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文言文教案

文言文教案

時間:2024-10-01 02:47:24 教案 我要投稿

文言文教案集合十篇

  上學的時候,大家都知道一些經(jīng)典的文言文吧?現(xiàn)在我們一般將古文稱為文言文。文言文的類型有哪些,你見過的文言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文言文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文言文教案集合十篇

文言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以虛詞,實詞翻譯為切入口,落實文言文復習,文言文教案。

  2.在學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譯的一般原則、技巧的基礎上,加強基礎知識的鞏固,指導學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譯的方法技巧。

  【教學重點難點】

  1.抓關鍵詞句(關鍵詞語、特殊句式),洞悉得分點。

  2.借助積累(課內(nèi)文言知識、成語、語法結構、語境等),巧解難詞難句。.

  3.在學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譯的一般原則、技巧的基礎上,加強踩點得分意識,以難詞難句為突破口,指導學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譯的方法技巧。

  【教學設想】

  1.依據(jù)福建省考綱對文言文的要求著重落實18個虛詞和120個實詞的意思,4種文言句式的運用,常見的通假字的運用。

  2.高考的文言文閱讀是源于課本而又高于課本的,作為高考的第一輪復習,由課內(nèi)拓展到課外,以課內(nèi)文段閱讀為材料進行復習,通過"積累--遷移--鞏固"的復習原則,逐一落實考點內(nèi)容。

  3.在學生掌握了"信、達、雅"三字翻譯目標和"六字翻譯法"的基礎上,針對學生在文言翻譯中的盲點,力圖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出解決翻譯疑難的技巧,并通過訓練驗證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學生能舉一反三,從而增強文言文翻譯的信心。

  4.為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動學生積極參與,在教學中,讓學生變換角色,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模式,完成教學內(nèi)容,提高課堂復習效率。

  【教學時數(shù)】

  6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高考對文言文的要求及主要題型

  教學重點:

  1、讓學生從整體上了解高考文言文的幾種題型

  2、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自己在翻譯中碰到的困惑和不足

  一、導入:

  這節(jié)課我們進入高考文言文閱讀古文翻譯專題的`復習。文言文是對學生古漢語知識的綜合能力的考查。近幾年來,高考文言文翻譯題的分值基本保持不變,共計15分,設兩至三題選擇題,每題3分;設一道翻譯題,每題兩到三句,此題為9分。那么針對于這些題型,怎么做好復習呢?

  二、考綱闡釋:

  高考語文《考試說明》對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的能力層次均為B級。分別要求做到"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也為B級。這部分題目學生感覺難度最大。

  三、文言文翻譯五步法:

  1.先將古今漢語語義基本一致的地方抄寫下來,將比較容易理解的內(nèi)容對譯出來,然后將現(xiàn)代漢語無法翻譯或不需要翻譯的地方刪去。以便將完全不懂的地方突顯出來。

  2.將不懂的詞語放到原句中去揣測,大致推斷出它的意思。

  3.統(tǒng)一整理答案,注意前后協(xié)調(diào)和語句的暢通,保持原文語氣。

  4.按照翻譯要求,寫出譯文。

  5.將譯文放到原文中加以檢查,并作必要的修改。

  四、范例解析

  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莊宗與梁軍夾河對壘。一日,郭崇韜以諸校伴食數(shù)多,主者不辦,請少罷減。莊宗怒曰:"孤為效命者設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鎮(zhèn),令三軍別擇一人為帥,孤請歸太原以避賢路。"…俄而崇韜入謝,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膽量。

  天成、長興中,天下屢稔,朝廷無事。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訪以外事,道曰:"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心!

  譯文:①不久郭崇韜進來(向莊宗)謝罪,通過馮道化解了與莊宗的沖突。

  ②陛下憑借最高道德來承受天命,上天用豐收的年成來顯示吉祥。

  解析:

  第一句:"俄而"應翻譯成"不久";"謝"意思是"道歉謝罪",不要翻譯成"感謝";"因"是"通過"的意思。"因"一般不作因為講,而常作因此于是講,如在《齊桓晉文之事》中有:"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

  第二句:第一個"以"是"憑借"的意思,是介詞;后一個以是"才",是連詞,教案《文言文教案》。"年"是"(好的)收成",在《齊桓晉文之事》有:"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瑞雪兆豐年"

  五、了解有關文言文翻譯的常識

  1、標準

  簡言之三個字:信(準確)、達(通順)、雅(有文采)。高考中的翻譯一般只涉及信和達。

  2、原則--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直譯",就是嚴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譯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詞造句的特點,力求風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譯",則是按原文的大意來翻譯,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達方法。一般說來,應以"直譯"為主,輔以"意譯"。高考文言文翻譯也主要考"直譯"。

  3、直譯的方法--"留"、"換"、"刪"、"補"、"調(diào)"、"貫"六個字。

  六、文言文翻譯標準:

  "信"要求忠實于原文,用現(xiàn)代漢語字字落實、句句落實直譯,不可以隨意增減內(nèi)容。

  例: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

  六國滅亡,不是武器不鋒利,戰(zhàn)術不好,弊病在于賄賂秦國。

  "達"要求譯文表意明確、語言通暢、語氣一致。

  例:以勇氣聞于諸侯。

  憑勇氣聞名在諸侯國

  憑著勇氣在諸侯中間聞名

  "雅"要求用簡明、優(yōu)美、富有文采的現(xiàn)代漢語把原文的內(nèi)容、形式以及風格準確的表達出來。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象豺狼猛虎一樣(兇狠殘暴)的人。

