教學作為切入點的教學思路。

  這一教學思路強調的是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即應用實驗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并提出新的問題,設計并進行實驗用以收集、整理事實和數(shù)據,再得出結論,抽象出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的概念。在第二課時中上升到理論高度去進一步理解概念,最后應用到實際中去。整個教學過程即是一個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通過實驗不僅能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化學反應原理,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本節(jié)知識特點和高一學生實際,本節(jié)擬采用三種教學方法。

  ⑴演示講授法 演示主題→典型現(xiàn)象→科學結論→遷移應用

 、茖嶒炋剿鞣 實驗→現(xiàn)象→分析現(xiàn)象→引出新知識

 、窃O疑遞進法

  設疑→解難→再設疑(知識加深)→再解難(突破難點,總結規(guī)律)

  為了突出本節(jié)的教學重點化學能與熱能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我利用多媒體演示將零散的見聞集中化,采用演示講授法和設疑遞進法相結合的方式加深學生的理解。對于另一教學重點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化,我采用實驗探索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探究、歸納和演繹的實驗能力。

  三、學法指導

  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心理特點和教學內容的實際需要,本節(jié)采用分組實驗探究、問題探討、分析推理和比較歸納等方法。在指導學生觀察時,強調四個問題:第一,目的性;第二,全面性;第三,觀察與思維相結合,邊觀察邊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第四,要有客觀而詳實的記錄。

  四、教學程序

  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首先教師演示“滴水生火”的.實驗——Na2O2與H2O的反應。

  問題:水能生火的原因是什么?此反應除了得到NaOH和O2,還有什么生成?

  這一環(huán)節(jié)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在觀察實驗現(xiàn)象時注意目的明確,淡化對反應產物的觀察,注重對能量變化的觀察。

  2、展示素材,師生互動

  展示燃燒、爆炸及電池的圖片和視頻。

  問題: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通常都有哪些表現(xiàn)?

  明確熱量的變化是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

  這一環(huán)節(jié)初步鍛煉學生運用觀察、比較、歸納等方法分析問題的能力。

  3、動手實驗,觀察現(xiàn)象

  問題:化學能與熱能如何相互轉化?

  實驗2-1、2-2、2-3是教學中非常重要的課內教學資源,為了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教學價值,我在這里將以上實驗安排為學生分組實驗。

  4、深入思考,突破難點

  經過分組實驗,學生有了完整豐富的感性認識后,引導學生進行高質量的理性分析。通過學生匯報、小組內交流、填寫實驗報告等多種多樣的形式,給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學習對現(xiàn)象的描述和分析、對實驗事實和數(shù)據的處理、依據事實和數(shù)據進行抽象等科學方法。

  例如:通過三組強酸和強堿之間的反應對比實驗,定性的抽象出“中和熱”概念。

  對實驗進行原理性抽象──為什么強酸與強堿發(fā)生反應時都會放出熱量?

  本質分析──三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分別為:

  由此可見,三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雖然不同,反應物也不同,但是它們的反應本質相同,都是 的反應,屬于 ,其離子方程式都是: 。所以,可提出推測______________。由于三個反應中H+和OH-離子的物質的量都相等,則生成水的物質的量也相等,故放出的熱量也相等(在上述三個實驗中,溫度上升的幅度接近)。

  形成概念: 稱為中和熱。

  使學生明確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的概念;常見的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都有哪些。

  問題:⒈許多吸熱反應需要加熱,那么需要加熱的反應一定是吸熱反應嗎?

 、苍S多放熱反應是在常溫下進行的,那么常溫下進行的反應都是放熱反應嗎?

 、撤艧岱磻欢ǘ际窃诔叵逻M行的嗎?

  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加深對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的認識。

  問題:為什么化學反應會放熱或吸熱呢?

