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說課稿> 物理說課稿

物理說課稿

時間:2022-01-10 03:39:46 說課稿 我要投稿

【精選】物理說課稿范文集合六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怎么樣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物理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物理說課稿范文集合六篇

物理說課稿 篇1

  初中人教版物理

  我是 號,我說課的題目《 》,是人教版的 年級物理 冊第 章第 節(jié)的內(nèi)容,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學法、教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學反思七個方面來說這節(jié)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新課程標準要求課堂應注重讓學生經(jīng)歷從生活到物理,從自然到物理的認識過程,經(jīng)歷基本的科學探究實驗和活動,從被動到主動,在鍛煉能力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技能,了解科技發(fā)展,從而融入到現(xiàn)代社會中。所以本課

 。 )在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注重全員 參與、讓學生主動探究等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2.教學難點重點

 、匐y點: ②重點:

  3.教學目標

 、僦R與技能: ②過程與方法: ③情感、態(tài)度與價直觀:

  4.教具與學具

  電教器材:

  教師演示用:

  學生每組器材:

  二.說學情

  八年級上冊

  初二學生正處于發(fā)育、成長階段,他們思維活躍,求知欲旺盛,具有強烈的操作興趣,處于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時期。但是剛接觸物理,對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掌握欠缺,且在他們的邏輯思維還需要經(jīng)驗支持。因此應以學生身邊現(xiàn)象引入知識,逐步讓學生理解和應用科學知識。

  八年級下冊

  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物理學習,初二學生已經(jīng)基本具備了一個科學探究的素養(yǎng),他們從事物的對立統(tǒng)一中進行合乎邏輯的推理,樂于獨立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解釋和論證事物或現(xiàn)象間較為復雜的因果關系,在學習了一定的物理知識后也期望繼續(xù)研究并且去解決一定的生活問題。所以在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注意通過學生感興趣的事例入手,再通過猜、想、分析、實驗、推理等手段來處理問題,層層深入,最后通過學生動腦分析、動手操作來解決遇到的問題,這樣不僅啟迪學生思維、鍛煉學生能力、還會大大加強學生學習物理、運用物理的自信心。

  九年級上冊

  初三學生是初中的畢業(yè)年級,心智較為成熟,通過一年的物理學習,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更加進步。

  但是初三的學生往往是不愛發(fā)言,不主動表現(xiàn)自我,課堂氣氛比起初二的學生沉悶。需要教師的積極、靈活的調(diào)動。初三年級學生心理和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要求在教學中要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激情。他們不喜歡枯燥的理論分析和教條式的計算,但樂于參與動手實驗、觀察現(xiàn)象、了解與物理規(guī)律有關的圖片。在玩中學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他們喜歡探索自己熟悉的或與所學知識有關的生活現(xiàn)象、科學事件。這樣才更能激發(fā)和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

  九年級下冊

  經(jīng)過之前三個學期的物理學習,初三學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識,掌握了一定學習物理的方法。學生的觀察、實驗、思維、歸納、分析、推理等能力得到一定的發(fā)展。但大多數(shù)學生思維還是以形象思維為基本思維方式,喜歡動手動腦,對直觀內(nèi)容比較感興趣,欠缺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維過程。本節(jié)課主要是從現(xiàn)象入手,得出比較簡單的結論。所以在精心設計探究活動的過程之后,學生學習是不存在問題的。但我面對的是農(nóng)村初中生,相對來說知識面窄,知識信息不豐富,要多給他們提供一些高科技、較前沿的東西,激發(fā)其求知欲。

  三.說學法

  1.設計理念:

  根據(jù)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節(jié)課的實際情況,改變過分強調(diào)知識傳承的傾向,讓

  學生經(jīng)歷科學探究過程,在探究過程中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探索精神、實踐能力及創(chuàng)新意識。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力求貼近學生生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探索物理現(xiàn)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規(guī)律。

  “注重科學探究,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 通過實驗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主動探究、自主學習、相互合作交流得出沸騰現(xiàn)象及規(guī)律”。通過媒體展示,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效果。

  2.學法指導

  以自主探究為主,學生在學的過程中分析事例發(fā)現(xiàn)問題——動手實驗——分析歸納——鞏固練習。運用了討論法、自主合作交流探討法。在課堂上著力開發(fā)學生的三個空間

  1.學生的活動空間。將演示實驗改為學生的分組試驗,全體學生參與,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探究過程,得到發(fā)展。

  2.學生的思維空間。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讓學生自己體驗、感知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通過思維碰撞,培養(yǎng)思維能力。

  3.學生的表現(xiàn)空間。通過把自己的想法、結果展示給大家,學習交流與合作,體驗成功的愉悅。

  四.說教法

  教法突出以學為本,因學論教。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啟發(fā),評價方案,分析討論,指導實驗,歸納結論。

