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認識》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千米認識》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千米認識》說課稿1
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nèi)容是蘇教版教材第九冊第八單元第二課時“認識平方千米”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
一、說教材:
這部分內(nèi)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公頃這個土地面積單位后進行學習的,重點是讓學生認識1平方千米,體會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發(fā)現(xiàn)平方米、公頃和平方千米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教材利用實物圖片,呈現(xiàn)了四川九寨溝、三峽水庫、杭州西湖的面積和我國20xx年完成的造林面積等一組實際數(shù)據(jù)的基礎上,直接指出測量和計算大面積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單位。以邊長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為基礎,告訴學生其面積就是1平方千米,然后讓學生通過計算發(fā)現(xiàn)平方千米、公頃和平方米之間的進率。
基于本節(jié)內(nèi)容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根據(jù)數(shù)學課程標準,結合五年級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確立了如下教學目標:
1、通過演示和教師與學生的探究,使學生形成1平方千米的表象
2、建立空間觀念,知道平方千米與公頃及平方米之間的進率。
3、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加活動的習慣,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更加關注自然與社會.
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1平方千米,利用進率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二、說教法、學法
為了有效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我在教學中采用了老師啟發(fā)引導,師生交談,圖像信號法,課堂討論、交流等手段通過組織學生感悟、探究讓學生建立1平方千米的表象知道平方米與公頃以及平方千米之間的進率并利用進率會進行簡單的換算。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自主參與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形成的過程,探究新知、感受新知、學習新知、鞏固新知。
三、說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是學生數(shù)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fā)展以及思想品德形成的有效途徑,為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結合本節(jié)課的教學實際,以 “聯(lián)系生活,提煉新知——學習新知,建立表象——應用鞏固,深化拓展——全課總結、深化認識”的四大教學流程展開教學,這樣能給學生更多的主動參與、積極思考的空間,使學生主動積極地發(fā)展,在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能力。具體的教學程序是這樣的:
第一、聯(lián)系生活,感受新知
第二、 學習新知,建立表象
(一)猜想1平方千米有多大:
(二)認識1平方千米:
(三)結合實際,進行估算
我們學校的面積大約是5公頃,想一想,多少個這樣的面積才是1平方千米呢?
(這樣的.教學安排,可以促進學生數(shù)學思考能力和空間觀念的發(fā)展)
(四)學習土地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1、1平方千米的土地有多少公頃?你能推算出來嗎?
學生嘗試,小組交流,說出推算過程。
2、交流,完成板書:
1平方千米=100公頃=1000000平方米
1、同桌交流自己對土地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的認識與掌握情況
第三、應用鞏固,深化拓展
(1、運動場面積、居民小區(qū)占地面積、我們市的面積、江蘇省面積以及我國的領土面積用哪個土地面積單位較合適呢?
2、出示練習十三第7題
3、出示從同一幅地圖上描下來的5個省的地圖,估計出其他四個省的面積大約是多少萬平方千米?
第四、全課總結,深化認識
《千米認識》說課稿2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nèi)容是《千米的認識》,我準備從以下這幾個方面展開說課。
一、說教材
這部分內(nèi)容是小學數(shù)學西師版教材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測量長度》中的第一課時,它是本單元單元的重點,也是小學階段《測量認識》中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從教材編排看,是在學生上學期認識了米、厘米,知道了分米的基礎上進行的。“千米”是最大的長度單位,為了讓學生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例1主要是通過“8個人站成一排”的實踐活動,推測出800個人站成一排大約是1000米,由此引出“計量比較長的距離通常用千米作單位”。例2在例1的基礎上,通過創(chuàng)設實踐活動的情境,讓學生在“走”的過程中去進一步體驗、感受1千米的長度,從而主動構建1km的長度觀念。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在具體的情景中感受、體驗、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使學生通過觀察,明確米與千米的關系1千米=1000米。
【能力目標】在認識千米的過程中,聯(lián)系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抽象能力及空間想象能力,能用千米進行恰當?shù)墓罍y。
【情感目標】通過教學,讓學生體會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在情境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2、重點難點
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我將“在具體的情景中感受、體驗直至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定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而如何“建立1千米的觀念”則是這節(jié)課的難點。
二、說學生
我們班的孩子,在上一冊的學習中,已經(jīng)認識了米、分米、厘米,能在實踐活動中體會米、厘米的含義,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在坐出租車、看路邊的交通警示牌、路標等具體的生活環(huán)境中,也已見到過千米。但“1千米”到底有多長,在學生的頭腦中是沒有具體概念的。那如何給抽象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都相對較差的二年級孩子建立1千米的觀念呢?這就需要學生在大量的生活實踐中去感悟,逐步構建“1千米”的長度觀念。
三、說教法與學法
1、在游戲中學習。好動、好玩是小學生的天性,讓學生在玩耍中學習知識。本節(jié)課,我就準備將“捕魚”的游戲與例1結合起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愉快的游戲中學習。
2、在情境中感悟。知識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為了鞏固學生對1千米的認識,我設計了讓學生估測放學回家三條不同路上的1千米路程;估測哪些地點之間是1千米;欣賞祖國風景名勝圖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加深對1千米的認識。
3、在活動中構建。為了在例2的教學中增強學生的親身感受和體驗,我準備發(fā)揮學科整合的優(yōu)勢,提前與體育老師聯(lián)系,讓學生上體育課時親自圍著操場走5圈,記下時間,為幫助學生構建1千米的觀念作準備。
四、說教學過程
對于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我準備從“引入、感知——展開、體驗——練習、應用——拓展、延伸”為主線,分四個環(huán)節(jié)進行。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引入、感知
考慮到二年級學生可能對“清水到大竹”的具體長度不太了解,因此我將主題圖擺在了練習應用中的圖片欣賞環(huán)節(jié)。而本節(jié)課我準備就采用談話引入教學。從了解學生身高的對話中引入,順便也就復習了米、厘米等長度單位,順便再拋出一個問題:“你在生活中還見到過其它長度單位嗎?你是從哪里了解到的呢?”通過這一提問,不僅了解了學生的`學習起點,同時也拉近了數(shù)學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中開始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展開、體驗
二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比較弱,在教學中我盡量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他們進行估測,層層感知,逐步形成對1千米的感性認識,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我準備分四步進行:
第一步:初步估測,激發(fā)求知欲。在引入問題中,當學生說出“千米”時,讓學生展開第一估測:那你們覺得從哪里到哪里就是1千米呢?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中,知道1千米很長,但到底有多長,卻沒有這個概念,學生回答的結果肯定是五花八門,可這就讓恰好激發(fā)了學生想知道確切答案的迫切性,激起了學生求知欲望。
第二步:利用游戲,建立感知。當學生迫切想知道1千米到底有多長時,我就可以利用課前玩兒的游戲進行引導了:“上課前我們玩捕魚游戲時,8個同學組成的魚網(wǎng)大約有多長呢?”同時,請1豎排的8名同學起立,將手拉起來,讓魚網(wǎng)再現(xiàn)。學生在已有的對米的認知基礎上,估測出這是10米后,就接著提問:“那80個同學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約有多長?800個同學呢?”讓學生逐步推算出“800個學生拉著手站成一排大約就是1000米”。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要充分利用好“10個100米就是1000米”這一階梯,讓學生在分析中逐步感知。由此引出“計量比較長的距離通常用千米作單位,1千米在生活也就叫1公里”,并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形成初步的感性認識——1千米好長呀!
