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說課稿> 力在哪里說課稿

力在哪里說課稿

時間:2022-07-07 13:33:22 說課稿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力在哪里說課稿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怎么樣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力在哪里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力在哪里說課稿

力在哪里說課稿1

  一.說教材:

  《力在哪里》是蘇教版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本課以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體驗力的經(jīng)驗為基礎,指導他們進一步認識、發(fā)現(xiàn)有關力的科學規(guī)律,突出“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和力對物體形狀的影響”以及“力有大小和方向”兩個基本要素。本課的教學內(nèi)容是從學生活動入手,通過體驗活動將學生對力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本課在本單元起著重要的統(tǒng)領作用又可為本單元其它課的深入研究做好了鋪墊。

  二.說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搜集生活中的實例,感受力無處不在;

  2.通過活動發(fā)現(xiàn)力能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和形狀。

  知識與技能:

  1. 舉例說出生活中存在的力;知道力對物體運動狀態(tài)和物體形狀的影響

  2. 會使用彈簧秤測量力的大小。

  3.(由于本節(jié)課活動比較多,希望同學們在活動中有所感悟,所以情感目標定為:體驗科學活動中的樂趣,喜歡合作與交流。

  三. 說重點難點:

  由于力是無形的,我們只能從力作用到物體上的效果來認識力,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些抽象,難理解,所以我把感受力的存在以及力對物體的影響做為本課的重點;彈簧秤對學生來說很陌生,學習正確使用彈簧秤作為本課的難點。

  四.說教法:“活動——點撥式”教學法。

  五.說教學過程:

  教學思路: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教學理念設計教學。首先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各式各樣的力,引出什么是力的話題。然后通過探究活動讓學生進行體驗、感知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通過活動學生發(fā)現(xiàn):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狀態(tài)。最后,通過游戲“掰手腕”認識力有大小,通過親自操作讓學生會使用彈簧秤測量力的大小。最后進行課堂總結,拓展延伸。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中學習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視頻導入

  首先讓學生觀看視頻,回答問題。然后提問:剛才同學們都談到了“力”,力在哪里呢?我們一起來找找吧! 引入課題。

 。ㄟ@樣設計的目的是從學生熟悉的情景出發(fā),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探究的的欲望,為進一步發(fā)現(xiàn)力的科學規(guī)律做好鋪墊。)

  二、尋找力,體驗力的普遍存在。

  有效的教學應該是從學習者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給學生提供進行充分科學實踐活動與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提高學習的能力。

  導入課題后,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中尋找力,進而使學生感受到力是無形的,力無處不在。 之后,提問:力看不見,摸不著,你是怎么知道它是存在的呢?學生很難說出正確答案。隨后我進行引導:握緊拳頭,你感受到力了嗎?拉動盒子,你看到盒子移動了嗎?通過引導,學生很容易理解雖然力是無形的,但是我們可以觀察和體驗到力作用于物體時所產(chǎn)生的效果。下面我設計了兩個活動讓學生進行體驗,以期學生對力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三、體驗力對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影響

  在這個活動中,我從實驗目的,實驗材料,實驗記錄表的填寫,實驗中的注意事項等方面對學生實驗常規(guī)提出要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再動手實驗之前,先讓學生思考怎樣使小球動起來?動得快點或停下來,或者讓它拐彎呢?再讓學生動手實踐。在玩的過程中尋找規(guī)律,作好記錄。本課時初始課,為了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深入探究力的知識的欲望,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去表達。口語化的語言表達簡潔明了,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學會歸納、整理等科學的方法。學生對于抽象的力難以理解,在活動過程中,學生能直觀地認識到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最后再讓學生舉出生活中力影響運動狀態(tài)的事例,達到強化認識的作用。

  四、體驗力對物體形狀的影響

  這一塊內(nèi)容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容易,并且在本單元《物體形狀改變以后》一課中還會深入講解。所以我的處理是讓三位同學來演示,其它同學仔細觀察,看看用力之后橡皮筋,彈簧、氣球和海綿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進而得出力改變物體形狀的結論。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思考能力。

