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三歷史復習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三歷史復習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三歷史復習教學反思1
傳統(tǒng)的一輪歷史復習依照重慶教科所三次診斷性考試為主要復習依據(jù),制定復習計劃,安排復習進度。
隨著全國課改的有序推進,據(jù)騰訊網(wǎng)信息得知重慶今年將取消這種考試,由各個學校自主進行測試。這雖只有一種微調,但復習過程中難免失去了一種隱性的導向功能,重慶是自主招生自主命題的`省市,有很大的靈活性和機動性。在一輪復習中,我覺得繼續(xù)沿用傳統(tǒng)的做法可能已經(jīng)不能適應當前課改的新形勢和要求了。怎么辦呢?這個問題時常引發(fā)我思考,特別是20xx年的全國各省市的高考題,已透露出當下高考的走向,在重基礎知識的基礎上以考查學生能力為主。選擇題逐漸打破了主題范式,以情景史料為主,以整體史觀、文明史觀、現(xiàn)代史觀、文化生活史觀等現(xiàn)代史學理念來出題,別出心裁,獨具匠心,頗耐人尋味。主觀題漸設一些文字障礙,古文苦澀難懂且材料眾多,中外結合,古今結合,文史地結合,更是與當下時政結合。
這就要求教師要登高望遠,探索創(chuàng)新;學生要心思慎密,博學活用。在教學中更是應該博采眾長,改變教法,結合我校實情(月考情況、學生情況)擬定周密的復習計劃,安排好復習進度,復習任務,考試任務,增強復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高三歷史復習教學反思2
一、對高三歷史復習教學方式的反思
我在近幾年帶高三畢業(yè)班的時候,逐漸對多年一直所采用的多輪次教學方法產(chǎn)生了質疑,因為高考過后,很多同學抱怨歷史學科考的跟學的沒多大關系,感覺三年的歷史學習并未取得預期的效果,一些學生甚至認為三年的努力都白費了,希望過后是更大的失望。實際上歷史考試的內(nèi)容是以課本知識為基礎,引申發(fā)散出來的、是需要學生加深理解的內(nèi)容,這也印證了近年高考以能力立意的宗旨。而這種能力僅靠學生死記硬背、靠通過多輪次的教學來維持記憶很難真正提高,最后的結果只能是在高考中一敗涂地。我也曾調查了幾所兄弟學校,他們的高三歷史復習所采用的教學方式也都是多輪次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說是現(xiàn)今高三歷史教學普遍采用的方式方法,影響甚廣。之所以普遍采用這樣的教學方式,主要理由是:如果不進行這樣一遍一遍的重復教學和機械強化,間隔的時間稍長,學生就會忘掉以前學過的知識,在考試時就不能取得好的成績。但實際上,根據(jù)學生反饋的情況及實際取得的效果,這種方法并不十分科學。
我們?nèi)绻J真地根據(jù)自己的親身實踐分析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多輪次的教學并不十分合理。在高三的課時安排中,歷史學科的課時安排是很有限的,那么在有限的時間里進行多輪次的教學,每一個輪次的復習都將是非常倉促和膚淺的。高三歷史教學要在一個學年中廣泛涉及古今中外的大量史實,而且在課堂上教師要對重要的歷史概念講深講透,學生自己的理解消化也要落實到位,課時之少任務之重可以想象,那么采用多輪次的教學,每一輪的教學都只能是膚淺的,教師深入到位的分析和闡釋,學生獨立自主的理解和消化都將無從談起。教師講的若不到位,學生理解的必然不夠透徹,這樣每一輪的復習學生就變成了一遍遍的背書,機械記憶很難持久,遺忘很快就會發(fā)生。加上近幾年,新的教育理念告訴我們,一節(jié)高效課堂應該進行師生角色互換,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學生是主體,教師僅僅起到導演的作用,特別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些都需要時間,如果每一節(jié)課教師都在匆匆趕進度,那如何才能穩(wěn)住腳步、真正發(fā)揮學生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呢?高考結束后,我們作為老師,經(jīng)常會聽到這樣的抱怨:歷史學科考的內(nèi)容跟自己平時背的相差甚遠,感覺自己一年的付出沒有回報,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對自己的學習產(chǎn)生疑問,甚至對老師不信任,這是我們作為教師也感到非常痛心的。而這些如果采用符合教學規(guī)律的循序漸進的一遍式教學,每一個教學課時完成少量的學習內(nèi)容,為了能更好地完成教學,在課堂上也可采取“三三智慧課堂”的模式,復習課上先讓學生自己整理本節(jié)課的基礎知識,然后由老師講解重點、挖深難點,最后精練,如果有多余的時間也可讓學生提出問題,相互討論。這樣給學生留出了自己的時間,讓其充分消化和理解,一步一個腳印,穩(wěn)扎穩(wěn)打,那么其結果必然會好很多。