  教學重視三性:生活性、主體性、實踐性。即聯(lián)系生活實際,從生活需要引出測量的實質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充分開發(fā)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盡量利用學生身邊的物品為材料探究長度測量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從生活到技術多角度、全方位認識長度的測量,在動手操作實踐中發(fā)展學生探究、分析、歸納、遷移的能力。

  運用提問法、談話法、討論法、直觀法、探究法等。

  五.說教學過程(程序)

  本節(jié)課將從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展開教學: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合作學習,探究新知------內(nèi)化提高,實際應用------感悟收獲,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鞏固升華。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

  第二環(huán)節(jié):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第三環(huán)節(jié):內(nèi)化提高,實際應用。

  第四環(huán)節(jié):感悟收獲,課堂小結。

  第五環(huán)節(jié):布置作業(yè),鞏固升華。

  六.說板書設計

  最后我說一下這節(jié)課的板書設計,為了使學生對 的知識有個系統(tǒng)全面的掌握,板書如下:

  七.結束語

  以上是我對“ ”這節(jié)教材的認識和對這堂課的整體設計,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上面過程肯定有許多缺點和漏洞,希望各位專家多多批評指正,謝謝!

物理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這是一節(jié)科學探究課,教材以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為主線,安排了學生猜想、設計實驗、實驗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學過程,讓學生經(jīng)歷探討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關系的過程。很好地體現(xiàn)了新教材讓學生在體驗知識的形成、發(fā)展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的精神。

  同時,這節(jié)教材的內(nèi)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及生產(chǎn)實際聯(lián)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編寫突出了這一點。在通過實驗得出摩擦力的有關知識后,注重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解釋大量生活生產(chǎn)中的摩擦現(xiàn)象,其中還編入磁懸浮列車、氣墊船等與現(xiàn)代科技聯(lián)系很密切的內(nèi)容。很好地體現(xiàn)了新課程“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二、說教學目標

  按照課程標準,本節(jié)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知道滑動摩擦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接觸面之間壓力大小的關系;知道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知識;進一步熟悉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2、過程與方法

  經(jīng)歷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關系的過程,體會怎樣進行科學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問題中怎樣運用“變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地是進行實驗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

  與老教材的課程目標相比,它更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更注重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三、說教材的重難點

  本節(jié)教材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對于教材中的知識點,學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探究能力培養(yǎng)和探究過程體驗方面,通過對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各種因素的實驗探究,突出“猜想與假設”這個環(huán)節(jié),同時認識在探究過程中“變量控制”的意義和方法。

  四、教學設計思路

  為了加強這節(jié)課的探究性,體現(xiàn)課改精神,這節(jié)課我主要安排學生分組進行探究實驗。將全班分為兩個大組,分別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其中一個因素。

  五、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在生活中,初二學生對摩擦有感性認識,只是還沒有從物理學角度對它有一個科學的認識。為了貼近學生,一上課我就演示小車從斜面上滑下的實驗,并提出問題:“小車為什么會停下來?”待學生回答后,我們本節(jié)就要來學習科學探究:摩擦力。

  2、進行新課

 。1)介紹摩擦的分類及滑動摩擦力的概念

  由于教材中不僅研究了滑動摩擦,也提到了滾動摩擦,所以我在教學中通過演示實驗,向學生簡單介紹了摩擦的分類:摩擦分為滑動摩擦、滾動摩擦和靜摩擦。同時告訴學生在初中物理學習中,我們只重點研究滑動摩擦。接下來我向學生介紹了滑動摩擦力的概念。

  在解釋這個概念時,主要強調(diào)滑動摩擦是在兩個物體表面間產(chǎn)生的,這個力的作用是“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而對于“相對運動”沒作過多的解釋。

 。2)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探究活動的第一步是學生進行猜想與假設

  在學生認識到摩擦力的存在后,我很自然地向學生們提出了問題:同學們猜一猜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有的學生思維受教材的影響,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對于這部分同學注意對他們進行鼓勵,讓他們提出其它猜想。有的同學在課堂上思維很活躍,不局限于書本,而會提出其它猜想,作為老師,這時即使學生提出的某些猜想顯得很幼稚、很荒誕,也要發(fā)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勵。但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猜想,在學生說出他的猜想后,可以問問他“你為什么要這樣想呢?”在各種猜想均列出后,我向同學們指出,摩擦力產(chǎn)生的機理和制約因素都很復雜,對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門系統(tǒng)的學科“摩擦學”,其中一些問題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們只對兩個猜想進行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壓力有關?是否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并將全班分為兩個大組,每組用實驗探究一個猜想。

