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編九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一語文說課稿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語文說課稿 篇1
一、開場白: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晚上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長亭送別》。
二、說教材:
《長亭送別》選自新編語文教材第四冊第五單元,本單元學習中國古代戲曲,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鑒賞我國古代戲曲的初步鑒賞能力。
課文節(jié)選部分曲詞優(yōu)美,文采飛揚,高中語文大綱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感情”據(jù)以上內(nèi)容和所教學生特點,將學習目標確立為:
1、識記有關文學常識,了解故事情節(jié)。
2、鑒賞曲詞的美
3、欣賞鶯鶯的人物形象。
重點和難點解析:本文節(jié)選自我國古典名著《西廂記》,是我國古典戲劇中的經(jīng)典之作,它的作者王實甫是我國古代杰出的語言藝術(shù)大師,他吸收了唐詩宋詞精美的語言藝術(shù),融化百家,創(chuàng)造了文才斑斕的元曲語匯.吸收借鑒這些,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寫作,而且對加厚他們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具有重要作用. 同時,我們的學生的鑒賞能力又非常有限,有可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我把曲詞鑒賞做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主要用比較分析法來突破。
三、說教法:
適當?shù)慕虒W方法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參與教學,根據(jù)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1、遷移教學法
它最大的特點是激發(fā)學生興趣,增強信心,在本節(jié)課中主要體現(xiàn)為運用學過的古代戲劇知識,通讀課文,了解故事情節(jié)。
2、比較分析法
它能增強學生觀察、分析、交流的主體意識,使全班學生積極參與到主動的學習活動中去。在本節(jié)課課中主要體現(xiàn)為讓學生將書上內(nèi)容與老師習進行以及動畫類比,突破重點和難點。
3、啟發(fā)--發(fā)現(xiàn)探究法
在本節(jié)課中主要體現(xiàn)為通過分析比較得出新的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四、說學法
新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據(jù)此,我確定了以下學法:
1、動口動腦動手,討論分析法。
2、鑒賞誦讀法。
五、說教學程序:
語文教學要密切聯(lián)系社會生活,注意開發(fā)現(xiàn)實生活中的語文教學資源,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同時,人們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總是由一般到特殊,所以,要對劇中人物形象有更深的認識,就要對全篇的情節(jié)有細致的了解。因此,在進行新課之前,我讓學生做了如下準備和預習:觀看影片<<西廂記>>,,運用上節(jié)課的有關戲劇知識,參看提示、注釋,通讀全文,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完成學習目標1。
1、為了檢測預習的落實情況,我設計了三道預習檢測題、檢測預習。
2、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好的導入,能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為此我用動畫《送別》給學生以全方位的視聽沖擊和強烈的心靈震撼,迅速吸引學生的'審美注意,不由自主地進入課文情境。
3、鑒賞曲詞:
教師下水,學生往往會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為此,為突破重點難點,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我先下水改寫了文中的兩首曲詞,在課堂上讓學生通過比較,加上教師的啟發(fā),貫徹大綱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教育理論,自己動手品味出戲曲的色香、味,完成教學目標1。主要有以下幾個程序:
。1)出示自己改寫的兩支曲:
第一支是結(jié)尾兩曲中的[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遮蔽。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我為甚么懶上車兒內(nèi),來時甚急,去后何遲。”我改寫如下:
第二支是開頭三曲中直抒屬胸臆的[叨叨令],改寫如下:
通過比較學生會得出這樣一個結(jié)論:第一首有情有景形成一種藝術(shù)氛圍,第二首直接抒情感覺就不如第一首好。
。2)帶著這個知識,再讓他們自由朗讀曲詞,在讀的時候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A、課文具體寫了哪些時間和地點的景物。
B、運用了那些修辭手法。
C、課文中的哪段曲詞與以前學過詩詞的相似?
通過提示學生自然得出了曲詞的美在于意象的選用、情與景的交融、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等幾個方面。
(3)再問:第一支曲《端正好》“碧云天,黃花地”你會想象出那些畫面?再次觀看動畫《送別》結(jié)合畫面,通過類比學生會得出好的語言不僅形象,更能使人產(chǎn)生詩意的聯(lián)想的結(jié)論。
4、分析人物形象:
借助教材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人文主義教育是語文教育的重點,在這一課中崔的比山高,比海深,比無邊的芳草更加無
邊無際的深情,感染了一個時代,一個民族,一條更加久遠的歷史長河,鶯鶯的形象是一個很好的教育素材,因此,分析鶯鶯的形象也是教學一個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在這里,我一方面借助優(yōu)美的畫面給學生形象的展示,便于引發(fā)他們的聯(lián)想,另一方面以優(yōu)美的詩句啟發(fā)學生的思考,讓他們動口動腦使他們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來。
。1)根據(jù)畫面復述故事情節(jié)。
(2)問:古人云“黯然消魂者,惟別而已”,“多情自古傷離別”在別離面前鶯鶯有哪些表現(xiàn),刻畫了她怎樣的性格?(討論發(fā)言)
5、學生學到知識后,通過當堂訓練,知識鞏固的才牢,于是,我設計了以下幾道習題讓學生趁熱打鐵,鞏固知識。
6、布置作業(yè):
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發(fā)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是我們的教育目標,在布置作業(yè)時,給學生布置一道開放性的作業(yè):根據(jù)自己的個性特點選取自己喜歡的一首曲詞進行改寫。
結(jié)語:讀《西廂記》的時候總是不明白為什么郭沫若先生總是一味地稱贊莎士比亞的戲劇,總是為歌德的《浮士德》而傾倒,相信我們認真讀過王實甫之后,我們會知道,我們也有我們自己優(yōu)秀的戲劇。遵循潔、美觀的原則我設計了以下板書:
我的說課到此結(jié)束!謝謝大家!