  五 、認識力的大小

  通過前面的體驗,同學們對力已經(jīng)不陌生了,在此加入力量游戲----“掰手腕”。既可以讓大家放松一下,還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做好了鋪墊,當問到“你和他的力氣相差多少時,學生回答不出來,自然的過渡到對彈簧秤的學習。在學習使用彈簧秤時,先請全班學生觀察彈簧秤的整體結構,然后示范講授如何正確的使用。這樣指導了學生拿到科學儀器時先看整體構造,再研究如何使用。最后學生分組練習測量,同學之間互相幫助、學習測量。達到會正確使用彈簧秤的目的。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最后進行總結,今天我們通過觀察和實際體驗,還真的發(fā)現(xiàn)了力不少的秘密呢!其實,力還有許多秘密,下一節(jié)我們繼續(xù)研究吧。

  六、教學反思:

  1、注重科學實驗中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茖W課需要學生有大膽實踐、嚴謹認真的態(tài)度,所以在探究活動時我適時給學生滲透探究實驗的注意事項,如大膽猜測,做好記錄,仔細觀察、勤于思考等。目的`是培養(yǎng)孩子們在探究中思考,思考中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

  2、注重教師的示范和指導。在本課的教學中,在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的同時,教師的指導也很到位。如,在學習使用彈簧秤時,先請全班學生觀察彈簧秤的整體結構,然后示范講授如何正確的使用。這樣指導了學生拿到科學儀器時先看整體構造,再研究如何使用。又如,在“體驗一”中,我指導同學們記錄實驗中方法和自己的發(fā)現(xiàn)。這些指導都是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必須的,是更好的動手做科學的前提保證。從課堂教學的過程來看,學生的研究非常有成效,在活動中表現(xiàn)了他們應有的創(chuàng)新性,學生的活動非常投入。

  3、充分聯(lián)系實際。在學生對日常生活中力的經(jīng)驗與體驗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具有引導性、啟發(fā)性的問題和游戲,使學生對力的認識越來越清晰,也意識到力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本節(jié)教學中的不足: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板書的設計不是很理想。教學方式上也略先單一,實驗結果的交流匯報方面時間分配不足,有種匆匆收尾的感覺。另外,語言不夠準確、流暢,在日后的教學中還需努力提高對課堂的控制能力。

力在哪里說課稿2

  一、教材簡析:

  《力在哪里》選自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無處不在的力》。本單元屬于“物質(zhì)世界”板塊中“運動與力”的范疇,《力在哪里》是本單元的起始課,著重指導學生在對日常生活中力的經(jīng)驗與體驗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和發(fā)現(xiàn)有關力的科學規(guī)律,突出“力對物體運動狀態(tài)和形狀的影響”以及“力有大小和方向”這兩個基本要素,為后面的各種力的研究打好基礎。

  力是無形的,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些抽象,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對教材編寫意圖的分析,我調(diào)整了教學內(nèi)容,首先引導學生對生活中與力有關的各種現(xiàn)象進行觀察、描述,從而發(fā)現(xiàn)力的存在,然后組織學生運用一組材料進行有關力的實驗,并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的整理和分析認識到“力對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和形狀的影響”以及“力有大小和方向”這兩個基本要素。這部分是引導學生開展科學探究活動的重要內(nèi)容,是本課的重點,對這個實驗的設計與控制是本課的難點。接著,再引導學生通過科學游戲加深對力的了解,體驗力的基本要素在生活中的應用,最后是課外延伸,拓展對力的認識。

  二、說教學目標:

  小學科學課的總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它包括,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待自然、社會和個人的正確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并獲得一些基本的科學知識。根據(jù)本課的知識結構,我制定的教學目標是:

  1、學生能夠收集事例,通過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形狀的變化及人的感受說明生活中力的存在。

  2、學生能夠通過實驗探究力對物體運動狀態(tài)、形狀的影響,體驗力有大小和方向。

  3、讓學生關注生活中的科學,喜歡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并從中體驗和感受到樂趣。

  三、說教學準備:

  為了配合本課的教學,我制作了多媒體課件,采用的分組實驗材料有:籃球、彈珠、磁鐵小車、氣球,棋子和打靶紙,實驗記錄卡。

  這些材料看似雜亂無章,但卻與本課的知識點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在整個探究過程中,這四種材料都能幫助學生體會到各種力的存在、力產(chǎn)生的效果及力的要素。其中,學生可通過拍、踢、滾、推、拋、壓等方式來玩籃球,從中發(fā)現(xiàn)力對物體運動狀態(tài)和形狀的影響,體驗力的大小和方向,同時也滲透了推力、彈力、和重力的知識;在玩彈珠和磁鐵小車的過程中學生能體會到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所不同的.是彈珠間的碰撞是一種外力,而磁鐵間的吸引則是一種內(nèi)力;氣球可吹、可拉、可拍,能很好地幫助學生體會力對物體形狀的影響,同時也滲透了壓力、彈力和反沖力。

  四、說教學過程:

  《科學課程標準》強調(diào):親身經(jīng)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茖W課程應向?qū)W生提供充分的探究的機會。教師是科學學習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伙伴。遵循這些理念,我為本課設計了這樣的三個環(huán)節(jié):

 。ㄒ唬┘ぐl(fā)興趣,游戲?qū)耄?/p>

 。ǘ⿲嶒炋骄,尋找秘密;

  (三)聯(lián)系實際,解決問題。

 。ㄒ唬┘ぐl(fā)興趣,游戲?qū)?/p>

  游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學習方式,因此,本課開課時,我就組織學生兩人一組,玩頂腰游戲,然后談一談游戲感受,讓學生體會到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引出并板書課題——力在哪里。

  緊接著,請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哪里還有力的存在?學生可聯(lián)系生活實際各抒已見。

 。ǘ⿲嶒炋骄,尋找秘密

  1、分組實驗。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在學生結合生活經(jīng)驗找到力之后,我出示了一組實驗材料,并組織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分組實驗,從實驗中發(fā)現(xiàn)力的有關信息。各小組按照這樣幾個步驟來探究:

 。1)選出小小記錄員;

 。2)商量玩法,提出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

  (3)動手實驗,收集信息;

 。4)用自己善長的方式填寫實驗記錄單。

  2、分組收拾材料,整理信息。

  在學生完成實驗后,我先要求學生30秒迅速收拾材料,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然后給時間學生在組內(nèi)進一步整理和完善實驗記錄單,回顧游戲過程,梳理實驗現(xiàn)象,最后將記錄單張貼到黑板上。

  3、全班交流,收集整理信息。

  貼完后,再請各組代表根據(jù)實驗記錄單來匯報交流。

  在學生匯報時,我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指導:

  策略一:一開始,學生一般會按自己的思路無序地描述實驗現(xiàn)象,那么我會引導學生按照玩材料的順序來依次描述,先完整地描述完一種材料的玩法和看到的現(xiàn)象,再介紹第二種,這樣就能有序地,不重復,不遺漏地描述各種實驗現(xiàn)象了。

  策略二: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常常帶有自己生活化的語言,而不能科學地表達,這就需要教師及時對發(fā)言準確、有條理的學生進行鼓勵,適時點撥、提煉新知,激勵其他人認真傾聽 “取人之長”,逐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和口頭表達能力。

  4、歸納概括,得出結論。

  在充分收集信息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研究討論,對組內(nèi)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分析、歸類,找出各種實驗現(xiàn)象中的共同點,然后在空白實驗單上記錄分類情況,并展示出來。在學生匯報分類結果時,我會請學生說一說你的分類依據(jù)是什么,如果學生歸類正確,就可能通過分析自己組的分類依據(jù),從而得出這兩個的結論,教師有序板書。

  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

  由于探究能力有限,學生往往不能有準確的表述,那么此時教師的主導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巧妙引導,幫助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