  探究活動的第二步是學生制定探究計劃與設計實驗

  怎樣證明學生自己的猜想?我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讓他們交流討論,然后我有針對性地請了一位同學來說說他們組討論的探究計劃。在這個過程中,我注意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囊龑c撥,啟發(fā)學生,問他們“大家贊同他的方案嗎?其他同學還有沒有更好的實驗方案?”同時提醒學生注意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個,我們這組的同學是要研究壓力的變化對滑動摩擦力的影響,那我們應如何設計實驗才能知道滑動摩擦力的變化是由這個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呢?通過學生的思考、交流和討論、老師的點撥,學生都會制定出正確的探究計劃。

  探究活動的第三步是學生進行實驗與收集數(shù)據(jù),分析論證得出實驗結論

  實驗前,提醒同學們注意實驗器材的選擇,提醒學生注意實驗時要水平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至于有同學問到為什么在勻速狀態(tài)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就是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告訴學生我們將在第六章討論這個問題,并對提出這個問題的同學進行表揚。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我巡視各實驗小組,幫助學生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

  實驗結束后,在每個大組我抽取了兩個實驗小組公布自己的實驗數(shù)據(jù),全班同學共同對這些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無論學生的猜想是否與實驗的結論相符,都要對學生進行鼓勵,肯定他們的這種實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同時鼓勵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在課后繼續(xù)探索滑動摩擦力是否與其他因素有關。

  在得到實驗結論后,我繼續(xù)引導學生們總結實驗中采用的方法:如果一個物理量與多個因素有關,我們在研究某一個因素對該物理量的影響時,應控制其它與該物理量有關的因素不變,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做“變量控制法”。接著我再講述:“變量控制法”是科學研究的一個基本方法,它適用于多因素問題的研究。它不僅僅適用于研究物理問題,也適用于其他科學領域問題的研究,在今后的學習和探究中,我們還要經(jīng)常使用這個方法。

  (3)如何增大和減小摩擦

  有很多增大和減小摩擦的事例都是學生們所熟悉的,而且學生們已經(jīng)通過實驗獲得了滑動摩擦的有關知識,所以對于這個問題我組織學生自己進行討論,我還鼓勵他們提供更多有趣的利用摩擦、減小摩擦的事例,讓他們自己用所學的知識來解釋這些有關摩擦的現(xiàn)象,并總結出增大和減小摩擦的常用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我只是適當?shù)剡M行引導和點撥。

  在減小摩擦的事例中,我上網(wǎng)下載了有關磁懸浮列車的資料和圖片,并簡單介紹了磁懸浮列車減小摩擦的原理,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討論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力

  從上面的討論中,學生已經(jīng)知道摩擦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摩擦力也并不總是有害的,接下來我讓同學們繼續(xù)討論假如我們的生活中沒有了摩擦力會是什么樣呢?并讓學生在課后完成“迷你小實驗”,并將討論的內(nèi)容以“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力”為題寫一篇小論文。

  3、課堂小結

  我先讓學生以“學到了什么”為線索進行小結,在學生小結的基礎上,我再做適當?shù)难a充。因為學生大都只能對所學的知識進行一個小結,但對學習過程中的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卻不能做一個很好的總結,所以我在學生小節(jié)后做了適當?shù)难a充,讓學生知道探索知識的過程比單純的學習知識更重要。

物理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電與熱》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級下冊第八章第四節(jié)的內(nèi)容,用1課時進行教學。本節(jié)課內(nèi)容主要有兩部分,一是電流的熱效應跟哪些因素有關,二是電熱的利用和防止。教材在學生學習了電能、電功率知識后及時地安排了本節(jié)課,既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此外教材在學生知道了在電流一定時,導體產(chǎn)生熱的功率跟電阻成正比后,及時地安排了電熱的利用和防止的內(nèi)容,充分體現(xiàn)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學以致用”的新的教育理念。本節(jié)課也為下一節(jié)安全用電的教學做了某些知識準備,本節(jié)課在全章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學生分析

  知識技能方面,學生在第七章中已學習了歐姆定律,通過本章前兩節(jié)的教學,學生對電能、電功率知識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于一些探索性問題,學生已有了初步的探究意識,同時也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心理方面,初二學生對很多科學問題總是有很濃的興趣,很想探究這些問題,但卻不知從何下手,實驗設計能力有待提高。

  【教學目標

  按照新課程三維目標要求和本節(jié)課內(nèi)容,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有以下三個方面:

 。1)知識與技能

  a、知道電流的熱效應

  b、知道焦耳定律

  c、知道在電流相同條件下,電能轉化成熱時的功率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等。

  d 、知道電熱的利用和防止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索電流的熱效應與哪些因素有關。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a、通過學習電熱的利用和危害,學會辨正地看待問題。

  b、通過討論和交流培養(yǎng)合作學習地態(tài)度和意識。

  【教學重點及難點

  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特點,我把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放在教材的第一部分。即電流產(chǎn)生熱效應跟什么因素有關,這是知識的重點,同時為了增強學生的過程意識、體驗意識和實踐意識,因此,我把學生的探究過程也列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如何讓學生提出與本節(jié)課相關的問題,如何進行探究實驗設計,如何推導公式Q=I2Rt以及Q=W=Pt則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

  根據(jù)本節(jié)課教材內(nèi)容,學生心理特點和新課程理念,本節(jié)課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探究教學法

  本節(jié)課探究的問題是:電流產(chǎn)生熱效應跟什么因素有關,這里我將采取了探究教學法。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提出問題,提出猜想或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得出結論等,教學中完全遵循科學探究的步驟,采取這種教學方法的`好處首先是問題是學生自己提出來的,學生很愿意針對自己的問題進行一系列探究,或者說這樣能迎合學生心理,其次采用探究教學法,教學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教學總體思路明析。當然在探究教學中,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而應有所側重,提出問題和進行實驗設計是本次探究實驗應側重的兩個環(huán)節(jié)。

  2.演示實驗法

  演示實驗好處是形象、直觀,能快速切入主題,深受學生歡迎。同時演示實驗也可揭露事物的來龍去脈,引發(fā)學生思考等。電流的熱效應學生是有生活體驗的,教師若能把學生的生活體驗搬到課堂來,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那么學生將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學習欲望將有所提高。此外,電流相同時,電流產(chǎn)生熱的功率跟什么有關,這個本節(jié)課將要探究的問題如果要學生提出來,簡直太難了,怎么辦呢?要解決這個矛盾,最好的辦法是借助實驗演示。當然教師還要運用巧妙的語言進行啟發(fā)和引導。

  3.談話教學法

  談話就是坦誠地面對面的交流,本節(jié)課中,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需要談話,實驗探究需要談話,學生自我展示需要說話,課堂探究需要談話,教學中恰當?shù)剡\用談話教學法,能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民主的課堂氣氛,符合新課程倡導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發(fā)展的教學理念。

  三、說學法

  1.主動探究法

  科學探研既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種學習方法。在探究電流的熱效應與哪些因素有關時,我在這里通過啟發(f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比如提出問題、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得出結論等都是由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這樣可以發(fā)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從而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

  2.合作學習法

  合作學習是學生在小組中為完成共同任務,從而形成一種協(xié)作互助的學習方式。同時通過有效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參與,學會傾聽,學會尊重。

物理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電場強度”,下面我對這節(jié)課分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明,具體內(nèi)容如下: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選修3系列的第一章,是高中階段電學內(nèi)容的開始,也是高中階段基礎的內(nèi)容之一。電場強度描述了電場的力的性質,是電學中最基本的概念。學好電場強度和電場力,才可拓展延伸至電場力做功、電勢差、電勢能、電流的形成、帶電粒子的運動等一系列的新概念。所以電場強度是掌握電學其他許多概念的基礎。因此電場強度概念不僅是本章的重點、難點,也是整個高中電學,乃至整個電磁學的重點之一。要讓理解電場強度的概念,首先要建立電場的概念,這是學生在學習本節(jié)感到最困難的地方。

  統(tǒng)觀教學指導意見和教材,不難發(fā)現(xiàn)本課的教學有如下的特點:

  1.知識點多:電場,電場強度,電場線,檢驗電荷,點電荷的電場,場源電荷,矢量運算等

  2.教學內(nèi)容抽象:電場看不見模不著,學生對于場的感性認識少,電場線是一個理想的模型

  3.學生的知識體系不完備:關于場沒有完整的知識網(wǎng)絡,在教學中必須重新構建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電場是電荷周圍存在的一種特殊物質,知道電荷間的相互作用是通過電場發(fā)生的。

  2、了解試探電荷的作用,理解對試探電荷量和試探電荷的尺寸的要求。

  3、理解電場強度,知道它的單位和定義式及方向的規(guī)定。

  4、了解點電荷周圍的電場分布和電場的疊加,會用點電荷的場強公式和電場疊加進行有關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1、培養(yǎng)學生在通過實驗及類比的方法、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知識的遷移能力。

  2、在理論和實驗論證、猜想環(huán)節(jié)中培養(yǎng)學生科學論證能力和推理能力。

  3、通過電場強度定義式的得出,讓學生體會到用比值法定義物理量的方法和重要性。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通過對于“超距作用”的觀點到場的提出的物理學史的回顧,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探究的協(xié)作性和繼承性,法拉弟在電磁學中的重要性。

