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學反思(精品15篇)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歷史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教學反思1
在中國古代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問題,實質就是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tǒng)能否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所繼承和吸收的問題。在中國的長期封建社會中,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古代方化,清理古代的發(fā)展過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華,是發(fā)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的必要條件。人類社會的歷史也可以說是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歷史,盡管各個社會這兩種文明的程度不同、性質各異,然而社會的發(fā)展總是反映這兩種文明的`發(fā)展上。因此講述中國古代史,繼承歷史上的精神文明傳統(tǒng),對當代學生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教育是順理成章的,也是切實可行的。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長河中,勇現了無數的英雄人物,有為數眾多的價值連成的文化典籍,這是我國精神財富的寶庫,歷史的豐碑,在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史上熠熠閃光。在我國歷史的長河中,更替著治亂興衰,出現鎮(zhèn)定分裂統(tǒng)一,那些維系著民族存續(xù)、支撐著民族大廈的棟梁人材,是我們國家民族的靈魂。他們的言行、精思美法,堪為后世楷模,是應該繼存和發(fā)揚的。然而就是這些志士哲人的新有言行中,并非都是精華。我們在古代遺產進行改造制作的功夫,批判地繼承和吸收古代的精神文明,為發(fā)展民族新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服務。既不能采取虛無主義,一概否定,也不能采取國粹主義,敝帚自珍,更不能兼收并蓄,兼容并包。
歷史教學反思2
在平時的初中歷史教學中,對于如何處理好教師的講述與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之間的關系?我認為教師的講述與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之間關系應該是共生共存、相輔相成。
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是不是就要排斥教師的講授呢?在有些教師的課堂上,為了體現“自主、合作、探究”,歷史教師很少“講”,甚至是一堂課都不開口說幾句話,學生成了課堂的主角,教師卻似乎成為一位旁觀者。對這一點我心有存疑,我們必須全面、正確地評價講授式的教學方式,既要反對“滿堂灌”,又要改變當前那種因追逐“時尚”而完全排斥教師講授的現象。當然老師的講授新課不等于滿堂灌與死記硬背,注重學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并不是取消講授。新課改并不是完全摒棄講授法的合理運用,知識傳授的基本特征決定了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講授法永遠是一種必須的教學方法。講授法中教師精彩的描繪、縝密的分析論證、詼諧幽默的語言可以使學生愉快地投入學習。新課改要求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的教學過程,主要應該看教師的角色和講授內容上的轉變,即教師的角色由主角變成引導者,講授的'內容由灌輸生硬的結果變成注重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的過程。
所以說在任何一個教師的歷史教學中,在任何一節(jié)成功有效的歷史課堂教學里,老師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都是共生共存、相輔相成,不可能只有其中一方面而毫無另外的一方面的蹤影,真正處理好二方面之間的關系,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才是最重要的
歷史教學反思3
一、初中歷史反思性教學的必然性
初中歷史教學中實施反思性教學,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1、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隨著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新課程的改革,新課程不斷強調提高教師的素質,建立教師不斷反思與自我評價的體系,相關部門要求教師在不斷反思中學習與進步,實現教學實踐,努力使得教師成為研究型、專家型的教師。
2、學生發(fā)展的需要