  突破難點,明確規(guī)律,使學生明確化學反應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中吸收或放出熱量決定于反應物的總能量與生成物的總能量的相對高低。

  5、創(chuàng)造思維,創(chuàng)新實驗

  為了能使實驗教學進入高層次的創(chuàng)造性實驗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階段,我還提出了一些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問題和任務,供學生在課外深入學習,為選修模塊和大學階段的學習打下基礎。

  6、課堂小結和練習

  ⑴知識方面

 、茖W法方面:回顧本課由個別到一般的歸納方法;從現(xiàn)象到本質,從感性到理性的探究過程。

  【課堂反饋練習】1、2、3、4

  7、布置作業(yè)

  讓學生課后練習化學鍵知識,思考化學反應中“化學鍵的破與立”與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關系,為下一課時的理論思考教學做好鋪墊。

  新課程倡導以“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為主要特征的學習方式,這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所要積極探索的問題。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力圖嘗試指導學生使用這種方式進行學習,讓學生不但要“學會”,還要“會學”、“樂學”,當仁不讓的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帶著社會生活的體驗走進課堂的學生們,將于下一課時再帶著化學課堂的收獲走向生活實踐,實現(xiàn)了學習與生活的有機銜接,課堂教學也煥發(fā)出強大的生命力。當然本節(jié)課還存在著許多的缺點和不足,請各位給予批評指正。

化學說課稿 篇4

  說教學過程

  (一)教材處理

  充分利用“思考與交流”欄目,讓從得失氧的角度得出原有的氧化還原反應初步概念,再讓學生分析3個有得氧、失氧的氧化還原反應中各種元素的化合價在反應前后有無變化,明確氧化還原反應與元素化合價變化的關系,再用電子轉移的觀點來理解氧化還原反應。通過“思考與交流”促進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

  (二) 教學環(huán)節(jié)

  本節(jié)課是按照概念的學習過程,即概念的建立、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概念的應用這三個環(huán)節(jié)來完成教學。

  1.概念的建立過程

  首先,在課堂引入時,教師首先展示一些色彩比較突出的圖片,如:精美的食品包裝袋中的脫氧劑、維生素C的作用、汽車的尾氣處理系統(tǒng)等,使學生在視覺上引起興趣,再充分利用教材中“思考與交流”欄目的作用,讓學生先從得失氧的角度去分析比較熟悉的反應,如CuO與C的反應,從而發(fā)現(xiàn)存在元素化合價變化的情況。這樣有利于激發(fā)了學習興趣,并很順利的將概念化的知識引入課堂,使學生在已有概念知識的基礎上慢慢過渡到概念的核心上來,學生較容易接受,同時也促進概念的逐步建立。

  其次,概念教學的關鍵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并在討論的基礎上對初中所學的概念知識深化和拓寬,重新構建學生已有的概念知識體系。因此,教學過程中,通過一連串精心設計的問題,引導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概念的實質。如:從得失氧的角度分析完CuO與C的反應后,產生一系列問題:

  [問題1] 在H2O與C、CuO與H2的反應中,也存在得失氧的情況,有沒有化合價的變化呢?

  [問題2]哪些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了改變?如何變化?

  [問題3]含有變價元素的物質發(fā)生了什么反應?

  [問題4]Fe與CuSO4的反應中元素的化合價如何變化?分別發(fā)生什么反應?

  [問題5]Cl2與Na、Cl2與H2的反應中元素的化合價是否變化?

  通過[問題1—3],促使學生抓住有元素化合價變化的相似點,切入到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從而使元素化合價的變化由 “被動接受”變?yōu)椤俺醪缴伞,通過[問題4、5]三個反應的比較明確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再佐以設置的相應【練習1】鞏固概念的建立,再因勢利導的提出[問題6]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化合價為什么會有變化?從而進一步引導學生從電子轉移的角度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促進了較深層次概念的建立。

  2.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過程

  首先,為了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更深層次的概念,將信息技術引入課堂,如:從化合價的角度分析金屬鈉與氯氣的反應之后,利用教學多媒體模擬鈉原子與氯原子在反應過程中的電子轉移情況,把難以想象的微觀世界宏觀化,通過直觀的視覺來幫助學生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從而使教學難點內容順利突破的同時,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概念。

  其次,在學生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轉以后,用言簡意賅的概括語言,概括中形成“升失氧,降得還”,從而真正從本質上理解和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3.概念的應用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最后,設置不同層次的練習題,幫助學生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和實質,同時得出四種基本反應類型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系。

  五、說學生收獲

  通過本節(jié)課,學生收獲的是分類思想、以價態(tài)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氧化還原反應、會用價態(tài)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基本的氧化還原方程式;同時,由表及里的思維、分析、討論、歸納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得到提升。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哲學觀點及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

