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說課稿> 三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

三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2-04-12 19:09:41 說課稿 我要投稿

三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范文匯編7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范文匯編7篇

三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決問題”是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8單元中的內容。本節(jié)內容安排了兩個例題,分4課時進行教學,今天我說的是其中的第1課時。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量關系及解決問題的經驗,初步了解了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學好本課知識,必將為學生以后的解決數學問題提高一個階層。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二年級學習時,已經會用表內乘法、除法以及加減法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對本課所研究解決的數學問題,學生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在生活的實踐體悟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經驗。

  (三)目標定位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及本課的知識特點,我預定如下幾個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 注意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xiàn)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重點是讓學生學會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體現(xiàn)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難點是會用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問題。

  二、說教學理念:

  1、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教學中要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創(chuàng)建一個發(fā)現(xiàn)、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以學生熟悉的廣播操、跑步、相冊等為教學資源,讓學生已掌握的知識技能對解決新問題產生積極的影響,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學會解決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2、體現(xiàn)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在教學時,我立足于讓學生自主收集、理解數學信息,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分析信息、尋找方法,對于學生合乎情理的闡述,給于積極鼓勵,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增強信心。不斷的引導和鼓勵,使學生逐步形成從多角度去觀察問題的習慣,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說教學程序:

  1、創(chuàng)設情境 以舊引新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從學生熟悉的廣播操入手,通過讓學生說說是怎么猜的,加深學生對行列的認識,同時也鞏固了幾個幾。

  2、注重發(fā)現(xiàn) 收集信息 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從一個小方陣,很自然地呈現(xiàn)出書本的例題:三個大方陣,讓學生通過觀察,去發(fā)現(xiàn)題中所呈現(xiàn)的數學信息,再出示問題,形成一道完整的解決問題。通過例題的分析與解答,旨在讓學生初步感受到一題多解的`思維。當然,此時的教師不是以旁觀者的身份在看,而是以合作者的身份積極參與。在解題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之間會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此題的教學,意在使部分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理解并能掌握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解題方法,而其余學生只要掌握自己理解的那種方法即可。

  3、聯(lián)系生活 學以致用

  這里我安排了三個練習,第一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第二題放手讓學生自己來探索,在反饋時重點讓學生來說說是怎樣想的,第三題安排了一題讓學生自己來提問,并解決問題。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通過“你今天學到了什么?”讓學生對本課有一個回顧,然后通過數學日記的形式來提出“一家五口一共要花多少錢?”?這個問題來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這兩類兩步計算問題的不同有一個初步的比較,為后續(xù)學習做好鋪墊。

  在兩年的新課程數學教學發(fā)現(xiàn),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普遍有所下降,很多的學生拿到題目后,總是很茫然,或是有些學生知道該怎么解決,但讓他把想的過程說出來卻很困難,那么他還不是真正地懂應該怎么做。拿到這一課時,我問了一些教過老教材的教師,她們認為以前教老教材時,用先提中間問題的方法來教,學生普遍掌握得比較好,思路很清晰。于是在本課中,我借鑒了老教材的一些做法,把傳統(tǒng)的方法引進了新課程課堂,在學生把想的過程說出來以后,我把它板書在黑板上,一來想給后進的學生一個引領,當然最大的目的還是想把學生混亂的思維整理出來,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有條理地說,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里只是想嘗試一下。

三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教學內容:課本第86~87頁,例題,“想想做做“第1~5題。

  連續(xù)進位乘法是在學習了不連續(xù)進位乘法的基礎上繼續(xù)學習的,要比不連續(xù)進位的計算更復雜。如果學生沒有很好的掌握進位的方法或者計算不熟練,會造成計算上的錯誤。通過這個例題的教學,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哪一位上的積滿幾十都要向前一位進位的道理,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減少乘法計算的錯誤率,按此順序進行教學,既完全符合學生堅持由已知到未知,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認知規(guī)律,又利于建構起科學的知識網絡。根據本課的特點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使學生學會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中連續(xù)進位的筆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

  教學重點:會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中連續(xù)進位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正確地進行計算連續(xù)進位的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

