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1
【教學目標】
1、我初步了解到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而聲音的傳播則需要通過介質來進行。
2、我們可以通過邏輯推理和觀察物理現象來歸納出簡單的科學規(guī)律。這種方法要求我們能夠仔細觀察物理現象,并且根據觀察到的事實進行推理。這樣,我們就可以從中發(fā)現一些規(guī)律性的模式或關系。然后我們可以通過進一步的實驗證實我們的推理是否正確。這種方法幫助我們了解自然界中的各種現象,進而深入理解和探索更復雜的科學規(guī)律。
【重點難點】
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課時】
1課時
【教材】
琴音叉、透明鐘形罩、軟泡塑料球、橡膠繩、手鼓、金屬支架、電腦多媒體。
【教法】
啟發(fā)、講解、實驗、討論
【課型】
新授課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身處于一個充滿聲音的世界。美妙的音樂聲、路上喧囂的汽車聲和孩子們的玩耍聲不斷回蕩在我們的耳邊。很難想象,如果這個世界沒有聲音,人類將如何生存下去。假設時間倒流,畫面逐漸模糊,音樂聲悄然消失,在街頭巷尾沉寂無聲,孩子們不再暢快奔跑,整個世界好像失去了生機。我們無法感受到音樂給予我們的情感共鳴,無法準確判斷汽車行駛的方向與速度,而孩子們也將失去表達自己的方式。沒有聲音,我們將失去了一個重要的交流方式。語言、歌唱和音樂是人類傳遞情感、思想和文化的重要工具。通過聲音,我們可以分享歡樂、傳達關心和思念,建立起深厚的人際關系。此外,聲音也幫助我們發(fā)現并解決問題。想象一下在海灘上,沒有海浪拍打著岸邊,我們將錯過大自然給予我們的美好體驗;在火警發(fā)生時,沒有警報聲和人們的呼叫,我們將無法及時逃生。聲音是信息傳遞的重要媒介,讓我們能夠意識到周圍發(fā)生的變化,并采取相應的行動。另一方面,沒有聲音也讓我們更容易陷入孤獨、焦慮和無助的狀態(tài)。人是社會性動物,我們需要社交、互動和共享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通過聲音,我們可以感受到他人的存在并建立聯系。而在無聲的世界中,我們將失去與他人的連接,感到孤獨并且變得難以忍受。此外,聽覺也是我們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失去聲音,我們無法準確地判斷周圍環(huán)境的狀態(tài),可能陷入危險甚至無法自救的境地。因此,聲音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給予我們歡樂、傳達情感,幫助我們建立聯系,同時也提醒我們周圍的變化和潛在的危險。正因如此,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個聲音,認真傾聽它們所傳遞的信息,并用聲音來豐富和美化我們的生活。
問:聲音是通過物體震動產生的,當物體振動時,會引起周圍空氣分子的振動。這些分子的振動通過相互碰撞傳遞能量,形成了聲波。聲波沿著空氣或其他介質中的傳播,以波動的形式向外擴散。聲音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首先,聲音是我們進行交流和溝通的重要手段。我們可以通過語言發(fā)出聲音來表達想法、感情和需求。此外,聲音也是我們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我們可以通過聽覺感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警覺潛在危險,并獲得信息和指導。同時,聲音也可以給我們帶來愉悅和放松。音樂、歌唱和自然的聲音都可以影響我們的情緒和心理狀態(tài),提供舒適的聽覺體驗。此外,聲音還可以用于娛樂和藝術創(chuàng)作,例如電影、廣播和戲劇等?偠灾,聲音不僅是一種物理現象,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連接人們的情感和思想,并豐富我們的生活體驗。
二.新課教學
1.聲音的產生
提出問題: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1)學生活動1:請大家用手觸摸自己的喉嚨部位,輕聲發(fā)出一聲"呵",你會感受到什么樣的感覺?(聲帶在振動)
(2)學生活動2:每組兩人,一人拉長橡皮筋并使其緊繃,另一人用手指撥動橡皮筋,觀察橡皮筋的振動和發(fā)出的聲音。
(3)進行實驗二:用力敲擊音叉,然后迅速將它插入水中。觀察結果,發(fā)現音叉會激起水花四濺。
(4) 在鼓面上放一些小紙片,敲擊鼓面,紙片會被彈起。
問:上面的這些實驗與活動說明了什么問題呢?