  六、說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規(guī)律,以化合價為線索,分解知識難點,循序漸進,自主建構概念。通過營造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氧化還原反應,然后以氯化鈉的形成為例引導學生探究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為協(xié)助學生理順化合價升變化與電子得失之間的相互關系,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合理的使用信息技術將教學內容整合,加強了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也注重學法指導。

  【不足之處】

  實施教學過程中,教學預想不一定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可能存在的問題歸納起來有如下:

  其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銜接不能循序漸進。

  預設學生能從“問題—生成—問題”中逐漸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從而抓住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的問題和預期的生成銜接不順暢,如:元素化合價為什么會變化?電子轉移的數(shù)目與化合價變化數(shù)目有什么聯(lián)系?這些問題的提出都會使學生陷入疑惑的困境,從而會影響教學效果。

  其二、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效參與度不高。

  氧化還原反應的基礎概念知識本身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學生思考與交流的想象空間受到一定的限制,導致概念的形成受阻。

  其三、學生資源沒有充分利用。

  例如,在分析Fe + CuSO4= FeSO4+Cu反應時,學生仍然用物質得氧失氧角度判斷,認為Fe得氧生成FeSO4 和CuSO4失氧生成Cu影響了概念的理解。

  其四、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觀點沒有很好的滲透。

  氧化還原反應理論,是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的好題材,教學中應該通過認真引導,但由于只重視概念的形成,忽視了學生的情感教育。

  七、板書設計

  第二章 第3節(jié) 氧化還原反應(第一課時)

  一、氧化還原反應

  1.基本概念

  氧化反應

  得到氧

  化合價升高

  失去電子

  (或電子對偏離)

  被氧化

  還原反應

  失去氧

  化合價降低

  得到電子

 。ɑ螂娮訉ζ颍

  被還原

  同時發(fā)生

  理解片面

  反應特征

  反應本質

  物質變化

  小結:升、失、氧,降、得、還

  2.氧化還原反應與四大基本反應類型的關系

化學說課稿 篇5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中學階段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知識中,《氧化還原反應》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貫穿于中學化學教材的始終,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在中學化學中要學習許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凡涉及元素價態(tài)變化的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只有讓學生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們理解這些反應的實質。把氧化還原反應理論安排在《鹵素》這章里講述,是由于這章介紹的氧化還原反應較多,客觀上有從本質上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需要,并能加深對鹵素和其他元素化合物性質的理解。

  氧化還原反應像原子結構、元素周期律等內容一樣,歷來是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的好教材。氧化和還原是一對典型的矛盾,它們既有斗爭性,又有統(tǒng)一性,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互依存的,有氧化反應發(fā)生必然有還原反應發(fā)生,它們絕對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統(tǒng)一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學中的對立統(tǒng)一現(xiàn)象到處可見。通過認真引導,就可以使學生逐步理解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在自然現(xiàn)象里的體現(xiàn)。反過來,這又會幫助學生用正確的觀點和方法學習化學知識,對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和意義。

  2教學目的要求與編排特點

  本節(jié)要求學生用化合價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加深對氧化、還原、氧化劑、還原劑等概念的理解并學會用化合價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判斷氧化還原反應,并能用箭頭正確表示電子的轉移。本節(jié)教材從復習初中學過的狹義氧化還原反應入手,也即從得氧失氧角度分析氧化還原反應入手,繼而從化合價升降角度(或觀點)分析,最后上升到用電子轉移(電子得失或電子對轉移)的觀點來揭示氧化、還原的實質,從而形成廣義的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這種由狹義至廣義、由簡單到復雜、由特殊到一般、由宏觀到微觀的安排具有較強的邏輯性,符合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

  3教材的重、難點分析

  本節(jié)教材所要探索的主題是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與本質。重點及難點是如何引導學生用相關知識從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觀點認識氧化、還原、氧化劑、還原劑、氧化還原反應等概念,從而歸納出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與本質;至于難點還有如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發(fā)生氧化反應的物質是還原劑、發(fā)生還原反應的物質是氧化劑,以及如何用雙線橋法和單線橋法表示電子轉移情況及其該兩種方法的區(qū)別之處。

化學說課稿 篇6

  各位老師下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光電效應與光量子假說。它是教科版選修3-5 第四章 波粒二象性中的第二節(jié)內容。我說課的內容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教學三維目標;三、教學重點難點分析;四、教學過程和教學流程。