第三步:通過實踐,逐步構建!按蠹叶颊J為1千米好長!那你們具體去走過1000米嗎?”面對學生的滿臉疑惑,我便給學生介紹:我校運動場的跑道,每圈恰好200米。同時,播放一名學生圍操場走5圈的片斷?吹狡瑪嘀械男∧泻㈦S著圈數(shù)的增多,表情的變化,立刻就會引起學生的共鳴,思路也回到自己圍操場走了5圈時的情景。這時,就讓學生談談自己走了5圈后的感受,花了多少時間。在學生積極的發(fā)言中,逐步總結出:原來沿操場走5圈就是1000米,1000米真的好長,在學生頭腦中構建出1千米的長度觀念。接著就讓學生從觀察分析中得出1000米=1千米。
第四步:再次估測,鞏固升華。當學生對1千米形成表象后,我們進行第二次估測:“從學校到家的路上走到哪里大約是1千米?”學生天天放學走這條路,再熟悉不過了,可能誰都沒意識到今天所學的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于是各個爭先恐后,搶著匯報。由于此時學生對1千米已有了一定的認識,再根據(jù)第一次估測的經(jīng)驗,估測的準確性肯定會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此刻也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出來。當學生在小組內(nèi)充分交流后,多媒體顯示學生從我校回家的主要三條路線各走1千米后的終點,學生看著如此熟悉的畫面,情緒怎能不激動,學習熱情定能大大提高。
趁著學生興趣正濃時,我們又回到第一次估測的問題: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之間也相隔1千米呢?讓學生根據(jù)剛建立的對1千米的認識和自身估測的經(jīng)驗各抒已見,相信定能聽到學生自信的回答。因為此時,學生已經(jīng)歷了“對距離的感受、對時間長短的感受、對身體疲勞程度的感受”等多種體驗,1千米的長度觀念在學生腦海中已經(jīng)比較清晰了,回到最初不會的問題上,再次進行估測,這樣學生對1千米的認識就進行了再一次的升華,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練習、應用
為了加深學生對千米的認識,我主要設計了不同層次的4道練習題:
前面兩題是基本練習:
第一題:連線題。多媒體出示人步行及幾種常用交通工具的圖片和行駛速度,讓學生在自己手中的題單上進行連線。
第二題:填長度單位。多媒體出示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圖片,讓學生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這兩道基本練習,主要是為了鞏固千米在學生頭腦中的印象。
第三題:是讓學生從欣賞圖片中感受千米在生活應用。各種各樣的路標、道路指示牌上,我們能看到千米的身影;我們的母親河黃河全長約5464千米,她哺育了千千萬中華兒女;連綿起伏的長城全長約6700千米,它是中華人民智慧與勤勞的結晶。當欣賞完祖國的大好河山后,讓學生接著說說你還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見到過千米,進行延伸。
第四題:向同學們出示一段“神舟”六號的圖文資料,其中有很多帶有千米的數(shù)據(jù),從中,讓學生感受到千米的廣泛應用。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拓展、延伸
在本課的最后,我設計了兩個課外體驗活動,通過這兩個體驗活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千米的認識和體驗,同時再次感受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五、說板書
最后向大家展示的是這節(jié)課的板書設計:
千米的認識
1km=1000m
km表示千米
以上就是我對《千米的認識》的說課,敬請各位專家和同行指教,謝謝大家!
《千米認識》說課稿3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64頁千米的認識。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在已經(jīng)認識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礎上學習長度單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長度的觀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掌握測量1千米的方法。
2、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實際測量和估測能力。
3、滲透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踐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1千米的長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關系。
教學難點:
讓學生親自體會生活中測量1千米的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套(沒有條件的地區(qū)可以用投影、掛圖代替)。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師問:我們都學過什么長度單位?你們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長嗎?1厘米、1米呢?如果測量鉛筆的長度,用什么單位比較合適?測量教室的長度呢?
2、小組交流,整理資料(課初,以小組為單位,交流一下課外測量的情況)
各小組匯報課外測量情況:
1、測量一下路邊兩根路燈間的距離為多少米?多遠為1000米?
2、測量一下學校運動場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幾圈是1000米?
二、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出示課件“認識千米”見課件展示
師問:請同學們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說什么?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師小結:通過畫面我們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標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樣,同時板書“千米”;
3、設疑:計算比較長的路程,為什么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單位?
你們想了解有關千米的什么知識?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認識長度單位“千米”(把課題補充完整)。
三、自主探索,研究問題
1、各小組匯報課外實際測量情況。學生匯報時,教師及時給予評價,并把有關數(shù)量板書。
2、教師說明:路邊兩根路燈桿間的距離是50米,二十一根路燈桿的距離長1000米;運動場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結合本校實際)跑兩圈半是1000米。
那么,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就是1千米。
師問:你們知道1千米和1米之間的關系嗎?(板書;1千米=1000米)
3.估想。
。1)師問:,1米有多長?50米有多長?100米有多長?兩個里程碑間1千米的長度?(讓學生閉眼想象)
。2)師問:從學校門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約是1千米?(小組討論)
(3)師問:你能說一說你是怎樣猜測的嗎?想一想,你還知道什么物體間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或者是幾千米?
4、記憶進率。
問:還記得手指游戲嗎?現(xiàn)在請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間有什么秘密?
明確:大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距離較遠,正好表示它們之間的進率是1000。
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練習十的第1、2題)
1、看圖,從小林家到什么地方有1千米遠,把路線畫出來。
學生匯報時,說一說想的過程。
2、把每小時的路程和合適的交通工具用線連接起來。
(學生訂正時,適時加入交通法規(guī)教育。)
五、實踐
師問:你們想不想體驗一下走1千米有什么感覺?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長時間大約是1千米?(組織學生到操場分小組進行)
匯報:你們是怎么走的?有什么感覺?
六、看書質疑,全課總結
1、今天我們學習了千米的認識,你們有什么收獲?
2、齊背“手指游戲歌”,加最后一句話“大哥二哥有秘密,這個秘密是1000!