(5)學生活動3:每組兩人,一人拉長橡皮筋并使其緊繃,另一人用手指撥動橡皮筋,觀察橡皮筋的振動和發(fā)出的聲音。
我們把正在發(fā)聲的物體叫做聲源。
人說話、發(fā)聲是由聲帶的震動產生的,動聽的鳥鳴聲則是來自氣管和支氣管交界處的鳴膜振動。而蟋蟀發(fā)出的叫聲,則是通過左右翅膀相互摩擦所產生的振動。
問:樂器的發(fā)聲原理各不相同,這決定了樂隊中各種樂器所產生音響效果的差異。例如,吉他發(fā)聲是通過琴弦的振動產生的,鼓則是通過鼓面的振動發(fā)聲,而笛子則依靠空氣的'振動來發(fā)聲。正因為如此,樂隊中的弦樂、管樂和打擊樂器等所產生的聲音都具有自身獨特的特點。
學生舉例,并說出是什么在振動發(fā)聲。
我們身處的世界充滿了各種聲音,而這些聲音是如何傳到我們的耳朵并引起聽覺的呢?當有物體振動或移動時,它們會產生聲波。聲波通過空氣、水或其他介質傳播,并以特定的頻率和振幅傳達信息。當聲波到達耳朵時,首先會被外耳捕獲。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其形狀和結構幫助集中和導向聲波。接下來,聲波穿過外耳道,撞擊鼓膜。鼓膜是一個薄膜,類似于一個篩子,能夠將聲波轉化為震動。這些震動然后通過中耳傳遞,中耳由聽骨組成,包括錘骨、砧骨和副鼓室。當鼓膜震動時,它會引起聽骨的運動,從而將聲能轉化為機械能。接下來,聽骨的運動使得副鼓膜內的液體也開始振蕩。液體中的振蕩被稱為內耳。在內耳中,聽覺神經細胞通過毛細胞將振蕩轉化為神經信號,并通過聽神經傳遞到大腦的聽覺皮層。在聽覺皮層中,這些神經信號被解釋和理解,我們才能夠意識到并感知到聲音。
2.聲音的傳播
聲音在空氣里是怎樣傳播的?
聲音在其他物質中能傳播嗎?
學生實驗:兩個人站在房間的兩邊,一位同學將耳朵貼在墻上,另一位同學在另一面墻輕敲,然后兩人互換。
問: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固體也能傳聲。
問:液體能不能傳聲呢?
舉例:你潛入水中,可以聽到岸上傳來的聲音;你家魚缸里的魚,當你猛拍掌時,魚會怎樣?
學生回答。
這說明液體也能傳聲。
再觀看一個現象,看錄像。
結論:真空不能傳聲。
總結上面的現象及結論我們可知:
聲音是通過振動物質傳播的,包括固體、液體和氣體。當物質受到震動時,其顆粒之間會相互傳遞能量,從而將聲波傳遞出去。然而,在真空中由于缺乏物質,無法傳播聲音。
看圖3-13人耳的結構。
觀看錄像,觀察并注意說明。
原來,振動通過介質傳播產生了波動,我們稱之為聲波。聲波由發(fā)出聲音的源頭向周圍空氣傳播,當它們進入人耳時,會引起耳膜振動,從而使我們能夠聽到聲音。
3.聲音傳播的快慢
有一種現象,要打雷時,閃電和雷聲是同時發(fā)生的,為什么常常是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呢?
聲音傳播速度比光的傳播速度慢是因為兩者在傳播介質中的方式不同。在空氣中,聲音是以分子振動的形式傳播的,而光是電磁波在真空或介質中的傳播。分子振動需要時間來傳遞到相鄰的分子,使得聲音傳播速度較慢。而光作為電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以299,792,458米/秒的速度傳播,比聲音快得多。
你有沒有留意到空氣傳聲和固體傳聲之間的不同呢?