  首先來說第一個方面的內容:本課內容在舊教材中是放在光的本性一章中的,而新教材卻把它放在了近代物理初步中波粒二象性的章節(jié),并且放在了量子概念誕生之后第二節(jié),這就使它在知識方面,有了兩個作用:首先光電效應使人們認識了光的波動學說并不能全面解釋光的本性,光還具有粒子性,為第三節(jié)光的波粒二象性打下了基礎;其次光電效應的解釋應用了量子理論中的能量子概念,是第一節(jié)中提出的能量子概念的應用和發(fā)展,所以本節(jié)課在知識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本課還是有著厚重的物理學科文化積淀,是物理學史、科學方法、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創(chuàng)新意識等人文精神教育的題材。

  鑒于教材的以上特點我設計了以下的三維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觀察實驗總結光電效應的規(guī)律;

  2、通過對光電效應的解釋了解光量子假說,理解光電效應方程.

  3、會用光子說解釋光電效應現(xiàn)象.

  4、會用光電效應方程解決簡單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探究光電效應規(guī)律”的過程,獲得探究活動的體驗。

  2、嘗試發(fā)現(xiàn)波動理論面對光電效應規(guī)律遇到的困難。

  4、通過光子假說和光電效應方程的提出,體會假說法在物理學中的作用

  3、領略“觀察、實驗──提出假說──實驗驗證──新的假說……”的物理學研究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2、體驗探索自然規(guī)律的艱辛和喜悅

  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我是這樣分析的。根據認知理論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學生把頭腦中原有的知識結構與新知識相互作用,把新知識融匯到原有知識結構中去的過程。若學生原有認知結構有缺陷就會造成認知障礙。應用到本節(jié)課中學生主要存在以下三個難點:首先光電效應現(xiàn)象與學生日常生活相差很遠,學生沒有感官體驗。其次原有知識對學生的干擾,通過前面的學習光是電磁波的結論已經深入人心 ,學生無法接受光是粒子的新概念。最后學生頭腦中原有認知結構沒有相應的概念,不能同化新知識。在用波動說和光子說解釋光電效應時遇到困難,因為學生不知道光和物體是怎么作用的,逸出功,和最大初動能的概念也是第一次接觸。要想解決以上難點,做好光電效應的實驗是關鍵,再在觀察總結的基礎上通過嚴謹?shù)倪壿嬐评淼贸稣_結論。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光電效應的規(guī)律和光電效應方程的應用

  現(xiàn)代教學論認為,物理教學不僅具有傳授知識的功能,還有培養(yǎng)能力和發(fā)展智力的功能,根據對三維目標和重難點的分析,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利用光電效應的在物理學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

  教學中我直接用多媒體打出本節(jié)課的課題。然后我用熱情洋溢的語言說了一下這段話:本課學習的光電效應,在量子理論的發(fā)展中有著特殊的意義。光電效應及其規(guī)律的研究,使人類對物質世界的觀念發(fā)生了變革:大自然在微觀層次上是不連續(xù)的,即“量子化”的.,而不是牛頓物理假設的在一切層次上都是連續(xù)的!光電效應的科學之光經眾多物理學家前赴后繼,在物理學史上成為絢麗奪目的篇章。讓我們翻開這炫目的一頁,沐浴科學的陽光吧!

  二、通過光電效應的研究裝置引導學生觀察,總結出光電效應的規(guī)律

  教材沒有用實驗引出光電效應現(xiàn)象,而是直接給出結論,我想這樣做的目的可以把重點放在光電效應規(guī)律的得出上,為了能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自己得出結論。老師把實驗分成幾個部分,第一步詳細介紹了實驗器材,并且畫了板畫,這樣就排除了由于不理解實驗器材而對學生的干擾。第二步用紫外線燈和應急燈的可見光分別照射陰極,讓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再通過分析得出規(guī)律:1、任何一種金屬,都存在極限頻率V0,只有當入射光V> V0,才能發(fā)生光電效應第三步將高壓電源去掉,用紫外線照射陰極,學生觀察到檢流計中仍有電流通過。說明光電子飛出時具有初動能。教師進一步說明,科學家用不同的光(不同頻率,不同光強)照射同一金屬。發(fā)現(xiàn):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與入射光強度無關,只與入射光頻率有關,并且隨入射光頻率的增大而增大。第四步用紫外線照射陰極,讓紫外線連續(xù)的、斷續(xù)地照射,學生觀察到檢流計指針的偏轉也連續(xù)地、斷續(xù)地發(fā)生,從而總結出光電效應的發(fā)生幾乎是瞬時的。第五步把紫外線管靠近陰極,改變紫外線管與陰極的距離,學生觀察檢流計指針偏轉幅度,得出光電流隨入射光強度的增大而增大的規(guī)律。