高一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教學目標
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結(jié)合教材,本著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自主全面主動發(fā)展的原則,我確定了一下教學目標。
二、本課的教學重點是: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
三、教學方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目標,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非常關鍵的。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節(jié)課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知識遷移法、、分組討論法、教師導學法、學生自學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這樣既可以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流程(我所采用的是高效課堂的模式)
情景導入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愿望,我們所有的計劃,所有的探索和理論統(tǒng)統(tǒng)都會落空!倍季S永遠是由問題開始的,設計適當?shù)膯栴}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牽引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tài)。所以我的導入是這樣的:……
1、自學感知,敏銳感悟
為了更好的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自行解決本課的生字詞,及簡單的句子理解,初步弄懂課文大意,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采用多種誦讀方式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整首詩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將本課中覺得難以理解的問題找出來,留待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一起解決。學生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可以充分利用所有學生手中的教學資源。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最大限度的利用學習資源,達到班級資源共享。讓學生走進文本。
2、合作探究,共同分析
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分小組進行,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要討論的問題有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自學環(huán)節(jié)中留下的疑難問題。第二部分是本課重難點問題,針對本課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1、上下片的內(nèi)容有什么不同?
2、所寫意象有什么特點?
3、上下片有什么聯(lián)系?
4、共同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同學們通過分組,將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難的問題和老師所給出來的問題,合作進行討論,得到自己的、小組的答案。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中,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思想,所有的同學都積極的挖掘文本。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jié)合作意識。
3精彩展示,破繭成蝶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每個小組通過前面兩個環(huán)節(jié)學習的結(jié)晶。學生通過小組或者個人展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或問題的答案。教師相機進行適時評價、引導和糾正。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既可以了解學生對文本的掌握,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及表達能力。
4個性表達拓展思維
主要是體現(xiàn)學生的個性展現(xiàn),增強課堂的空間彈性。為此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問題:作者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壯麗的、充滿生機的湘江秋色圖。那么,面對著這樣壯麗的山河,作者的心情如何?如果你面對著這樣的景色,心情會是怎樣?請細細品讀,把你的心情寫下來。讓同學們盡情的表達
5遷移延伸豐富視野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學生介紹更多的他們自己了解的毛澤東的詩詞,或句子。我在加以補充,讓學生選擇他所喜歡的篇目來背誦;蛘咝〗M接龍來誦讀。
6課堂總結(jié)回歸文本
為了體現(xiàn)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自己從各個方面來總結(jié)他們在本課中所獲得的收獲和情感體驗。自主總結(jié),自主回答。
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語文說課稿之《沁園春》就到這里了,希望同學們認真閱讀,祝大家學業(yè)有成。
高一語文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大家好!我是 號考生,謝謝!
現(xiàn)在開始說課。我說課的課題是《米洛斯的維納斯》,作者:清岡卓行。我將從以下7個方面剖析本課。
《米洛斯的維納斯》選自魯人版高中語文必修4第2單元,本單元的主題是美的真諦,本文是一篇藝術(shù)隨筆,蘊含作者的美學主張,給人以美的享受,學習本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藝術(shù)鑒賞力。本課計劃用時1課時。
高一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但審美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確定本節(jié)課的三維學習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了解作者的美學觀點,接受美的熏陶;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文章內(nèi)容;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理解關鍵句的含義。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辯證地思考藝術(shù)的殘缺與完美。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因此,本課將采用情境教學,以情促讀、以讀促思的教學方法;在學法上引導學生采用朗讀法、問題探究法完成學習目標。
為實現(xiàn)高效課堂,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微課視頻。
本著“育人為本、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理念,擬定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激趣導入,用時約3分鐘
古人云:“未見興趣,必不樂學!倍嗝襟w播放一段盧浮宮的視頻最后定格在維納斯雕像之上,激發(fā)學生興趣,順勢導入新課:維納斯是羅馬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是盧浮宮的“首席珍寶”,被公認是迄今為止希臘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一起去欣賞她的美吧。
第二環(huán)節(jié):初讀品析,用時約10分鐘,分2步展開
1.學生結(jié)合導學案,了解斷臂維納斯雕像的特征和有關傳說,把握維納斯雕像的形體美。
2.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式,我將播放一段名家范讀的微課視頻,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讓學生找出本文的.主旨句。師生討論,共同明確:作者開門見山提出觀點“她為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其余段落則分別從正面、反面和側(cè)面對這一中心進行論述,分別闡述了必須失去雙臂、不能復原雙臂以及只能失去雙臂,層層遞進,全面支持了主旨句。
第三環(huán)節(jié):精讀探究,用時約20分鐘,分2步展開
1.讀中悟情,深入文本。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出問題:維納斯雙臂的失去給了作者怎樣的感受?他是怎樣具體闡述這種感受的?小組自由討論,每組選派代表發(fā)言,我將根據(jù)學生回答進行總結(jié)補充:“這是一次從特殊轉(zhuǎn)向普遍的毫不矯揉造作的飛躍”,“一次借舍棄部分來獲取完整的偶然追求”,殘缺反而給人馳騁想象的空間,想象出無數(shù)秀美的雙臂,種種虛像絕妙地烘托著這尊雕像,提升了這尊雕像的藝術(shù)價值,也體現(xiàn)了藝術(shù)欣賞的一條規(guī)律,即殘缺美。
2.以情促讀,探究文本。所有的殘缺都是美嗎?設置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從讀通到讀懂,進而讀中設疑。小組交流討論,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這一問題。
第四環(huán)節(jié):拓展升華,課堂小結(jié),用時約5分鐘
藝術(shù)創(chuàng)作貴在給人留下想象的空間,舍棄一些東西,反而能讓欣賞者得到更廣闊的想象空間,使藝術(shù)品獲得更久遠的生命力。通過本文的學習,你有怎樣的體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暢所欲言。
預留3分鐘,讓學生回顧當堂所學。我將進行課堂巡視,及時解答學生疑問。
整堂課,以問題為導向,充分發(fā)揮小組自主、合作、探究的作用,落實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育理念,完成課前預設,促進精彩生成。
第五環(huán)節(jié):布置作業(yè)
寫一段文字,談談你對殘缺和完美的認識,發(fā)布到班級博客中。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的板書設計如黑板所示。課后我將及時進行總結(jié)反思。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nèi)容,再次感謝各位評委老師。
(擦黑板,道別)
高一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勸學》位于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這一專題,和韓愈的《師說》構(gòu)成了“求學之道”這一模塊.