學生討論回答。
在古代,戰(zhàn)士們在休息時經常會選擇枕著箭筒入眠,這樣做有一個巧妙的好處,就是能隨時聽到敵軍的動靜。這是因為大地和箭筒都屬于固體材質,固體傳聲速度快的緣故。
聲音在不同物質中傳播的速度是不一樣的。聲音的傳播速度還受到壓強和溫度等因素的影響。
聲音在每秒傳播的距離叫做聲速。
空氣(15℃)中聲速是340m/s;
25℃的水中,大約是1500m/s;
鋼鐵中,大約是5200m/s;
通過上面的數據我們可以知道,聲音在固體中傳播得快,液體中次之,在氣體傳播得慢。
介紹回聲
講述:回聲是由于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物體或障礙物反射后返回的現象。比如當我們在戶外大聲喊叫時,聲音會被周圍的山峰、建筑物等反射,所以我們能夠聽到多次回音。
如果回聲比原聲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聲和原聲區(qū)分開來。
利用回聲可以測定海底的深度、冰山的距離、敵方潛水艇的遠近等。
三.課堂練習:
看“請?zhí)釂枴庇懻摶卮稹?/p>
四.小結(讓學生小結)
五.布置作業(yè):
1、請仔細閱讀以下內容,并完成以下實踐活動和作業(yè):課文2:在課本上認真閱讀第37頁,然后進行實踐活動3。接著,將答案寫在作業(yè)本的第372頁上的三個題目上。請
【板書設計】
3-1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1.聲音的產生:聲音(sound)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2.聲音的傳播:聲音是通過振動物質傳播的,包括固體、液體和氣體。當物質受到震動時,其顆粒之間會相互傳遞能量,從而將聲波傳遞出去。然而,在真空中由于缺乏物質,無法傳播聲音。
3.聲音傳播的快慢:空氣(15℃)中聲速是340m/s;聲音在固體中傳播得快,液體中次之,在氣體傳播得慢。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2
【教學目標 】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發(fā)生的;
2)知道聲音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知道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2、過程與方法
1)促進學生觀察、實驗、思維和想象能力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用語言表達物理知識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互動,達到共同討論、共同參與、共同嘗試的民主融洽的教學氛圍;并通過學生的探索實驗,培養(yǎng)同學間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團隊精神;物理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生在進行科學探究過程時,通過觀察、實驗和分析來積極參與其中。他們會提出問題,并設計實驗來解決這些問題。在實驗過程中,他們會收集數據和觀察結果,并進行記錄和分析。接下來,他們會根據所得到的數據和觀察結果,進行歸納總結并得出結論。這個過程有助于學生培養(yǎng)科學思維和探究精神,并提高他們的分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教學難點:
通過給予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并鼓勵他們大膽嘗試,培養(yǎng)他們的探究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模式:
“活動——實驗”的探索模式。
教學儀器:
1)教師演示實驗的全套器材
2)學生實驗的器材
3)多媒體、圖片、模型
【教學過程 】
現象:
振動:物體的來回運動
一、聲音產生的條件:
振動
打擊樂器:搞擊面的振動
1、固、游、氣都能振動發(fā)聲
樂器
管樂器:空氣柱的振動
弦樂器:弦的振動
2、發(fā)聲體一定是在振動,然而物體的振動并不一定能夠被人類聽到(人耳的'聽覺范圍大約為20赫茲到20千赫茲)。
3、振動停止,發(fā)聲(不能是聲音)也停止 “余音未絕”
二、聲音傳播的條件:介質
1、聲音傳播需介質,固、液、氣都能傳播
2、傳播形式:聲波(類比水波)
3、聲速:15℃空氣中的速度為340m/s(記)
4、固體中聲音傳播速度最快(鋼:5200m/s,水1500m/s)、氣體最慢。
三、人耳構造:
人耳是聽到聲音的重要器官,其聽覺過程可簡述為聲波通過外耳傳入內耳,最終被大腦解讀成聲音信息。具體而言,當聲波進入耳朵時,首先會被外耳捕捉,并經過耳道傳至中耳。在中耳中,聲波會引起鼓膜的振動,這種振動會傳遞給耳小骨(包括錘骨、砧骨和鐙骨),進而增強聲音的振幅。隨后,耳小骨的振動將聲能傳遞到內耳的耳蝸中。在內耳中,聲能會進一步轉化成電信號,以便被神經系統(tǒng)理解。更具體地說,耳蝸內部有許多毛細胞,這些毛細胞上覆蓋著微小的纖毛。當耳小骨的振動引起耳蝸液體的波動時,纖毛就會受到刺激從而產生電信號。這些電信號通過聽覺神經傳遞到大腦的聽覺皮層,然后被大腦解碼成我們熟悉的聲音?偨Y而言,人耳通過接收和轉化聲波的方式,使我們能夠感知并理解所聆聽到的聲音。這一過程涉及到外耳、中耳、內耳以及大腦的協同工作,并最終讓我們體驗到豐富多樣的聲音世界。
雙耳效應
四、回聲及其利用
。1)條件:0.1s以上
。2)應用s=vt/2
五、作業(yè)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3
教學目標:
1、聲音源于物體的振動,它需要介質來傳播。
2、從生活、自然現象的實例中引出物理問題,使學生覺得物理就中身邊,對物理有親近感。
3、培養(yǎng)使用手邊的學習或生活用具進行簡單物理實驗的習慣和探究物理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教學難點:
通過生活、自然現象的觀察,會提出問題。
教學過程:
一、聲音的世界
學生閱讀圖3-1~3-4,(或播放此類聲音),讓學生感覺聲音的世界。
補充一例:大家知道嗎,有一種笑樹,風一吹,笑樹就能發(fā)出聲音?