七、課外實踐作業(yè)
查閱有關“千米”這個長度單位的小資料,和同學們說一說。
《千米認識》說課稿4
說課內(nèi)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的內(nèi)容,課題是千米的認識。
說教材分析:
學生對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有了較深的認識,并能夠準確地進行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長度單位之間一些簡單的換算,這些都是學習本節(jié)課的基礎,它們不僅為本課教學作了知識的鋪墊,同時為本課千米與米的化聚作了思路孕伏、遷移。認識千米不僅是學生今后學習和生活的需要,也是長度單位形成完整知識體系的需要。教材例3通過到某地還有多少千米的情境圖,引出千米,同時告知 400米的跑道2圈半就是1000千米,得出1千米=1000米。例4是要學生量出100米,走10個100米來感受1千米的長度,做一做,讓學生舉例校門口到哪里是1千米,并且要求學生和老師一起體驗一下1千米有多遠。這個過程在課堂上操作不利于教學,我要求學生在課前做,但這個例題啟迪我們教學千米時要注意幫助學生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例5是利用剛才所學的1千米=1000米進行千米與米的有關化聚,化聚對學生來說并不難,可以從已學的單位間化聚得到正遷移。學習好這課是今后學習土地丈量、平方千米等知識的基礎。
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進行千米與米間的簡單換算。
2.通過估計生活熟悉路段距離,在觀察、比較、猜測和推理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估測意識和能力,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估計較長距離時,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利用生活經(jīng)驗,通過合理推理進行估計的習慣,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并養(yǎng)成在不要求精確值時能自覺進行估計的習慣。
由于利用千米和米的進率進行化聚在今后學習中經(jīng)常遇到,1千米是比較大的長度單位,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需要通過反復體驗和想象、推理來建立觀念,而新課程提倡建立單位觀念。因此我確定本課教學重點是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會用它進行簡單的化聚。教學難點是通過推算想象和體驗建立1千米的觀念。
《千米認識》說課稿5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第六冊第六單元的第一課時《認識千米》。這部分內(nèi)容是在學生已經(jīng)熟練掌握了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既能讓學生感知千米的含義,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又為以后學習單位間的換算打好基礎。教材例題首先提供現(xiàn)實情境,讓學生整體感知千米的含義,并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然后通過看一看、走一走、算一算等豐富的實踐活動來理解和體會千米,認識1千米=1000米,真正體驗和感悟千米的實際長度。隨后的想想做做讓學生通過畫一畫、算一算、填一填及時鞏固所學知識,讓學生在運用中感受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建立1千米長度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與米之間的.簡單換算,并能熟練地應用于生活情境中。
能力目標:經(jīng)歷探索運用千米來描述事物長度的過程,建立初步的數(shù)感,發(fā)展抽象思維;在簡單的單位換算練習活動中,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情感目標:在數(shù)學學習活動中,深刻感受到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與米之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難點:
建立1千米長度的概念,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簡單的推理能力。
。榱四芨玫貙崿F(xiàn)教學目標,有效地突破重難點,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能力得到提高,興趣得到培養(yǎng),我主要通過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來引導學生開展本課的探究)
二、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引入。
組織學生回憶: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哪些長度單位?并引導學生比劃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長度,引出并板書課題,通過復習,激活學生的學習經(jīng)驗,激發(fā)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第二環(huán)節(jié):實踐體驗,構建概念。
我打算分三個層次來組織學生探索新知。
第1個層次:初步體驗生活中的千米。通過媒體播放搜集到的圖片,讓學生說說從中了解了哪些信息?然后組織學生交流:你還在哪里聽過或看過“千米”?使學生在交流中明確:千米是一個長度單位,常用來計量比較長的路程。從現(xiàn)實情境引入,讓學生體會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第2個層次:教學“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
教師設疑:1千米到底有多長?組織學生在100米的跑道上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讓學生體會100米的長度。組織學生在小組內(nèi)交流:你覺得走100米的路長嗎?那走10個100米該有多長呢?使學生在交流中明確10個100米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然后引導學生想一想:“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從而引導學生得出1千米=1000米。通過引導學生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等活動,使學生深刻理解1千米有多長,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第3個層次:感知、體會1千米。提出問題:學校跑道一圈是200米,幾圈是1千米?然后組織學生交流:在你熟悉的路段中,從哪里到哪里可能是1千米?引導學生通過親身體驗,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一步理解1千米的長度。
第三環(huán)節(jié):鞏固練習,深化應用。
我打算分兩個層次設計練習:基礎練習:第1、2、3、4題。通過引導學生畫一畫、算一算、填一填,既加深了對千米的認識,又鞏固了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綜合練習:第5、6題。通過運用千米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去探索新知,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發(fā)揮想象,親身體驗和感悟,讓他們用自己的眼光去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千米認識》說課稿6
一、教材分析
千米的認識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五冊第84、85頁的內(nèi)容!肚椎恼J識》是小學數(shù)學量與計量知識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長度單位,并且初步了解了這些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條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熟記1千米=1000米,并能進行簡單的化聚。
2、能力目標:在認識千米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確估計物體的長度。
3、情感目標: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使學生在探索和合作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由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很少有機會接觸千米這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學生會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觀念比較困難。因此,我認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使學生建立千米的觀念,在建立千米觀念的基礎上去正確估計物體的長度又是這節(jié)課的難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的關鍵是盡量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增加學生對千米的感性認識。
二、說教法和學法
三、說教學程序
(一)復習導入
1、一米大概有多長?
2、出示米尺,讓學生說說米尺的作用。
3、當我們測量數(shù)學課本的寬,鉛筆盒的厚度時,是不是還用米來測量?當米尺測量這些物體顯得太長時,我們是引入了分米、厘米、毫米等比米小的長度單位來測量,這些單位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4、如果我們要測量一下學校到電影院的路程到底有多長?你有沒有辦法?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整理,當測量路程的長度時,我們通常用比米大的長度單位千米(板書課題),F(xiàn)在我們就來認識千米。
。ㄟ@種導入方法建立在學生已有認知的基礎上,通過設疑提問,巧設懸念,可以激發(fā)學生主動探求新知識的欲望,并了解了千米這種單位的作用。)
。ǘ┬抡n教學
1、認識千米
。1)認識10米。
在學校的操場上用卷尺量出10米,在兩頭插兩根標槍,讓學生走一走,看一看。然后每10米移動一下標槍,同時讓學生觀察,走步,了解幾十米,舉例說說什么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0米?
(2)認識100米。通過測量得到10個10米是100米,觀察,然后走一走,想想100米的長度。舉例說說從哪里到哪里的長度大約是100米?
(3)認識1000米。
上此課的前幾天利用體育課組織學生繞操場跑道跑了4圈,每人必須跑完,跑慢沒關系。學生先說說賽跑的感受,然后告訴學生跑道為250米,問實際上就是跑了多少米?
2、單位間的化聚。
。1)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就是1000米(板書千米、米關系),
千米有時也叫公里。
。(lián)系生活實際,通過親身體驗,跑完艱苦的1千米,此時“千米”在學生的心中已經(jīng)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將是久遠的,突破了建立1千米的觀念的難點)
(2)教學例1
以前我們學過米、分米、厘米、毫米間的互化,現(xiàn)在你能不能根據(jù)1千米=1000米,自己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請大家試一試,有困難的同學可以與同桌商量一下。
計算2千米=()米
學生計算結果,然后說說是怎樣想的。
再練習:
2千米500米=()米
6千米30米=()米
練習后說說想法。
(3)教學例2
嘗試練習
4000米=()千
并說說練習過程的依據(jù)?