《勸學》是一篇論述學習的重要意義,勸導人們以正確的目的,態(tài)度,和方法的去學習的散文。
也是學生進入高中階段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如果他們能很好的掌握課文的深層含義,對他們樹立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和提高學習文言文的信心有很大幫助。
二、說教學目標
1、掌握、積累“勸、學、青、中、疾、致、假、絕、興、功、強、用”12個文言常用實詞;學習“于、者、而”3個文言常用虛詞;學習、復習課文中其他文言虛實詞,學習掌握常見的文言句式。
2、理解文中20多個比喻句的內(nèi)在含義。
3、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高中語文新課標要求:閱讀淺議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nèi)容,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和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
三、說重點難點
重點:誦讀課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理解詞句,把理解詞句與理解理解文章統(tǒng)一起來。
新課標要求學生精讀一定數(shù)量的優(yōu)秀古代散文和詩詞曲作品,教師應激發(fā)學生誦讀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誦讀習慣!秳駥W》是新課標規(guī)定的誦讀篇目之一。
難點:文章里的比喻的含義和內(nèi)在的聯(lián)系
一篇說理性很強的文章,如果駕馭不好,是很容易正襟危坐,流于枯燥和單調(diào)的。但這篇文章卻形象清新,膾炙人口,千百年來為人們傳誦不衰。原因何在?最重要的是在于,它把深奧的道理寓于大量淺顯貼切的比喻句中,全文多達20個比喻句,運用比喻時手法極其靈活自然,生動鮮明而絕無枯燥的學究氣。
四、說教法
1、啟發(fā)式研究性教學法
進入高中階段要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訓練尤其要重視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因此采用啟發(fā)式教學,貫穿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新思維。
2、朗讀式相結(jié)合的方法
本文語言錘煉精深,許多語句千年不衰。從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角度,本文采用朗讀式的教學。
五、說學法
1、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
2、參照注解,動口動腦,自問自答,培養(yǎng)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
3、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誦讀。讀的要求:句讀準確,字正腔圓,流暢,熟讀成誦。
古詩文的閱讀應指導學生學會使用有關工具書,自行解決閱讀中的障礙,文言常識的教學要少而精,而注重提高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
六、說教學流程
一、布置課前作業(yè),課外收集古今中外名人談讀書的名言警句,每人不少于三條。交流古今中外名人談讀書的名言名句,并以此導入課題激發(fā)興趣,也可以積累素材。
二、簡介作者
荀子(約公元前313一前238)名況字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先秦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書上注釋1)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繼承了孔子學說,又能揚棄其消極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學派的思想學說,成為先秦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說理透徹,氣勢雄渾,語言質(zhì)樸,句法簡練縝密,多排比,善譬喻!盾髯印芬粫32篇,其中26篇為荀子所著,末6篇或為其門人弟子所記。(教師和學生補充)
新課標:應引導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時努力做到知人論世,通過查閱有關資料,了解與作品有關的作家經(jīng)歷、時代背景、創(chuàng)作動機以及作品的社會影響等,加深對作家作品的理解。
三、學生讀(五步閱讀法)
1、一讀掌握句讀,結(jié)合課前預習;
2、二讀疏通文意,初步感知教材;
3、三讀提出疑難問題,重點實詞、虛詞點撥講析;給本課12個重點文言常用實詞圈畫加注,理解它們的意義和用法。復習初中知識,學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虛詞“于”、“者”、“而”的用法。學生試譯難句,教師點撥指正。
四、讀研究性學習;
第一步:找觀點
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
分論點比喻句
學習的意義:
提高自己,改變自己。
學習的.作用:彌補不足。
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
積累、堅持、專心。
這道題主要是讓學生理解課文的三個分論點,以及與之相關的比喻句,以此為線索能更快地背誦全文。
第二步:弄清設喻的內(nèi)涵
組織學生討論以下問題(小組討論,小組推薦發(fā)言人,以組為單位提問、交流)
。1)在論述學習的意義時,用“青”“冰”的比喻論證了什么問題?用“輪”“木”“金”的比喻論證了什么問題?
。2)在論述學習的作用時,“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這個比喻是論述什么觀點的?
。3)“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揖”這四個比喻為什么要強調(diào)“臂非加長”“聲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5、五讀遷移鞏固
誦讀課文,背誦課文。
寫一篇勸學的小議論文,注意運用比喻論證。(為下節(jié)課做準備)
六、板書設計
學習的意義提高改變
學習的作用彌補不足
學習的方法態(tài)度積累堅持專一
注意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研究性學習為主線.強調(diào)三個對話,學生與文本,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使課堂真正成為學堂,成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搖籃.