  二、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jié)課是計算教學,傳統(tǒng)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單一的算理、算法及技能訓練,學生深感計算枯燥,《新課標》強調,要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本課創(chuàng)設了計算“3盒水彩筆一共有多少枝?”的現(xiàn)實情境,使學生感悟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和探索過程,指出“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痹诒竟(jié)課中,學生主要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去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性。將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運用練習法復習舊知和鞏固新學內容、用講解法來引導學生理解算理、用演示法清晰的展示學習的計算方法,故事情境使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更生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有所感悟,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創(chuàng)新。

  三、說教學設計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復習為新授作鋪墊。

  1.口算下面各題

  20×370×83×5032×27×11

  2.筆算;28×3

  (1)學生練習,指名板演。

 。2)集體訂正時,指名說一說計算過程。

  提問:個位上是怎樣算的?為什么十位上是8?

  (3)提問筆算時要注意些什么?(算乘法時,哪一位上乘得的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3.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就運用乘法的這一計算方法繼續(xù)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的進位乘法。(板書課題)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新課。

  1.教學例題

  (1)談話:小朋友,幼兒園老師為大班的小朋友買了些彩色筆(出示例題圖),看圖你知道老師買了幾盒?每盒又是幾枝呢?你能幫助老師先估計一下大約一共有多少枝嗎?

  (2)同桌討論,交流估計的結果。

  在班內指名說說是怎樣估算的。

  學生可能這樣估算:48接近50,50×3=150,大約有150枝,或48比50少一點,50×3=150,共有的枝數比150少一點。

 。3)我們估計的怎么樣呢,自己動手算一算吧

 、傧泉毩⑻剿,在算式的方框中填寫。

 、谕烙懻,交流算法和書寫方法。

 、刍貓蠼涣,理解掌握。

  教師有選擇地出示幾位學生的算式(實物投影展示),分別說說是怎樣計算的?(結合板書)重點引導學生說說積的每一位上的得數的由來以及書寫位置。

 。4)用估算檢驗筆算。

  談話:剛才我們估計出了得數大約是多少,現(xiàn)在你們計算出的積在這個范圍內嗎?這說明了什么?如果得數與150枝相差很多說明什么?應該怎么辦?

  2.小結計算方法。

  提問:今天學習的乘法計算題有什么特點?(在課題中補充板書:連續(xù))

  在計算連續(xù)進位乘法時,你覺得應該注意些什么?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并強調連續(xù)進位的計算方法和書寫方法。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聯(lián)系實際,鞏固深化。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1)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做題情況,進行個別輔導。

  (2)指名板演,集體講評做法。訂正時注意相乘滿十是否進位了,有沒有加上進位的數。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1)談話;今天,我們學習了連續(xù)進位乘的方法,下面就請小朋友用自己學到的本領當回小大夫,和我們的啄木鳥一起帶大樹找找病因,再把蛀蟲給找出來。

 。2)出示題目,學生同桌討論錯在哪里,再改正過來。

 。3)指名交流,集體訂正。

  (4)提問:通過給大樹看病,你覺得有什辦法能預防這些?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各自在書上連線,指名說答案,集體訂正,指名說說是怎樣估算的。

  4.做“想想做做”第4題。

  做在課堂作業(yè)本上。

  5.做“想想做做”第5題。

  獨立思考后,先在小組內交流。

  指名在班內說出自己的想法,共同修正、補充。

  最后是評價鼓勵,全課總結。

  談話:這堂課,同學們通過自己動腦,與同伴密切合作獲得并掌握了新知識,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關心,你能告訴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本領?還要提醒同學們應注意些什么?