其次,每一個輪次有限的教學時間被各種各樣的練習題所充斥,學生沒有時間充分地認知和理解歷史現(xiàn)象和歷史問題。老師們都知道要精講精練,但同時又害怕學生不做大量的練習就不能很好的鞏固基礎知識,無奈的讓學生陷入題海,多輪次教學的教學時間本來就很有限,又有一半左右的時間被用來做題,結果對教學內(nèi)容的闡釋少之又少,最后只能期待通過解題和講題來強化記憶和補充對歷史現(xiàn)象的認識。事實上,我們在給學生講評試題時會發(fā)現(xiàn),多數(shù)試題總體質量不高,重復現(xiàn)象極其嚴重,甚至會出現(xiàn)有問題的題目,這樣做無用功只能是害了學生,浪費了學生的時間,更嚴重的是學生接受了錯誤的信息,形成錯誤的認知,如果以后沒有機會糾正,就會對高考產(chǎn)生嚴重影響。
最后,新教材新課程需要的是學識淵博的、勇于接受挑戰(zhàn)的、善于接受新知識的、廣泛閱讀的以及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新型教師!芭_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作為一名歷史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加強理論學習,平時經(jīng)常閱讀一些教育教學專著和雜志,注意專業(yè)知識的積累和歷史素養(yǎng)的提高,博采眾長,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及時更新我們的教學理念、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充分運用現(xiàn)代教育教學理論和多媒體教育手段,更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加強與本校及其他學校同學科教師之間的聯(lián)系、合作與交流,如每周都抽出一定的時間去同校或其他學校同仁的課,極參與縣、市教育局組織的歷史教研活動和各種業(yè)務培訓,取人之長,補已之短,不斷完善和提高自身的業(yè)務水平。但是在多輪次高三教學模式下,教師沒有深挖教材和更新知識的壓力,二輪三輪教學只是換了個角度但依然是在一遍遍的重復已講過的基礎知識,在這一遍一遍的.膚淺的教學中,完成了高三歷史教學的整個過程。這種教學模式的沿用,不利于教師自身的成長,難以培養(yǎng)出適應新課改的新型教師,更為嚴重的是造成了高三歷史教學在低水平的狀態(tài)下循環(huán)往復,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高考成績乃至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
在整個高三歷史教學中,既要讓學生掌握主干知識,理清線索,又想把基礎知識講深講透,還想讓學生做大量的練習,現(xiàn)有的課時是遠遠不夠的,實際上也是很緊張的。如果我們再把有限的時間分割成第一輪、第二輪……甚至更多,那么,每一輪的教學都是膚淺的,教師深入到位的分析和闡釋,學生獨立自主的理解和思維都無從談起。與此同時,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被消磨殆盡,學習只是一種苦役,完全體驗不到其中的樂趣。而且,本應在歷史學習中養(yǎng)成的批判和質疑精神在淺嘗輒止中也很難萌發(fā),學生在學習中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非常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
二、高三歷史復習應注重拓寬教學內(nèi)容的深度和廣度
在近幾年的高考歷史試題中,對基本歷史概念的考察尤為突出,這就需要我們作為教師,在平時的歷史教學中對基本概念要挖深挖透,就要注重拓寬教學內(nèi)容的深度和廣度。實際上,這個問題在上一個問題中已有所闡述,采用一步到位的復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必然要拓寬教學的深度和廣度,最終目的是要加深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程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常說素質教育,很多人認為高三不可能是素質教育,只能是應試教育,上面提到的多輪次的教學方法正是應試教育的是實施。實際上,我們可以這樣想,只要我們的教學闡釋細致到位和富于開放性、啟發(fā)性,我們的設問能夠充分激發(fā)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能夠帶領每一個學生隨著教學的展開不斷的理解和思考相關的歷史現(xiàn)象和歷史過程,這就是最現(xiàn)實的也是最有效的素質教育。在這樣的教學中,素質教育與學生的高考緊密的結合在了一起,那么如何才能把這個問題做好做透呢?