初中歷史教學中實施反思性教學,是學生發(fā)展的需要。教育發(fā)展基本在于學生的發(fā)展,初中歷史反思性教學,符合初中學生的成長特? 這些學生的好奇心和探討問題的欲望比較強烈,因此,老師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并使行為符合學生的切實需要,從而進一步地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學生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歷史教學的質量。
3、教師發(fā)展的需要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進行反思性教學,是教師發(fā)展的需要。歷史老師要在教學中獲得良好的突破,就需要經常對自己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進行反思,這樣才能夠不斷地借鑒他人的成功經驗,吸取新的營養(yǎng),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模式,從而進一步促進自身的成長。因此說,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實施反思性教學是一種必然,并不是偶然,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
二、如何在初中歷史課堂中進行反思性教學
1、教的反思
要在初中歷史課堂中進行反思性教育,首先就應該進行教的反思。作為一名初中歷史老師,應該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對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的反思。在教學準備工作方面,教師應該保證歷史教學內容的充實,借助信息技術以及網絡媒體來豐富教材。并且還應該把課堂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讓學生更好地去感受其中的'奧妙。再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不斷反思,反思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是否恰當,反思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過程與環(huán)節(jié),結合學生的反應情況,如果遇到不合適的環(huán)節(jié),要適時地做出調整。在教學后,教師依然要進行反思,找出前一堂課中的優(yōu)點與不足,揚長避短,來不斷地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
2、學的反思
要在初中歷史課堂中進行反思性教育,還應該進行學的反思。初中歷史教學工作是教與學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教師不僅要在教的方面進行努力,還應該在學的方面進行努力。反思是努力的一種途徑,在不斷的反思過程中,不斷促進教學的進步。第一,對學習態(tài)度進行反思。因為學習態(tài)度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基礎,學生能夠端正態(tài)度,必然會使得學習效果得到提高。第二,對學習內容進行反思。通過對學習內容的反思,才會明白自己知識掌握的程度,F在很多學生依然喜歡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其學習效率并不高。老師應該督促學生積極地開展學習反思,學才能真正致用,才能不斷地提高學習成果。第三,對學習方法進行反思。初中歷史的學習應該嘗試多元化的學習方法,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習成績和學習效率。對學習方法進行反思,能夠找出學生學習中的不足,然后通過老師的指導和學生的改進,提高學習效果。
3、教與學的反思
在初中歷史課堂中進行反思性教育,還應該進行教與學的反思。在我國現階段,初中歷史反思性教育已經得到了一定的實施,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除了對教的反思與學的反思之外,還應該進行教與學的雙向反思,從而提高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配合程度。初中歷史老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應該采用新的指導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還應該在學生反饋方面進行努力。老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應該盡可能地與學生進行互動與交流,開展積極、廣泛的溝通交流,了解其在學習上存在的問題,采取一定的方法或者手段去補救,使得初中歷史教學能夠順利進行。在此過程中,老師要避免對學生采取生硬的管理方法,以免影響教學效果。
三、結語
在現階段的初中歷史教學中,反思性教學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還需要進一步研究,進一步落實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保證學生的教學質量,讓學生在課堂中真正地獲取知識,同時讓知識更好地運用于實踐。
歷史教學反思4