再練習
10000米=()千米
嘗試練習:
4350米=()千米)米
想:4000米是4千米,4350千米是4千米530米
。4)試一試:
6千米720米=()米
5830米=()米
3、歸納整理長度單位
經(jīng)過這個單元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把長度單位全部學完了。你可以先用手比劃一下各長度單位(千米除外)的長度。誰能按從小到大的順序給它們排排位?學生學過的長度單位共有五個,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依次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相鄰長度單位間的進率都相同嗎?不同在哪里?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在此基礎上可以推算出以下的進率關系式:
1千米=10000分米=100000厘米=1000000毫米
1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ㄒ龑W生對學過的長度單位及其進率進行整理和歸納,使學生認識一個完整的長度單位的知識體系。)
小結:今天你有哪些新的收獲?還有哪些問題?你是用哪些方法學會這些知識的?
四、鞏固應用
學了這些知識你覺得能解決哪些問題?
那么多實際問題,課后你們可以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問題想辦法加以解決。這里老師也收集了幾個問題,你們能用今天學到的本領加以解決嗎?
1、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一根拔河繩長12()
小冬肩寬30()
一輛汽車每小時行60()
一本數(shù)學書厚8)
北京到溫州之間相距2510()
杭州到溫州之間相距367()
學校到電影相距38()
。ㄟ@道題和生活聯(lián)系最緊密,可以加強學生對長度單位千米與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對比,培養(yǎng)學生準確使用長度單位的能力。)
2、在○里填上“〉”、“〈”、或“=”號。
。1)5千米○678米;(2)28毫米○6厘米;
(3)100分米○10米(4)6分米○485毫米
3、有A、B、C、D四種物體,它們的長度分別如下。那么最長的一種物體是()。
A、680毫米B、4分米C、2米D、216厘米
(安排這道題的目的是在學生掌握長度單位之間的基礎上,會進行單位換算,并比較大小。又通過選擇合適的數(shù)量,建立實際長度的觀念。)
4、你能說出一些具體例子嗎?
。1)約6分米長的物體(舉出5個例子)。
。2)用千米作單位最合適(舉出5個例子)。
(在熟練認識長度單位的基礎上,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應用題,并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舉例說明,提高運用長度單位的能力。)
板書設計:
千米(公里)的認識
毫米、厘米、分、米、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例1:
(1)2千米=()米
。2)2千米500米=()米
例2:
。1)4000米=()千米
。2)4350米=()千米()米
這樣的板書設計一是有利于指導學生觀察和抽象概括;二是板書設計和教學思路和諧統(tǒng)一,能簡明突出地呈現(xiàn)本課知識點,看上去一目了然。
《千米認識》說課稿7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千米的認識》。它是在學生學習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長度單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扒住辈幌窭迕住⒎置啄菢涌吹靡、畫得出,所以學生對“千米”的感知相對較少,這就為學生認識“千米”帶來了困難。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靈活運用教材,是解決這一困難的有效途徑。
根據(jù)上述內(nèi)容的分析,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建立1千米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體驗1千米的實際長度,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3、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在與同伴交流中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愉悅心情。
其中,使學生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體驗1千米的實際長度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這一內(nèi)容,我大膽走出教材的約束,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幫助學生親身體會,加深對“千米”的理解。
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難點我設計以下教學過程:
一、以一次旅游出發(fā)初識“千米”
同學們?nèi)ミ^北京嗎?你是怎樣去的?去北京,哪種出行方式最合適呢?
暑假里,我們?nèi)议_車去了北京,路途上需要多長時間?請大家猜一猜。有人說是兩小時,有人說三小時,這是我記錄的時間,請大家來算一算吧!
我們的行程足足用了4小時,看來呀,北京離我們這里真的很遠。我查了資料,大家請看:北京離我們這里大約是300——(千米)。
引出長度單位——千米(板書:千米的認識),并告訴學生:計量比較長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單位;千米用字母“km”來表示;“千米”也叫“公里”。
設計意圖:去北京選擇合適的出行方式是對學生生活積累的考查,探討路途上用了多長時間,對第一單元“時、分、秒”進行了復習,將時間的長短與路程的遠近聯(lián)系起來,加強了知識間的融合。
二、從操場跑道出發(fā)感受“千米”
1千米有多長呢?出示第一幅情景圖:
運動場的跑道通常一圈是400米,幾圈是1000米呢?
結合跑道,同學們能夠有條理地分析出跑道兩圈半的長度就是1000米,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是1千米。(板書:1000米=1千米)
觀看動態(tài)視頻,感受1千米的`產(chǎn)生。
第二幅情景圖就是一項實踐活動,我把這項活動安排在了課前。在我校操場的北端有100米的跑道,我以做游戲的形式組織學生沿百米跑道走一走,并記錄所用的時間、步數(shù)。
課堂上,我組織大家交流:
如果沿著百米跑道,走一個來回是多遠?怎么走能走出一千米呢?
如果100米我大約要走200步,大約用了2分鐘,1千米呢?
通過推算1千米要用的時間和步數(shù),理解了(10)個100米就是1千米。
事實上,我校操場上的跑道,一圈是300米,利用圓形跑道,怎樣走出1千米的路程呢?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結合學生熟悉的運動場跑道示意圖,說明1千米有多長;結合課前的實踐活動,推算出步行1千米要用的時間,是對“1千米”的感知,從而加深了對“千米”的理解。
三、從校外旅游出發(fā)體會千米
有兩名同學想去校外尋找“1千米”的路程,他們來了一次校外旅游。
他們從海港一小出發(fā),都到過哪些地方呢? 這就是他們的路線圖,這是他們記錄下來的數(shù)據(jù):1千米、700米、1500米、2千米。
首先請同學們將各數(shù)按一定順序排序,然后將這些數(shù)據(jù)放到合適的位置上,這是在考查學生對長度的理解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根據(jù)路線圖,請同學們說一說圖上哪兩個地方的距離是1千米?我們發(fā)現(xiàn)從學校到信達的距離是1千米,通過計算還能得知從信達到醫(yī)院的距離也是1千米。
這張路線圖中還藏著許多數(shù)學信息,小組內(nèi)互相交流并匯報。
設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的意圖是讓學生感知“1千米”的實際距離,這比一圈一圈的跑道更加直觀,更加接近孩子們的生活,更能加深對“1千米”的理解。
四、學以致用
我設計的練習如下:課件出示。
這些都以答題卡的形式發(fā)給大家,完成這些練習之后教師進行訂正。我認為一節(jié)數(shù)學課必須留給孩子安靜的時間,讓知識靜靜地融化、靜靜地沉淀。
最后,我給孩子們布置一道實踐題:和爸爸媽媽來一次小小的旅游,尋找“1千米”的路程。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千米認識》說課稿8
一、說教材
我要說的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nèi)容!肚椎恼J識》是小學數(shù)學量與計量知識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它是學生在學習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長度單位,并且初步了解了這些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二、說教法
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長度單位,但要建立1千米這么大的一個長度觀由于念,還存在一定的.難度,而對千米認識不深入,因此我采用了觀察法、實驗法及嘗試練習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學習。
三 、說學法
學法指導在教學中也很重要。在分組討論時,指導他們學會觀察、比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維方法;學會合作與討論;在認識千米是,指導他們學會自學與總結。
四、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24頁例4。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2、正確運用千米表示長度,知道1千米=1000米。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和1米的關系。
教學難點
掌握千米與米的換算關系。
五、教學過程
。ㄒ唬⿵土晫
同學們,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都學過哪幾個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毫米)請大家比畫比畫,這些長度單位大概分別有多長呢?