歸納總結(jié)
這節(jié)課以閱讀為基礎,以研究性學習為主線,以五步閱讀法為實踐模式,是一節(jié)實施新課程理念的古文課。
高一語文說課稿 篇5
一、地位與作用:
《我與地壇》是高中語文教材第二冊第十一課,也就是第三單元的第三篇課文。從教材體例的系統(tǒng)上來說,從第一冊的“整體感知”、“理清思路”、“概括要點”到第二冊的“篩選信息”、“研究探討”、“分析評價”,是將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作為訓練要點,其目的性更突出,也更能適應新世紀的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從這個方面上來說,《我與地壇》正處在這個訓練體系的較高層級上。從單元的安排上來講,前面已經(jīng)有了兩篇文章對“分析評價”這一訓練點進行了鋪墊,那么在這一篇文章的教學上就更需要體現(xiàn)出較強的目標訓練意識——需要注意的是,越是到了更高的能力層級,它所要求的綜合語文能力更加突出,而不僅僅是一個訓練點這么簡單。
二、教學目標:
1、理解本文獨到的人生感情及作者對生命的認識。
2、抓住文中的關鍵句,揣摩語言。
。ㄔO計依據(jù):通過對本文的學習,不但要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也要讓學生在情感心智上得到啟示。)
三、教學重點:
理解地壇和母親在作者頑強求索中的作用,解開“我(作者)”、地壇、母親三者的關系。
四、教學難點:
感受作者作為殘疾人對生命的感悟及對“生與死”的思考。
。ㄔO計依據(jù):課文的第一部分更注重“生命”的意義,而第二部分更注重“情感”的意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對“情感”的理解和思考又回答了對“生命”的疑惑而母親的“活法”,就解答了自己應該怎樣活、怎樣面對命運、怎樣面對苦難的問題。這是文章的精髓,也是課文理解上的難點。)
五、文章特點與關鍵:
《我與地壇》是新教材的新課文,本篇課文超過7000字,是本學年度最長的一篇課文之一;教材同時將其確定為“自讀”課文,在課時的安排上和文章的長度構(gòu)成了一對矛盾。它所講述的是有關生命本身的問題:人該怎樣來看待生命中的苦難。作為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普遍存在著心理疲勞周期較短的現(xiàn)象;而課文說的是一個相對“沉重”甚至“沉悶”的話題。怎樣在45分鐘里將學生的注意力盡量吸引到課文本身上來,完成對7000字的文章的比較深刻的解讀,選擇一個有特點,有吸引力的教學切入點是確保實現(xiàn)教學目的的關鍵。
六、教學方法:
通過提問—啟發(fā)—討論—評價的步驟學習課文。
。ㄔO計依據(jù):作為自讀課文,大部分的課堂活動還是要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師只能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鑒于本篇課文所涉及的特殊的“情感”意義,如果能讓學生自己領悟,自己體會到,完成感情的自我升華,很顯然比教師直接將所謂的“經(jīng)驗”“教訓”告訴給他們要來得深刻得多。教師如何才能完成這樣的“引路人”的角色!蔷褪菃栴},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問題,是將學生領到新境界的.最佳途徑之一。因此本文主要采取提問式的教學方法,然后通過討論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
七、教學方式:
(使用依據(jù):本文是通過學生默讀、誦讀去理解課文,感知具體的語言信息。通過討論加深對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因此在本節(jié)課中利用明膠片和投影儀將幾個需要討論的問題顯示出來,并要求學生緊緊圍繞它去思考。)
八、課時安排:
1課時
九、指導學習:
課前自學與課堂討論相結(jié)合。
。ㄔO計依據(jù):根據(jù)本文篇幅較長的特點,課前預習,自學是必須的。自學指導的要求是通過作者直接的語言去理解文章。在課堂上,通過討論去推動學生思考,感受文章的內(nèi)容,發(fā)揮他們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
十、教學過程:
1、導入課文
挫折對于每個人來說幾乎是必將經(jīng)歷的。有些人面對命運中的挫折望而卻步,使成功從手中流逝;有些人卻能夠勇敢面對,昂首前行。這些人最終成為生活的強者,為人們所尊敬,例如:司馬遷、張海迪、貝多芬等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的作者史鐵生在其“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失去了雙腿。他歷經(jīng)磨難,經(jīng)過一番苦苦的掙扎最終成為了一個著名的作家。
史鐵生有這樣一句話用來解釋他的名字:“心血傾注過的
地方不容丟棄,我常常覺得這是我的名字的昭示,讓歷史鐵一樣地生著,以便不斷的去看它,不是不斷的去看這些文字,而是借助這些躊躇的腳印不斷看那一向都在寫作著的靈魂,看這靈魂的可能與大向。”
到底他的這些文字是怎樣體現(xiàn)出他的靈魂,讓我們一起進入課文,進入作者的內(nèi)心,去獲得我們自己的體會。
。ㄔO計依據(jù):通過作者自己對名字的解釋,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作者在特殊經(jīng)歷下的特殊情感,使學生感受更為真切。)
2、讀準下列字詞:
宿()命坍圮()()玉砌()雕欄亙()古不變撅()
捋()蟬蛻()窸窸窣窣()()嘈()雜熨()帖猝()然倔強()()雋()永恪()守焦灼()
。ㄔO計依據(jù):明確學生需要掌握的一些基礎知識。)
3、思考問題:
第一部分:
①文中哪幾小節(jié)是對地壇景物的描寫?作者為什么要描寫地壇的景物(作用)?
、谧髡呤窃鯓永斫獾貕囊鈭D?(用文中的話)
、郾容^3、5兩段的景物描寫,有無發(fā)生什么變化?如果有,這種變化意味著什么?(請位同學朗讀課文第5節(jié),其他同學思考)
④在地壇,作者思考了哪些問題?地壇又為作者解決了哪些問題?
第二部分:
、俚诙糠帜膸仔」(jié)是對母親的描寫?
②作者通過哪些場景去描寫自己的母親?反映了母親怎樣的心境?
、弁ㄟ^作者對母親的描寫,我們體會一下,作者的思想發(fā)生了哪些變化?(討論)
4、重點研討,總結(jié)評價
、偻ㄟ^這堂課的分析理解,請同學們概括一下母親的做法給了作者一個怎樣的啟示?(思考)
、谖闹杏卸巍霸O想”非常耐人尋味,可以說這是作者思想上的一次跨越,如果沒有這樣一個“設想”,作者是無法得到這樣的啟示的。就讓我們通過這個“設想”共同去體會“母親的偉大”。
③課文最后寫道:“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睆娜目,此處的“車轍”“腳印”是可以有象征意義的。那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它到底象征了什么?