在對《燦爛的宋元文化(二)》進行教學設計時,我認為對于初一年級的學生來講,他們不需要高深的歷史結論,他們需要的是由自己的興趣出發(fā),經過自身的體驗,感受到真實的情感,從而深化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因此,本課的導入,我設計采用的是“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和圖片,通過學生熟悉的情境的創(chuàng)設,引入新課,這個故事學生非常熟悉,通過學生看圖片講故事,拉近師生的距離,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在司馬光主編《資治通鑒》的處理上,指導學生回顧司馬遷與《史記》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運用比較的方法,從史書的體例和特點兩方面比較《史記》和《資治通鑒》,從而幫助學生掌握歸納、概括及將知識系統(tǒng)化的'學習,解決了教學的重點。對“宋詞”的學習,通過教師幫助學生提供學習素材,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經學生間的交流,對話,競賽,讓學生大膽嘗試,主動參與其中,為學生展示自我的文學修養(yǎng)提供了平臺,不僅賞析了杰出詞人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的代表作及其詞的藝術風格,而且對宋詞從形式到內容的理解,初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文學興趣和鑒賞能力。對“元雜劇”的學習,以講述《竇娥冤》的故事為主,給學生與歷史對話的機會,加深對元雜劇的了解,感悟關漢卿同情人民疾苦的情結。
我反思本課的不足之處在于:限于自身等方面的缺陷,對文化鑒賞的指導能力很弱,使課堂不夠飽滿,這督促自己今后要多加強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
歷史教學反思5
初一歷史xx單元講授中華文明的起源即:我們的遠古祖先、原始的農耕生活、神奇的.遠古傳說等內容。
本單元教學做到了以下幾個方面:
。1)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2)科學備課,尋找課文重難點的突破方法,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向學生講解清楚,讓學生想像和感悟。
。3)創(chuàng)設情境,以情入學。
。4)教學形式多樣化。
。5)學生自主xx、合作xx和探究性xx等多種xx方式開始起步。
本單元的不足有:
。1)初一年級是進入中學的起始年級,自主、合作、探究性xx剛剛起步,導致xx效果不佳;
。2)學生還沒有養(yǎng)成問題生成、設疑解惑方面的學慣和能力。
今后教學的思考兩點:
。1)學生合作探究性xx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的探討;
(2)學生發(fā)現問題、問題、生成能力的培養(yǎng)。
歷史教學反思6
昨天市教研室的教研員來到我校調研,歷史科的鐘文平老師也來了,還聽了我的課。雖然鐘老師已經多次聽我的課了,但每一次內容、形式都不一樣,這次是一節(jié)復習課。我復習的是1——9課的'內容,分成四大部分:
一、遠古居民: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
二、原始農耕: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
三、部落:炎帝、黃帝、蚩尤→禪讓:堯、舜、禹。
四、奴隸社會: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春秋和戰(zhàn)國)。
這四部分的內容引導學生逐一進行了基礎知識的回顧和點撥,然后利用學習輔導進行了選擇題和綜合題的練習,中規(guī)中矩,一堂課順利完成。
鐘老師在評課的時候指出了這節(jié)課一個很大的不足,就是沒進行深一層次的隱性知識的挖掘。主要表現在第1——9課內容的宏觀把握上,尤其是生產力的發(fā)展促進社會的進步的綜合引導上。這方面的內容在新課講授的時候有重點講述,如第7課《大變革的時代》這一課,就把原始社會——打制(磨制)石器;奴隸社會——青銅工具——鐵農具和牛耕進行了分析。所以,應該要從宏觀上引導學生認識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動力在于生產力的發(fā)展,重要體現在生產工具的進步上,如鐵器逐漸取代石器和青銅工具;新的社會為了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往往通過改革來達到目的,如管仲改革,商鞅變法等,這里還可以聯系現實,如我國繼續(xù)深化改革,實行改革開放,促進國家的進步等。
在以后的上課和復習中,除了基礎知識,我們真的應該要好好挖掘隱性知識,促進教學相長。
歷史教學反思7
我任教初三年級兩個班歷史,本次期中檢測成績不理想。從檢測的情況來看,在選擇題上得分相對較好,說明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較好;但是在后面的綜合題部分失分較多,明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較差主要原因是學生的綜合題訓練不夠。
反思前階段的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備課不充分。雖然自己已任教初三歷史有幾年,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每節(jié)課前還都應該進行認真?zhèn)湔n,特別是背的科目,去年教的有些內容現在已經忘了,自己在這方面做得很不好,每節(jié)課只是去上課,有的沒有認真?zhèn)湔n,課堂上講了一些過多的'內容,低效重復性的東西比較多,造成整體課堂質量的低下。