  七、文言語句翻譯方法歸納

  1、保留法(留):

  ㈠人名(名、字、號等)、地名、官職名、年號、國號等專門稱謂。

 、娑攘亢鈫挝弧(shù)量詞、器物名稱。

 、绻沤褚饬x相同的詞。

  例題1:

 、俅伺婀笏抉R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鴻門宴》)

 、诶钍献芋矗晔,好古文。(《師說》)

  ③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屈原列傳》)

 、苡谑菑U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過秦論》)

 、輵c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岳陽樓記》)――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為巴陵郡太守。

  2、替換法(換):即用現(xiàn)代漢語詞匯替換古代漢語詞匯

  ㈠古代的單音詞換成現(xiàn)代漢語的雙音詞。

 、婀沤癞惲x、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

  例題2:

 、僬埪躁惞搪赫堊屛掖舐缘年愂鲎约汗虉(zhí)鄙陋的意見。

 、诠视枧c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名而為之記,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五人墓碑記》)

  予:我。斯:這。徒:只。記:記載

  明:使…明了。匹夫:百姓。社稷:國家。

 、巯鹊鄄灰猿急氨,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出師表》)――先帝不認為我地位低微,見識淺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廬來探望我。"卑鄙"一詞古今漢語都常用,但詞義已轉移,所以譯文用"地位低微、見識淺陋"來替換它。"顧"今天不常用,譯文用"探望"來替換。

  對古今意義相同,但說法不同的詞語,翻譯時要換成現(xiàn)代通俗的詞語。如:

 、荦R師伐我。

  這句中的"師",要換成"軍隊";"伐",要換成"攻打"。

 、菸釃L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這句中的"吾",要換成"我";"嘗",要換成"曾經(jīng)";"終",要換成"整";"思",要換成"想";"須臾",要換成"一會兒"。

  3、刪減法(刪):刪除沒有實在意義、也無須譯出的文言詞。對象:僅起結構作用,沒有具體意義的虛詞。

  情況:①句首發(fā)語詞。②句中停頓或結構作用的詞。③句末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的詞。④偏義復詞中的襯字。

  例題3:指出下面各句中加點詞的用法

 、俜驊(zhàn),勇氣也。(《曹劌論戰(zhàn)》)

 、谏跷崆,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

 、畚和跖又I其兵符(《信陵君竊符救趙》)

 、茏淙粏栐唬"天下惡乎定?"(《孟子見梁襄王》)

 、菀詿o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

 、掭z耕之壟上,悵恨久之。(《陳涉世家》)

 、咚郧矊⑹仃P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鄳(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曹劌論戰(zhàn)》)――長勺這個地方與齊軍交戰(zhàn),魯莊公將要擊鼓(命令將士前進)。(之,句末語氣助詞)

 、釒煹乐粋饕簿靡。

  這句中的"之",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中獨立性,不譯

  4、增補法(補):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現(xiàn)代漢語不能省略的成分補上。包括主語省略、動詞后賓語的省略、介賓省略、介詞省略等。

  例題4:在下列句中準確的位置寫出省略的成分,并用括號表示出來:

  ①(桃花源中人)見漁人,乃大驚,問(漁人)所從來,(漁人)具答之。(《桃花源記》)

 、谪Q子,不足與(之)謀(《鴻門宴》)

  ③今以鐘磬置(于)水中(《石鐘山記》)

 、芪緞ν,廣起,奪(之)而殺尉(《陳涉世家》)

 、轃o以,則王乎(《齊桓晉文之事》)

  (如果)不能不說,那么還是(說說)如何行王道吧。

  5、調(diào)整法(調(diào)):將古代漢語句子中語序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進行調(diào)整,使之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習慣。對象是文言文中倒裝句,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后置、介詞結構后置等。

  例題5: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注意語序的變化。

  ①甚矣,汝之不惠!(主謂倒裝)

 、诒C穸酰苡(賓語前置)

 、鬯魏巫镏?(賓語前置)

  ④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介詞結構后置)

 、菔H然有聲者(定語后置)

 、藜刹蛔孕拧(《鄒忌諷齊王納諫》)――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這是賓語前置句,譯時要調(diào)為"動+賓"語序。、

 、叽笸鮼砗尾?

  這句是賓語前

文言文教案 篇2

  文言文翻譯常犯以下錯誤:

  一、錯譯。

  主要表現(xiàn)在實詞、虛詞和句式的運用方面。

  1.譯錯詞義;煜龑嵲~的古今意義和詞類活用規(guī)律,忽視多義詞的義項選擇,不熟悉詞的通假現(xiàn)象,缺乏古代文化常識,都會導致錯譯實詞,例如有的同學把“沛公軍霸上”(《鴻門宴》)這一句,譯成“沛公劉邦的軍隊在霸上”,這里的“軍”字已由名詞活用為動詞.作“駐軍”講。

  2.混淆虛實。不了解或不熟悉常用虛詞的用法,導致錯譯虛詞。例如把“特與嬰兒戲耳”,錯譯為“特地同小孩玩耳朵”。顯然,譯者把虛詞“特”、“耳”譯錯了——“特”是副詞,在此作“不過”講,不能譯為“特地”;“耳”是語氣詞,表限止語氣,可譯為“而已”、“罷了”,不能誤作實詞,錯譯為“耳朵”;這里“特”、“耳”連用,構成固定句式“特……耳”,可譯為“不過是……罷了”。因此,“特與嬰兒戲耳”,應譯為“(我)不過是跟孩子開個玩笑罷了。”