想一想,她們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同學們學得真棒!今天我們還要認識一個新的長
度單位——千米。(出示課題——千米的認識)
。ㄍㄟ^回顧,喚起學生對已有的長度單位的有關知識和經(jīng)驗的總結,有利于學生千米長度觀念的建立。)
(二)自主探究
溫故知新
我們認識的長度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新課先知
自學教材26頁例4。
1、 計量比較長的路程,通常用( )作單位,用字母( )表示,它也叫( )。
2、 認識千米,感知1千米的長度。 運動場的跑到通常1圈是400米,半圈是( )米,2圈是( )米,2圈半是( )米。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是( )。因此,1千米=( )。
米和千米兩個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 )。
3、如果學校操場跑道1圈長200米,那么( )圈正好是1千米。 4、用卷尺量出100米的距離,看看它有多長。
。 )個100米的長度是1千米。
( )個500米是1千米;5個200米是( )千米。 5、兩根電線桿之間的距離是50米,( )個這樣的長度是1千6、一個游泳池的長度是100米,( )個游泳池的長度是1千米。(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出千米,體現(xiàn)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調(diào)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合作交流
1、組長檢查導學案完成情況,并組織小組交流疑問。
2、教師巡視,參與小組交流,并及時提示點撥。
(使學生加深對千米概念的理解)
四、展示激勵
1、小組選代表發(fā)言,其他小組成員補。
2、全班學生對小組發(fā)言情況進行補充,并作出一些評價。
五、當堂檢測
填一填。
1、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有( )、( )、( )、( )、( )。
2、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 )作單位。
3、千米是比米——(填大或小)的長度單位。 辨一辨。
1、相鄰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 )
2、50千米和5000米同樣長。( )
3、1千米又叫1公里。( )
算一算。
20xx米=( )千米 4千米=( )米
1千米—600米=( )米 1千米+500米=( )米
1公里=( )千米 6千米=( )米 (使學生進一步解掌握千米和米的換算關系。)
拓展練習
學校運動會1千米的跑步比賽中,第一名到達終點時,最后一名離終點還有100米,最后一名此時跑完了多少米?
六、課堂小結: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學到了哪些知識?
《千米認識》說課稿9
一、說教學內(nèi)容
《千米的認識》是江蘇教育出版社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中的一個內(nèi)容,這一單元的教學是使學生經(jīng)歷實際測量的過程,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長度觀念。在此之前,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長度單位中的米與厘米,已經(jīng)了解了一些有關測量的知識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測量問題。因此,學生還是具有一定的認知基礎的。教材提供的教學內(nèi)容充分考慮到這一點,通過情境圖,將學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圖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題。接著,展示學生比較熟悉的運動場400米跑道上運動的場景,目的是讓學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創(chuàng)設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喚起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的直接經(jīng)驗,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依據(jù)課標要求和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體現(xiàn)“三維”目標的整體落實,我把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定位于:
1、認識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2、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之間的簡單換算。
3、識千米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估算能力和實際測量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合作意識和探究意識,發(fā)展學生空間想象能力。
學生學習重點是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而整個學習活動也都是圍繞這個重點展開的。
二、說設計思路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shù)學課程,其基本出發(fā)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的發(fā)展。為了實現(xiàn):“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shù)學;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在設計《千米的認識》的教學時,我力求體現(xiàn)以下幾個方面:
1、活化教材,體現(xiàn)數(shù)學思想。
教材通過一個標準跑道來認識1千米(400米一圈,2圈半就是1千米),備課時,我問自己:“如果我這樣講了,學生是不是就認識了1千米?”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而看見教材后面的做一做安排學生在學校操場上走一走去實際體驗1千米的時候,我決定把這一部分糅合到新知識的教學中,分三階段進行,使學生對千米的認識豐富立體化。同時使學生在解決舊問題中不斷生成新問題,而就在新舊問題交織的過程中滲透“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辨證思想,學會解決問題的數(shù)學解決方法。
2、構建新型師生關系。
老師在師生活動中是“平等的首席”。教學中,我力求在師生、生生多渠道的交流合作探究過程中,讓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體現(xiàn)學生活動的主體性、自主性,有效性,把學生推到“活動主體”的位置,同時,適時、適宜的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3、活動分層,強化體驗。
活動設計形式多樣,逐層推進,如設計三個小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千米的觀念:活動一請學生談談你走或者跑學校操場8圈的感受(因為我們學校操場一圈只有125米),學生均言累使他們初步意識到千米比已經(jīng)學習的長度單位都大;活動二放課件請學生觀察自己放學回家的路上的1千米,使他們感受1千米有點遠;顒尤龓е覀円呀(jīng)認識的1千米去實際走走,有意識的感受1千米到底有多長。
三、說教學過程
在具體的教學中主要以“情境感知、設疑導入——三次體驗、自主探究——鞏固應用、自我檢驗”為主線展開的,分三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的。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情境感知、設疑導入
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要求數(shù)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使他們體會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也感受到數(shù)學的趣味和作用,增強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我執(zhí)教本節(jié)課一開始便與學生平等對話“說說我們已學過哪些長度單位?能不能按從大到小的順序說出來?你們能用手比一比1米有多長嗎?1厘米、1毫米呢?如果測量鉛筆的長度,用什么單位比較合適?測量教室的長度呢?”