三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 篇3

  一、創(chuàng)設情境,明白為何而學。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我想在這節(jié)課中,這個價值的體現(xiàn),無非就是讓學生明白這個四則混合運算學了以后有什么用,我們今天為什么要學習。針對這一點,我就創(chuàng)設了跳繩比賽這個情境,意在通過學生列式解答,比較后發(fā)現(xiàn),綜合算式和分步計算雖然都能達到目的,可謂是殊途同歸,但是,很明顯兩條路是不一樣的,綜合算式顯得更簡潔、更概括,體現(xiàn)了它的優(yōu)越性,說明我們今天的學習是有價值的,是有意義的學習,而且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時候要用到的,這樣設計為后面的繼續(xù)學習的必要性作了很好的鋪墊。

  二、自主探索,明確運算順序。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說課稿四則運算: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中括號的出現(xiàn)是第一次,從這個符號的名稱到它的作用,有一部分學生已經知道了,還有一部分可能還沒有聽說過。根據這樣的學習實際,我就安排了讓學生自己來想辦法解決問題的題目,目的是想讓已經知道的學生用中括號來體現(xiàn)它的作用,讓還不知道的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想辦法來使原來的題目跟現(xiàn)在的運算順序符合。就像課堂中出現(xiàn)的情況那樣,有一個學生就用了大小不同的小括號以表示區(qū)別,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可是可以,但區(qū)別不明顯,有時候甚至會搞錯,而形狀不同的中括號,用在這里比較合理。這樣的安排,使已經知道中括號的學生進一步明白它的作用,使還沒有聽說過的學生從這里更明確了,它只是改變運算順序的一個符號、一個記號而以,它的作用和小括號是一樣的。在這樣的比較中,學生對運算的`順序就更加明了了。

  三、角色換位,培養(yǎng)逆向思維。

  平時的課堂上,我們一般都是老師出題考學生,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說,學生還是被動的。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為了更好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也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在最后,我安排了考考老師的題目,讓學生當老師,來考老師,因為每個學生都有想把老師難倒的心理,所以積極性非常的高,個個參與,小手舉得高高,而在這參與中,無形地訓練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四、時時提醒,注意有效閱讀。

  “閱讀”一詞,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用得很多,特別是高段,老師都很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其實,在我們的數學課堂中,時時刻刻都含有閱讀,如何使學生會閱讀、能閱讀,提高有效閱讀的能力,也是我們數學老師的重要任務之一。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意識,提高有效閱讀來幫助解答問題,在本節(jié)課中,我特意安排了這樣幾個環(huán)節(jié):

  1、在情境中,看完題目后,我就讓學生說說“你認為在哪個地方值得提醒大家注意的”,由此來引起學生通過閱讀概括要點,為問題的解決搭橋鋪路。

  2、在計算118+1536÷12×63—59118+1536÷12×(63—59)兩個題目中,我有意讓學生說說怎么樣會做得更快?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學生通過閱讀題目,比較兩個題目的異同,發(fā)現(xiàn)在做第二個題目時可以“偷懶”,把中間的答案抄過來就可以了,這樣的安排,學生明白了仔細閱讀、認真看題的必要性,給解題速度帶來了方便。

  3、錯例分析,提高閱讀的能力。在完成了題目后,我安排讓學生在數學小家庭中交流,并要找出成員錯誤的原因。這里的意圖一是概括存在錯誤的主要原因,以提醒大家注意;二是培養(yǎng)學生的有效審題的能力,判斷做得對或錯很簡單,但要看出錯在哪里,為什么會錯就不簡單了,這需要非常認真地去看、去觀察才能完成的,這給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又起了很好的作用。

  不足之處:

  題目的難度有所偏大,導致時間緊張。

  因為考慮面面俱到,重點突出不到位。

三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 篇4

  本單元主要有2個知識點,一是學習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四個新方向;二是辨認簡單路線圖。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東,南,西,北,以及上一課時學習了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四個新方向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等4個新方向的認識,并能根據已學知識,辨認簡單的路線圖。根據以上分析,我認為本節(jié)課應該達到如下三個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通過教學,學生能初步應用所學知識,辨認簡單的路線圖。

  能力目標: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意識。

  情感目標:將教學密切同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明白,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根據所學知識辨認簡單的路線圖

  教學難點:給點一個地點,根據題目所提供的信息,找出相關的地點。

  教學方法:本節(jié)課教師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方法,開啟學生思路,拓展學生思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把思考的時間留給學生,把成功的喜悅留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享受勞動的成果。

  學習方法:學生學習時將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學習,同以為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不同,這種學習方式不僅注重學生知識技能的學習,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在課堂教學中不再是師生間的單向交流,而是生生,師生間的良性互動。