  二、漏譯

  1.省略成分不增補。省略句的省略成分,必須補出卻沒有補譯出來。例如“觸草木,盡死”(《捕蛇者說》),這兩個分句的主語分別承前省略了。如果只補出“觸草木”的主語“蛇”,而漏補“盡死”的主語“草木”,就會漏譯成“蛇觸及草木,全死了”。如果把原文的省略成分補全,那么譯為“蛇觸及草木,草木全枯死了”,這才對。

  2.該譯詞語被“遺忘”。原文中本該譯出的詞語,保留未譯。例如有同學把“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捕蛇者說))這一句,譯成“假如我不干這捕蛇的差事,那么早就病了”。這里就漏譯了“病”字。如果把這個“病”字譯出,原文后一分句譯成“那么早就困苦不堪了”,這樣處理,譯文就完整、準確了。

  三、硬譯

  1.照搬注釋不變通!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劌論戰(zhàn)》)中的“犧牲”,因為其注釋是“指豬、牛、羊等”,有的`同學就把這一句譯成“豬牛羊、珠玉、絲綢,我從來不敢虛報數(shù)目,一定做到誠實可信”。

  2.倒裝句式不調(diào)整。有同學把“求人可使報秦者”((廉頗藺相如列傳))這一句,譯成“尋找一個人可以派他去回復秦國的”。忽視了原句定語后置的特點,未調(diào)整原句的語序就硬譯。

  四、贅譯

  翻譯游離原文,任意發(fā)揮,譯而無據(jù)。有同學把“秦人開關延敵”(《過秦論》),譯成“秦國人大擺空城計,打開關門想引誘敵軍進城”。這里的所謂“大擺空城計”等,就游離原文太遠了。翻譯一定要緊貼原文。

文言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文言的倒裝句式

  2、能將含有倒裝句式的文言文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如何判斷文言倒裝句的類型

  2、掌握翻譯的要求

  教學過程:

  一、展示學生課前練習。

  1、善哉,祁黃羊之論也!

  2、有人于此,指其過而告之則喜,何如?

  3、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則凍餒其妻子,則如之何?

  4、命召公主入營,立之階下,不之視。

  二、翻譯文本內(nèi)的倒裝句并總結歸納其特點

  現(xiàn)代漢語的句子成分的順序,一般為"主─謂─賓""定(狀)─中心詞"。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條件下,句子成分的順序會發(fā)生變化,這就是古漢語中所謂的倒裝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順序出現(xiàn)了前后顛倒的情況。其倒裝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主謂倒裝(謂語前置或主語后置)

  古漢語中,謂語的位置也和現(xiàn)代漢語中一樣,一般放在主語之后,但有時為了強調(diào)和突出謂語的意義,在一些疑問句或感嘆句中,就把謂語提前到主語前面。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分析正常的句式應是"汝之不惠甚矣!"

  (2)冤哉,亨也!

  2.介詞結構作狀語后置

  介詞結構即介賓短語,文言文中常見的是用"以""于"組成的介賓短語,作狀語后置有以下幾種情況:

 、庞媒樵~"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處在謂語的后面,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大多數(shù)都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

  例: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分析此句中的"于藍"介賓短語,前者應該移到"取"的前面做狀語;后者"于藍"介賓短語應該移到"青"的前面做狀語,即譯為"比藍青"。

  ⑵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在今譯時,一般都作狀語。

  例:何不試之以足?

  分析"以足"介賓短語做"試"的狀語。

  還有一種介詞"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補語位置時,在翻譯時,可視情況而定其成分。

  例: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韓愈《師說》)

  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詞"于";"乎吾前"應該移到"生"的前面做狀語,教案《文言文翻譯教案》。

  3.定語后置

  文言文中,定語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詞前邊,但有時為了突出中心詞的`地位,強調(diào)定語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或使語氣流暢,往往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并用"者"結句,形成"中心詞+后置定語+者"或"中心詞+之+后置定語+者"的形式。

  例: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

  分析此句為"中心詞+后置定語+者"構成的定語后置。

  例: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分析此句為"中心詞+之+后置定語+者"構成的。

  例: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應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語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飾關系的句子,表領屬關系的定語則不后置。

  3.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置于動詞或介詞之后,但在一定條件下賓語會前置,其條件是:

  (1)文言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時,賓語前置。對于這類句子,有兩種形式需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須有"不""未""毋""無""莫"等否定詞;二是代詞作賓語。

  例:寧信度,無自信也。

  (2)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在這類句子中,介詞的賓語也是前置的。

  例:沛公安在?

  分析值得注意的是,介詞"以"的賓語比較活躍,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

  例:微斯人,吾誰與歸?

 、怯"之"或"是"把賓語提前到動詞前,以突出強調(diào)賓語。這時的"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志,沒有實義。

  例:"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分析"句讀"為"不知"的前置賓語,"句讀之不知"的"之"字,是助詞,是賓語前置的標志。

  有時,還可以在前置的賓語前加上一個范圍副詞"唯",構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圖""唯命是從"等。

  三、翻譯課內(nèi)語句.