在學生回答后,放了一段有關高速公路的錄像,從公路路標的實際情境引入,問:“同學們,你們都看到了什么?你能說一說“路標表示什么意思嗎?”為什么在高速公路上路標用“千米”作單位,而不用其他長度單位呢?通過學生的語言描述,使學生明白路標的具體含義。接著揭示課題:“千米的認識”,并問學生:“對于這個新朋友,你們最想了解它的什么呢?”學生提出:“千米是用來測量什么的?1千米到底有多長?千米與其它長度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等問題。這樣本節(jié)課所要探究的主要問題已經(jīng)由學生提出來了,“那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開始今天的學習旅途吧!”一句這樣的話語就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新知的欲望,也輕松的進入了學習。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三次體驗、自主探究
有一句話說:“做過了,你就理解了,確實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都不如親身經(jīng)歷的來得直接,深刻,要使孩子們體會1千米有多長,任憑老師如何加以解釋,加以轉換,也不如孩子自己親身去走一走,去感覺來得正確,因此,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采取在學生實踐和身邊材料的基礎上,讓學生在走一走,數(shù)一數(shù),算一算,估一估,體驗、感悟“千米”的概念后,回歸生活,了解千米的應用。其中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又巧妙的安排了三次估算,一次比一次估算的難度大,同時也力求一次比一次估算準確,讓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體驗到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1、第一次估測:
1、千米有多長?提供米尺,學校的操場,教室門口的走廊,問:米尺量多少次大約是1千米,操場跑幾圈大約是1千米,教室門口的走廊來回走多少次大約是1千米,請你大膽估測一下。課前有目的的帶領部分學生在學校操場走了8圈即1000米,耗時10分鐘左右,也帶領部分學生在教室走廊來回跑20趟,也就是1000米,學生感到筋疲力盡,在學生的`經(jīng)驗中,知道1千米很長,但到底有多長,卻沒有這個概念,因此第一次估測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五花八門,不能較為準確的估計。通過電腦課件演示,學生在了解了米尺連續(xù)量1000次就是1000米,在125米的跑道上走8圈,耗時10分鐘,大約就是1千米,在50米的教學樓走廊來回跑20趟也是1000米,進而得到1千米=1000米。有些學生會為自己的準確估測感到高興,對于估測不準的學生實際上也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對比,感受到自己的估測與實際距離的差距,水到渠成的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感受到1千米的長度。
2、第二次估測:再來估測,學校到家的路上走到哪里大約是1千米?學生天天放學走這條路,再熟悉不過了,可能誰都沒意識到今天所學的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于是各個爭先恐后,根據(jù)第一次估測的經(jīng)驗,搶著匯報。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此刻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出來。電腦課件顯示從學校出發(fā)的三條路線各走1千米后的終點,學生看著如此熟悉的畫面,忘記了這是課堂,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學生的學習熱情也達到極點。此次估測的結果沒有像第一次那樣離譜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
3、第三次估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相隔1千米呢?對距離的感受、對時間長短的感受、對走路步數(shù)的感受、對身體疲勞程度的感受等多種方式來體驗1千米的長度之后,學生已逐步建立了1千米的長度觀念,因此估計的地點也比較準確了。又問:“從學校出發(fā)乘24路公汽,到哪一站下大約是10千米?你估測的理由是什么?”這是學生學習的再一次升華,學生根據(jù)掌握的估測方法各抒幾見,千米這個抽象的概念學生在學生自信的回答中顯得那么容易。我再次感悟到,我們的教學改革帶來的真正意義,就如《數(shù)學課程標準》談到的:“數(shù)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與技能、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
通過3次估測,學生已牢固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學生在理解1千米的長度之后告訴學生一些常見的交通工具的速度,使學生能初步感知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的快慢。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鞏固應用、自我檢驗
為進一步強化所學知識,幫助學生感受千米在生活中的應用,我把練習安排成爭奪智慧星的形式,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好奇心和好勝心。在研究千米和米的關系的時候,由學生自己組成學習小組分析討論。開放題練習時,更是把學生推到了前臺,讓他們結合實際獨立運用。還有意識的安排了學生的合作學習,如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學習2千米500米=()米,并且討論你是怎么想的?
課即將結束的時候,我講了下面一段話:
同學們,10月12日是令中國人難忘的日子,你們知道是什么日子嗎?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吧。
出示畫面:載有費俊龍和聶海勝兩名航天員的“神舟”六號飛船12日上午九點整自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升空。氣象部門提供的數(shù)據(jù)顯示,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當天天氣良好,地面溫度2-3攝氏度,西北風6-8米/秒,高空風40-50公里/秒。九點十分,飛船和火箭成功分離,火箭工作完成。飛船升空后運行在距離近地點高200公里,遠地點高度347公里的橢圓軌道上,距點火583秒。九時四十分,當陳炳德總指揮正式宣布:“‘神舟’六號飛船發(fā)射取得圓滿成功!”時,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和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掌聲雷動,一片歡騰,很多人眼里噙著激動的淚花。(并配有神六升空畫面)你有什么感受?學生均言千米是我們目前認識的最大的長度單位,老師及時肯定學生,并請學生自己交流他們認識的有關千米的數(shù)據(jù),如長江全長6300千米;黃河全長5464千米;京杭大運河全長1794千米;我國的古建筑長城是世界上最長的長城,全長約6700千米……這樣學生再一次意識到“一些比較長的路程用千米做單位”。學生在愉悅的環(huán)境中,通過大量事實事例領會其豐富的內(nèi)涵,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這不正是數(shù)學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嗎?
《千米認識》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認識千米》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第六冊第六單元第一節(jié)的教學內(nèi)容。
2、千米是較大的長度單位,本課教學前,學生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已經(jīng)有了較深的認識,并能夠準確的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通過本課教學,讓學生能感知千米的含義,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這個僅僅是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為以后學習單位間的化聚打下基礎。
3、教材的知識結構
通過學生熟悉的場景,讓學生知道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作單位,感知千米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然后通過看、算、走等豐富的實踐活動來體會和理解千米的認識,認識1千米=1000米,體驗和感悟千米的實際長度,通過想想做做讓學生進一步感悟1千米的長度,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熟練掌握千米和米的換算。
4、根據(jù)《數(shù)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2、提高學生解決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3、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從而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5、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進行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教學難點是:提高學生解決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
二、說教學程序
本課的教學我是這樣設想: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哪些長度單位?學生回答。你知道我們學校跑道一圈多少米?小華跑了5圈大約是多少米?同桌討論后,交流。汽車每小時能行70(
。阏J為可以填上哪個長度單位?請學生回答。
設計意圖是激活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數(shù)學思維,讓學生感到數(shù)學就在自己身邊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一)認識千米。你在哪些地方見過或聽說過千米?學生交流自己看見過的。出示路標牌的圖,并說明: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做單位。介紹千米的符號---km。
。ǘ⿲嵺`體驗“1千米”。
1、猜一猜:1千米大約有多長?學生猜測后回答
2、觀察:1千米到底有多長?多媒體演示測量公路長度的過程,學生仔細觀察測量公路長度的過程,并記錄。學生回答,你知道了什么?小結:1千米=1000米。
3、課前已經(jīng)請大家去操場走了走,一圈大約走了幾分鐘?走1千米大約要幾分鐘呢?學生回答。
4、你感覺1千米長嗎?學生自由交流。找一找:從學校到附近什么地方大約是1千米?學生小組交流后匯報討論結果。
設計意圖是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從而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三、鞏固深化,實踐應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從小明家到哪里正好是1千米?學生觀察后獨立描出圖上1千米的長度。再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學生獨立計算后交流米與千米的換算方法。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學生獨立計算后交流怎樣思考的。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后小組討論,用什么單位合適。
5.“想想做做”第5、6題。學生獨立完成后小組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
設計意圖是:進一步感受并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四、總結概括,拓展延伸
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是:既完善了學生的知識體系,又培養(yǎng)了學生對自己所經(jīng)歷的事情進行總結回顧的習慣和能力。
總之,本節(jié)課的設計根據(jù)課程標準的理念,注重讓學生體驗數(shù)學。千米是個較大的長度單位,三年級學生缺乏感性認識,是長度單位教學中的難點。所以
本節(jié)課著重讓學生創(chuàng)設體驗過程,引導體驗生成,幫助學生較好地在體驗中構建起千米的概念。
以上說課僅僅是我對本課的一種教學欲設,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將努力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發(fā)展性和創(chuàng)造性,及時調(diào)控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動態(tài)生成。
《千米認識》說課稿11
一、教材分析
千米的認識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7-10頁的內(nèi)容!肚椎恼J識》是小學數(shù)學量與計量知識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長度單位,并且初步了解了這些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大綱》明確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shù)學和理解數(shù)學”。由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很少有機會接觸千米這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學生會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觀念比較困難。因此,我認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使學生建立千米的觀念,在建立千米觀念的基礎上去正確估計物體的長度又是這節(jié)課的難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的關鍵是盡量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增加學生對千米的感性認識。
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條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熟記1千米=1000米,并能進行簡單的化聚。
2、能力目標:在認識千米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確估計物體的長度。
3、情感目標: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使學生在探索和合作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本節(jié)課的課時安排為1課時
二、說教法
教學的主體是學生,為此我分析了學生的狀況。由于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長度單位,且三年級學生都有最初步的感知長度的生活經(jīng)驗,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來看,準備狀況是良好的。但三年級學生習慣于形象思維,要建立1千米這么大的一個長度觀念,還存在一定的難度,而對長度單位千米認識不深入,必將導致重量單位使用不合適,以及估計物體長度不準確等錯誤。介于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階段特點,我采用了觀察法、實驗法及嘗試練習法,并把所學知識與生活中的實際經(jīng)驗建立聯(lián)系。這樣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學習知識,使他們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三、說學法
教師要成為“善教者”就必須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因為“方法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同教法一樣,學法指導也必須根據(jù)學生特點與學習內(nèi)容進行優(yōu)化組合。在分組實驗時,指導他們學會觀察、比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維方法,學會合作與討論,在認識千米時,指導他們學會自學與總結。
四、說教學程序
。ㄒ唬⿵土晫
1、一米大概有多長?