  教學流程:

  一、游戲導入,創(chuàng)設情景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師教學開始時,讓學生作一個辨認的方向的`小游戲,能最短時間內吸引學生注意力,并有效的對舊知識進行了復習。接著教師創(chuàng)設了一個學習情景,幫助迷路的小朋友找到路,讓學生在貫穿始終的情景中進行學習。

  二、講授新課

  教師利用多媒體軟件出示一張路線路,讓學生通過仔細觀察,描述出通過路線圖如何坐車。在這里教師應對一些常識性的東西進行簡單的講解,譬如出發(fā)的起點,終點,坐車坐幾站。學生通過小組交流合作進行自學,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意見和看法,當遇到較難的問題時,教師可適當引導,但主要還是學生通過自己觀察和小組內的交流得出正確的答案,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鞏固練習,拓展思維

  課堂練習是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教師設計練習時,必須要考慮到學生的共性和個性,課題練習是針對全體學生的,這就是教師必須要考慮的共性。個性則是教師要注意學生間的差異,因材施教。

  四、課堂總結

  教學結束時,讓學生說一說本節(jié)課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這不是搞形式,通過這樣的訓練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概括能力。

三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正方形的面積》是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的第53頁—54頁的內容是本單元“面積”中的教學重點。學好這一內容,對于平行四邊形面積等的公式推導及面積的計算方法的探究有著重要作用。鑒于這種認識,我認為,本節(jié)課不僅與實際相結合,而且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二、說學情分析

 。ㄒ唬┬睦硖卣鳎喝昙壍膶W生好學好動,以形象思維為主,聯(lián)系和模仿能力較強,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這些特點,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感受成功的快樂。

 。ǘ┱J知狀況: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面積和面積單位,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為順利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但對于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推導的理解,學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學中應加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

  三、說教法

  根據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鑒于本節(jié)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征,我確定了組織小組合作探究法、設疑誘導法、類比法。

 。ㄒ唬┙M織小組合作探究:本課探究的難度不大,結論比較容易發(fā)現(xiàn),而且便于展開直觀的操作實驗,因此我讓學生通過“實驗——猜想——驗證——概括” 的過程來學習。

 。ǘ┰O疑誘導法:在講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推導時,需要老師給予設疑誘導,深入淺出的幫助學生理解。

 。ㄈ╊惐确ǎ赫叫蚊娣e公式的得出,是由一個長方形漸變成正方形,求面積的過程中得來的。

  教具:多媒體。學具: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形。

  四、說學法

  合作交流法 自主探究法 觀察發(fā)現(xiàn)法 動手操作法

  五、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情境導入

  1.首先復習兩個概念,一是面積,二是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再區(qū)分1分米和1平方分米。設計意圖:讓同學們通過復習,為學習新知識做鋪墊。

 。ǘ┳灾魈剿,領悟方法

  2.有四個步驟:做一做、猜一猜、驗一驗、說一說。

  首先做一做,讓同學們通過小組合作解決例題1,在預習紙上寫出自己的方法,再交流。例 1:一個長方形長5厘米、寬3厘米。想辦法測量出它的面積。小組成員可能三種方法:(1)畫一畫(畫方格)(2)擺一擺(兩種擺法:一是全擺上,二是只擺一行一列)(3)算一算(5×3=15(平方厘米))

  同學們合作交流后得到共識:用乘法計算最簡便。接著猜一猜,我將提問學生有什么樣的猜想?有人可能會說出:這個長方形面積 = 長×寬。我會肯定這一猜想是對的,然后提問其他長方形的面積是不是也可以用“長×寬”來計算?然后驗一驗,學生自己根據預習紙上的3個圖形(圖1:3行2列,圖2:2行5列,圖3:4行3列),擺一擺填一填,之后再匯報結果。通過剛才的過程驗證了這個猜想是對的,即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最后說一說,我以例題1為例設疑誘導,找同學說出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不斷的提問:長方形長5厘米,沿著長邊一行可以擺幾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寬3厘米,沿著寬邊可以擺幾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說可以擺幾行?(同時配合課件的演示)繼續(xù)提問:這個長方形每行擺5個正方形,擺了3行,一共擺了幾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怎樣列式計算?算式中5、3、15是長方形的什么?這個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什么關系?最后得出結論:每行擺的個數就是長方形的長,擺的行數是寬,小正方形的個數(即長方形面積單位的個數)就是長方形的面積。也就得出長方形面積=長×寬