  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2.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4.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6.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shù)。

文言文教案 篇4

  一、導人課文,簡介作者,解釋文題

  二、學生閱讀課文,疏通字句,理清結構

  1、根據(jù)注釋默讀課文:

 、 掌握下列字的讀音:

  隸 扳 謁 稱 泯 耶

 、 掌握下列加粗字的含義:

  父異焉 書詩 立就 邑人奇之 賓客其父 或以錢幣 利其然 環(huán)謁 泯然 受于天 固眾人 傷仲永

  說明:強調(diào)詞性活用的情況。

 、 完成練習題三。

  2、齊讀課文:

 、 完成練習題一:

  說明:教師先讀文中需要注意停頓的句子。

  ⑵ 理清課文的寫作層次和表達方式:

  第1、2段寫方仲永才能發(fā)展的三個階段,即為什么傷,采用記敘的形式。第3段寫作者闡明的觀點看法,即傷什么,采用議論的方式。

  三、分析理解課文內(nèi)容,領會課文主旨

  1、思考:方仲永才能發(fā)展變化經(jīng)歷了幾個階段?各有什么特點?課文是怎樣敘述的?

  三個階段:

 、 童年時期:

  才思敏捷,天賦極高,如五歲時就啼哭求之。書詩為名,指物作詩立就,文理可觀等。

 、 少年時期:

  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稱前時之聞。

 、 青年時期:

  才思平庸,與眾無異,泯然眾人矣。

  2、思考:方仲永由神童淪為平庸之輩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樣看的?

  原因是其父利共然,不使學,把仲永當做賺錢的工具。荒廢其學業(yè),不能使其天賦用在學習上。作者認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沒有進行后天的學習和教育,并由此引發(fā)天賦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結果將更不可設想的感觸。

  3、討論:你同意作者的這種看法嗎?

  說明:應讓學生暢所欲言,并允許有不同的見解。

  四、齊讀課文,體會課文的寫作特色

  1、在選材組材上,見聞交織,詳略有序:

  理解:課文采用聞、見、聞的方式依次寫了方仲永才能發(fā)展變化的`三個階段,真實可信,有說服力。詳寫第一個片斷,突出方仲永幼年聰慧,是可塑之才,有發(fā)展?jié)摿,為后面的寫他的退化作下鋪墊,突出傷的前提,寫其父貪利之舉,點明傷的原因;略寫后兩個片斷,引人深思,點明傷的內(nèi)容。這樣處理,內(nèi)容集中而意旨明。

  2、在語言表達上,用詞洗煉、生動:

  可從兩方面體會:

 、 用詞的精當傳神:

  如第一段中寫方仲永啼求之,一個啼字生動地寫出了索求書具的情態(tài);忽即立三個副詞使一個天資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躍然紙上;環(huán)謁一詞把方仲永父貪利自得、可悲可憐的愚昧無知之態(tài)刻畫得淋漓盡致。

 、 從全篇來看,行文也是筆墨極省,既高度概敘,以至難以再刪一字,同時也富于文采,描寫細膩,與文體特點相映生輝。

  五、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六、課堂練習

  請你從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煉出一個觀點來。(不與作者的觀點雷同)

  七、布置作業(yè)

  擴寫課文第一段。要求:不改變情節(jié)和基本內(nèi)容,進行豐富的聯(lián)想,400字左右。

文言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讀準每個字的讀音,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根據(jù)課后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內(nèi)容。

  3.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課前準備:1.布置學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資料。2.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談話:文言文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寶貴遺產(chǎn),它言簡意賅,記錄了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不少文言文還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兩篇融知識性、趣味性與哲理性于一體的文言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成語導入:“專心致志”這個成語你熟悉嗎?誰能講講它的意思!皩P闹轮尽边@個成語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學弈》。(板書:學弈)

  介紹孟子資料: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國(現(xiàn)山東鄒縣)人。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學大師,被尊稱為“亞圣”,后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來是善的,都具有仁、義、禮、智等天賦道德意識。提出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論點。《孟子》是孟子與他的弟子合著的,內(nèi)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yǎng)等。

  3.釋題:“弈”指什么?“學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來專指下圍棋,“學弈”就是學下圍棋,F(xiàn)在的“對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圍棋。)

  4.引導學生就課題質(zhì)疑,及時歸納整理并板書:

 、耪l學下棋?⑵怎么學下棋?⑶學得結果怎么樣?⑷《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5.課前同學們已經(jīng)預習了課文,誰能給大家講一講《學弈》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讀通句子

  1.教師范讀課文,努力做到讀得有聲有色,流暢自如(最好能背誦)。從而感染學生,激發(fā)其誦讀興趣。

  2.讀后學生評價,及時歸納出朗讀文言文的要點:一是讀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頓要得當。老師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頓符號,以對學生朗讀有所幫助。

  3.學生模仿教師自由練讀,讀通讀順為止。(教師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反復朗讀)

  4.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正誤。

  5.教師運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如指名讀、賽讀、齊讀等,直到讀熟為止。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對照文后注釋,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遇有困難教師及時幫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討論每句話的意思,也可向教師請教。教師及時就文中比較難理解的詞句進行指導: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與”是通假字,同“歟”,表示疑問或反問,跟“嗎”“呢”相同;弗若,不如;為是其智弗若與,在這句話里,“為”應讀第四聲;然,這樣。

  3.學生對照注釋,講解自己對文中語句的理解,教師及時講解學生理解中的`難點。

  (《學弈》參考譯文:弈秋是全國最會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可是他心里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這樣,雖然他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能說這是他的聰明才智不如前一個人嗎?我說:不是這樣的。)

  4.同桌互相講說故事內(nèi)容。

  四、自讀思考,體會文中道理 :教師引導學生逐一解答就課題提出的問題

  1.誰學下棋?誰是老師?——有兩個人學下棋,老師是全國最善于下棋的弈秋。

  2.(這兩個人)怎么學下棋?——“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可是他心里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學得結果怎么樣?“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雖然后一個人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