(設計依據(jù):按照
。ㄎ澹┳鳂I(yè):有人說寫作是“本于內(nèi)心的郁積,發(fā)乎情性的自然”,這堂課的作業(yè)就是以《地壇給我的啟示》為題寫一篇類似讀后感的文章,不計長短,關鍵要發(fā)自于你們的內(nèi)心。
板書設計:
附一:
我與地壇:絕望——思考——希望(怎樣活)
我、地壇、母親
我與母親:頹廢——理解——堅強
附二:
送“我”——理解——(行為描寫)
憂“我”——堅忍——(心理描寫)
找“我”——焦急(關愛)——(側(cè)面描寫)
高一語文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我是語文-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燭之武退秦師》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三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燭之武退秦師》是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稜T之武退秦師》選自先秦歷史散文《左傳》,本篇所記述的是秦晉大軍兵臨城下,鄭國危若累卵。受命于危難之際的燭之武,不費一兵一卒,不動一刀一槍,卻使秦晉盟散約毀,兩支人馬自動撤離的故事。大綱要求及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對文言文的要求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把握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積累語言知識。
根據(jù)教材特點、學生心理、智力發(fā)展水平以及他們的知識經(jīng)驗和情感需求,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為
a知識目標:了解《左傳》有關知識,解決幾個生字,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
b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概括歸納的能力,提高學生書面表達能力。
c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學習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際置個人安危于不顧,維護國家安全的愛國主義精神。
4.教學重點:誦讀復述課文,背誦課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理解詞句,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
5、教學難點:燭之武高超的說辭藝術(shù)
二、說教法和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教學過程應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我準備采用以下幾點教法:
1、演示法:利用多媒體設備,直觀欣賞戲曲片段,提高鑒賞能力。
2、情境教學法: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組織形式多樣的朗讀,寓教學內(nèi)容于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著潛移默化的暗示作用。從而讓學生獲得感同身受的效果。
3、討論分析法:通過設計問題,以啟發(fā)引導的方式,讓學生開展積極的討論,讓他們自己去分析,去感悟,最后由教師補充點撥歸納。增加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感悟能力。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具體的學法有:
1、合作學習法:學生合作交流,不僅可以激發(fā)對學習的興趣,還起到了加深對文本內(nèi)容理解的作用。可謂一舉兩得。
2、朗讀法:在朗讀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曲詞的抒情性和音韻美。對于詞曲的學習,朗讀法是最常用到的。
3、勾畫圈點法:學生在閱讀過程將重要的字詞或存在疑惑的重難點勾畫出來,讓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非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huán)節(jié)展開。
環(huán)節(jié)1導入新課,我設計的導語是(有人說“口才,電腦,英語,駕駛”是當今青年必須掌握的四門技術(shù),其中口才被排到第一位,由此可見口才在今天同樣非常重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人怎樣憑三寸不爛之舍就使強大的軍隊退卻的故事,請看《燭之武退秦師》)此導語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環(huán)節(jié)2落實基礎,整體感知
首先,教師請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教師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例如(佚,縋)。
這為學生閱讀文本掃清了障礙,也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征。
接下來,教師請數(shù)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或者是聽范讀),教師請其他學生邊聽邊圈畫出每段的關鍵詞句,理清文章脈絡,教師根據(jù)學生板書文章脈絡。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nèi)容。此環(huán)節(jié)力圖將學生置于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fā)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聽讀中理清思路,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環(huán)節(jié)3研讀賞析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教師以多媒體出示Q1,Q2,教師請學生先默讀在分組討論。
、蹱T之武是怎樣說服秦伯退師的?
燭之武的說辭共125個字,語言非常精煉,含義豐富,可分為五層:(學生討論,理解內(nèi)容,分出層次)
1)站在秦國立場上,博得秦伯好感,為進一步說服秦伯提供可能。
2)說明亡鄭利晉,保鄭利秦,動搖秦亡鄭信心。
3)進一步利益誘惑,使秦舍弊求利,放棄原有做法。
4)再以歷史上晉對秦的背叛,離間秦晉聯(lián)盟。
5)從歷史說到將來,指出晉的貪婪將威脅到秦的發(fā)展。
、傥恼聦Α巴饲貛煛钡那耙蚝蠊,只作簡略交代,集中筆墨塑造燭之武的形象,請總結(jié)燭之武的形象。
燭之武是這篇課文的中心人物,雖然長期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但他的能力和能言善辯卻早已聞名鄭國。所以,在國難當頭,鄭國君臣一籌莫展的時候,佚之狐推薦了他。他的一番牢騷,使他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鄭伯的自責,更重要的是,燭之武深明大義和捍衛(wèi)國家主權(quán)的使命感,使他化解了不滿,增強了了義無反顧奔赴敵營的信心和勇氣。見到秦伯之后,他胸有成竹,對秦晉的關系和矛盾了如指掌,只字不提鄭國的利益,似乎處處為秦國著想,因而能夠不卑不亢,侃侃而談,既不刺激對方,又不失本國尊嚴。說的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層層遞進,句句打動對方,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左傳》就是這樣通過正面和側(cè)面,用精彩的語言使人物形象鮮明生動。
Q1,Q2的設置一脈相承,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進而解決教學難點。
環(huán)節(jié)4拓展延伸
好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范圍,滿足學生的閱讀期待。等等之類。
環(huán)節(jié)5課后作業(yè)
好處:鞏固知識點(知識類)