  在得出光電效應的四條規(guī)律后讓學生再次看書熟悉四條規(guī)律,在學生看書的基礎上教師提出幾個問題:(1)某光恰能使鈣發(fā)生光電效應,那么能使課本中表格內哪些金屬發(fā)生光電效應?(2)表中哪種金屬最易發(fā)生光電效應?(3)為什么各種金屬的極限頻率不同?以上步驟是為了鞏固學生對光電效應規(guī)律的理解。

  三、讓學生用波動理論解釋光電效應,體會現(xiàn)有理論不能解釋實驗事實的困惑。

  由于學生對光的光的波動理論不甚了解,我直接給出光的波動理論對光的能量的描述:(1)能量是連續(xù)的;(2)振幅(光強)越大,光能越大,光的能量與頻率無關。在這里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討論,使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互相取長補短,得出對光電效應的正確解釋。最后在學生解釋的基礎上,教師總結出波動說解釋光電效應主要存在的兩大困難,教師用多媒體展示

  矛盾

  波動理論解釋

  實驗事實

  之一

  光的能量是連續(xù),光強越大能量越大,與光的頻率無關

  光電效應是否產生存在極限頻率(波長)而與光強無關,光電子最大初動能也只與入射光頻率成正相關。

  之二

  弱光對金屬作用足夠長時間,電子吸收足夠能量后可從金屬表面掙脫。

  如果入射光小于極限頻率,即使照射時間再長,也不會發(fā)上光電效應。若能發(fā)生光電效應,即使光很弱,也是瞬間發(fā)生的

  教師引導:當現(xiàn)有理論不能解釋實驗事實時,科學家們面臨著兩種選擇,一是完善現(xiàn)有理論,使其能夠解釋實驗事實;二是拋棄現(xiàn)有理論,構建新的思想框架。大多數(shù)科學家選擇了前者,因為知識的更新比思想的更新要容易得多,但也容易陷入死胡同。選擇后者的科學家往往是敢于突破,敢于創(chuàng)新的人,他們對科學的貢獻遠遠大于前者。愛因斯坦就是他們的杰出代表(屏幕展示愛因斯坦圖片),1905年,26歲的他在普朗克量子化理論的啟發(fā)下,提出了光量子假說,

  四、學習光量子假說,并用光電效應方程解釋光電效應現(xiàn)象,體會應用新理論成功解釋實驗現(xiàn)象的喜悅

  學生通過看書了解光量子假說,老師通過提問光量子假說和波動說的區(qū)別,讓學生對光子假說有進一步的了解。接下來老師根據光子假說和能量守恒理論推導出光電效應方程,并介紹每個字母的含義啊,強調光電效應方程研究對象是光電子,所用規(guī)律是經典物理的能量守恒。接下來讓學生討論總結,利用光子假說解釋光電效應現(xiàn)象。

  五、通過密立根用實驗驗證光電效應方程,體會物理學的;觀察、實驗──提出假說──實驗驗證──新的假說一般研究方法

  六、光電效應方程的簡單應用

  我沒有用書上的例題,因為書上的例題不僅涉及到光電效應方程而且有電場力做功等問題比較復雜,用在這里有點喧賓奪主。所以我選用了課后習題,它是對光電效應的直接應用。例題:波長為λ=500nm的藍光照射到逸出功W=1.9eV的金屬表面上,求:(1)光子能量ε(2)光電子最大出動能mv2/2(3)該金屬的截止頻率。