  解答這個問題后,教師可以追問:是什么原因使“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引導學生理解: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并不是因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別,而是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不同——前一個專心致志,后一個三心二意。)

  4.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學習、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聯(lián)系生活,深化認識

  1.請學生談談學習本文的體會。(做什么事只有專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聯(lián)系實際說一說嗎?(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學習中的經(jīng)歷充分發(fā)言,認識到不專心產(chǎn)生的不良結果,增強做事專心致志的意識。)

  六、復述故事,背誦課文。

  1.同桌互相講故事2.指導學生背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

  1.請生背誦《學弈》。

  2.板書課題:文言文兩則 兩小兒辯日。

  3.介紹資料:《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列子》相傳為列御寇的論集。

  4.理解課題,質(zhì)疑問難:(1)看了課題,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兩個小孩;知道了這篇文章主要是寫兩個小孩辯日這件事)(2)看了課題你還想知道些什么?(①他們?yōu)槭裁礌庌q?②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么?依據(jù)是什么?③他們辯論的結果是什么?教師及時板書學生提出的問題)

  二、總結學法,明確目標。

  回顧學習《學弈》一文的過程,總結學習方法。

  (1)理解課題,提出問題。

  (2)讀準字詞,讀通課文。

  (3)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4)解疑釋惑,體會道理。

  (5)復述故事,熟讀成誦。

  明確方法,小組學習。

  三、解疑釋惑,體會道理 。

  1、交流對文章的理解,小組派代表匯報,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相機出示對句子的理解。

  2、整體歸納回顧:(1)兩小兒為什么爭辯?(太陽是遠是近)(2)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么?依據(jù)是什么?

  3、教師分析其中原因,幫助學生解開疑惑。 (多媒體出示“走進科學”)

  4、學了這個有趣的故事,你喜歡故事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在學生充分的交流后,引導簡練歸納。(多媒體出示啟示)

  4、復述故事,熟讀成誦。(1)分角色朗讀課文。(2)學生分組表演故事。

  作業(yè)設計:

  1、有感情背誦課文。

  2、向學生推薦閱讀《 女媧補天》、《夸父追日》等文言文,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文的興趣。

文言文教案 篇6

  1、背誦課文,默寫。

  2、知識點:

  《學弈》選自《孟子.告子》,《學弈》這個故事,說明了學習應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湯問》,這個故事體現(xiàn)了兩小兒善于觀察,說話有理有據(jù)以及孔子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同時告訴我們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學無止境的道理。

  3、注釋

  (1)字、詞:

  弈:下棋。通國:全國。誨:教導。

  惟弈秋之為聽:只聽弈秋(的教導)。

  鴻鵠:天鵝。援:引,拉。俱:一起。

  弗:不。矣:了。為:因為。其:他的,指后一個人。

  文中幾個“之”的意思

  辯斗:辯論,爭論。以:認為。去:離。

  日中:正午。及:到。

  滄滄涼涼:形容清涼的感覺。滄滄:寒冷的意思。

  探湯:把手伸向熱水里。意思是天氣很熱。湯:熱水。

  決:判斷。孰:誰。汝:你。

  (2)句子:

  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譯)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別人好嗎?我說:不是這樣的。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譯)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一些,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

  孰為汝多知乎?

  (譯)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

  (3)譯文:

  《學弈》

  弈秋是全國的下棋高手。他教導兩個學生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學生雖然也在聽弈秋講課,心里卻一直想著天上有天鵝要飛過來,想要拉弓引箭把它射下來。雖然他倆在一塊兒學習,但是后一個學生不如前一個學得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別人好嗎?我說:不是這樣的。

  《兩小兒辯日》

  有一天,孔子到東方游學,看到兩個小孩為什么事情爭辯不已,便問是什么原因。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一些,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

  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些,而中午時要近些。

  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卻像個盤子,這不是遠的時候看起來小而近的時候看起來大的道理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有清涼的感覺,到了中午卻像把手伸進熱水里一樣,這不是近的時候感覺熱而遠的時候感覺涼的道理嗎?”

  孔子也不能判斷是怎么回事。

  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

文言文教案 篇7

  一.教學要點

  二.教學目標

 。保莆眨(nèi)/而/賈/孰/識"等通假字;掌握"別/固/白"等多義詞,以及虛詞"某"的作用.

  2.掌握本文的常識.

 。常私獗疚倪x取小事和運用白描手法表現(xiàn)人物的寫法.

  三.教學設想

 。保疚氖钦n內(nèi)自讀課,根據(jù)本班基礎差的特點,改作課內(nèi)自讀課.

 。玻當M用一課時完成.

  四.教過程

 。保埳喿x課文注釋,了解作者及作品主人的有關情況.

 。玻埳x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并正音請一生讀課文后糾正指導學生學會正確朗讀課文.

 。常鶕(jù)課文注釋并借助工具書,弄清課文大意.

 。矗埳鶕(jù)課文預習提示,明確各段主要內(nèi)容,并復述課文內(nèi)容.

 。担埳鷮W習并掌握下列文言基礎知識:

 、磐僮

  ①公受珠,內(nèi)所著披襖中--內(nèi),納

 、诙涕L銓--而,爾③乃偽為屋券,列賈五百金--賈,價

  ③封識宛然--識,志

  ⑵一詞多義

  固:

 、俟讨巢回澮玻緛恚

  ②婿固不遣--堅決.