  2、通過電場強度的研究,培養(yǎng)學生探究的精神以及對于自然、生活中物理現(xiàn)象的好奇性。

  3、通過學習電荷的電場分布,認識到對稱和科學美感

  三、重點、難點的確定及依據(jù):以深刻理解電場強度的物理意義為重點內(nèi)容。

  確定依據(jù)為本節(jié)課的中心是讓學生認識到場的客觀存在,及場的力的性質。由此引入一個物理量并恰當?shù)囟x它成為本節(jié)課的核心問題,因此將它定為重點。

  本節(jié)課的難點有三個:一場強的定義方法;二場強和電場力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三幾種典型電場線的分布。確定的依據(jù)有三個方面:一電場強度的引入過程需要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二電場強度與電場力容易發(fā)生混淆,三學生對電場線的分布往往只識其形而不解其質。

  四、教法、學法

  教法:根據(jù)本節(jié)課內(nèi)容較抽象、理性思維較強的特點,教學中要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來啟發(fā)學生思維,如:啟發(fā)式教學法、 “發(fā)現(xiàn)學習”教學法。

  學法:讓學生獨立思考,協(xié)商討論,突出主體性。因為學生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學習的主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形成個性化的知識結構同時變學會為會學,是改革傳統(tǒng)教學的重大課題。

  五、教學過程

  據(jù)以上的分析,教學中以現(xiàn)代教學理論為指導,以掌握知識為主線,以培養(yǎng)能力為中心,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設計如下教學程序:

  1.引入新課:(大約需要3分鐘)

  首先提出問題(看幻燈片1)學生解答,之后我這樣導言:力不能脫離施力、受力物理而獨立存在,即力具有物質性,由此可知在電荷的周圍存在著一種特殊的物質。這節(jié)課我們從兩個方面去認識它,一是定量描述,二是形象化描述。由此引出課題“電場強度”

  意圖:這樣處理抓住要害,讓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結構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矛盾,使學生不知不覺開始新的認知體系的建構。

  2.新課教學:

  首先電場的教學:(看幻燈片2)

  讓學生認識到電場是一種特殊的物質,并通過類比的方式,克服學生陌生心理。之后強調(diào)本節(jié)課的知識主線:電場對放入其中的電荷有力作用。

  然后進入電場強度的教學(大約需要17分鐘)

  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幻燈片3)

  1)兩點電荷間靜電力的產(chǎn)生用場的觀點怎樣解釋?進一步說明場具有何性質?

  2)電場看不見、摸不著,我們?nèi)绾蝸碚J識它?

  3)引入的試探電荷應具有什么特點才能真正反映原電場的性質?

  4)同一試探電荷在某一電荷形成的電場中的不同位置受力的大小方向一般不同,這說明了什么問題?

  通過前四個問題,以電荷在電場中受力為主線,引出電場力的`性質:即電場有強弱又有方向

  (看幻燈片4)

  1)能否任意選取一個電荷,用它在電場中某位置受到的電場力表示該點的電場的強弱和方向?為什么?

  2)同一試探電荷在電場中的不同位置受力不同,不同試探電荷在電場中同一位置受力不同,說明什么問題?

  3)電場力即與試探電荷電量有關,又與電荷在電場中的位置有關,據(jù)此試問:F/Q是反映了誰的量?

  顯然我們應引入一個物理量,并對它恰當?shù)亩x,使其充分反映場的強弱和方向,引入的物理量就叫場強吧,該如何定義它呢?

  意圖:通過以上合理設問,明確思維軌跡。讓學生清晰地掌握場強引入的思路及其物理意義,即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教學難點一。而在下面的問題中又順理成章出開始了對場強的進一步的認識。(看幻燈片5)

  1) 前面用比值法定義了場強的大小,場強的方向又如何定義呢?

  2)由定義式E=F/Q和力學單位制確定E的單位和其單位在數(shù)值上含義。

  讓學生思考在E=F/Q中Q是什么電荷的電量?能否推出E∝F、E∝1/Q

  而場強E的決定因素又是什么?

  最后讓學生在上述思考的基礎上歸納電場強度物理意義、定義及其特點

  電場強度是對電場的定量描述。但電場看不見、摸不著,為便于我們的研究,需要把它形象化的表達出來,物理學中用一系列的曲線來代表電場。

 、怯纱艘鲭妶鼍教學(大約需要12分鐘)

  幻燈片7

  在這部分教學中我類比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的知識,首先復習初中所學的磁感線的定義,并通過條形磁鐵磁感線的分布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磁感線的疏密同時反映了磁場的強弱。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到畫電場線也需要以一個恰當?shù)囊?guī)定為前提,經(jīng)過這樣處理使已有知識對新知識的學習發(fā)生影響,從而使學習形成最大的正遷移。

  在類比基礎上解決下列問題(幻燈片8)

 、僮寣W生總結出畫電場線的兩個規(guī)定

 、谠诹私饬藙驈婋妶龆x的前提下,畫出它的電場線?