二是教學抓得不緊。對時間抓得不緊,包括雙休日,沒用在教學上。沒有深入了解學生情況,到現在連一半的學生姓名都叫不上來。對學生學習情況了解也不夠,針對性的輔導也沒實施。對學生日常學習情況雖然進行了一定的過問,但是沒有認真研究制訂具體的有效的措施,或者只是提出了一些要求,但是缺乏進一步的落實措施,使這些要求流于形式。對各種習題集沒有進行深入綜合歸納,基本沒有推給學生高質量的精品練習題目。
為在今后工作中加強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將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要改進課堂教學。規(guī)范辦學秩序以來,課時數量得到了規(guī)范,課堂上的時間很有限,平日又不允許副科布置作業(yè),并且主科老師教學抓得很緊,平日學生課余時間很少,有時連作業(yè)也寫不完,根本沒時間來學習其他科。因此要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將精力集中在課堂上。為此就要認真?zhèn)湔n,提高課堂效率,既要將該講的講到,又要讓學生有時間掌握。
二是要抓好部分學生的課外輔導。通過檢測發(fā)現,有的學生偏科現象嚴重,歷史科分數很低,而且這種現象不在少數,班級達十余人。對此,今后計劃通過加強思想教育要求、利用中午進行個別輔導等方法來促進他們提高。
三是要加強對各類題目的分析。要對各類習題集的題目進行分析挑選,選出優(yōu)秀題目推給學生,讓學生用少時間學生多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四是要加強對學生問題的有效解決。對教學中的各種問題及時發(fā)現,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及時解決,并且大力抓好落實。
五是要采取更有效的管理辦法,主要是發(fā)揮好小組長的作用。
六是要做好教學計劃,特別是復習計劃,并認真實施。在復習期間,要扎扎實實地進行備課和復習,爭取使復習得到高效率高質量地進行。
總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努力抓緊每一天的時間,積極研究和加強教學工作,爭取在以后的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歷史教學反思8
第三節(jié)課,九﹙1﹚班,一堂歷史專題復習課《俄國﹙蘇聯﹚的變革史》。在學習了俄國﹙蘇聯﹚歷史上的改革之后,在歸納改革的過程時我的思路本來是這樣設計的:
在我引導學生歸納到十月革命后改變了社會制度后,在這時,一學生舉手要求發(fā)言,說“老師,我認為:社會制度改變應該與斯大林模式形成是同時的,而不是在十月革命之后”?赡苁撬陌l(fā)言激發(fā)了另一位同學的勇氣,另一位也站起來說:“通過做題我發(fā)現,亞歷山大二世改革后一般說社會性質發(fā)生了變化,而不是社會制度發(fā)生變化,老師,社會制度和社會性質有什么區(qū)別?”。
面對兩位同學的.大膽提問,我改變了以往直接作答的方式,對他們說:“你們提出的問題我一時不知如何回答,我想我們只要學習一定能弄清所有的問題”,F在我提議分小組學習,你們倆(我真誠地微笑著對剛才兩位提出問題的學生)如果愿意就一人帶一小組,第一小組主要整理哪些改革或革命改變了社會性質?第二小組結合中國建國歷史與蘇聯建國歷史對比主要整理社會性質與社會制度的改變有何異同。各小組形成書面材料并交流匯報,老師作必要的補充或更正,最終我們師生形成的共同思路是:
亞歷山大二世改革后→社會性質改變→十月革命后→社會性質改變→列寧政策→→斯大林模式后→社會制度改變→赫魯曉夫改革→→戈爾巴喬夫改革后→﹙社會制度改變﹚→蘇聯解體
通過這堂課我從學生臉上洋溢的笑容中發(fā)現,學生獲得了滿足感和作為學習主人自主獲取知識的成就感。從此以后,我發(fā)現很多同學上課積極性也高起來了!袄蠋煟艺J為”這句話,勾起我對歷史教學的深刻反思。
一、教師備課時,往往更多的考慮的是教學過程的設計,且力求盡善盡美,而恰恰忽視了學生這個學習的主人,忽視考慮學生在學習本課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和為解決這些問題采用哪些方法和途徑,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要留一點空間,給學生思考、談自己的看法、進行討論的時間,要有一定的靈活性,使實施中可根據課堂情景如學生的反應等及時調整教學計劃。
二、我認為要改變課堂教學行為,首先要確立教師為學生服務的思想,考慮這節(jié)課我能為學生提供哪些服務?上課時更多地讓學生表述他們想了解什么?特別在學生發(fā)現問題時,老師要引導他們去思考、追求、探索,引導學生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新課程理念認為,有效的課堂教學應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fā)展,要求教師要有“全人”的概念,學生的發(fā)展是全人的發(fā)展,由此我認為,我們教學中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既注重本堂課學生的學習收獲,又考慮每堂課對學生以后乃至終身的進步或發(fā)展的作用;既注重歷史學科教學內容的價值,又考慮與之相關學科的知識的有機整合。總之,把有效教學定位在對學生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的發(fā)展上。
歷史教學反思9
本課是“家鄉(xiāng)”系列最后一節(jié)課,它既是對前三節(jié)課的總結,也是對前三節(jié)課的升華。前三節(jié)課從家鄉(xiāng)的老房子、家鄉(xiāng)的小吃、家鄉(xiāng)的藝術三個點出發(fā),對同學們家鄉(xiāng)的歷史、傳統(tǒng)進行了探究和總結,而本課則把視點放在了過去與現在的對比上,尋找家鄉(xiāng)發(fā)展變化的。足跡。