 、矍G州與國鄰接,江山險固--鞏固

  別:

 、俸蠊膬蓮V,太監(jiān)泣別--告別

 、谀车冒搜桑园雱e公--贈別

 、廴缬须x違,宜別圖之--另外

 、軆(nèi)外有別--區(qū)別

  白:

 、俜蛉艘幌χ镁,跪白公--告訴

  ②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白色

  ③真相大白于天下--清楚明白

 、枪潭ńY構:

  "得無......乎"在文言文中是一種常見的的固定結構,表示對某種情況的推測,意思是"恐怕......吧?""莫非......吧"

 、龋⒛常⒌'用法,一般是虛指代詞,可代人/時間/事物/處所等,也可以作稱代詞,代替稱名.例如:公一女,嫁為JI輔某官某妻--第一個"某"指代王翱女婿的官名,第二個"某"指代其女婿的名.公為都督史,與太監(jiān)某守遼東--某,代太監(jiān)姓名.某得八焉--代我,太監(jiān)自稱.某啟,昨日蒙教--代王安石的名字.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前指寫作日期,后指王安石的名字.

  7.了解本文兩件事表現(xiàn)了王翱什么品質(zhì).本文寫了兩件事,第一件事寫王翱斷然拒絕夫人請求,不調(diào)女婿任京職軼事,表現(xiàn)了他嚴格剛正/不徇私情的美德.第二件事寫王翱代友藏珠,最后還珠于朋友的軼事,表現(xiàn)了他不貪非分之財,廉潔和忠實于朋友的美德.

 。福私獗疚脑趯懛ㄉ系奶攸c.--選取生活小事來表現(xiàn)人物性格和采用白描手法表現(xiàn)人物性格特點的寫法.

  9.請生完成課后練習.

文言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掌握15個文言虛詞

  教學重難點:掌握15個文言虛詞

  教學時間:5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而

 一、第二人稱代詞,可譯成“你”“你的”。

  某所,而母立于茲。

  二、連詞。表并列、承接、轉折等關系。

  1、蟹六跪而二鰲 表并列

  2、驪山北構而西折 表承接

  3、泉涓涓而始流 表修飾

  4、敢怒而不敢言 表轉折

  5、學而時習之 表遞進

  6、而諸侯敢救趙者,已拔趙,必先移兵擊之。 表假設

  7、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表因果

  三、語氣助詞。

  1、與“已”連用,表示一種限制語氣。

  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2、與“既、俄、已”連用,表示較短的一段時間。

  既而兒醒大啼。

  2、乎

  一、形容詞詞尾,作詞綴

  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

  二、句尾語氣詞,表反問或感嘆。

  1、用在句末表示疑問或反問語氣。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嗎”或“呢”。

  其孰能譏之乎?

  3、用在句末表示感嘆。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啊”、“呀”。

  例: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三、句中語氣詞。

  知不可乎驟得

  四、介詞 。用法相當于“于”。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王變乎色,曰:……

  3、其

  一、代詞

  二、語氣詞。表示揣測、反問、期望、祈請或命令等語氣。

  1、表反問

  其孰能譏之乎?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2、表揣測

  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3、表選擇

  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

  4、表商量

  吾其還也。

  5、表期許、強調(diào)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三、連詞,表假設,可以成“如果”“假如”。

  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低下)。

  四、形容詞詞頭

  神乎其神 微乎其微

  第二課時

  4、且

  一連詞,表遞進,可以成“尚且”,“并且”,“而且”“況且”。

  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二、副詞。

  1、暫且,姑且。

  茍且偷生

  2、將近。

  不出,火且盡。

  年且九十。

  5、所(以)

  一,表根據(jù)。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二、表原因。

  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

  三、表方式

  行善而備敗,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

  6、為

  一、動詞。(wei)

  二、介詞。(wei)

  1、表示對象。譯作:“給”、“替”。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表原因?勺g為“因為”。

  為國捐軀

  3、表目的,可譯為“為了”。

  為之一振

  各為其主

  4、表被動。(wei)

  身死人手,為天下笑,何過?

  遂為猾胥報充里正役。

  三、句末語氣詞,表反問、感嘆。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第三課時

  7、焉

  一、形容詞詞尾,作詞綴。

  硿硿焉

  盤盤焉,囷囷焉

  二、兼詞。相當于“于何”、“于此”?勺g為“在哪里”、“在那里”。

  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

  如樂作焉。

  三、代詞。

  1、那。

  微波入焉。

  2、疑問代詞。“何”。

  焉用亡鄭以陪鄰?

  四、語氣詞。

  一出門裘馬過世家焉。

  8、也

  一、句尾語氣詞。表判斷,表肯定或否定語氣。

  蓮,花之君子也。

  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二、句末語氣詞。與“何”等詞相應,表疑問語氣。

  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

  三、句中語氣詞。表示語氣的停頓,常用在單句的'某一成分后或復句的某一分句后。

  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

  9、以

  一、介詞

  1、表示動作行為以某物為工具或憑借。譯作:“拿”、“用”、“憑”、“依照”。

  敢以煩執(zhí)事

  以亂易整,不武

  請以劍舞。

  以衾擁覆。

  以五十步笑百步。

  以告,則殺之。

  2、引出動作行為涉及的對象,相當于“把”、“跟”、“與”。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舉以予人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2、表示原因。譯作:“因為”、“由于”。常“是以”連用。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4、表示憑著某種資格、身份或地位。譯作:“用(憑)……資格(身份)”或“用(憑)……名義”。