  解:(1)ε=hv=6.63×10-34×3×108/500×10-9J=3.97×10-19J

  (2)EK= hv-W=3.97×10-19-1.9×1.6×10-19J =0.93×10-19J

 。3)V0=W/h =1.9×1.6×10-19/6.63×10-34=4.5×10-14Hz

  七、課堂小結

  教師通過提問:到現(xiàn)在為止,光電效應現(xiàn)象圓滿解決,咱們一起回顧一下,你在知識上和方法上都有了哪些收獲?對本節(jié)課進行總結:我們不僅有了知識上的收獲:光不僅具有波動性也具有粒子性;光電效應方程是量子理論又一成功應用。我們還學會了科學方法,領略了物理學家立足事實,敢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

化學說課稿 篇7

  本說課的題目是“第三章金屬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jié)金屬的化學性質”。本節(jié)課依據“探索性教學”

  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教育思想,本著“問題式教學”、“自主參與、自主學習”、“建立科學思維模式”的教育教學設想設計的教學方案,現(xiàn)從四個方面闡述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想。

  一、教材結構和內容分析

  在第一章從實驗學化學和第二章化學物質及其變化的基礎上,本章學生開始初步、系統(tǒng)地接觸具體的元素化合物知識。元素化合物知識是中學化學的基礎知識,也是學生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經常要接觸、需要了解和應用的基本知識。這些知識既可以為前面的實驗和理論知識補充感性認識的材料,又可為后面的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等理論知識打下重要的基礎。也可以幫助學生逐步掌握學習化學的一些基本方法。在本章和本節(jié)中,學生初步嘗試從實驗操作和實驗現(xiàn)象去探索(金屬)物質化學性質;從基本原理(氧化還原反應原理)去深化對這些性質的理解,這種學習方式的過程和方法一經掌握后,可以駕輕就熟地學習后一章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1、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①了解金屬和非金屬的反應,探索金屬的性質和金屬的原子結構的關系。

 、诔醪綄W會從實驗的角度探索和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本領。③通過演示和學生探究實驗,復習鞏固基本實驗操作,學會觀察、記錄實驗現(xiàn)象,以及從分析現(xiàn)象中得出結論。

  (2)過程與方法目標:體驗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化學問題,揭示物質性質的過程與方法。通過思考和交流、實驗和觀察、探究實驗,學會與人合作,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同時培養(yǎng)勇于質疑、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通過奇妙的化學實驗的操作(如鈉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學實驗現(xiàn)象(如鈉的燃燒反應)感受化學世界的美妙變化,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

  2、教學重、難點

  重點:鈉在不同條件下與氧氣的反應及其產物的比較分析

  難點:鋁為何可以在空氣中穩(wěn)定存在

  三、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分析

  1、初三已經學習過鐵、鎂、鋁等金屬的有關性質;

  2、曾經背過金屬活動順序表,知道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3、對于高中階段的元素化合物知識,他們還沒有開始接觸,一般都不懂得從結構上去分析演繹。

  四、教法和學法

  1、 邊講邊實驗 這是化學教學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識的建構過程,充分體現(xiàn)了建構理念。具體如何去做呢?

 。1)教師演示實驗和學生動手實驗相結合 這樣既可以進一步規(guī)范、鞏固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又能讓學生去實驗、去體驗,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這樣做完全符合新課程的“學生主體”的'理念,比如鈉的切割 、鈉與氧氣的反應實驗,教師在演示一些操作重點后讓學生親自動手去做,讓學生和鈉進行近距離的接觸,學生對鈉的性質就會有一個更深的認識。

 。2)學生動手實驗與填寫實驗報告相結合 在學生做實驗之前,教師給出實驗報告,引發(fā)學生去思考、提出問題,激起學生動手實驗解決問題的動力,能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實驗的目的。在學生實驗過程中,學生能有針對性地去觀察實驗現(xiàn)象,而不是囫圇吞棗,真正發(fā)揮實驗的作用。在學生實驗之后,學生能在完整試驗報告的過程中進一步反思自己的實驗過程,回顧試驗現(xiàn)象,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

  2、 提出問題展開討論并及時總結歸納 可以是老師提出問題,也可以讓學生在充分認識實驗現(xiàn)象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可以是學生與學生的討論,也可以是師生討論。如可以在鈉、鋁和氧氣反應學習完了以后,及時總結這些物質和氧氣反應時表現(xiàn)出來的還原性,從反應的難易程度總結還原性的強弱,從整體上把握金屬和非金屬的反應。