2、出示米尺,讓學生說說米尺的作用。
3、當我們測量數(shù)學課本的寬,鉛筆盒的厚度時,是不是還用米來測量?當米尺測量這些物體顯得太長時,我們是引入了分米、厘米、毫米等比米小的長度單位來測量,這些單位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4、如果我們要測量一下學校到君悅花園的路程到底有多長?你有沒有辦法?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整理,當測量路程的長度時,我們通常用比米大的長度單位千米(板書課題),F(xiàn)在我們就來認識千米。
。ㄔO計意圖:這種導入方法建立在學生已有認知的基礎上,通過設疑提問,巧設懸念,可以激發(fā)學生主動探求新知識的欲望,并了解了千米這種單位的`作用。)
。ǘ┬抡n教學
1、認識千米
。1)認識10米。
在學校的操場上用卷尺量出10米,在兩頭插兩根標槍,讓學生走一走,看一看。然后每10米移動一下標槍,同時讓學生觀察,走步,了解幾十米,舉例說說什么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0米?
(2)認識100米。通過測量得到10個10米是100米,觀察,然后走一走,想想100米的長度。舉例說說從哪里到哪里的長度大約是100米?
(3)認識1000米。
上此課的前幾天體育老師已經(jīng)利用體育課組織學生繞操場跑道跑了4圈,每人必須跑完,跑慢沒關系。學生先說說賽跑的感受,然后告訴學生跑道為250米,問實際上就是跑了多少米?
2、單位間的換算
。1)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就是1000米(板書千米、米關系),
千米有時也叫公里。
。ㄔO計意圖: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通過親身體驗,跑完艱苦的1千米,此時“千米”在學生的心中已經(jīng)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將是久遠的,突破了建立1千米的觀念的難點)
。2)教學例1
以前我們學過米、分米、厘米、毫米間的互化,現(xiàn)在你能不能根據(jù)1千米=1000米,自己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請大家試一試,有困難的同學可以與同桌商量一下。
計算2千米=()米
學生計算結果,然后說說是怎樣想的。
再練習:
2千米500米=()米6千米30米=()米
練習后說說想法。
(3)教學例2
嘗試練習
4000米=()千米
并說說練習過程的依據(jù)?
再練習
10000米=()千米
嘗試練習:
4350米=()千米()米
想:4000米是4千米,4350千米是4千米350米
。4)試一試:
6千米720米=()米5830米=()米
3、歸納整理長度單位
提問:經(jīng)過這個單元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把長度單位全部學完了。你可以先用手比劃一下各長度單位(千米除外)的長度。誰能按從小到大的順序給它們排排位?
答: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共有五個,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依次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提問:相鄰長度單位間的進率都相同嗎?不同在哪里?
答:基本的進率關系式有四個,分別是: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在此基礎上可以推算出以下的進率關系式:
1千米=10000分米=100000厘米=1000000毫米
1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對學過的長度單位及其進率進行整理和歸納,使學生認識一個完整的長度單位的知識體系。)
小結:今天你有哪些新的收獲?還有哪些問題?你是用哪些方法學會這些知識的?
五、鞏固應用
這里老師收集了幾個問題,你們能用今天學到的本領加以解決嗎?
1、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一根拔河繩長12() 小冬肩寬30()
一輛汽車每小時行60()一本數(shù)學書厚8()
北京到溫州之間相距2510()杭州到溫州之間相距367()
(設計意圖:這道題和生活聯(lián)系最緊密,可以加強學生對長度單位千米與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對比,培養(yǎng)學生準確使用長度單位的能力。)
2、在○里填上“〉”、“〈”、或“=”號。
。1)5千米○678米;(2)28毫米○6厘米;
。3)100分米○10米(4)6分米○485毫米
3、有A、B、C、D四種物體,它們的長度分別如下。那么最長的一種物體是()。
A、680毫米B、4分米C、2米D、216厘米
(設計意圖:安排這幾題的目的是在學生掌握長度單位之間的基礎上,會進行單位換算,并比較大小。又通過選擇合適的數(shù)量,建立實際長度的觀念。)
4、你能說出一些具體例子嗎?
(1)約6分米長的物體(舉出5個例子)。
。2)用千米作單位最合適(舉出5個例子)。
。ㄔO計意圖:在熟練認識長度單位的基礎上,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應用題,并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舉例說明,提高運用長度單位的能力。)
板書設計:千米(公里)的認識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例1:
。1)2千米=()米
(2)2千米500米=()米
例2:
。1)4000米=()千米
。2)4350米=()千米()米
。ㄔO計意圖:這樣的板書設計一是有利于指導學生觀察和抽象概括;二是板書設計和教學思路和諧統(tǒng)一,能簡明突出地呈現(xiàn)本課知識點,看上去一目了然。)
《千米認識》說課稿12
一、教材分析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教材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測量》的第三課時《千米的認識》。《千米的認識》是小學數(shù)學量與計量知識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長度單位,并且初步了解了這些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由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很少有機會接觸千米這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學生會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觀念比較困難。
根據(jù)對教材的分析以及本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條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熟記1千米=1000米,并能進行簡單的化簡。
2、能力目標:在認識千米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確估計物體的長度。
3、情感目標: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使學生在探索和合作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重點:是使學生建立千米的觀念,
難點:在建立千米觀念的基礎上去正確估計物體的長度。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的'關鍵是盡量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增加學生對千米的感性認識。
二、說教法
介于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階段特點,我采用了觀察法、實驗法及嘗試練習法,并把所學知識與生活中的實際經(jīng)驗建立聯(lián)系。
三、說學法
同教法一樣,學法指導也必須根據(jù)學生特點與學習內(nèi)容進行優(yōu)化組合。在分組實驗時,指導他們學會觀察、比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維方法;學會合作與討論;在認識千米時,指導他們學會自學與總結。
四、說教學程序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如果我們要測量一下進修附小到紅石湖公園的路程到底有多長?你有沒有辦法?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整理,當測量路程的長度時,我們通常用比米大的長度單位千米(板書課題),F(xiàn)在我們就來認識千米。
【這種導入方法建立在學生已有認知的基礎上,通過設疑提問,巧設懸念,可以激發(fā)學生主動探求新知識的欲望,并了解了千米這種單位的作用!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認識千米 (1)認識10米。
在學校的操場上用卷尺量出10米,在兩頭插兩根標槍,讓學生走一走,看一看。然后每10米移動一下標槍,同時讓學生觀察,走步,了解幾十米,舉例說說什么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0米?