 、墼谧鐾杲滩41頁例二后,畫出孤立正電荷、負電荷電場的電場線

 、懿灰螽嫵龅攘客枴⒌攘慨愄桙c電荷電場的電場線,讓學生觀察教材圖12-7, 找出:

  電場線的方向特點

  電場線在空間上的分布特點

  之后觀看圖片和動畫:(幻燈片8、9)

  最后學生注意觀察幾種典型電場的電場線分布,總結電場線全部特點

  意圖:通過恰當?shù)念惐,潛移默化、突破難點教學難點三。正所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使學生獲得創(chuàng)造體驗的同時把握根本。

  3、課堂練習:(大約需要10分鐘)

  為鞏固所學知識,并使知識順利遷移,將安排如下練習:

  1)在電場強度教學結束時,練習教材例題一,鞏固F=EQ表達式的應用。

  2)在引導學生畫孤立點電荷電場線之前,練習教材例題二,即鞏固定義E=F/Q,又為下一步教學做鋪墊。

  3)通過讓學生填寫場強與電場力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的表格,即考查、反饋了知識的掌握情況,又突破了此教學難點二。

  4、課后小結:(大約需要3分鐘)

  在這部分教學活動中,讓學生暢談對本節(jié)課知識上的收獲,思想方法上的領悟,教師在評價的同時加以補充。意圖是幫助學生梳理全節(jié)知識,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能力。

  5、布置作業(yè):

  為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領會研究方法,特布置作業(yè)如下:

  1)課后練習⑴⑵⑶

  2)閱讀課后的閱讀材料“用比值定義物理量”

  6、板書設計

  以上即是我的說課的全部內(nèi)容,謝謝大家。

物理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與教材處理: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章內(nèi)容包括了很多重要的化學基本概念,在生產(chǎn)和科學研究中有重要的應用,學習這些概念對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技能和實驗技能有重要意義。物質的量是化學教學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貫穿于高中化學的始終,在化學計算中處于核心地位。在此之前,學生主要從定性的角度或簡單的定量角度去分析學習化學知識,而《物質的量反應熱》這一章的學習會使學生對化學中的"量"有一個新的認識。因此教好物質的量概念,不僅能直接幫助學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關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的計算,而且也為以后進一步學習有關的計算打下基礎。所以,關于物質的量的教學,不僅是本章的重點,也是整個中學化學教學的重點之一。

  2、教學目標:

  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和編寫教材的意圖,結合學生的特點及素質教育的要求,確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A、、使學生掌握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的含義;

  B、使學生理解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含義;

  C、通過練習使學生掌握物質的量與物質微粒數(shù)目間的關系,初步認識到物質的量與物質質量的關系。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邏輯推理、抽象概括以及運用化學知識進行計算的.能力。

 。3)情感目標:A、通過概念的引入、推導及應用,培養(yǎng)學生相信科學、尊重科學、依靠科學的思想。

  B、培養(yǎng)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及不斷進取、創(chuàng)新的優(yōu)良品質。

  3、重點、難點:使學生掌握摩爾的概念及物質的量與物質微粒間的轉化。

  4、教材處理:

 。1)學生情況分析:

  對于化學課的學習方法,高一學生中還有相當一部分需要老師將一個知識點多次講練以強化其理解與記憶,盡管已經(jīng)進行了兩章內(nèi)容的學習,但學生仍然表現(xiàn)出對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較慢,遺忘速度快的特點。由于摩爾這一章的概念比較多又比較抽象,對有些概念,限于接受能力,不能要求中學生對這部分內(nèi)容理解透徹。因此在教學中,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在注意概念的科學性的同時,也要恰當掌握教材的深廣度,更要防止不必要的加深拔高,加重學生的負擔。

  (2)教材分析:

  首先明確物質的量的概念,再引進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但只做簡單說明,提出摩爾概念以后再重點性的介紹摩爾和常數(shù),然后通過練習歸納出物質的量和微粒數(shù)之間的關系,這是已經(jīng)改進過的新教材,與舊教材相比新教材的安排還是比較合理的。

  (3)教材處理:

  首先明確物質的量的概念,再引進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但只做簡單說明,提出摩爾概念以后再重點性的介紹摩爾和常數(shù),然后通過練習歸納出物質的量和微粒數(shù)之間的關系,而物質的量與質量間的關系則由學生自己看書總結歸納;教材中的習題,無論題型還是題量都需要適當?shù)难a充,通過分層練習由淺入深,以達到利用課上時間使學生基本上掌握所學知識的目的。

  二、教學方法和手段:

  (1)采取目標分層教學法

  課前五分鐘檢測主要是為了加深學生對微粒間轉換的理解與應用,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做好鋪墊。新課教學主要采取對比歸納法:通過與生活中的某些質量小,數(shù)量大的實例對比指出化學反應中存在的相同情況--提出物質的量的概念;通過與其它基本物理量和單位的對比(基本物理量及其單位的投影)--提出摩爾的概念,幫助學生通過對比理解和記憶物質的量與摩爾的關系;通過與生活中實例對比(一盒粉筆,一打羽毛球)重點說明摩爾的概念,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幫助學生對比掌握摩爾(每摩爾物質含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個微粒)的概念,并以此使學生對抽象的摩爾概念具體化;通過適當?shù)姆謱泳毩晱娬{(diào)指出學習摩爾需要注意的問題并幫助學生由淺入深的掌握本節(jié)知識。

 。2)講練結合

  引導學生通過對比討論的方法掌握知識,用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對比解決科學中的抽象問題,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更加培養(yǎng)了學生的邏輯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而課上講練結合的教學方式不僅能使老師很快掌握學生的情況,做到有的放矢,更能培養(yǎng)學生運用化學知識進行計算的能力。

  三、教學程序:

  [課前檢測]:(1)1個H2O中含___個H,___個O,___個原子。

 。2)105個H2SO4中含___個H,___個S,___個O,___個原子。

 。3)1個C中含___個質子,___個電子。

 。4)1個NH3中含___個質子,___個電子。

  (幫助學生回憶微粒間的轉換關系,為從"個-->摩爾"的轉化做好鋪墊)

  [導入]:(1)由一句古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中大米的單位(粒)和實際生活中并不使用粒的矛盾提出小和多的矛盾以及解決辦法,為后來引出化學反應中微粒的小和多提供思考模式。

 。2)通過反應方程式:C+O2===CO2引導學生討論:反應實質是什么?(微粒間的反應);實際中是采用稱取質量的方法進行反應,質量如何體現(xiàn)反應的實質?已知一個碳原子的質量是1、993X10-23g,計算12g碳含多少個碳原子?(約 6、02X1023個碳原子)

  [小結]:用所學的知識表達反應實質是很麻煩的,必須引進一個新的物理量--物質的量。

  [新課講解]:物質的量:表示物質微粒數(shù)目多少的物理量。

  [投影]:1971年第14次國際計量大會確定七個基本物理量:

  物理量名稱單位名稱單位符號

  長度米m

  質量千克kg

  時間秒s

  電流安培A

  物質的量摩爾mol

  熱力學溫度開爾文K

  發(fā)光強度坎德拉Cd

  [思考]:既然物質的量是表示物質微粒數(shù)目多少的物理量,為什么單位不是"個",而是"摩爾",兩者有何關系?

  [舉例并討論]:一盒粉筆----50支粉筆

  一打羽毛球----12支羽毛球

  一箱啤酒----24瓶啤酒

  一摩爾微粒----?個微粒

  (通過聯(lián)系生活中小和多的統(tǒng)一的實例來幫助學生理解摩爾的概念,并由此引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

  [講解]:一摩爾微粒----NA個微粒

  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NA):12gC-12(含六個質子六個中的碳原子)所含碳原子個數(shù)。約等于6、02X1023mol-1。

  (在導入中,學生已通過計算得到此數(shù)據(jù))

  摩爾:物質的量的單位。簡稱:摩符號表示:mol

  每摩爾物質含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個微粒。

  [投影練習1]:1mol碳原子含有_______個碳原子

  1mol鐵原子含有_______個鐵原子

  1mol氧氣含有________個氧分子

  1mol硫酸含有________個硫酸分子

  (基本概念的理解)

  [歸納小結]:學習物質的量需要注意的問題:

 。1)物質的量--物理量,摩爾--單位;

 。2)研究對象--微觀粒子(原子、分子、離子、質子、中子、電子、原子團或特定組合)

 。3)使用時必須指明微粒名稱:

  [例]:兩種方法:

  文字表達--碳原子,硫酸分子,氧氣分子,氫氧根離子

  符號表達--C,H2SO4,O2,OH--

  [投影練習2]:根據(jù)物質的量和摩爾的概念判斷正誤:

  1、摩爾是七個基本物理量之一。(摩爾是單位)

  2、1mol氫,1mol原子氧。(物質的量研究對象是微粒)

  3、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無單位。

  4、物質的量就是物質的質量。

 。◤娬{(diào)學習基本概念所需要注意的問題)

  [總結]:再次對所介紹概念進行復習與強調(diào)以加深學生對這些概念的重視與理解。

  [投影練習3]:1、1mol水分子中含有_______個水分子

  2、0、5mol水分子中含有________個水分子

  3、4mol水分子中含有________個水分子

  4、1、204X1024個水分子是_______摩爾水分子

 。ú辉偈呛唵蔚1mol微粒,稍加深難度)