發(fā)揮學生想象力,理論-實踐,學以致用(作文類)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nèi)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三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jié)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高一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聽聽那冷雨》是高中語文教材第二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選為“山水神韻”,作者從大自然的景物中獲得心靈的韻味。本篇承接著上文《赤壁賦》古文的經(jīng)典,開啟著下文《再別康橋》現(xiàn)代詩的浪漫,是一篇富含神韻的散文。
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因此能理清文章的“形”,也就能把握住文章的“神”。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和高考《語文科考試說明》中也都明確規(guī)定,高中生必須“具有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所以本篇中“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體會文章的借景抒情的特點”是本篇教學的難點。
本文的語言優(yōu)美,深情,富含古韻,而文章的語言又是體現(xiàn)文章主旨的基礎,所以“熟讀文章,找出精美句子進行評析,體會語言的特點”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二、說教法
真正要讓語文的教學課堂由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學習的學堂,就必須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優(yōu)化教學方法。本課以電化教育輔助實施情感教學法。語文教學不僅是種認知活動,也是一種情感活動,它貫穿教學的全過程,直接影響到教學效率的提高。教師采用生動的導語,醞釀一種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情感,學生會由此產(chǎn)生一種情感反射,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行為,形成一種與教材內(nèi)容相應的情緒氛圍。
情感的產(chǎn)生往往來自于直觀的'、生動的、具體的形象。運用電化教育優(yōu)化演示,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能幫助學生進入和理解意境。出色的朗讀,和諧的音樂伴奏,出示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圖案或圖畫,這些做法都是強調(diào)情感的作用,以情感啟迪人的思維。在進入本課之前,用電腦出示資料圖片配合教師介紹時代背景,然后播放和諧的音樂,教師范讀精彩段落。文配以圖,文配以樂,創(chuàng)造形象的藝術(shù)氛圍,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藝術(shù)鑒賞能力。
三、說學法
我們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在弘揚人格精神,增強學生的主動意識,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方面還有明顯的不足。學生不是作為自覺的學習者能動地走上主體位置,而是教師把他們當做主體。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在課前預習時布置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繪出自己心中的“冷雨”圖,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形象思維能力。在課堂上分小組討論誰的畫更符合文章的意境,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教師只做簡單的啟發(fā)和引導。以圖帶文激發(fā)興趣,以圖帶文加深理解,圖文結(jié)合使學生體會到借景抒情的特點。另外,熟讀文章,深挖教材蘊含的藝術(shù)美、思想性,是學生逐漸明白文章的感情是通過“冷雨”這一形象表現(xiàn)出來的,要充分發(fā)揮想象和聯(lián)想。
四、說教學程序
本課的教學過程如下:
1、結(jié)合資料圖片介紹時代背景;
2、播放音樂朗讀課文,創(chuàng)造形象的藝術(shù)氛圍,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學生熟讀文章,體會文中“冷雨”實寫和虛寫的語句,學生回答問題;
4、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畫出心中的“冷雨”圖;
5、分組討論誰的圖更符合文章的意境;
6、小結(jié)文中所體現(xiàn)的意境,或概括文章的主旨,體會作者借景抒情的藝術(shù)特色;
7、布置學生作業(yè),及時總結(jié),預習下節(jié)《再別康橋》及時遷移本節(jié)課的文學鑒賞能力。
高一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自讀的準備
自讀是一種語文閱讀能力,僅僅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意識的貫穿還不夠。為了讓學生能創(chuàng)造性地讀好《柳毅傳》,我在前面的課文《促織》的學習中,采取了條塊分割(分段、分組)的研讀學習方法,實施了方法點撥——教師示范解讀(第一段)——師生集體研讀(第二段)——學生分組討論(第三至第九自然段)——中心發(fā)言——補充發(fā)言——教師總評(包括總結(jié)全文)的教學流程。學生已經(jīng)初步獲得了自我研讀的體驗,教師已經(jīng)為學生墊好了自讀的底子。
二、自讀的點撥
既然是創(chuàng)造性自讀,我不想給學生傳授什么知識,更不想用什么情感和觀點去感染和影響學生,盡量讓他們在自讀中去體驗一切。在師生一道誦讀課文的基礎上,我給學生提供了幾個自讀研究參考題,適當?shù)慕o予了方法或內(nèi)容上的點撥。具體內(nèi)容如下(ppt幻燈片展示):
自讀研究參考題:(注意:這只是研讀方向或研讀的副標題,不可視為題目)
⒈文言知識點滴集萃
方法提示:任選一個文言知識點,進行歸類、整理、延伸及總結(jié)。
參考內(nèi)容:幾種典型文言句式詞類活用現(xiàn)象虛詞積累及拓展實詞積累及拓展
、参已壑械凝埮⒘、錢塘君、洞庭君形象
內(nèi)容提示:可以從性格特征和思想內(nèi)涵兩方面去探討,也可以進行比較評析。
、痴n文表現(xiàn)藝術(shù)管窺
方法提示:不求面面俱到,采取“抓住一點,不及其余”的研討方法,也可以進行多方位的比較閱讀。
參考內(nèi)容:情節(jié)結(jié)構(gòu)語言藝術(shù)人物塑造
⒋課文思想意義初探
方法提示:可以超出作者本人或其他評論家的理解,讀出你最動人的思想,還可以此為引發(fā)點,延伸或拓展你的思維理解。
參考題目:愛情呼喚自由時代需要熱心腸別悲凄,幸福路我來闖!
三、自讀的實施
創(chuàng)造性自讀的最好表現(xiàn)形式是用真純的文字把自己的心得寫出來。在點撥的基礎上,我組織大家在課堂上撰寫自讀筆記,為改變學生學習的拖沓作風,促發(fā)學生的靈感,我采取當堂收卷的方式。
自讀筆記的撰寫至少應該有兩個層次:一般創(chuàng)造性的知識整理和較高層次的創(chuàng)造性地閱讀理解,而我更加側(cè)重于鼓勵后者的寫作。
自讀,應該是使學生由傳統(tǒng)的接受性學習向現(xiàn)代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轉(zhuǎn)型的良好契機,也是學生把從教讀課文中所獲得的閱讀能力轉(zhuǎn)化為自我閱讀能力的鍛煉過程。閱讀所獲得的體驗,比起那些題海戰(zhàn)術(shù)的閱讀訓練也許還會更有效些。
四、自讀的展評
在學生的自讀作品中,我發(fā)現(xiàn)我原先考慮到的所謂重點、難點,學生幾乎都有涉及,體會得也很到位。更讓人欣喜的是,我從學生的作品中讀到了學生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有的探討還是我自己在閱讀過程中,忽視的,或是沒有發(fā)現(xiàn)的。就寫作的形式來講,作品也超出了單一的鑒賞文章模式,有的由此文聯(lián)想到了女權(quán)運動和女權(quán)思想,還有的以抒情的筆調(diào)和社橘樹的視角,來抒發(fā)自己對課文的情感,也有的把《語文讀本》的有關文章拿來對比閱讀等等,不一而足。
我把這些作品進行歸類整理,然后組織學生按專題分門別類地進行展示,點評。學生作品的展評,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從內(nèi)容上看,可以是片斷式的部分展示,也可以是整篇文章的全部展現(xiàn)等等;從形式上看,可以是師生的點評,也可以是學生的自我展評等等。最后,我把這些作品制成ppt展示課件,結(jié)集辦了一份班報,讓學生們在多種形式的展示中嘗試到成功的喜悅。從他們興奮的臉上,我明白了:那種喋喋不休的“傳經(jīng)送道”是絕對沒有他們自主閱讀吸引人的了!