  生以鄉(xiāng)人謁余。

  5、表示時間。譯作“在”、“從”。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二、連詞。連接前后兩個詞或分句,表示并列、承接、目的等關系。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辟病梅之館以貯之。

  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日削月割,以趨于王。

  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

  越國以鄙遠

  焉用亡鄭以陪鄰

  闕秦以利晉

  第四課時

  10、因

  一、介詞。

  1、依靠,憑借。

  因材施教、因人制宜

  2、趁著,趁機。

  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

  3、沿襲。

  惠文、武、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

  4、因為。

  因小失大、因禍得福

  5、由,經(jīng)由。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二、副詞。于是,就。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府吏聞此變,因求假暫歸。

  11、于

  介詞:

  1、引進動作的處所或環(huán)境?勺g作:“在”、“到”、“從”、“在……方面”。

  例: A、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而聆之。

  B、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C、青取之于藍

  D、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

  2、引進動作的對象。譯作:“給”、“跟”、“向”、“對”、“對于”。

  例:趙嘗五戰(zhàn)于秦。

  恥學于師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3、引進比較的對象。譯作:“比”。

  苛政猛于虎。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師不必賢于弟子

  4、表被動。有時與“見”連用。

  受制于人

  吾嘗見笑于大方之家。

  5、引進動作發(fā)生的時間。“于”后的賓語是表時間的詞。譯作:“到”。

  例:積于今六十歲矣。

  6、“于是”連用。有兩種解釋:

  其一,“于+是”,譯作:“在這……”、“從此”。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余有嘆焉。

  其二,連詞,表示后一事緊接著前一事。

  于是遂去,乃令張良留謝。

  于是懷石,遂投汨羅以死。

  12、與

  一、動詞。參與( )

  二、連詞。和

  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客亦知夫水與月乎?

  三、介詞。和、跟、同

  1、跟,同。

  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

  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

  2、給,替。

  與人傭耕。

  四、句末語氣詞。表疑問或感嘆。寫作“歟”。

  豈非得之難而失之易歟?

  第五課時

  13、則

  一、名詞!皽蕜t”、“規(guī)則”。

  以身作則

  二、副詞,表判斷,相當于“是”。

  此則寡人之罪也。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三、連詞。用在對比句中,表示對比,可譯為“就”。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四、連詞。表示復句關系。

  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表假設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表轉折

  臨視,則蟲集冠上。 表承接

  14、之

  一、動詞?勺g成“到,往”

  杳不知其所之也。

  輟耕之壟上。

  二、結構助詞

  1、“的”

  古之學者必有師。

  2、賓語前置的標志。

  夫晉,何厭之有?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3、定語后置的標志。

  石之鏗然有聲者。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4、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5、補足音節(jié)。

  填然鼓之。

  三、代詞。

  1、代物

  人非生而知之者。

  2、人稱代詞,“他”。

  吾從而師之。

  3、指示代詞,“這”。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

  15、者

  代詞

  1、指人、物、事、時間、地點等,可譯為“……的人”、“……的東西”、“……的情況”、“……的事情”等。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2、用在數(shù)詞后面,可譯為“個”、“樣”、“種”等。

  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3、用在“今”、“昔”等時間詞的后面,表示“……的時候”。

  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

  4、放在主語后面,引出判斷。

  諸葛孔明者,臥龍也。

  5、放在主語后面,引出原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6、用在后置定語的后面,復指前面被修飾的中心詞。

  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文言文教案 篇9

  【典例精析】

  例一(20xx湖北卷第14題)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來托缽,李飽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請以相授!崩钕,館之客舍,豐其給,旦夕從學。三月,藝頗精,意得甚。僧問:“汝益乎?”日:“益矣。師所能者,我已盡能之。”僧笑,命李試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飛,如鳥落,騰越移時,詡詡然驕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盡吾能,請一角低昂!崩钚萌,即各交臂作勢。既而各撐格拒,李時時蹈僧瑕,僧忽一腳飛擲,李已仰跌丈余。僧撫掌曰:“子尚未盡吾能也!崩钜哉浦碌,慚沮請教。又數(shù)日,僧辭去。李由此以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對。偶適歷下,見一少年尼僧弄藝于場,觀者填溢。尼告眾客曰:“顛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場一撲為戲。”如是三言。眾相顧,迄無應者。李在側,不覺技癢,意氣而進。尼便笑與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奔磫枺骸白饚熀稳?”李初不言,尼固詰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師耶?若爾,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風!崩钫堉偎模岵豢。眾慫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弟子,同是個中人,無妨一戲。但兩相會意可耳!崩钪Z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勝,思欲敗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頡頏間,尼即遽止,李問其故,但笑不言,李以為怯,固請再角。尼乃起。少間李騰一踝去。尼駢五指下削其股,李覺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謝曰:“孟浪忤客,幸勿罪!”李異歸,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復來,為述往事。僧驚曰:“汝大鹵莽!惹他為何?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斷矣!”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李超與憨和尚交手,時時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綻以打敗他;憨和尚為了懲罰李超,一腳把他踢出一丈多遠,憤而擇日告辭而去。

  B.憨和尚德高藝精,機智風趣;李超敏而好學,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爭強好勝。小說中幾個人物形象寫得栩栩如生。