原來笑樹果實的外表上布滿了微小的氣孔,當微風吹過時,果實內部的種子與果殼相互碰撞,發(fā)出像人類的笑聲般的聲音。
二、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大家先來做個實驗:請每位同學用手指放在自己正在發(fā)聲的喉頭有什么感覺?(正在發(fā)聲的喉頭在振動)
蜜蜂在花叢中忙碌地飛舞著,它們迅速地扇動著透明的翅膀。隨著翅膀的快速扇動,周圍的`空氣也隨之振動起來,發(fā)出一陣陣嗡嗡的響聲。這種嗡嗡聲如同小小的共鳴器,傳達著蜜蜂的存在和它們勤勉努力的狀態(tài)。
鳥鳴叫靠的是氣管和支氣管交界處鳴膜的振動。
青蛙鳴叫中靠氣囊的振動發(fā)聲的。
雄蟬的鳴叫是因為它們腹部下方具有一層特殊的發(fā)音膜。當雄蟬的發(fā)音肌肉收縮時,這層發(fā)音膜會產生振動。通過共鳴室的放大作用,這些振動最終形成了非常響亮的聲音。
總結:通過觀察和實驗驗證,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所引起的。
各種樂器在演奏時均通過特定部位的振動來產生聲音。
三、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提問:發(fā)聲體并不是直接貼著耳朵,為什么我們能聽到聲音?
演示實驗“聲音的傳播”,學生觀察實驗現象(聲音逐漸減小,最后消失)。說明:空氣可以傳聲,真空不能傳聲。
同學們在觀察圖3-11的過程中,發(fā)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當他們潛入水中游泳時,依然能夠聽到各種聲音。這說明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水具備傳聲的能力。
學生小實驗3-12:
說明:木頭可以傳聲。
總結: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的支持。通常來說,固體、液體和氣體都能傳遞聲音,而真空卻無法傳播聲音。這表明聲音傳播必須借助介質進行。
聲音是一種由振動物體產生的波動現象,它可以在氣體、液體和固體中傳播。當聲波達到我們的耳朵時,鼓膜會因為聲波的振動而產生相應的振動。這些振動信息通過聽覺神經傳遞給大腦,最終我們就能夠聽到聲音。
聲音在不同物質中的傳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而言,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較高,在液體中稍低,在氣體中最低。
v固>v液>v氣
在1標準大氣壓下,15oc的空氣中聲音的傳播速度v=340m/s。
四、回聲
學生閱讀信息窗——“天壇回音壁”,介紹,若要體驗到回聲效果,所需時間間隔至少為0.1秒。
回聲可加強原聲,或測量距離。
五、本節(jié)小結,作業(yè):
1,2題。
六、板書設計
第三章 聲的世界
第一節(jié) 科學探究:聲音的產生成傳播
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聲音的傳播。
七、教學后記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相關文章: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02-21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09-01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教案03-30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優(yōu)秀06-14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15篇03-05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物理教案02-13
初中物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12-23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說課稿06-13
初中物理《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教案11-01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物理教案9篇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