《家鄉(xiāng)的歷史和發(fā)展》是一節(jié)“綜合探索”課,其綜合性是多方面的。從本課的'題材上講,它綜合的是一個地區(qū)的歷史事件、文物、經濟、文化教育、環(huán)境等方方面面的內容;從表現方法上看,它又可以用手繪小報、繪畫、文字、攝影、板報等多種表現方式呈現學習成果;從學習方法上看,可以采取小組合作、自主學習、探索研究等多種形式開展學習活動。因此,本課給予了教師很大的創(chuàng)意空間去設計、完成家鄉(xiāng)歷史和發(fā)展的學習活動,當然這對美術教師也將是個挑戰(zhàn)。
歷史教學反思10
教后記本課通過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解決學習中的疑問,既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質疑、合作的能力。通過活動的設置,使學生在體驗中獲得了知識,提高了學習興趣,加深了理解,再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了知識,教師則起到了引導、點撥提升的作用。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漲,學習效果較好。
但學生的參與面還有待于提高,認真傾聽的習慣還有待培養(yǎng),課堂氣氛應達到活而不亂的效果。本課對工業(yè)革命的影響分析不夠深入,學生沒有很好的理解。應補充一些材料,幫助學生更深入透徹的理解工業(yè)革命的影響應該設計問題展開討論效果會更好。有時間應配一定量的習題,提高課堂的時效性。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還應該加強,如果能科學把握課堂時間和節(jié)奏,多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則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將更好的發(fā)揮出來,課堂氣氛也會隨之活躍。多組織學生自主探究,分小組查找資料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鑒于以上成功與不足,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要在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上多下功夫,多學習有關新課改的理論知識,多看有關教學的書籍,多向有經驗的老教師學習,加強自身的業(yè)務能力,爭取“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歷史教學反思11
新課程以來,廣大歷史教師圍繞新理念、新課標組織教學,歷史課堂中出現了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從形式上看,在四十分鐘的課堂里常常就是歡聲笑語、高潮迭起,似乎我們的歷史課堂已經走進了新課程的最佳狀態(tài)。但就是,認真審視、研究一下目前的歷史課堂教學,我認為:對新課程的理解就是片面的、膚淺的,突出的表現就是重現象不重本質、重形式不重實質,致使課堂中出現了虛假的繁榮。下頭,對歷史課堂實踐中某些教學行為進行剖析。
一、在三維目標達成的過程中不能忽視“知識”目標
新課程改革反對那種不顧學生感受、體驗和需要以及把學生當作知識容器的觀念。但就是,它并不排斥知識本身。相反,改革就是為了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镜臍v史知識包含重要的歷史史實和基本歷史線索兩部分。教師們把超多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學形式多樣、手段先進、方法靈活上,課堂上關注學生的體驗與感悟,但就是在完成知識目標的教學中常常蜻蜓點水,似乎強調基礎知識就背離了課改的初衷,就不貼合新課標的要求。例如,在設計《春秋戰(zhàn)國的紛爭》一課時,課前布置學生把這課出現的歷史故事“烽火戲諸侯”,“減灶記”,成語“管鮑之交”、“退避三舍”、“城濮之戰(zhàn)”、“圍魏救趙”等以自我喜歡的形式表現出來。上課時學生把自我創(chuàng)作或制作的'的動畫、漫畫、劇本等拿出來交流,形式十分活潑,學生興致很高,但就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掌握、理解的史實究竟有多少呢難道只要明白這些故事就能夠了嗎這一時期的時代特征就是什么齊桓公、晉文公成就霸業(yè)的原因就是什么這些本應在師生的活動中解決的知識卻不了了之。知識就是基礎,就是依托,就是載體,就是學生發(fā)展的雙翅,學生僅有在掌握基本的歷史線索和具體的歷史知識的同時,才能構成歷史學習的初步潛力,才能真正學會學習,才會產生愛國主義情感、正義感、社會職責感以及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做人態(tài)度和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所以,要真正實現歷史新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不僅僅不能貶低知識的地位,反而應當進一步強化知識的作用。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的教學過程就應就是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透過師生的活動,最大限度地充實和豐富教科書所設計的歷史基礎知識的框架,使文字知識“活”起來,能否做到這一點直接關系到歷史知識的質量和水平,進而關系到三維目標能否有效達成。
二、實現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不能走“形式”