第一、深入闡釋教科書上的知識要點,盡可能地不留下認識理解上的死角和含混不清之處。
例如必修一第3課提到“三省六部制”這個概念,多數(shù)學生只知道“中書省是決策機構,門下省是審議機構,尚書省是執(zhí)行機構”,可是一做題還是會錯,如果教師在課堂上能解釋的更深入一些就可避免,如這樣解釋:凡是軍國大事,中書省各官員都得用本人名義提出主張,可以各執(zhí)所見,中書省長官審核這些主張,再由門下省官員加以撥正,最后奏請皇帝裁決。尚書省是國家事務的執(zhí)行機構,下設六部。如果這樣講,學生一目了然,既明白了三省工作程序,又印證了皇權的重要性。第24課《兩級對峙格局的形成》,在本課中提到“雅爾塔體系、冷戰(zhàn)、兩極格局”這幾個概念,但并沒有對這幾個概念做深入的解釋,在很多練習題中則頻繁出現(xiàn)這幾個詞,這時教師就要承擔起彌補教材缺陷的職責。不僅要講清幾個概念,還要講清楚他們之間的聯(lián)系,如要告訴學生:雅爾塔體系為兩極格局奠定基礎,在雅爾塔體系下,兩級對峙的表現(xiàn)是冷戰(zhàn),冷戰(zhàn)的加劇促成了兩極格局的形成。
再如必修二教材在闡述布雷頓森林體系形成的背景時說到兩點:以英鎊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已經(jīng)難以維系;重建戰(zhàn)后世界秩序需要建立一個有利于世界經(jīng)濟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的新機制。在解釋背景時,教師應該基于歷史事實向學生闡明這樣的問題:在20世紀30年代的經(jīng)濟大危機中,在金融和貿(mào)易方面,資本主義國家各自為政,以鄰為壑,沒有一個國際機構和國際性的金融貿(mào)易機制來協(xié)調各方面的矛盾,結果導致危機的更趨嚴重的后果。正是有鑒于此,各國在一起構建了布雷頓森林體系。這樣學生學到的歷史知識是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的知識框架,不會造成學生學習上的一些斷點或疑惑。
第二,在教學中要將必修一二三即政治經(jīng)濟思想文化相結合,建構其內(nèi)在聯(lián)系,引導學生深入認識歷史問題。
如關于中國古代先秦時期的歷史,必修一二三分別作了闡述,必修一先后敘述分封制和宗法制;繼而又敘述了春秋時期這些政治制度的崩壞,分封制的格局受到挑戰(zhàn);必修二講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小農(nóng)經(jīng)濟的形成;必修三敘述了通過軍功的途徑和教育、學術下移的途徑,士這一階層在政治舞臺上日益充任主要的角色以及百家爭鳴的出現(xiàn)。如何將教材上這樣一系列史實整合成一個系統(tǒng)性的演變,進而使學生認識這一時期社會轉型的本質含義,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面對而且也是必須解決的問題,而僅僅靠把這些現(xiàn)象簡單地復述一遍讓學生硬記下來是解決不了這一問題的。也就是說,要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這一系列史實中本質性的聯(lián)系和轉化。這一系列史實,在講解時可以本著基本規(guī)律把事情講清楚。經(jīng)濟決定政治思想,分封制的經(jīng)濟基礎是井田制,隨著井田制的瓦解禮崩樂壞、百家爭鳴。隨著小農(nóng)經(jīng)濟經(jīng)濟的形成,中央集權制開始確立。對于學生來說,這一認知過程既是知識的深化,也是整體性思維推理能力的訓練和養(yǎng)成。日積月累,潛移默化,毫無疑問會幫助學生提高歷史認識和形成整體性思維推理能力,提高學生的歷史高考成績,更重要的是為學生的繼續(xù)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引導學生自己構建歷史知識結構網(wǎng)絡圖,以從宏觀上把握歷史知識,形成正確的歷史認識。
在一堂一堂歷史課中,學生學習和思考的是一個一個的具體的歷史現(xiàn)象、歷史問題,隨著教學的進展和學生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提升,教師應該水到渠成地引導學生把歷史現(xiàn)象整合成一個宏觀認知結構。正所謂把書讀厚再讀薄,厚積薄發(fā),引導學生自己構建歷史知識結構圖,可通過展覽、評比等形式,激發(fā)學生興趣,通過這一層次的教學,可以使學生對歷史過程總攬全局,思維和表述收放自如,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知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意識,促進學生整體發(fā)展,也才真正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高三歷史復習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高三歷史教學反思02-16
高三歷史教學反思()09-17
高三歷史教學反思05-26
高三歷史教學反思15篇03-12
高三歷史教學反思(15篇)03-23
高三政治復習課的教學反思03-23
高三復習課教學反思06-09
高三歷史教學反思合集15篇03-24
高三歷史教學反思集合15篇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