  C.本文善于通過“笑”來塑造人物形象,表現(xiàn)憨和尚和尼僧高強的武藝、謙和的性情,這些關于“笑”的描寫讀來令人回味無窮。

  D.本文通過曲折跌宕的情節(jié)安排,重在描寫變幻莫測的武術技巧,故事性強,引人入勝,體現(xiàn)了古代文言小說的獨特魅力。

  〖解析答案:C。本題不僅考查考生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概括能力,也考查對作品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鑒賞能力。A項分析不正確。“為了懲罰李超”,“憤而擇日告辭而去”等內(nèi)容與原文不符。B項,“憨和尚德高”,“機智”,“李超敏而好學”,“尼僧爭強好勝”等分析與原文不符,文中沒有這些內(nèi)容。D項,“變幻莫測”與原文不相符,“體現(xiàn)了古代文言小說的獨特魅力”,以面代點,概括失當。C項的分析概括符合原文內(nèi)容,是正確選項。作品刻畫人物,憨和尚二“笑”,尼增三“笑”,其武藝的高強、性情的謙和,鮮明的形象躍然紙上。

  例二(20xx福建卷第8題)

  送天臺陳庭學序

  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萬里,陸有劍閣棧道之險,水有瞿唐、滟滪之虞?珩R行,則竹間山高者,累旬日不見其巔際,臨上而俯視,絕壑萬仞,杳莫測其所窮,肝膽為之悼栗。水行則江石悍利,波惡渦詭,舟一失勢尺寸,輒糜碎土沉,下飽魚鱉。其難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縱游無所得;非壯強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臺陳君庭學,能為詩,由中書左司掾,屢從大將北征,有勞,擢四川都指揮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揚子云、司馬相如、諸葛武侯①之所居,英雄俊杰戰(zhàn)攻駐守之跡,詩人文士游眺飲射賦詠歌呼之所,庭學無不歷覽。既覽必發(fā)為詩,以紀其景物時世之變,于是其詩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歸。會予于京師,其氣愈充,其語愈壯,其志意愈高,蓋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時,常有志于出游天下,顧以學未成而不暇。及年壯方可出,而四方兵起,無所投足。逮今圣主興而宇內(nèi)定,極海之際,合為一家,而予齒益加耄矣。欲如庭學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聞古之賢士,若顏回、原憲②,皆坐守陋室,蓬蒿沒戶,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無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學其試歸而求焉?茍有所得,則以告予,予將不一愧而已也。

  [注]①揚子云,即揚雄,西漢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司馬相如西漢著名文學家;諸葛武侯,即諸葛亮。②顏回,即顏淵;原憲,即子思。二人都是孔子的學生。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川蜀山水險峻奇特,非有官職、有財富、有才能、會寫文章、年富力強的人不能到達,因而往往令人抱憾而止。

  B.陳庭學,能做詩,曾任中書左司掾、四川都指揮司照磨等官職。他乘船到成都,游山水名勝,每次游覽都寫詩記述。

  C.作者因學業(yè)未成、戰(zhàn)亂等原因未能實現(xiàn)出游天下的愿望,面對陳庭學游覽而歸的收獲,感嘆自己因年老已難以做到了。

  D.作者認為山水名勝能使人的情、志、學等方面上一個臺階,此外,應該還有高于“山水之助”的東西,那就是孔學儒道。

  〖解析答案:A。A項“非有官職、有財富、有才能、會寫文章、年富力強的人不能到達”不正確。錯誤之因是對文句的翻譯不正確,“非仕有力者”,不是做官有力量的人;“非材有文者,縱游無所得”,不是才情有文采的人,即使游覽了也不會有什么收獲;“非壯強者,多老死于其地”,不是身強力壯的人,大多老死在那個地方。B、C、D三組符合文意。

  例三(20xx遼寧卷第14題,原文見第五節(jié)篩選信息“典例精析”)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凡是有才學、有知識的窮書生,馮道都予以引薦和任用。

  B.任贊的戲語是譏諷馮道選拔和任用人才的水平不高。

  C.馮道以其膽識勸諫莊宗,并指出了莊宗所為的不妥之處。

  D.馮道以自己的切身體會規(guī)勸明宗要日慎一日,居安思危。

  〖解析答案:A。本題列舉出四個選項,B、C、D的分析概括與原文內(nèi)容相合。A項分析概括不正確,錯誤之因是對“素知識者”理解錯誤。知識,相知相識的朋友;理解為“有知識”,錯誤。A項的錯誤,是不明了詞語古今義的區(qū)別。

文言文教案 篇10

  學習目標

  1.讀準每個字的讀音。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根據(jù)課后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內(nèi)容。

  3.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資料。

  2.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學習《學弈》)

  一、讀通全文,感悟讀法。

  1.師: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先聽老師范讀課文,再跟老師讀課文。(范讀時做到抑揚頓挫、有聲有色、流暢自如,感染學生,激發(fā)誦讀興趣。領讀時有意識地讓學生感悟語速和斷句方法。)

  2.學生自由練讀,把不認識的字注上音,并在練習本上寫兩遍。

  3.在學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確讀法后,練習熟讀。

  二、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1.“弈”是什么意思?“學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學生自讀課文,結合文后的注釋理解每一話,然后說說這篇文章主要講什么內(nèi)容?

  3.同桌互講,相互糾正補充,不懂的記下來。

  4.小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說全文大意。

  三、導悟相濟,突破難點

  內(nèi)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文言文兩則》教學設計A案,文言文兩則,希望對你有幫助!

【文言文教案】相關文章:

文言文教案05-29

文言文教案08-01

文言文教案02-25

文言文學弈的教案02-26

狼文言文教案08-27

狼文言文教案08-06

文言文教案(15篇)07-25

初中文言文教案03-06

文言文教案15篇03-23

文言文教案 15篇09-02