歷史課程標準提倡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在課堂教學實施的過程中,為了給學生學習歷史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教師們用心探索多種教學形式,改變過去那種嚴格按照教學流程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的狀況,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課堂討論、組織辯論會、編演歷史劇、開展歷史知識競賽、成語接力賽、虛擬拍賣會等都就是教師們常用的教學形式。在這些活動中,學生能夠投身其中直接參與教學,師生、生生之間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
但就是,有些活動作為一種教學形式只就是一種點綴。例如,歷史劇就是學生十分喜歡的形式,但就是教師在設計這些活動、指導學生編演時沒有充分思考要到達什么目的、學生能夠從中了解些什么,有時候表演的過程中學生們嘻嘻哈哈,資料簡單、形式單一。表演過后就進入了下一個環(huán)節(jié),至于劇中表現的主題思想就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就是起到了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又比如:討論幾乎就是教師們每節(jié)課都要采用的教學形式,但就是有些問題根本就不具有討論性。
另一類諸如“秦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有哪些”這樣的問題書中就是能夠找到答案的,只要給學生時間看書,學生就能歸納出來,討論實在就是畫蛇添足,不但不能開啟學生的思維,引發(fā)爭論,進出火花,久而久之還會泯滅學生思考的熱情。所以,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就應從教學需要出發(fā),從學生需要出發(fā),不能為了創(chuàng)設情境而創(chuàng)設情境。追求表面的形式,會遠離新課程的要求。
歷史教學反思12
9月18日,我在七年級九班上了《中華文化的勃興》(二),主要內容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的大動蕩引起思想文化領域的大變化,涌現了許許多多對世界文化產生深遠影響的大思想家和名著,這一時期是我國古代文化空前繁榮時期。
一、對教學內容的反思
本課的重點是孔子的政治主張和教育成就,孔子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尤其在教育方面,他提出了一些很有見地的主張和原則,直到今天對我們仍具有很大的借鑒作用。準確、詳細地了解孔子,將有助于學生理解歷史上的'許多問題。思想家老子和百家爭鳴是本課的難點。
二、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學生自學時間充分,但有個別學生自控能力差。
小組討論時,組長的作用發(fā)揮不到位。
對每一種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主要思想等做詳細的講解與總結。
三、對教學效果的反思
在講解孔子思想以及教育成就時,應該多舉例說明。
后面的其他思想成就給學生列出表格,讓學生比較認識。
歷史教學反思13
本單元適當采用了多媒體教學;能根據課標要求、三維教學目標及學情進行教學設計;教學思路清晰,講述了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到1956年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的歷史;能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互動釋疑突破重難點;能注重師生互動,課堂氣氛活躍,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同時也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能充分利用課本的圖片資料和相關視頻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及新課講授后能注重課堂反饋,通過鞏固練習及時反饋學生學習的效果。能按時按質完成教學任務并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本單元教學還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還需進一步加強學法指導,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中國現代史涉及較多的理論和抽象概念,為方便學生理解,還需要盡量做到教學生活化,教學內容簡潔;
三、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歷史的能力。
歷史教學反思14
一、抓住常規(guī)教學,認真地上好每一節(jié)課,力求提高課堂效率
這是對教師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對教師的最高要求。認真?zhèn)浜妹恳还?jié)課,要翻閱教材、教參、教輔用書,力爭做到把老師知道最多的知識,教材中所蘊含的`所有要點,知識的重點、難點和關聯點都備出來,有條列地傳授給學生。抓住課堂教學主陣地,認真組織課堂教學,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定要抓住課堂上的45分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二、抓好學生的知識點的過關檢查,及時反饋,做到功在平時