其實,我們僅僅從學生的文題中就會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著無限的閱讀潛能:
《“禮”中窺洞庭》《不給天帝面子的錢塘》《寥寥數(shù)語現(xiàn)明君》《“俠肝義膽”還是“憐香惜玉”》《掙脫枷鎖,讓愛自由》《從龍女看中國女性的地位》《出于塵也歸于塵的社橘樹》《獨特的想象奇異的世界》《見義需勇為》《神話下的幾抹影子》《水與火的較量》《仙與人的疊合》《自由的花才嬌艷》《從〈柳毅傳〉中讀唐代的神仙境界》等等。
最后,還是聽聽學生的自讀之聲,讓他們稚嫩而勇敢的聲音來為我們創(chuàng)造性自讀的真正魅力喝彩助威:
、蔽也灰詾殄X塘君是個英雄,他應該只是個武夫,至多也只能算個真空中的英雄。他發(fā)怒,則是一方土地洪水泛濫長達九年;他有恨,則殺生六十萬,殃及六百里;他的一個噴嚏,一聲怒吼,都會讓無數(shù)的生靈留下傷疤。他憑借的是自己的`威猛,而把自己的情感渲泄得淋漓盡致,以致于一發(fā)不可收拾。聲勢的浩大,這也是“神”的靈性才驚動天地,然而,這是不值一提的——如果人有了力量,照樣可以展現(xiàn)出雄壯的場面,因為情感的渲泄是每個人都會的。我覺得他在沒有他物的時空中,才可以盡情地渲泄自己,大展雄壯之美,并且不留下任何破綻。(譚劫)
⒉龍女的不幸來源于包辦婚姻,至少洞庭君應該為女兒的不幸負一半的責任。也許是出于其與涇川家的世交,也許是出于門當戶對的世俗思考,也許還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但他還是親手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一個“樂逸”之徒。這便是一個德高望重的中庸者不斷隱忍所釀成的悲劇。(呂杰)
、除埮懿恍覅s又很幸運:首先她嫁給了涇水龍君的次子,這是古代的所謂門當戶對的“良緣”,但偏偏涇川次子不務正業(yè)而且由于婢仆之言而輕視龍女,龍女的公婆卻幫親不幫理的糟踏龍女。這時的龍女沒有打掉牙往肚子里吞,而是尋求到了柳毅的幫助,這是龍女不幸中的第一層幸運;洞庭龍君他們沒有以“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的態(tài)度看待來龍女,錢塘君怒殺涇川為侄女出了氣,此龍女之二幸;玉皇大帝沒有降罪于錢塘,為三幸;龍女后來嫁與柳毅,柳毅未以“破鞋”視之,這是四幸。我們從龍女的幸與不幸中,讀到了包辦婚姻的惡果,同時也觸摸到了作者的新婚姻觀念——“一女能待二夫”。(唐橙橙)
、疵苤幸娬嫒耍簞⒁阋婟埦霸O拜”,見錢塘君“趨拜之”,可見其“知禮”,但其后劉毅連問:“錢塘,何人也?”“何故使不知?”似有不懂規(guī)矩之嫌,但我覺得,正是這“知禮”與“不懂規(guī)矩”的表現(xiàn),作者刻畫出了一個下層儒生的真切形象,知書達理之中流露出來的幾許率真;柳毅為龍女毅然前往龍宮,途中也未見其怯懦的表現(xiàn),其勇敢可見一斑,可當他見到錢塘君“真身”時,卻“恐蹶仆地”,其膽小,又讓人可憐,或許作者是在以怯襯勇,使勇更勇,從而凸現(xiàn)出其勇氣后的善良與狹義;柳毅還家后訪洞庭時,毅答武夫話曰:“走謁大王耳”,并且“不告其實”,足見他的機智和謹慎,而龍女只是他路上偶遇之人,所說的話未必全可信,況且,龍女還“聞君將還吳”,的確有些蹊蹺,柳毅還“氣血俱動,恨無羽毛,不能奮飛”,其愚又之極,我想,作者這樣在矛盾中突出他的善良是別具匠心的。(胡南)
、怠熬皬脑坪稀彼淖郑粌H形象地描繪出了洞庭君隨從的眾多,還把侍從唯命是從以及臣僚的仗勢情態(tài)刻畫得惟妙惟肖。(張成成)
、蹲髡咴诳虒懚赐ゾ亩Y儀之舉的過程中,流露出了一種平等、民主的思想。也許他希望當時的天子,能夠?qū)Σ家缕矫褚远Y相待,能夠互拜互舉。然而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這也許只能是水中花、鏡中月了。(葛藍天)
、贰读銈鳌肥窍胂蠹炎鳎媸敲啦粍偈眨糊垖m的超凡脫俗之美或許讓《西游記》神往已久了,大有摹仿此文的嫌疑;洞庭、錢塘人如其名內(nèi)涵美,讓人頷首稱笑;人界與神界難得的和諧之美,使水火都相融了。(王建芳)
、笁言眨_冠一怒吃薄情,我獻歪詩一首給錢塘:涇川頑童意猖狂,縱情聲色棄新娘。唯有龍宮錢塘君,敢教次子見閻王。(王嘯)
高一語文說課稿 篇9
詩兩首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1第一單元的講讀課文。文章是詩人的成名作、代表作。集中反映了作者在現(xiàn)實與理想沖撞下的苦悶與憂郁。這是高中階段的第一單元,學習現(xiàn)當代新詩和外國詩歌。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旨在培養(yǎng)學生鑒賞新詩的興趣,豐富感情世界,養(yǎng)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感,提高文學素養(yǎng)。這是語文課程的任務。本文安排在單元第二篇,在學習了《沁園春。長沙》的豪邁氣概之后,如何指導學生學好中國新詩史上的代表作;樹立學生學好新詩;嘗試生動學習詩歌,創(chuàng)作小詩的關鍵。學生可以借此學習詩歌情感與意象的表達與應用,學習鑒賞詩歌。
說教法
根據(jù)新課程倡導從“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和態(tài)度”三方面出發(fā)設計課程目標的要求和高一學生對于散文的學習能力不強的情況下,應注重學習技巧的點撥和積累,以及情感的挖掘,我擬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情感與價值觀: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來把握文章情感,理解意象。
知識和能力:了解有關戴望舒的知識,欣賞詩歌的形式美,分析詩歌的表達技巧。
過程和方法:探討意象的多角度理解,感受詩歌的音樂美,理解作者的`情感與思想。
新課程指出,“學習鑒賞中外文學作品,具有積極的鑒賞態(tài)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yǎng)心靈!币虼吮疚牡慕虒W重點是感受形象,理解詩中的意象,進一步把握作者的復雜思想感情。由于高一學生的詩歌素養(yǎng)和發(fā)散性思維還比較低,本文的難點是如何把握詩歌的表達技巧。