  (三)利用遷移,探究知識

  首先引導學生猜想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我把一個長7米、寬6米的長方形花壇,漸變成邊長6米的正方形花壇的過程;讓學生去猜想、發(fā)現(xiàn)其面積的計算方法。得出: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接著讓學生交流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否正確?最后讓小組交流長方形與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聯(lián)系。

  (四)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1.競賽能手

  2.足球場的長是80米,寬是80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3.勤學巧用

  籃球場的長是28米,寬是15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六、課堂總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把收獲講給大家聽。

  七、板書設計

  板書簡單明了,基本概況的本節(jié)課的內容。

三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老師,你們好!

  今天我要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4243頁的《平均數》,設計本課我遵循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依據《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基本理念,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等環(huán)節(jié)進行說課。

  說教材:

  平均數是統(tǒng)計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在統(tǒng)計中,平均數常用于表示統(tǒng)計對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數據集中程度的一個統(tǒng)計量。用平均數表示一組數據的情況,有直觀、簡明的特點,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

  說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

  ――使學生能理解移多補少求平均數的方法,能根據數據列出算式求平均數;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幫助學生掌握平均數的意義和求平均數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科學分析問題的能力。

  說教學重、難點:

  1。 重點:掌握平均數的意義和求平均數的方法。

  2。 難點:能根據數據列出算式求平均數。

  說學情:

  由于三年級學生已經具備平均分的基礎知識,所以應著重讓學生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學生能容易列出算式進行計算。

  說教法和學法:

  由于平均數意義比較抽象、難以理解,我盡量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法,創(chuàng)造有利于學生主動求知的學習環(huán)境。

  在學法指導上,我重視觀察法、比較法、發(fā)現(xiàn)法和討論法等應用,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并相信自己有能力找到獲取新知的途徑。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引入。

  出示課件1:有3排小球,個數分別為6、7、2,由此提問:怎樣移動才能使每排小球個數同樣多?

 。ㄔO計意圖:移動小球讓學生初步感知平均數,并滲透移多補少法 。讓學生明白把多的分給少的,這樣的方法叫移多補少。)

  追問什么是平均數?請同學們舉例說明在平常生活中自己見到或聽到的平均數(設計意圖:通過舉例,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平均數與社會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三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 篇7

  教材分析: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規(guī)范實驗教科書人教版第五冊第92~93頁的內容。幾分之一這局部內容是分數知識中最為基礎的內容,它是在同學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來認識分數的。分數和整數無論在意義上,讀寫方法以和計算方法上,都有很大差別。認識分數是同學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同學學好這局部內容,可以為后續(xù)學習小數和進一步系統(tǒng)學習分數作鋪墊。認識幾分之一是小學數學概念學習中比較籠統(tǒng)的內容,同學開始掌握分數的意義是比較困難的。

  同學情況分析

  小同學從認識整數發(fā)展到認識分數,是一次飛躍,同學在生活中聽說過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們并不理解。分數的發(fā)生是從等分某個不可分的單位開始的,兒童生活里有這樣的經驗,但不會以分數來表述。

  教學目標

  《課程規(guī)范》對這節(jié)教材的要求是這樣的:能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認、讀簡單的分數。根據教材地位、課程規(guī)范的要求和同學的認知特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

  使同學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幾分之一,能用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幾分之一,并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這類分數的大小。

  結合觀察、操作、比較等數學活動,引導同學學會和同伴交流數學考慮的結果,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同學體會數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進一步發(fā)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分數和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分數的含義,形成“幾分之一”的表象。

【三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數學下冊說課稿:平移與旋轉06-28

三年級數學下冊說課稿07-09

三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11-05

三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15篇11-05

三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 15篇11-15

三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 (15篇)11-15

【精選】三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4篇03-30

三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四篇03-18

精選三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三篇03-29

三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15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