。2)認識100米。通過測量得到10個10米是100米,觀察,然后走一走,想想100米的長度。舉例說說從哪里到哪里的長度大約是100米?
(3)認識1000米。
上此課的前可以布置學生繞操場跑道跑4圈,每人必須跑完,跑慢沒關系。學生先說說賽跑的感受,然后告訴學生跑道為250米,問實際上就是跑了多少米?
2、單位間的換算。
讓學生結合實際感知以及測量找出米與千米的關系,同為合作解決二者的進率使學生明確1千米=1000米
。(lián)系生活實際,通過親身體驗,跑完艱苦的1千米,此時“千米”在學生的心中已經(jīng)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將是久遠的,突破了建立1千米的觀念的難點)
。2)教學例1
以前我們學過米、分米、厘米、毫米間的互化,現(xiàn)在你能不能根據(jù)1千米=1000米,自己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請大家試一試,有困難的同學可以與同桌商量一下。 計算2千米=()米
學生計算結果,然后說說是怎樣想的。
(3)教學例2 嘗試練習
4000米=()千米 并說說練習過程的依據(jù)?
這一例題可以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的意識。
3、歸納整理長度單位
經(jīng)過這個單元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把長度單位全部學完了。你可以先用手比劃一下各長度單位(千米除外)的長度。誰能按從小到大的順序給它們排排位?
。ㄒ龑W生對學過的長度單位及其進率進行整理和歸納,使學生認識一個完整的長度單位的知識體系。)
三、鞏固應用 ,內(nèi)化提高
1、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一根拔河繩長12() 小冬肩寬30()
一輛汽車每小時行60() 一本數(shù)學書厚8() 北京到溫州之間相距2510()
杭州到溫州之間相距367() 學校到溫州動物園相距12()
。ㄟ@道題和生活聯(lián)系最緊密,可以加強學生對長度單位千米與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對比,培養(yǎng)學生準確使用長度單位的能力。)
2、在○里填上“〉”、“〈”、或“=”號。
。1)5千米○678米;(2)28毫米○6厘米; (3)100分米○10米(4)6分米○485毫米
3、有A、B、C、D四種物體,它們的長度分別如下。那么最長的一種物體是()。
A、680毫米B、4分米C、2米D、216厘米
。ò才胚@道題的目的是在學生掌握長度單位之間的基礎上,會進行單位換算,并比較大小。又通過選擇合適的數(shù)量,建立實際長度的觀念。)
4、你能說出一些生活中應用長度單位的例子嗎?
。ㄔ谑炀氄J識長度單位的基礎上,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應用題,并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舉例說明,提高運用長度單位的能力。)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讓學生說一說,本節(jié)課的收獲!并談一談學習體會。
再回顧知識的同時,對情感態(tài)度方面也進行回顧整理,有助于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加深對教學重點的認識,促成教學目標的全面實現(xiàn)。
板書設計:
千米的認識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例1: (1)2千米=()米
。2)2千米500米=()米
例2: (1)4000米=()千米 (2)4350米=()千米()米
這樣的板書設計一是有利于指導學生觀察和抽象概括;二是板書設計和教學思路和諧統(tǒng)一,能簡明突出地呈現(xiàn)本課知識點,看上去一目了然。
《千米認識》說課稿13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千米和噸的認識
人教版上冊“千米和噸的認識”一課在教學上有一定的難度。如何進行這部分知識的教學呢?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認識。
一、通過直觀感知,具體操作,建立新的概念
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厘米和米,建立了厘米和米的概念,但是對于毫米和分米,還沒有正式接觸,只是在尺子上見過。所以,這部分知識的教學,首先要通過直觀教具和具體實踐,讓學生獲得充分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概念。
如:教學毫米的認識時,可以這樣進行:教師先出示一把尺子,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再讓學生每人拿一把尺子看上面的小格,找出1厘米,再從1厘米的小格中找出表示1毫米的小格,數(shù)一數(shù)1厘米中有多少個1毫米的小格,從而得出1厘米=10毫米。再實際量一量,感知1毫米有多長,用手比劃比劃,還可以拿出準備好的硬幣,量一量它的厚度,再量一量數(shù)學課本的厚度,從而加深對毫米這個概念的認識。
又如:教學千米的認識時,考慮到千米是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學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觸,建立千米的長度觀念就比較困難。因 此,我就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實際走一千米的路,這樣從實踐中感知1千米有多長,就比較容易建立千米的觀念。
再如教學噸的認識時,是通過實際參觀和推算來進行教學的。如:一袋水泥50千克,20袋共重1噸。我們班學生平均每人體重按25千克計算,40個同學的體重就是1噸。而且還可以借助書上的插圖,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來感知1噸物體的重量,加強對噸的`認識,形成噸的概念,從實踐中得出1噸等于1000千克的觀念。
二、靈活掌握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教學量的計量,要遵循學習規(guī)律,逐步培養(yǎng)學生類推、概括、抽象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例如:單位換算,通過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1噸=1000千克推出5厘米是幾毫米,9噸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幾噸等,這樣教學重在啟發(fā)理解、思考。理解的東西才有助于記憶,有利于運用。
三、培養(yǎng)學生測量長度的初步技能
在計量單位的教學過程中,還應該培養(yǎng)學生測量物體長度的初步技能。一方面,結合教學長度單位,讓學生自制量具,并用來度量一些簡單的物體。另一方面,通過度量物體的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掌握測量的方法。例如:讓學生量黑板的長、鉛筆的長、課本的厚度,還可以量幾條線段的長度等,通過這些活動,既能使學生初步掌握測量的簡單方法,還可以加深對長度單位的認識。
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教,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把教法和學法看成一個整體,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識規(guī)律綜合考慮、設計教學。還要借助直觀、及時抽象,抓住 概念的本質屬性和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讓學生通過實踐,加深認識,提高分辨能力。
【《千米認識》說課稿】相關文章:
《千米的認識》說課稿01-10
《千米的認識》說課稿05-15
千米的認識說課稿01-08
《千米的認識》說課稿(14篇)07-21
小學數(shù)學《千米的認識》說課稿08-22
《千米的認識》說課稿14篇10-03
千米的認識教案02-09
《千米的認識》教案08-10
《千米的認識》教學反思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