根據(jù)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我采用朗讀法和討論法進行教學。詩歌是一門抒情的藝術(shù)。情感抒發(fā)是詩歌最主要的美學特征。要讓學生反復誦讀作品,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以豐富思想、陶冶情操,通過多種方式的“讀”使學生走進詩歌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在學生對詩歌有所感知的基礎上,討論法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對意象進行多角度理解,發(fā)揮學生自主性。
說學法
關于學法,依據(jù)對話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主探究。本詩歌意象比較朦朧,對意象的理解和把握是鑒賞本課的關鍵,多元解讀和問題探究能有效促進對話教學,實現(xiàn)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目標。
教學過程
本課計劃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主要有:
課前安排預習,朗讀詩歌,搜集整理有關戴望舒的信息,這樣能讓學生慢慢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同時有助于學生搜集材料的能力的提高。
導入:從唐詩的兩位集大成者——李白、杜甫入手。兩位的風格或飄逸灑脫或沉郁頓挫,風格不同卻同是文學史上的高峰,由此引出與前一篇詩歌《沁園春長沙》的慷慨昂揚不同風格的《雨巷》,并引出“雨巷詩人”。
首先:整體感知、把握文章。
新課表對詩歌閱讀的要求是:加強誦讀,在誦讀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獲得情感體驗,陶冶心靈。通過學生閱讀來指出情感與節(jié)奏把握上的不足之處,再放朗誦帶使學生走進詩歌情境,把握情感基調(diào)。老師指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兩節(jié)詩劃分節(jié)奏,標出韻腳。再次朗誦,體會其音樂性。這時提問:本文的感情基調(diào)是什么?
其次:意象理解、情感把握
在整體感知基礎上,學習從意象和意境,語言技巧等方面對作品進行賞析、感悟作品的藝術(shù)魅力,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我設問本詩的意象是什么?引導學生從眾多意象中找出主要意象.討論這些意象對本文感情基調(diào)的確定的作用.這樣將意象和情感有機的結(jié)合起來.
然后再讓學生自主分析意象有什么特點?意象是理解詩歌的突破口,意向是融入詩人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這兩個問題的解決能直接切入詩歌的核心。詩中雨巷是悠長、寂寥、潮濕而凄清的;丁香是憂愁、哀怨、彷徨的,給人孤獨而憂郁的感受。在把握意象的特點之后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進一步思考如何理解這兩個意象的意義。這是在深入把握意象,是鑒賞本詩的關鍵?梢苑哦谓嫌晗锏挠耙曎Y料幫助學生更好的走進情境。在理解過程中,老師可以適當點撥和引導,如丁香意象代表孤高、美麗、憂愁的特點在古典詩詞中常見,了解這點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解讀意象。接下來分析詩中的“我”,詩中的“我”與作者在情感上是相同的,通過討論“我”的形象、“我”為什么喜歡逢著一個憂愁的姑娘而不是歡快的姑娘等問題來把握作者情感。詩言志,詩往往抒發(fā)詩人內(nèi)心的情感和自我追求,詩人生經(jīng)歷、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對生活的感悟在詩中會有所體現(xiàn)。這個問題的解決不僅有賴于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并且需要一定歷史知識。
由老師與學生在對話中交流作者資料、作者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體現(xiàn)了讀詩要知人論事的要求。討論是老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心靈對話,是思想切磋和心靈交流的過程。
再次:品味語言,提煉表達技巧
“讀詩應知詩家語”,要注意品味本詩語言的含蓄性,音樂性。
可讓學生再次朗讀把握節(jié)奏,并找出壓韻的字詞。本詩的含蓄性體現(xiàn)在詩的寫作手法上?上扔衫蠋熃榻B幾種常見的寫作手法,再由學生根據(jù)本詩去分析作者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來表達這兩個意象。
總結(jié):這是一首借雨巷,丁香般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等意象來表達作者憂郁惆悵的優(yōu)美詩歌。
布置作業(yè):背誦本詩,預習《再別康橋》,并選擇喜歡的章節(jié)自學分析其意象與作者的情感。
【高一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一語文的說課稿12-08
高一語文說課稿01-16
高一語文雨巷說課稿03-14
高一語文《雨巷》說課稿03-14
高一語文《致橡樹》說課稿04-07
高一語文說課稿九篇02-14
精選高一語文說課稿4篇02-15
精選高一語文說課稿三篇02-15
【精選】高一語文說課稿四篇02-16
高一語文說課稿四篇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