  學生可以比較輕松地得出力能讓物體運動起來或是停下來,此時學生需要教師幫助其認識到:運動和靜止都是物體的一種運動狀態(tài),從而得出準確的結論: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對于力有大小和方向這個結論的歸納,我們可以請兩個同學在同一個地方拍同一個籃球,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想一想為什么這個人拍籃球彈得高些,那個人拍籃球彈得低些,那是因為他們用力的大小不同,還可以從學生的實驗記錄單中列舉幾種物體滾動方向不同的情況,從而認識到力有方向,能改變物體的運動方向。學生通過觀察、類推可以認識到其實眾多實驗現(xiàn)象中都滲透著力有大小和方向。

  5、科學游戲——打靶。

  在歸納出力的相關知識后,我設計了一個打靶游戲,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力的大小和方向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ㄈ┞(lián)系實際,解決問題。

  在課的最后,我設計了一個生活情境,組織學生探討:如何輕松地移動一個大箱子?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產(chǎn)生新的問題,并運用所學的科學知識去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為后面各種力的學生作鋪墊。

  以上就是我的教學設計,通過教學,讓學生親歷知識發(fā)生、發(fā)展、形成的全過程,使他們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

力在哪里說課稿3

  教學目標:

 。ㄒ唬┻^程與方法:

  1、能夠搜集事例,感受到生活中的力無處不在。

  2、通過一系列活動,探究力對物體運動和形狀的影響,力有大小和方向。

 。ǘ┲R與技能:

  1、知道力的普遍存在。

  2、知道力對物體運動和形狀的影響,力有大小和方向。

 。ㄈ┣楦、態(tài)度與價值觀:

  喜歡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并從中體驗和感受到樂趣。

  教具準備:

  1、教師準備:籃球、鐵鉗、核桃

  2、學生準備:橡皮泥(面團)、彈簧、直尺、細木棍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提問:你能用什么方法使講桌移動嗎?

  指名學生說出方法并讓學生上來演示。

  2、剛才大家想的辦法都使講桌移動了,盡管方法各不一樣,但是它們的共同之處都對講桌施加了一個什么?(先讓學生說,學生很快說出“力”后,板書:力)

  二、自主探究:

  (一)、感受力的存在。

  1、出示一個籃球,你有沒有辦法讓移動中的籃球停下來?上來試一試。(師生互擲籃球)。

  2、你看到力了嗎?力是什么樣子的?(為難學生,激發(fā)學生深層次的思考:力是無形的,我們只能感受到力的存在。)

  3、請大家仔細觀察,看看你能感受到力的存在嗎?

 。1)、(雙手輕輕拿住一根粉筆),感受到力了嗎?

  (2)、(用力掰斷粉筆),感受到力了嗎?

  當 時,我感受到了力。你能用簡單的箭頭表示核桃受力的情況嗎?

  4、學生用樹枝感受力的存在,試著說出自己的感受。全班交流。

  5、打開書40頁,看書上的`四幅圖,小組討論,感受力的存在。(學生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6、學生活動:試著利用身邊的物體感受力的存在,將你們的研究成果展示到黑板上,只要有成果,可以自由上來寫。

  7、在我們生活中,你還能感受到力的存在嗎?(可以安排討論)

  8、師生共同總結得出:力無處不在。

  9、提問:我站在這兒,有力存在嗎?晚上睡覺時有力存在嗎?(為難學生,激發(fā)學生深層次的思考。進一步鞏固力無處不在。)

 。ǘ、力對物體的影響

  1、通過前面幾個我們感受力的活動,你發(fā)現(xiàn)力對物體的運動有什么影響?

  2、力除了對物體的運動有影響,對物體的其他方面還有影響嗎?

  3、(出示橡皮泥)拿這塊橡皮泥,用力捏一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學生匯報,全班交流(注意即時性評價和他評)

 。ㄈ⒘Φ拇笮『土Φ姆较

  1、扳手腕活動

 。1)、教師提問:邊玩邊思考:獲勝主要靠什么?為什么扳手腕特別費勁呢?

  (2)、學生活動,教師參與指導

 。3)、學生匯報,全班交流

  (4)、要精確測量力的大小,就必須使用彈簧秤,下節(jié)課我們要詳細的研究用彈簧秤測力的方法。

  2、開關門活動

  (1)、讓兩個學生上來,一個開門,一個關門。

 。2)、仔細觀察,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3、總結得出:力有大。涣τ蟹较。

  三、總結、評價

  1、你感覺你這節(jié)課表現(xiàn)怎么樣?為什么?

