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時間:2022-01-23 14:28:27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范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范文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4課,是一篇寓言故事。課文通過虛擬的故事來告訴人們做任何事情都要考慮到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通過執(zhí)教本節(jié)課,我最大的反思就是教學目標的設定。如何準備備課,怎樣才能備好課,讓備課不偏離方向,這就看教學目標的設定是否準確。教學目標的設定一定要依據(jù)2011版語文新課程標準,了解各學段的語文學習要求,同時結合本單元的單元目標,本課的課后題。只有教學目標確定,找準了方向,那在接下來的相關資料搜集、課文內(nèi)容的取舍等問題上,才能撥開云霧,才能柳暗花明。《我要的是葫蘆》是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第四單元的導讀是這樣的:一些詞語和故事能使我們受到啟發(fā),讓我們認真讀一讀吧!從導讀中我獲得了兩個信息:一是受到啟發(fā),即讓我們明白了什么道理;二是朗讀,指導學生們能夠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因此我將這兩點作為了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了重難點就要大膽取舍課文內(nèi)容,篩選重要的契合的信息。如何更好地呈現(xiàn)本節(jié)課呢?便要思考通過什么樣的教學策略來實現(xiàn)。與訓練點結合地行云流水,水到渠成,這需要教師的匠心獨運。而所有的這些都要指向教學目標,達成教學目標。而檢驗教學目標是否準確有效的.唯一標尺,就是學生。關注是否對學生學習有促進作用,關注是否對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有提高。學生沒有所得沒有提高,這節(jié)課無論如何布局皆是失敗的,因為教學的最終對象還是學生。教學目標的確定是否準確,一定要依據(jù)學情來分析。本課教學目標的設定我還借鑒了學校語文教研活動的語用與拓展閱讀的前沿思潮,注重語文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

  執(zhí)教本課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ㄒ唬┍酒适陆沂镜牡览頉]有被很好地引導出來。本課揭示的道理對于二年級孩子的認知來說有些難度,課堂中大部分的孩子能夠明白葉子與葫蘆的關系,但是上升不到事物之間都是有聯(lián)系的這種哲學層面。如何將抽象的哲理通過具化的葉子與葫蘆的關系一步一步推敲出來,還需要在設計中層層推進。

 。ǘ┌鍟煌暾。板書一直是自己的薄弱之處,好的板書設計會很好地串聯(lián)起整節(jié)課的內(nèi)容,更好地揭示本課的道理。板書了“蚜蟲”“葉子”兩個詞,忘記板書“葫蘆”這個詞。其實這三個詞只要通過箭頭的標識就能輕松地讓孩子們明白三者之間的關系,從而引導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

  (三)對學情掌握不準確。本節(jié)課在同年級三班進行了試講,課堂教學更加順暢。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主要還是對本班孩子的學情缺少深入的了解,導致有些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不流暢。

  (四)評價語要更關注于孩子,要真實客觀具有激勵性及正面的引導。

 。ㄎ澹╆P注課堂,關注學生,關注課堂生成。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2

  《我要的是葫蘆》是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講的是一個人種葫蘆,不管理卻只想得到葫蘆,結果葉子上的蚜蟲越長越多,最后葫蘆都落了。

  這篇課文通俗易懂,但意義深刻。課文緊緊圍繞“葫蘆”不斷發(fā)展下去。因此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圍繞兩個問題展開討論:

  1、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個人喜愛葫蘆?

  2、那個人這么喜愛葫蘆,為什么沒有得到葫蘆?通過朗讀、勾畫出那個人愛葫蘆表現(xiàn)在:

 。1)、“那個人每天都去看幾次!

  (2)、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讓學生通過看圖,觀察那個人的神態(tài),想象他的心理活動,揣摩他的語言,體會那個人對葫蘆的喜愛,再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表現(xiàn)出來。在理解“賽過”一詞時,學生說不好,我就用簡筆畫的形式在黑板上畫一個大南瓜,然后又在南瓜邊上畫上一個大大的葫蘆,學生都笑了,但是也理解了這個詞的意思,我想通過這一幕,學生對這一詞的.理解是不會忘記的。

  接下來引導學生解決:那個人這么喜愛葫蘆,最后卻沒有得到葫蘆,為什么呢?讓學生抓住:

  1、他看見葉子上生了蚜蟲,心里想: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2、當鄰居勸他時,他感到很奇怪:“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

  抓住這兩個句子并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從而體會出那個人不懂得葉子、蚜蟲、葫蘆之間的關系,還有那個人不聽鄰居的勸告,最后導致沒能得到葫蘆。從而使學生明白了本課蘊含的道理。

  為了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提高學生表達能力,提高語文寫作能力,我又設計了課后的一個練習“假如,你們是種葫蘆的人,冬去春來,轉眼到了第二年,又開始種葫蘆了,又會發(fā)生什么故事呢?使讀和寫緊密地結合起來,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3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的一篇講讀課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短小精悍,語言活潑生動,人物形象鮮明,是深愛孩子們喜愛的一篇課文。結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一至三年級“要培養(yǎng)學生通過上下文理解課文中重要詞語的意思,并能在閱讀中不斷積累詞語!薄澳苡懈星榈乩首x課文!北疚闹v述的是一則寓言故事:種葫蘆的人由于不了解葉子和葫蘆之間的關系,于是當葉子上長了蚜蟲,他覺得是沒有問題的,所以后來當鄰居勸說時他也是漫不經(jīng)心,不加理睬。到最后,原本可愛的小葫蘆一個個都落光了。 在教學過程,我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積極主動地發(fā)現(xiàn)、品悟課文語句里包裹著的豐富的`思想感情。同時,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選擇讀等不同方式的閱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tài),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悟。

  本課的優(yōu)點是:通過巧妙地創(chuàng)設情境,使得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對事物的認識也更深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強了,學習的主動性也得到了最突出的體現(xiàn)。

  本科的不足是:在讀的指導過程中,我沒有尊重學生閱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當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時,老師遷強地讓孩子去達到自己的理解答案,如果能讓學生結合詞語句子自己再去探究,我想學生

  會改變過來的,教學效果會更好。課堂是靈動的,學生是活生生的個體,所以在教學中總是存在很多的變數(shù),需要教師有隨機應變的能力?傊芏嗖蛔氵需在今后的教學中逐漸改正與完善。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4

  《我要的是葫蘆》寫的是一個種葫蘆的人因為沒有治葫蘆葉上的蚜蟲,所以他的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從而告訴人們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課文的內(nèi)容短小,蘊涵的哲理淺顯。在第二課時我主要把以讀促悟作為教學的重點,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品悟課文語句里包裹著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一、教學思路清晰,重點較突出

  本課教學主要抓住三個訓練重點:

 。1)朗讀的指導。在教學過程中抓住人物的對話進行朗讀指導,體會種葫蘆的人一心只要葫蘆和鄰居著急的心情。

  (2)句式的訓練。通過朗讀比較兩組句子不同的語氣并體會每組的兩句話的意思是一樣的,并通過練習鞏固。

  (3)補白策略的訓練。我結合文章的空白之處,設計了想象說話的內(nèi)容,想象說一說:如果你就是種葫蘆的人,你會怎么做?請你用上上面的句子,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說一說。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體會說出富有個性化的語言,思維也得到了發(fā)展。

  二、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diào)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重視感悟和體驗。教學設計以讀為主,在學習過程中重視閱讀感悟和體驗,學生自由朗讀、同桌合作讀、分角色伙伴合作朗讀、個別展示朗讀等閱讀方式突出了學生閱讀行為的自主性,使學生在不同的閱讀實踐中自主地領會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最終內(nèi)化為學生的語言積累。

  三、教學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板書設計和教學內(nèi)容不同步。

  2、學生做了講學稿上的練習沒有全班展示交流。

  3、上完課了沒有小結。

  4、教學反饋及應變能力有待于提高。在教學中,隨時都有學生當堂的生成,即興語言的表達,如何圍繞教學目標,充分肯定,及時地促進學生,我覺得做得還不夠好。這一點,我想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磨練,另外,在聽課時多多學習其他老師好的做法。

  5、教學語言的再精煉。我覺得在教學時,語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確些;語言的目標性應更明了些。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0-11

我要的是葫蘆的教學反思02-21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02-04

《我要的是葫蘆》優(yōu)秀教學反思01-28

我要的是葫蘆課后教學反思03-24

《我要的是葫蘆》語文教學反思07-27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精選15篇03-03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4篇03-04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5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