  3、通過比較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如學生在學習鈉和氧氣反應的時候,通過反應條件、反應產物的比較,從而更深刻地認識鈉與氧氣反應的實質。又如做鋁和氧氣反應實驗的時候可以去比較,兩個實驗做法不同但是現(xiàn)象一樣,認識到鋁表面的氧化膜問題。

  五、教學過程

  1、引入課堂 通過幻燈展示日常生活中的金屬制品、金屬礦石的圖片,讓學生了解到金屬和我們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緊密;通過展示歷史上一些比較出名的金屬物品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金屬在我國已有比較悠久的使用歷史;我還將讓學生自己去列舉在生活中了解到的金屬的反應,比如鐵的生銹,銅綠的產生,鐵質菜刀為什么表面是黑色而刀口是銀白色等。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和研究本節(jié)課的興趣。

  2、 復習舊知 通過思考與交流,復習金屬的化學性質,并分類歸納:鐵可以和氧氣反應,活潑的金屬可以和酸、鹽發(fā)生置換反應等。最后總結性思考這些反應中金屬原子的失電子情況,引出性質和結構的相互關系,為后面即將學習的鈉、鋁的性質打下基礎。

  3、 由此及彼,提出問題 鐵、鎂等金屬都可以和非金屬單質氧氣反應,那么其他的金屬呢?從金、鐵、鎂和氧氣的反應看,難易程度是不一樣的?梢宰寣W生去思考:更多的金屬呢?水到渠成的讓學生去思考金屬鈉、鋁分別和氧氣反應的可能情況以及為什么。

  4、 師生互動,邊講邊實驗 探究鈉的相關性質。展示鈉的存放,取用和切割,從中讓學生領悟鈉的物理性質;從切割后截面的顏色變化讓學生體會過程中的化學變化,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思考,去感受鈉的活潑的化學性質,并根據化合價自己去嘗試書寫反應方程式。為了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化學生主體的理念,接下來讓學生去思考鈉燃燒的情況怎樣,讓學生自己去取用,切割鈉,提供必要的儀器讓學生去加熱鈉,使之燃燒,觀察現(xiàn)象,比較性的提出問題,引出鈉的燃燒反應。從產物的顏色認識到這是不同于氧化鈉的新的物質,此時引導學生從化合價的角度初步認識過氧化鈉。

  5、通過實驗的比較,認識鋁和氧氣的反應 從鈉與氧氣的反應和鎂、鋁表面有氧化膜的角度,讓學生比較著做實驗,觀察鋁在打磨掉氧化膜與否兩種情況下加熱融化后的現(xiàn)象,后啟發(fā)學生思考為什么現(xiàn)象會一樣?認識到反應的發(fā)生本質,體會到致密的氧化膜的保護作用。讓學生在認真閱讀教材的基礎上開放性的思考對鋁的氧化膜的認識,可以作為課外的作業(yè)讓學生進一步的拓展,提高學生能動的學習和收集材料并加工整理的能力。

  6、 課堂小結 由點到面,讓學生思考金屬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很多金屬可以和非金屬氧氣發(fā)生反應,從化合價的變化認識到這些反應共同的反應本質,這樣和前面的氧化還原反應相呼應;同時也讓學生認識到金屬化學性質的差異性,金屬活動性的強弱在具體反應中的體現(xiàn),進而從反應的難易程度認識到化學性質的遞變與原子結構的關系,并啟發(fā)學生思考除了這些共性之外金屬可能還有一些自己的特性,為下面的學習埋下伏筆,增強課堂的完整性。

  7、作業(yè) 利用你的原有化學知識,結合本節(jié)課內容,圍繞金屬提出一些問題,選擇出你所感興趣的,去圖書館或查閱資料,進行研究、調查或實驗。

  六、個人的認識和思考

  新課程倡導以“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為主要特征的學習方式,這也是廣大教師

  課堂教學中所要積極探索的問題。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力圖嘗試指導學生使用這種方式進行學習,

  讓廣大學生不但要“學會”,還要“會學”、“樂學”,學生當仁不讓的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

【化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化學說課稿06-14

化學《鈉》說課稿12-07

《化學平衡》化學說課稿11-22

《化學鍵》化學說課稿03-14

化學《金屬的化學性質》說課稿03-13

高中化學經典說課稿06-26

化學元素說課稿03-08

化學鍵說課稿12-07

化學式說課稿07-06

《化學鍵》說課稿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