上好課,注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也要對學生掌握的知識及時反饋,過關檢查,在每一節(jié)上課前,老師就要對學生所學的舊知進行復習提問,這樣既檢查了學生以前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起到新舊知識的銜接的承上啟下作用?芍^是一舉兩得。就是平時我們所說的“溫故而知新”。
歷史教學反思15
通過前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我認為要切實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率,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每節(jié)課課前都要準備充分。要創(chuàng)造高效的課堂,充分用好這四十五分鐘的每一秒,充分的課前準備就顯得非常重要了。真正從為了教好自己的學生出發(fā),為學生的終生發(fā)展出發(fā),去組織好我們的歷史課堂,從而不會出現過于注重情境的創(chuàng)設,把課堂變成膚淺的菜場與超市,也不會為了小組合作而合作。我們應該考慮的是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帶給了學生什么,具體講就是,就是要做好以下幾點:
明確每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體會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困難之處,重點加以突破;合理地講練,每節(jié)課都要有比較深入的信息反饋與調整,確保每節(jié)課中目標的達成度。
第二、要努力使學生在每節(jié)課上保持活躍的狀態(tài)。怎樣才能讓學生的思維總處于活躍狀態(tài)呢?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進行課堂調控,設計適當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牽引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tài)。
教師要善于根據具體教育情景,靈活運用各種教育方法,發(fā)現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成為學生創(chuàng)造潛能的開發(fā)者,在組織課堂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時刻牢記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中心,要精心設計能調動學生課堂學習主動性的方法。課堂教學的效果,最終要體現在學生身上。只有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和領悟去獲得知識,才是最佳學習途徑。因此,教學過程中,要徹底改變“注入式,滿堂灌,教師講,學生聽”,把知識強行“塞入”學生大腦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觀念。教師要由“演講者”轉變?yōu)椤熬巹 焙汀皩а荨,要像導演給演員說戲那樣,創(chuàng)造一種使學生能真正處在做“歷史”,用“歷史”的情景中,促其自覺、積極地學習知識和思考問題。當然,我們不僅僅要關注學生雙基的掌握,更要在課堂中以幽默風趣、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及事例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學習歷史的信心,促進三維目標的全面達成。
第三、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學法?茖W的學習方法為創(chuàng)造高效課堂提供了重要保障。為了教學生會學歷史,我們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進而發(fā)現問題,要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可以隨時質疑,會質疑本身就是思維的發(fā)展、能力的提高。通過質疑使學生獲得有益的思維訓練,變“學會”為“會學”,會“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發(fā)現問題”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習慣。
第四、要適當的經常鼓勵學生。我們不僅要鼓勵學生成績的進步,更要鼓勵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對學生能積極地發(fā)言、認真地練習,及時完成作業(yè)等都要及時地鼓勵。我們適當的激勵,正是為實現全體學生高效學習,實現課堂更大面積高效作準備。
【歷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歷史教學反思05-15
歷史的教學反思03-24
歷史教學反思02-02
通用歷史教學反思01-15
歷史期中教學反思03-29
優(yōu)秀歷史教學反思04-06
(薦)歷史教學反思07-10
期末歷史教學反思04-14
歷史教學反思【優(yōu)選】05-16
歷史教學反思隨筆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