  2、小游戲

  雙方各伸出一只腳,頂在一起;都伸出一只手,也拉在一起,用力將對方拉向自己。

力在哪里說課稿4

  一、教材簡析:

  《力在哪里》選自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無處不在的力》。本單元屬于“物質(zhì)世界”板塊中“運動與力”的范疇,《力在哪里》是本單元的起始課,著重指導同學在對日常生活中力的經(jīng)驗與體驗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和發(fā)現(xiàn)有關力的科學規(guī)律,突出“力對物體運動狀態(tài)和形狀的影響”以和“力有大小和方向”這兩個基本要素,為后面的各種力的研究打好基礎。

  力是無形的,對于四年級的同學來說有些籠統(tǒng),根據(jù)同學的實際情況和對教材編寫意圖的分析,我調(diào)整了教學內(nèi)容,首先引導同學對生活中與力有關的各種現(xiàn)象進行觀察、描述,從而發(fā)現(xiàn)力的存在,然后組織同學運用一組資料進行有關力的實驗,并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的整理和分析認識到“力對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和形狀的影響”以和“力有大小和方向”這兩個基本要素。這局部是引導同學開展科學探究活動的重要內(nèi)容,是本課的重點,對這個實驗的設計與控制是本課的難點。接著,再引導同學通過科學游戲加深對力的了解,體驗力的基本要素在生活中的應用,最后是課外延伸,拓展對力的認識。

  二、說教學目標:

  小學科學課的總目標是培養(yǎng)同學的科學素養(yǎng),它包括,培養(yǎng)同學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yǎng)同學對待自然、社會和個人的正確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并獲得一些基本的科學知識。根據(jù)本課的知識結構,我制定的教學目標是:

  1、同學能夠收集事例,通過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形狀的變化和人的感受說明生活中力的存在。

  2、同學能夠通過實驗探究力對物體運動狀態(tài)、形狀的影響,體驗力有大小和方向。

  3、讓同學關注生活中的科學,喜歡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并從中體驗和感受到樂趣。

  三、說教學準備:

  為了配合本課的教學,我制作了多媒體課件,采用的分組實驗資料有:籃球、彈珠、磁鐵小車、氣球,棋子和打靶紙,實驗記錄卡。

  這些資料看似雜亂無章,但卻與本課的知識點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在整個探究過程中,這四種資料都能協(xié)助同學體會到各種力的存在、力發(fā)生的效果和力的要素。其中,同學可通過拍、踢、滾、推、拋、壓等方式來玩籃球,從中發(fā)現(xiàn)力對物體運動狀態(tài)和形狀的影響,體驗力的大小和方向,同時也滲透了推力、彈力、和重力的知識;在玩彈珠和磁鐵小車的過程中同學能體會到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所不同的是彈珠間的碰撞是一種外力,而磁鐵間的吸引則是一種內(nèi)力;氣球可吹、可拉、可拍,能很好地協(xié)助同學體會力對物體形狀的影響,同時也滲透了壓力、彈力和反沖力。

  四、說教學過程:

  《科學課程規(guī)范》強調(diào):親身經(jīng)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同學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茖W課程應向同學提供充沛的探究的機會。教師是科學學習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伙伴。遵循這些理念,我為本課設計了這樣的三個環(huán)節(jié):

  (一)激發(fā)興趣,游戲?qū)?/p>

  游戲是同學喜聞樂見的一種學習方式,因此,本課開課時,我就組織同學兩人一組,玩頂腰游戲,然后談一談游戲感受,讓同學體會到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引出并板書課題——力在哪里。

  緊接著,請同學說一說:生活中哪里還有力的存在?同學可聯(lián)系生活實際各抒已見。

 。ǘ⿲嶒炋骄浚瑢ふ颐孛

  1、分組實驗。

  “愛玩”是小朋友的天性。因此,在同學結合生活經(jīng)驗找到力之后,我出示了一組實驗資料,并組織同學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分組實驗,從實驗中發(fā)現(xiàn)力的有關信息。各小組依照這樣幾個步驟來探究:

 。1)選出小小記錄員;

 。2)商量玩法,提出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

  (3)動手實驗,收集信息;

  (4)用自身善長的方式填寫實驗記錄單。

  2、分組收拾資料,整理信息。

  在同學完成實驗后,我先要求同學30秒迅速收拾資料,注意培養(yǎng)同學良好的'實驗習慣。然后給時間同學在組內(nèi)進一步整理和完善實驗記錄單,回顧游戲過程,梳理實驗現(xiàn)象,最后將記錄單張貼到黑板上。

  3、全班交流,收集整理信息。

  貼完后,再請各組代表根據(jù)實驗記錄單來匯報交流。

  在同學匯報時,我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指導:

  戰(zhàn)略一:一開始,同學一般會按自身的思路無序地描述實驗現(xiàn)象,那么我會引導同學依照玩資料的順序來依次描述,先完整地描述完一種資料的玩法和看到的現(xiàn)象,再介紹第二種,這樣就能有序地,不重復,不遺漏地描述各種實驗現(xiàn)象了。

  戰(zhàn)略二:同學對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經(jīng)常帶有自身生活化的語言,而不能科學地表達,這就需要教師和時對發(fā)言準確、有條理的同學進行鼓勵,適時點撥、提煉新知,激勵其他人認真傾聽“取人之長”,逐步培養(yǎng)同學良好的傾聽習慣和口頭表達能力。

  4、歸納概括,得出結論。

  在充沛收集信息的基礎上,我引導同學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研究討論,對組內(nèi)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分析、歸類,找出各種實驗現(xiàn)象中的一起點,然后在空白實驗單上記錄分類情況,并展示出來。在同學匯報分類結果時,我會請同學說一說你的分類依據(jù)是什么,假如同學歸類正確,就可能通過分析自身組的分類依據(jù),從而得出這兩個的結論,教師有序板書。

  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

  由于探究能力有限,同學往往不能有準確的表述,那么此時教師的主導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巧妙引導,協(xié)助同學跳一跳摘到桃子。

  同學可以比較輕松地得出力能讓物體運動起來或是停下來,此時同學需要教師協(xié)助其認識到:運動和靜止都是物體的一種運動狀態(tài),從而得出準確的結論: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對于力有大小和方向這個結論的歸納,我們可以請兩個同學在同一個地方拍同一個籃球,引導同學仔細觀察,想一想為什么這個人拍籃球彈得高些,那個人拍籃球彈得低些,那是因為他們用力的大小不同,還可以從同學的實驗記錄單中列舉幾種物體滾動方向不同的情況,從而認識到力有方向,能改變物體的運動方向。同學通過觀察、類推可以認識到其實眾多實驗現(xiàn)象中都滲透著力有大小和方向。

  5、科學游戲——打靶。

  在歸納出力的相關知識后,我設計了一個打靶游戲,讓同學在游戲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力的大小和方向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ㄈ┞(lián)系實際,解決問題。

  在課的最后,我設計了一個生活情境,組織同學研討:如何輕松地移動一個大箱子?目的是為了讓同學聯(lián)系生活實際,發(fā)生新的問題,并運用所學的科學知識去發(fā)明性地解決問題,為后面各種力的同學作鋪墊。

  以上就是我的優(yōu)秀教案,通過教學,讓同學親歷知識發(fā)生、發(fā)展、形成的全過程,使他們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

力在哪里說課稿5

  說課內(nèi)容: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無處不在的力》中的第一課。

  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能根據(jù)力的作用效果來確認力的普遍存在,知道力是無形的。

  2、知道力對物體運動狀態(tài)和物體形狀的影響。

 。ǘ┻^程與方法:

  1、能夠通過事例,感受到生活中的力是無形的,并且無處不在。

  2、通過一系列活動,探究力對物體運動和形狀的影響。

 。ㄈ┣楦小B(tài)度與價值觀:

  喜歡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并從中體驗和感受到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由于力是無形的,我們只能從力作用到物體上的效果來認識力,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些抽象,難理解,所以富老師把感受力的存在以及力對物體的影響做為本課的重點;而通過一系列活動,探究力對物體運動和形狀的影響作為本課的難點。

  教具準備:

  橡皮泥、小車、礦泉水瓶子、彈簧、橡皮筋、棋子、花生、鐵絲

  課時準備:在清楚感受到力的存在的基礎上,認識到力有大小、方向,從而為后面的四課學習降低難度,打好基礎。基于這個考慮,富老師把教材內(nèi)容分成了兩課時,第一課時研究力的普遍存在和力對物體運動、形狀的影響;第二課時研究力的大小、方向,詳細研究用彈簧秤精確測量力大小的方法。本課進行第一課時,共分為五大環(huán)節(jié),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積極的進行探究活動,在活動中獲得知識和能力的發(fā)展。在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動手操作比較到位,這充分體現(xiàn)在對科學學習的平時教學中和學生對科學探究的理解上。

  教學思路:

  首先通過玩具風車來引入課題,讓學生理解力是無形的,我們只能感受道理的存在。接下來通過引導學生對日常生活中力的存在認識到力是無處不在的。在感受力的過程中滲透力對物體運動、形狀的影響。最后進行總結,讓學生繼續(xù)研究力。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首先從學生感興趣的玩具風車來引入課題,,然后提問:“你能讓這個風車轉(zhuǎn)動起來嗎?剛才同學們都談到了“力”,力是什么?在哪里呢?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來研究有關力的問題!币胝n題。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從兒童的興趣出發(fā),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探究的的欲望,為進一步認識發(fā)現(xiàn)有關力的科學規(guī)律做好鋪墊。

  二、尋找力,體驗力的普遍存在。

  有效的教學應該是從學習者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給學生提供進行充分科學實踐活動與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提高科學學習的能力。

  本節(jié)課導入課題后,教師恰當?shù)匾龑W生尋找生活中有關力的存在,進而使學生感受到力是無形的,力無處不在。

  這樣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實際中感受科學知識的存在。

  三、體驗力對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影響

  玩小汽車是學生們非常喜歡的游戲,而小汽車是城市孩子非常容易找到的玩具。為此富教師先讓學生思考怎樣使小汽車動起來?動得快點或停下來,或者讓它拐彎呢?再讓學生動手玩一玩。在玩的過程中尋找規(guī)律,作好記錄。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的意圖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學生對于抽象的力概念難以理解,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狀態(tài),還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速度和運動方向。

  四、研究力對物體形狀的影響

  為了研究力對物體形狀的影響,課文是從玩橡皮泥入手。玩橡皮泥也是同學們感興趣的游戲。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創(chuàng)設作品主題,然后進行操作,觀察橡皮泥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這里設計的意圖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作為一節(jié)科學探究活動課,著眼于通過學生的實踐探索,從而發(fā)現(xiàn)問題,明確力對物體的形狀產(chǎn)生影響,從課堂教學的過程來看,學生的研究非常有成效,在活動中表現(xiàn)了他們應有的創(chuàng)新性,學生的活動非常投入。由此可見,在科學教學中進行實驗的根本目的就是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實驗過程,讓學生享受解決問題的快樂。

  最后進行總結,今天我們通過觀察和實際體驗,還真的發(fā)現(xiàn)了力的不少的秘密呢!其實,力還有許多秘密,下一節(jié)我們繼續(xù)研究有關力的問題。

  本節(jié)課教師在學生探究活動前注意引導學生思考,并要求認真做好記錄,使學生的活動目標明確,提高了探究活動的有效性.

【力在哪里說課稿】相關文章:

《力》說課稿03-14

《力》說課稿12-20

《力的分解》說課稿02-15

《力合成》說課稿02-15

《力的合成》說課稿07-09

《藏在哪里了》說課稿08-12

幸福在哪里說課稿01-17

《春天在哪里》說課稿04-27

幸福在哪里說課稿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