  [投影練習4]:1、1mol氧氣分子中含有_______個氧分子,

  含有____個氧原子,___摩爾氧原子,___原子。

 。(lián)系課前檢測:O2~2O老師引導學生完成此題)

  2、0、5mol水分子中含有___摩H2O,___摩H,___摩O

 。℉2O~2H~O)___個H2O,___個H,___個O

  3、0、1molNa2SO4中含有___molNa+,___molSO42-

  4、1molC含有___mol質子,3、5molC含有___mol質子(1個C~6個質子,老師引導完成)

  5、1molNa+含有___mol電子,10molNa+含有___個電子(1個Na+~10個電子)

  (提高難度,讓學生通過練習自己總結出由已知微粒的物質的量到與之相關聯(lián)的微粒的物質的量的計算方法)

  [小結]:物質的量與微粒數(shù)之間的轉換:

  物質的量========微粒數(shù)(NA--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

  [隨堂檢測]:A、1molHCl含____個HCl分子,1、806X1024個HCl分子的物質的量是____mol。

 。ǹ疾榛靖拍畹恼莆粘潭龋

  B、0、5molH2SO4含有____molH,____molS,____molO,共_____mol原子。

 。ǹ疾橛晌镔|的量向所含原子數(shù)的運算方法)

  C、3、01X1023個Cl-的物質的量是___mol,含___個電子,含____mol電子,含_____個質子,含______mol質子。

  (考查給出離子的微粒個數(shù),如何算出離子及所含質子、電子的物質的量)

  [閱讀教材]:P38

  [討論]:1摩爾的任何物質的質量是多少?

  (通過學生自己閱讀發(fā)現(xiàn)物質的量和物質質量間的關系,為下節(jié)課的內(nèi)容--摩爾質量的教授做好鋪墊)

  [板書]第一節(jié)摩爾

  一、物質的量

  1、定義:表示物質微粒數(shù)目多少的物理量。

  2、單位:摩爾--簡稱:摩符號表示:mol

 。1)每摩爾物質含有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個微粒。

  (2)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NA):12gC-12所含碳原子數(shù)

  NA6、02X1023mol-1

  3、注意:(1)物質的量是物理量,它的單位是摩爾。

 。2)研究對象:微觀粒子(原子、分子、離子、質子、中子、電子、原子團或特定組合)。

  (3)使用時必須指明微粒名稱。

  4、物質的量與微粒數(shù)之間的轉換:

  物質的量========微粒數(shù)

 。∟A--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

  物質的量說課板書

  一~教材分析與教材處理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2)能力目標

  (3)情感目標

  3、重點和難點

  4、教材處理

 。1)學情分析

 。2)教材分析

 。3)教材處理

  二、教學方法和手段

  1、目標分層教學法:由淺入深

  2、講練結合

  三、教學程序

  1、課前檢測

  2、新課導入

  3、新課講解

  4、小結

  5、布置作業(yè)

物理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這一章講述動量的概念,并結合牛頓定律推導出《動量定理》和《動量守恒定律》!秳恿慷ɡ怼敷w現(xiàn)了力在時間上的累積效果。為解決力學問題開辟了新的途徑,尤其是打擊和碰撞的問題。這一章可視為牛頓力學的進一步展開,為力學的重點章。

  《動量定理》為本章第二節(jié),是第一節(jié)《動量和沖量》的延續(xù),同時又為第三節(jié)《動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礎,在本章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同時《動量定理》的知識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chǎn)技術和科學研究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學習這部分知識有著廣泛的現(xiàn)實意義。

  2.本節(jié)教學重點:

 。1)動量定理的推導和對動量定理的理解;

 。2)利用動量定理解釋有關現(xiàn)象和一維情況下的定量分析。

  3.教學難點:

  動量定理的矢量性,在實際問題中的正確應用

  4.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從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公式推導出動量定理的表達式。

 。2)理解動量定理的確切含義,知道動量定理適用于變力。

 。3)會用動量定理解釋有關現(xiàn)象和處理有關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動量定理規(guī)律的學習過程,了解物理學的研究方法,認識物理實驗、物理模型和傳感器在物理學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

 。2)通過學習用動量定理處理實際問題的過程,提高質疑、信息搜集和處理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物理說課稿】相關文章:

物理說課稿12-17

物理說課稿03-11

物理重力說課稿12-18

物理《質量》說課稿12-01

物理單擺說課稿12-01

初中物理說課稿02-16

初中物理說課稿09-21

人教版初中物理說課稿06-15

初中物理《浮力》說課稿06-02

物理說課稿15篇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